0.8元發全國?疫情衝擊下快遞行業打起價格戰,未來如何生存?

一個多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讓不少老百姓“禁足”在家,而既可以滿足居民生活日常所需又能降低人員聚集風險的方式,無疑就是網購。需求量的增加使得網購行業愈加火爆,醫療用品、糧油蔬果、餐飲外賣等,都是近期網購的主打產品。有人甚至說,幸虧生在中國,否則無法享受如此安全便利並且快捷的消費購物方式。因此快遞行業在這一特殊時期成為了一大主角。

0.8元發全國?疫情衝擊下快遞行業打起價格戰,未來如何生存?

在中國電商平臺發達,網絡銷售行業在中國的生存力也是極其頑強的,網絡銷售和物流業務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是網購是需要強大的物流行業背景支撐下去的,快遞行業迅速發展,競爭也相當激烈,很多快遞公司互相“較勁”,每家快遞公司都希望獲得更廣闊的資本市場以帶來更多的商業效益。


值得關注的是,最近義烏快遞價格降到讓你“懷疑人生”。3月初,有快遞已經開出0.8元發全國的價格,同時還有兩家快遞跟進競爭。


8毛,指的是單件快遞0.8元發全國。這個價格,不要說利潤,甚至不能覆蓋成本,這完全就是實打實的虧本買賣。有行業中小從業者這樣說,在義烏快遞歷史上,這是第三次大規模降價,頭一次是因為2018年拼多多的崛起,第二次則是全民直播帶貨的興起。


在2020年的大環境下,疫情嚴重影響了經濟水平,很多企業商家都不希望自己受到致命性的影響,快遞行業雖然是疫情期間最繁盛的,但是也意味著需要注意競爭壓力的出現。


0.8元發全國?疫情衝擊下快遞行業打起價格戰,未來如何生存?

在外人看來,這個價格一定是使人目瞪口呆的,但是對於義烏來說已經是見慣不怪的事情了。關於“價格戰”,不僅易於操作,而且簡單有效,從來就是跟義烏快遞業的發展如影隨形的手段。這是商家常用的手段,目的是做大市場,擠壓對手的空間,拖垮競爭力不足的對手,阻擊後起之秀,最後瓜分失敗者剩下的市場份額。有人好奇為何“價格戰”在義烏如此常見呢?


首先,義烏作為全國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同時也是最早有電商雲集的城市。做電商就得依賴快遞,於是,義烏作為一個縣級市,居然成了中國快遞業務量第二多的城市,僅次於廣州。根據行業數據:中國佔全球快遞業務量一半以上,浙江快遞佔全國1/5,義烏又佔浙江快遞業務的30%,可見義烏是中國快遞發貨量最大規模的基地。有人說,如果將快遞業的競爭比作三國,義烏的地位大概相當於荊州,它是兵家必爭之地,也通常是“狼煙”最先燃起的地方。


0.8元發全國?疫情衝擊下快遞行業打起價格戰,未來如何生存?

據行業媒體報道,2013年6月,義烏快遞的單均價還是6元。但此後,每年以0.6-0.8元的價格下跌。2016年,義烏天天快遞的價格已經壓縮到2.3到2.8元。2018年,圓通快遞的價格已經進入2.3-2.5元時代。剛剛過去的2019年,迎來了義烏快遞業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價格戰,這一年,快遞單價平均價格被壓到了1.9元,最低時,甚至才1.2元。


2020年,出現了0.8元,再一次“價格戰”打響,說明義烏的快遞行業競爭壓力巨大,商家再一次使用這種方式盈利。但是網友評論,過低的價格,會消耗快遞從業者的熱情,也會讓行業的服務質量下降,這樣最終損害的,還是商家的名譽與利益,實際上,幾次快遞價格戰期間,貨品積壓、快遞損壞等事故屢次在義烏出現。

0.8元發全國?疫情衝擊下快遞行業打起價格戰,未來如何生存?

本次疫情讓許多商家損失慘重,但也讓很多從業者趨於冷靜,思考在“後疫情時代”,到底該如何競爭。能活下去的企業,除了佔據先機不動如山的行業巨頭,只有能夠真正以人為本的企業,資本才能夠更加謹慎,而泡沫將灰飛煙滅。


當然,社會需求是不斷變化的,單純的“價格低”,已經不是當今中國最需要的因素,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疫情也讓中國人更加理性。有人斷言說,在2020年這個不管是商業還是生活都在“洗牌”的特殊年份,價值鏈將被重構,產品質量、服務質量會超越價格成為第一影響因素。如何通過產品和服務讓自己從眾多的商家中“突圍”,是中國的大中小商家都應該學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