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中国花大力气引进的“野牛”船,为何只造了两艘就停产?

sbwsw


众所周知,前些年我们从乌克兰引进了“野牛”气垫船,它的性能在登陆艇中是非常出色的,其发动机也是非常先进的。引进“野牛”气垫船的同时,还进行了技术转让。据报道,两艘气垫船由乌克兰制造,另外两艘由我们自行建造。有很多军迷感到不解的是,

为什么“野牛”气垫船只生产了两艘?其实可以这样理解。任何一种武器装备,如果有需要的话就会研究和生产,如果没有太大价值的话就会暂时停产。之所以不再生产“野牛”气垫船,原因就是在现阶段,我们暂时不需要太多这样的装备。

“野牛”气垫船“牛”在哪?

“野牛”气垫船不是战舰,只是一艘登陆艇,只不过比较大而已。那么,“野牛”气垫船到底有何亮点和先进之处,“牛”在什么地方呢?

资料显示,“野牛”气垫船的排水量为500多吨,内部空间比较大,可容纳3辆主战坦克或者10辆步兵战车或者10辆装甲运输车,如果只搭载人的话,一次可运送500名陆战队员。可见“野牛”气垫船虽然吨位不大,但是运输能力还是相当强的。另外,“野牛”气垫船的动力也很充沛,安装了5台燃气轮机,总功率5.8万马力,最高航速可达60节,也就是110多公里/小时,相当于汽车在高速上行驶的速度。如此快的速度,可以减少登陆部队暴露时间,提高登陆效率。

为什么要引进“野牛”气垫船?

引进“野牛”气垫船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妨从三点进行思考。第一点是我们需要通过引进“野牛”气垫船来提升登陆作战能力,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登陆装备和舰艇还不够强大,不够先进,所以需要通过“野牛”气垫船来补充和强化。第二个原因是希望通过引进“野牛”气垫船及其技术,掌握气垫船方面的建造技术,即便现在不需要,但是一旦需要量产的话,可以快速地生产。第三点是在引进“野牛”气垫船的同时,一并引进了它的MT-70发动机(UGT-6000燃气涡轮机),能够提升我们在燃气涡轮机方面的技术水平。所以,“野牛”气垫船还是具有很大利用价值的。

为何只造了两艘就停产?

按照当时的协议,我们将自行生产两艘“野牛”气垫船,所以在完成生产任务后,就没有再继续生产。第一个原因是,近年来海军舰艇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有了更大型的两栖登陆舰,甚至是两栖攻击舰。像“野牛”气垫船这样的小型登陆艇,作用相对没有那么大,不是急需生产的装备,所以就停产了。但是我们已经掌握了建造技术,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快速投产。第二个原因是,“野牛”气垫船虽然性能很突出,但是很多方面其实已经落后了,电子设备也需要更新换代,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第三个原因是,“野牛”气垫船的大小比较尴尬,不太适合放入两栖登陆舰,不像726型气垫登陆艇那样方便易用。所以综合以上各种原因,“野牛”气垫船就暂时停产了。


老豆说军武


2009年我国从乌克兰引进了4艘“野牛”气垫船,签订了全套技术转让协议,其中后两艘由乌克兰协助在我国生产。按照合同,我国只有建造两艘的权利,停产是在履行合同义务,彰显契约精神。

庞大身躯的“野牛”

但气垫船这款特殊武器并没有得到削弱,而是更加重视了。完成“野牛”生产后,紧接着重新启动了726A型“野马”国产中型气垫船的生产,相比老型号有了很多改进。虽然“野马”不及“野牛”550吨的排水量,但200吨的排水量也可载2辆ZBD-05两栖步兵战车,或者80名陆战队员,航速最高达80节(约150公里每小时),航程320公里。从国产“野马”的关键指标看,已经符合周边海域的作战需求。国产“野马”还有一个大优势,就是能够藏在071船坞登陆舰肚子里。海军现有6艘071舰,每艘装4艘国产“野马”,至少需要24艘。目前,我国约有10几艘“野马”,数量还远远不够。体积小便于隐蔽的“野马”更利于机动作战,另外相对廉价也是一个优势。所以,现阶段建造国产“野马”更实在一点。

三座大山

气垫船是船坞与两栖登陆舰好帮手,离岸100公里释放出气垫船,半小时出头就能抵达彼岸,沿内河而上可快速抵达敌中心区域。在岛屿中间防御薄弱位置强行登陆,建立滩头阵地,为后续力量登陆扫清障碍,达到分割、迂回包抄的战术目的。

隐藏在大山肚子里的野马

大山与野马

有消息称,我军海军陆战队将扩编至10万人马,075两栖攻击机也将建造服役。届时,除了大量制造国产“野马”以外,也可能重新启动国产化“野牛”的生产,075两栖攻击舰肚子足够大,将能装载“野牛”。我们的目标已不仅仅是周边海域,而是远方的星辰大海。


红龙军团长


本题存在明显的表述错误,目前,我国至少服役了6艘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艇,除了按照合同从乌克兰购买的两艘外,其余4艘均在我国造船厂建造,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已经对原产于乌克兰的气垫登陆艇做了改动,在我国境内生产的野牛级登陆艇不仅把AK630近防炮换成了国产630近防炮,我们还拆除了该艇原有的火箭发射架与便携式防空导弹(这主要是因为野牛级登陆艇在我国海军中承担的使命与俄乌等国不同),此外,国产“野牛”还换装了更先进的国产电子系统,据说连动力系统也采用了国产燃气轮机。话虽如此,我们对“野牛”级气垫登陆艇的建造计划不做过多揣测,但可以肯定的是,该型气垫船与我国海军的大战略不太相符,因此,接下来,我们很有可能停造或者少造“野牛”级大型登陆艇。


“野牛”级气垫登陆艇搭载能力强

目前为止,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艇)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气垫类登陆船舶,它满载排水量达555吨,标准排水量480吨,因此可以容纳大量的武器装备以及作战人员。公开资料显示,一艘“野牛”级气垫登陆艇可以搭载150吨物资,也就是说,他完全可以搭载3辆主战坦克,或者是8辆BMP-2步兵战车,亦或是10辆BTR-80装甲车作战,除了上述重型装备,“野牛”级登陆艇还会有将近20吨的多余承重空间用来搭载140多名步兵。这么强大的运输能力奠定了该登陆艇无与伦比的抢滩登陆实力。

“野牛”级气垫登陆艇岸轰火力强悍

再者,“野牛”级气垫登陆艇自身武器系统非常强悍,由于它本身就有为登陆部队提供岸轰火力的使命,“野牛”级气垫登陆艇艇艏两侧各装有一具MS-227 Ogon 22联装140mm多管火箭发射器,舰桥两边还各装了一门AK-630 30mm六管旋转机炮,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每组火箭发射器各配有66枚弹药,AK630机炮每分钟的射速则高达3200发,这种情况下,“野牛”级气垫登陆艇对水面目标和岸上目标的打击能力毋庸置疑。在五台燃气轮机的联合作用下,上述气垫艇的最高航速可达60节,这极大保证了“野牛”气垫艇的突防能力,由于该型气垫艇还装备了两组双联装MTU-2短程防空导弹发射器,它也有一定的防空自卫能力。因此,在冷战结束前后的漫长岁月里,“野牛”级气垫登陆舰曾带给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非常大的优势,就算这样,“野牛”级气垫登陆舰进入我国后,却明显有点水土不服。

苏联建造“野牛”级气垫登陆艇的初衷

别的不说,“野牛”级气垫登陆舰本来就是苏联为了保证在黑海、里海以及波罗的海等诸多海域的海上优势而特意研发的一款大型气垫登陆舰。一般的气垫艇至少在航程上满足不了苏联军方的要求,而“野牛”级却弥补了这一短板,并且它的高航速也显著提升了之前气垫艇突防能力不足的劣势。基于此,苏联一度计划打造13艘上述气垫登陆舰,但直到该国解体,这项庞大的造舰计划也没有完成。谈及我国近些年有些许“疏远”“野牛”级气垫登陆艇的原因,上述问题便是第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现阶段不太重视“野牛”的原因

  • 我国海岸线漫长,从南到北,我们的海岸线长达1万8千公里,就算是为了执行某些特殊的军事任务,“野牛”级气垫登陆艇也无法跨越海峡,更加无法单独抵达我国海疆最遥远的地方,要知道,“野牛”级的最大航程也就只有300海里。

  • 第二,“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艇体型太大,现有两栖船坞登陆舰根本无法搭载上述装备

按照我国海疆的具体情况分析,“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艇显然无法单独出海执行任务,万一发生突发事件,它只能依靠辅助船只抵达预定海域。令人遗憾的是,不仅我国,大部分国家的两栖登陆舰船都无法拖运“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艇。要知道,该气垫登陆艇长57.3m,宽25.6米,1艘“野牛”的体积足以抵得上两艘726型气垫登陆艇,1艘071型综合登陆舰或许无法搭载“野牛”气垫登陆艇,但却足足可以拉4艘726型登陆艇。反观“野牛”则只可以依靠“东山岛号”半潜船驮运,我们姑且不论一艘半潜船只能拉1艘“野牛”,因为“野牛”气垫登陆艇而专门建造更多的两万吨级半潜船显然不划算,再说了,半潜船最多14节的航速也无法与整支两栖舰队相匹配,前面已经开打了,登陆艇才大摇大摆进入战区岂不滑稽,而如果两栖舰队“照顾”半潜船航速的话则会让突击行动丧失突然性。

  • 第三,复杂的气象条件限制了“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艇的活动空间

我国海域多有大风大浪,并且伴有台风等极端恶劣气象条件,这与一些内海有根本不同,别的不说,南部海域动辄就是两米多的大浪,这会让“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艇寸步难行。复杂气象条件下不能出海,难道要靠半潜船拖着遛弯儿吗?

  • 第四,“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艇已经不适应我国海军的整体发展战略了

2009年,我国与乌克兰签订合同时,的确需要一款性能稳定,对陆、对海打击能力超强的大型气垫登陆艇,但现在,该型舰艇必须与整体发展思路一致,就算“野牛”级再强悍,它也始终需要被船坞登陆舰搭载。目前,我们已经有6艘071型船坞登陆舰服役,075型两栖攻击舰也很有可能于明年服役,这种情况下,必须有大量配套气垫登陆艇下水才可以满足两栖战舰需要,上述两款两栖舰虽然无法搭载“野牛”,但却可以容纳3---4艘726A型气垫登陆艇。与“野牛”相比,726A型气垫艇虽然搭载的装备及人员数量有限,但架不住它的量大呀。

未来,我们或许会建造五六十艘726A型气垫登陆艇,以一艘该型舰艇可以容纳1---2辆步兵战车外带80人陆战队员来算的话,1艘071型船坞登陆舰出动,它的抢滩登陆能力绝对不会比“野牛”差多少,多艘071出动则完全具备碾压“野牛”级的优势,并且,其稳定性和战场生存能力还更高,基于此,我们对“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艇不太重视也就可以理解了。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欢迎关注


兵器世界


没有停产。看去年的新闻,第5艘、第6艘都建造完了。网友们把它们称为“中国野牛”,因为与“欧洲野牛”除了外表相同,很多地方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变了,例如原先的火箭发射器、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架等都拆了,艇载的电子设备、燃气轮机也都换成了国产的。

“欧洲野牛”满载排水量达555吨,实际上就是小型气垫登陆舰,最大航速达63节,运兵能力360人,密集装运可达500人。运装备能运3辆主战坦克,或者8辆装甲车、步战。像海峡这儿的登陆作战,“欧洲野牛”登陆艇能发挥很大作用,两三个小时就能到达对岸,大大缩减两栖登陆的时间,提高两栖作战的突然性,减少伤亡。而且“欧洲野牛”能够上陆的地段多,这还提高了两栖作战的灵活性。相反,对岸的防御难度则会大增。
“欧洲野牛”虽然无法由071船坞登陆舰搭载,但是海军现在有半潜船,还可以征用民间的半潜船,这些半潜船都可以搭载。如此一来,“欧洲野牛”可用于更远的海域进行两栖作战。我国在进口武器装备时向来都很慎重,很少花冤枉钱。当初引进“欧洲野牛”是为了统一,现在开始在扩展其运用范围。所以不仅要看到它的建造情况,也要注意注意半潜船之类辅助舰船的发展消息。当然,这种使用范围的延伸,根本上还是由于我海军以及空军作战范围不断扩大,能够为“欧洲野牛”提供有效的掩护和保障。(S)


联合防务


【点击关注,有问必答】中国海军从乌克兰引进“欧洲野牛”大型气垫登陆艇,可谓一波三折,当时合同是4艘(乌克兰承建2艘,之后在乌专家指导下在国内承建2艘),总价3.15亿美元。2013年,首艘“野牛”抵达中国广州。在乌克兰“大海”造船厂被俄罗斯控制之前,乌方对华紧急交付了第二艘,其余两艘在国内建造。

随后,我们发现,中国的国产“野牛”制造似乎缓慢,由于乌克兰“大海”造船厂被俄罗斯占领,俄方要求中方将剩余尾款支付给俄罗斯,(兔子最后好像就是把尾款转给了毛熊,心疼为我们做出贡献的小乌兄弟三分钟),但由于野牛的技术一直是乌克兰所有,俄罗斯本国海军多年来也仅有3艘野牛,因此中国在后续制造野牛时候似乎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以至于拖了几年都没见到第三、四艘服役的情况。



所以,影响野牛一直没批量生产的重要因素,可能还是技术问题,现有的四艘服役也是一波三折,前两年,有传闻,中国要将希腊海军服役的野牛登陆艇购入国内,最后也仅仅成了传闻。由于缺少乌方专家的具体指导,国内可能也在逐渐吃透野牛的技术,在将来,野牛大型登陆艇是否会继续建造,这要根据海军的需要以及形势的需求和技术的掌握都有至关重要的关系。通过制造野牛登陆艇,也为我国多年来同样建造缓慢的国产726野马气垫登陆艇提供了参考,也许进口野牛登陆艇的意义和苏35相差无几,一是为了进行技术参考,二是对一线部队的装备补充,未来,野牛气垫登陆艇搭乘半潜船或直接裸奔,配合071船坞登陆舰搭载国产野马登陆艇,台海以及钓鱼岛甚至南海局势的天平将进一步向我方倾斜!祝愿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福中国海军70周年华诞!



壹和防务观察


我国从乌克兰引进两艘1232.2型气垫登陆艇并自行建造两艘后,停止了继续生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该型舰艇与我国当前的军事斗争战略不相适应。

1232.2型登陆舰是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建造的两栖作战舰艇。其设计任务是在黑海和波罗的海沿岸搭载海军步兵部队和陆军部队实施两栖突击。

波罗的海地区和黑海地区

波罗的海长约1600km、平均宽度190km、瑞典、挪威等国沿岸多为由冰川运动形成的峡湾、滩涂多硬质岩石,沿岸纵深地带林木茂密,湖泊河流水系发达;黑海东西长1150km、南北宽611km、最窄位置263km、土耳其沿岸多为崎岖不平、岩层裸露地貌,降水充沛、有密林与草甸。

瑞典沿海峡湾与土耳其黑海沿岸

以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的地形地貌,适合实施抢滩登陆的滩头数量稀少且设防严密。排水型的两栖舰艇在密布锋利坚硬的岩石的滩涂抢滩后退滩困难,且水线以下部分容易受损。海岸纵深地带水体密布、地面泥泞、间或有沼泽,车辆机动困难。

综上,在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使用大型气垫船投送登陆兵力,相比于使用传统登陆舰艇,可以规避地形障碍,因此登陆场的选择更加多样。而且在这样的半封闭海区,从基地到作战地域航程短,气垫船不仅能达成攻击的突然性,还能依托高航速快速往返。

1231.1型气垫登陆艇

按照当时苏联的作战想定,其两栖兵力主要用于在敌方沿岸浅近纵深登陆,从侧翼实施袭扰,配合正面的地面装甲集群突击。所以,在研发气垫登陆舰艇方面苏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1232.2型之前,就发展有排水量350吨的1231.1型大型气垫登陆艇和可以由1174型大型登陆舰携带的1205和1206型气垫登陆艇。

在引进1232.2型气垫登陆艇之前,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气垫船的研究。1978年我国建成了自行研制的第一型军用气垫船716型。之后在1979年完成722型气垫登陆艇试制。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722型在可靠性和运载能力上有均有欠缺,因而未能投入批量建造。

722型气垫登陆艇

之后,我国又自行研制并小批量装备了用于输送人员的724型小型气垫登陆艇。2003年开始建造的072A型大型登陆舰每艘可携带两条724型。

724型气垫登陆艇

因为对东南某省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我国在2009年与乌克兰签署了进口1232.2型气垫登陆艇的合同,其中前两艘在乌克兰建造,后两艘转让技术后由我国自行建造。


国产1232.2型气垫登陆艇

引进建造1232.2型气垫登陆艇,是为了在跨水天线登陆中有更强的重装投送能力。台湾海峡长约410km、南口宽约410km、北口宽约200km,其宽度正好处于大型气垫登陆艇的作战半径内。按照当时的计划,以1232.2型气垫较强的运载能力,可以运送重型战斗车辆高速越过泥泞难行的滩头,对敌方纵深发起袭击,配合正面的抢滩登陆。

而台军方面自然“尽在掌握”。近年来的“汉光”系列军演中,总是少不了模拟我军使用气垫船从淡水河口突入对台北发起攻击。

经过了近70年的经营,台湾岛西岸的滩头全部实现了要塞化,遍地永备工事、密布障碍物和地雷,再这样的环境下实施跨滩头冲击,难度极大。气垫船相对于普通排水型的舰艇,其实是比较脆弱的。在战场上难免与诸如鹿砦、铁丝网、拒马等障碍物剐蹭,再加上漫天乱飞的子弹与弹片,气垫围裙难免破损。另一方面,气垫船巨大的体积和航行时的噪音也难以隐蔽,很容易成为敌方集火的对象。因此,指望依靠气垫登陆艇强行冲击预设防御阵地是不现实的。

随着人民海军的实力不断提升,我军的远海护卫与投送能力大大增强。以071型综合登陆舰为代表的大型两栖作战舰艇相继开始建造与服役。在新型驱护舰甚至航母的掩护下,我军已经具备了绕道台湾东海岸实施登陆作战的能力。而前出台湾东海岸的航程,已经远远超过了1232.2型的作战半径,而因其庞大的体型又少有合适的运输平台可以携带。

气垫登陆艇高速、对滩头地形要求低的特点,一直是为我军重视。与美军LCAC类似的726型气垫登陆艇就成为了当前我军的首选。

美军LCAC气垫登陆艇

国产726型气垫登陆艇

726型气垫登陆艇全长30.00m、型宽16m、正常排水量150t(满载160t)、最大航速80kn、续航里程300km、燃气轮机(QC-70)动力。每艘726型气垫登陆艇可以装载一辆96系列主战坦克或两辆ZBD-04A履带式步兵战车或者80名登陆人员。每艘071型综合登陆舰可以携带4艘726型气垫登陆艇。目前,726型气垫登陆艇正在大批量建造中。


美国AAV-7型两栖突击车

苏联ПТ-76水陆两用坦克

ZBD-05两栖步战车

ZTD-05两栖突击车

与其他国家不同,以ZBD-05两栖步兵战车和ZTD-05两栖突击车为代表的我军两栖作战车辆具有较强的火力与较快的水面航速。例如:美军的AAV-7两栖突击车只有40mm榴弹发射器和12.7mm机枪,水上航速仅13km/h;俄罗斯的ПТ-76水陆两用坦克只有76mm火炮、水上航速仅10km/h;我军ZDB-05两栖步战车有30mm机炮和HJ-73C反坦克导弹,水上航速40km/h、ZTD-05两栖突击车有105mm低后坐力主炮、水上航速40km/h。可见,我方抢滩兵力配备的火力是相当强大的。

但是,两栖装甲车辆有个巨大的缺点——皮薄馅儿大——在水里航渡还好,就漏出个炮塔,上了滩头打碉堡也说得过去,但是再向内陆挺近可就不好玩儿了。要像纵深发展,还得靠正紧MBT(主战坦克)和重型IFV(步兵战车)。然而,在没有港口的情况下卸载重型装备是非常劳神费力的,更何况松软泥泞的滩头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陷车。这个时候,气垫船的优势就显现了——在先头部队基本占领滩头阵地后,将运送重型战斗车辆迅速至沿海公路上发展攻势——让预备队快速投入战斗。

对于我军,气垫登陆艇是一种快速投送预备队的运输工具,而不是用来突击的矛头。

除了台海,南海也是我国的重要作战方向。但是,与大多数人想象中两栖登陆作战不同,南沙岛礁的战场容量,甚至都难以容纳连一级的登陆兵力。南沙群岛中目前面积最大的美济礁人工岛不过才约5.6km2而已,被非法占据的最大天然岛屿中业岛面积不过0.33km2(南威岛经过人工填海达到0.48km2是被占岛屿中最大的)。以1232.2型3~10辆作战车辆或360名作战人员的运力,完全是有劲使不上。

南沙群岛

另一方面,南海方向最大的中转站,西沙永兴岛距离南海舰队主要基地之一海南三亚榆林军港的直线距离为330km,1232.2的自持力只够单程前往。而从永兴岛出发前往渚碧礁单程约680km、前往美济礁单程约840km、前往永暑礁单程约1040km,距离甚至超过了1232.2型的最大航程(300n mile=555.6km)。

而战时对于南海岛礁的控制,也不是以驻守兵力为主,而是以作战舰艇对周边海域的火力控制来实现的。

气象也是一个容易被吃瓜群众忽略的问题。波罗的海和黑海是典型的半封闭海区,一年中除了个别时段有大的风暴外,其余时间都是一片风和日丽。然而南海地区无风三尺浪,平均每年有78天雷暴天气,6~10月的西南季风盛行期台风家常便饭,而11月至翌年3月东北季风盛行期平均风力6级以上。这样的天气条件,可吃不消。

因此,在作战角度1232.2型对于南海方向而言意义有限。


战斗机解说家


停产应该是没有,但是已经大幅度放缓野牛级气垫登陆艇的建造了。野牛级气垫登陆艇排水量555吨,是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气垫登陆艇,大到没有任何一艘母舰可以塞得下它。一开始我国觉得它体格巨大,装载能力出众,有着出色的性能。但是在引进其相关技术,实现国产之后,瞅着它巨大船体,心在滴血。现役最大的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装不下它,正在建造的075型也不能。再加上野牛级相当耗油,根本没办法远洋作战,所以它出任务,只能安排一艘半潜船拉着▼。


555吨的排水量,150吨的运载能力,野牛级一次冲滩登陆可以携带3辆主战坦克,满编一个连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性能相当出色。但同时,野牛级装备有五台UGT-6000燃气轮机,其中三台负责驱动船身后部的三台驱动风扇,剩余两台负责给气垫充气。五台燃气轮机同时运行,油耗大得惊人,于是其续航能力仅仅有600海里,甚至不够从港口出发,在南海兜一个圈子。于是就有文章开头,东山岛号半潜船拉着野牛级增加航程的操作。

体格太大,是我国放缓野牛级建造的根本原因!根据当年和乌克兰方面的合同,我们从乌克兰直接购买两艘野牛级,然后引进其研制生产技术,后续由我国负责建造。之所以会出现这么一项合作,一是当年我国在气垫登陆艇领域内一片空白,乌克兰有技术却缺钱,是不可多得的合作伙伴和技术来源。再有一点就是我国岛屿受到周边国家觊觎,我们需要一款强有力的登岛利器来应付不可预知的冲突事件。

在野牛级交由黄埔造船厂建造后,计划一共是4艘,但是后来却只建造了两艘。这是因为,野牛级体格太大,无法装进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进行远洋作战。野牛级目前能够做的,仅仅是保证600多海里以内的近海登岛作战。而就目前情况来看,随着我国迅速崛起,周边威胁降低,4艘野牛级足以成为三大领海的定海神针。在需求已经满足,技术已经掌握的情况下,很明显,建造可以塞进071和075型等两栖舰船的小型气垫登陆艇成为了我国目前的刚需。

075成功在即

中国海军要走出去,要成为蓝水海军,除了天天强调的航母打击群之外,两栖登陆力量也不能忽视!在这样一个战略大背景下,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开始加快建造,075型两栖攻击舰也崭露头角,与之配套的726型气垫登陆艇也开始抓紧建造。▼这是我国航空工业研制的726型气垫登陆艇,排水量150-160吨,冲滩速度可以达到60节,丝毫不逊于野牛级。726型气垫登陆艇挤死它的对手野牛级,最大的优势是体格较小,同时载重也达到50吨足以装载一辆主战坦克进行冲滩登陆。726型气垫登陆艇绰号“野马”,可以一次性携带ZTD-05两栖突击车一辆,ZBD-05两栖步战车两辆和海军陆战队80名!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的船坞可以一次性携带4艘726型气垫登陆艇,在一万海里以外,一次性运送将近一个营的兵力进行登陆作战。所以从未来远洋登陆作战来看,最适合中国海军的是726,而不是野牛,野牛放缓建造也就是情理之中。

再说一句题外话,不知大家看着726有没有很眼熟?给大家看一下美国LCAC气垫登陆艇的照片▲,是不是和726很像,几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什么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会出现趋同性都是表面化,这很明显又是兔子从前苏联手里挖来了基本技术不满意,然后又照着美帝的思路对其进行升级,最后搞出来的726实际上用的前苏联技术,却长了一张美国的面孔。不过这也是我国对这项技术做到了消化吸收的成果,是我们的一次进步。说真的,武器抄袭我觉得一点也不可耻。武器造出来只要能弄死敌人就是好武器,至于怎么弄出来的,根本没人在意。


赤焰哒哒哒


“野牛”是成也“太大”败也“太大”,况且中国看中的是“野牛”的本身也不是完美的。所以到目前为止中国实际只有2艘乌克兰原装“野牛”和2艘自制“野牛”,一共4艘。从下面这图确实能看出“野牛”够大,那个步战车显得是多么“渺小”

“野牛”级气垫船的正式代号为12322型气垫登陆舰,排水量达到550吨,是世界上现役吨位最大、运输能力最强的气垫船。其装载量可以保证3辆50吨级主战坦克或300名以上的士兵进行抢滩登陆,3台UGT6000推进燃气轮机和2台UGT6000举升燃气轮机使其拥有最大超过60节的航速(超过100公里/小时)。“野牛”的出现极大保障了苏联在黑海地区的两栖作战能力,可以不依赖登陆舰直接用气垫船将兵力投送到黑海沿岸。下图为各型现役的气垫登陆艇/船对比,最上面的“贼鸥”就是“野牛”

作为一款超大型气垫船,岛屿众多的中国自然也把眼光放到他的身上,特别是面对时局复杂的海峡和南海问题。“野牛”自身300海里(560公里)的航程足够由大陆沿岸出发往返海峡,有海南出发最远可以抵达西沙群岛(越南争议),数艘配合单次可以高速投送一个两栖营的兵力。2009年,中国与乌克兰达成协议引进2艘原装“野牛”并进行技术转让,2013年5月首艇抵达中国,2014年3月二号艇抵达中国,而中国自行建造的2艘也由黄埔造船厂建造。

但是为什么只有4艘就不再继续建造了,开头我说“野牛”是成也“太大”败也“太大”,巨大的体积即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考虑到“野牛”的舰长达到56米,宽也达到22米,超过世界上任何两栖船坞登陆舰和两栖攻击舰的承载能力,所以实际上“野牛”只能独立出动,活动范围也只是300海里(配合半潜船)。而且单独出动面对方强大的火力是否能够压制还是一个大问题,毕竟“野牛”只有2门630近防炮和2座多管火箭发射装置。下图为2万吨级的868型半潜船搭载“野牛”

与“野牛”相对应的就是726A型气垫船,从吨位和投送能力来看726A只有“野牛”的三分之一,一次只能搭载1辆主战坦克。但是726A能适应我国071型船坞登陆舰和075型两栖攻击舰,可以随大型两栖作战编队达到任何作战地域,不受300海里的活动范围限制。而且强大的两栖攻击舰编队可以动用海空火力对登陆地域实施强大的海空火力压制,保证两栖登陆的顺利进行。我国目前拥有8艘071型,每艘可以携带4艘726A,也就是说实际投送能力比1艘“野牛”还要强大。从这个角度考虑,其实726A的适应性远远比“野牛”要强,实用性和活动范围都是比“野牛”适合中国海军的。

回来再说一下UGT6000型燃气轮机,除了“野牛”之外中国的726型气垫船也是用的UGT6000型燃气轮机。这种燃气轮机的原型是苏联Tu-95型战略轰炸机使用的NK-12航空涡桨发动机,单台功率达到1万马力。但是5台笨重的UGT6000推动庞大的“野牛”还可以,安装在较小726上却占用巨大的空间并产生极大的噪声和震动,所以726型气垫船实际只建造了区区2艘就因为发动机暂停了,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同类产品。直到中国在以WS-10“太行”核心机基础上研发的QC-70成功后才得以继续发展726并成命名为现在的726A。


雏菊西瓜Peterpan


我国自建的“野牛气垫登陆艇”装有两门国产630近防炮,不同于从乌克兰引进的那两艘,它们的AK630近防炮。关于“野牛登陆艇”的事情不要道听途说,也不用胡乱猜测。

目前“野牛”在我军服役了4艘,其中辆艘是引进的,两艘为自行建造,还有一艘正在建造,估计完成六艘装备量之后要告一段落,因为目前的需求量就是这么多,建造数量太多显然是即不需要,又浪费资金。


俄军的“野牛”和我军的不一样,在近防炮前面还安装了两座多管火箭发射器,用于近距离支援登陆作战。

俄罗斯/乌克兰“野牛登陆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军用气垫登陆艇,满载排水量555吨,57节的最高航速航程为600海里,可以运载6辆04式两栖战车、3辆96A型主战坦克或者300人的两个海军陆战队连,它可以从海南榆林基地出发5个半小时左右抵达“三沙市”,经过补给后再有6小时就到达南沙永暑礁,这个速度非常快的,以前往南沙运输物质的“岛礁补给舰”则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这也证明了“野牛登陆艇”高速度和大运载量的优越性。



海军“东山岛号”半潜船驮运“野牛登陆艇”,将使它的作战距离再提高600海里之外,可不经过永兴岛补给休整,直接抵达到南沙!同时“东山岛号”也是浮动基地,“野牛艇”有了依托可以快速往返提高运输效率。

但“野牛登陆艇”的体积太大了限制了它的装船数量,“东山岛号”排水量20000吨级别,甲板上仅能运一艘“野牛”...如果驮运2艘甚至4艘则需要建造更大的,但单独为“野牛登陆艇队”建造两三艘5,6万吨的半潜船,又不划算,半潜船”一般来说航速仅14节左右,这个航速远跟不上两栖编队的...这样的慢会拖累两栖编队的进攻速度,使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抗登陆准备!与其这样还不如让“野牛艇”单独行动,更能发挥速度优势。




我军现在的两栖作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已经服役了6艘排水量20000吨左右的071型船坞登陆舰服役,一艘正在栖装,后续可能会有4艘批次建造,071型大型船坞登陆舰可以运载4艘726A型气垫登陆艇,726A登陆艇的前型726艇的是俄罗斯UGT6000型燃气轮机性能不佳,装艇后发生震颤,严重的影响到了726艇的高速航行,只建造了4艘就停产了。

图片上是UGT6000,这燃气轮机就是图–95轰炸机所用NK–12涡桨发动机的衍生品,“野牛艇”一共使用了五台UGT6000,三台为推进机,两台用于气垫的升力。但是这型燃气轮机总体性能一般,装在“野牛”这样的大型艇是尚可,装在726中型艇上显示出耗油量大、震动大...等问题,所以拖延了726艇的建造速度。




国产 QC70中型燃气轮机,是以“太行”航空发动机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舰用燃气轮机,重量轻和体积小、油耗、可维护性...都好于726艇是安装的俄制UGT6000燃气轮机,更主要的是有了QC70之后不受制于人,制造多少自己说的算!另外,对于我们的船舶工业能力来说“野牛艇”的技术瓶颈就是高速燃气轮机!把它的技术难题解决了,其它的都没问题。正在进行最后施工阶段的075型大型两栖攻击舰,估计年底前就能完工,排水量有可能在35000吨左右,可以运载3艘726A型气垫登陆艇 。


目前071船坞登陆舰和正在建造的075型两栖攻击舰对726A气垫登陆艇的需求量很大,一艘071型舰可运载4艘、一艘075型舰运载3艘,今后几年内072A型艇的需求数量可能要超过50艘以上,这么大的需求数量也给船厂带来了很大的产能压力!而能制造气垫登陆艇的专业船厂又太少...基于海军两栖舰对于726A艇的急切需求,“野牛登陆艇”的建造工作只能是告一段落。

“野牛登陆艇”和726A登陆艇同框,体积、高度差异一目了然。

从运载能力上比较“野牛艇”当然会更大,但是“野牛”的艇体积太大了!装不进我军目前所有现役的登陆舰船内,实施600海里外的距离登陆作战需要单独船舶运载它,而726A艇可以装进我军的大型登陆舰中,平台适应性更好,726A艇和“野牛艇”将来一定会是协同作战,“野牛艇”先运载陆战队迅速抢滩登陆并且建立滩头阵地,而726A艇则大规模往阵地上输送更多人和装备。


皇家橡树1972


两栖登陆作战一直是我国在海军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所以自建国以来我军在两栖登陆舰艇的假设上一直是不遗余力的发展着,对于两栖登陆作战除了有必有的需求外,还有就是我国有成百上千个岛屿,其中少部分岛屿常年驻扎有人口或者有很重要的战略军事意义。而气垫船自面世以来,由于其在军事行动两栖作战中的优势地位,所以一直以来就被认为是两栖作战中不可或缺的作战利器,所以我国一直以来也在发展自己的气垫登陆艇。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也开始对能够装载在两栖船坞登陆舰内的气垫登陆艇很感兴趣,但是这种气垫登陆艇虽然原理很简单,而且在东南地区很多民用船只中也有不少的气垫船存在,但是放到军用中的研制难度更大,主要是要在速度、体积、载重能力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特别是能够突破气垫登陆艇所需要的中小功率的燃气轮机制造技术,也就是建造中国版的LCAC气垫登陆艇。所以我国也研制了能够装载在071型船坞登陆舰内的726型气垫登陆艇,不过一开始因为这种气垫登陆艇对于动力系统的要求很高,而我国在小型燃气轮机技术水平不高,所以726型气垫登陆艇从亮相以来一直没能实现量产。
所以为了保证两栖作战能力的提升和为726型气垫登陆艇批量装备部队前的过渡需求,我国在2009年我国正式和乌克兰签署了4艘“野牛”级气垫登陆船的军售合同,而野牛气垫登陆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气垫登陆船,满载排水量达到了550吨,载重量也达到了150吨,在两栖作战中直接运送两辆主战坦克进行登陆作战完全不是什么问题,所以这种夺岛利器也成功进入我国的眼球,按照军售协议在引进的这4艘野牛气垫船中,前2艘由乌克兰建造完成后运输到我国,而后2艘则是在根据乌克兰提供的技术资料由我国自主建造。后来我国在攻克了自主研制的小型燃气轮机技术后,又多建造了2艘野牛级气垫登陆船,这样算下来我国已经装备有6艘野牛级气垫登陆船了,但是在第4艘国产野牛气垫登陆船下水后,我国停止了后续建造计划,既然野牛级气垫登陆船是我国花重金买进的,为何只造4艘就停产了呢?
首先从野牛级气垫登陆船的性能来说,的确是够先进和强悍,毕竟相比其他国家装备的气垫登陆船,野牛级能够同时装载2辆主战坦克或者6--8艘装甲车以超过60节的航速抢滩登陆,这是其他国家的气垫登陆艇只能搭载一辆主战坦克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和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两栖作战都不太搭配,首先现代两栖作战早已经不是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了,就像美国当年攻打伊拉克一样在抢滩登陆前提前打掉对方的防御力量,到时候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将陆军装甲战车送上对方岸线即可,所以对于我国来说其实最需要的还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气垫登陆艇,而这也是我国在引进野牛前为什么要研制726型气垫登陆艇的缘由。
其次野牛级气垫登陆船虽然载重能力惊人,但是其体型也达到不可能装进任何一艘两栖船坞登陆舰内,这也直接限制了野牛级气垫登陆船的使用场景,从其最大作战航程只有550公里计算的话,其最大只能适应200公里以内的抢滩登陆作战,但是200公里的抢滩登陆作战以野牛级高而大的体型来说,要想不被发现简直是天方夜谭,且就算野牛级搭载了强大的防卫武器,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岸线的防卫也不是摆设啊,野牛级速度再快能快的过岸基反舰导弹吗?所以在较短的作战航程也限制了其使用场景,如果要延长其作战航程的话,就要为其建造像“东海岛”级半潜船这种远征作战延程舰船,但是以一艘半潜船只能搭载一艘野牛级计算的话,在综合作战能力上还不如搭载数量更多、体型更小、操作更为灵活的726型气垫登陆艇呢?
再一个野牛级气垫登陆船原本是苏联为驻扎在波罗的海的黑海舰队特意建造的一款高速抢滩登陆利器,而波罗的海和黑海本身半径就不大,所以野牛级气垫登陆船550公里的作战航程足够用了。再一个波罗的海和黑海这种内海环境要比普通的外海好很多,平时的浪高并不大,所以野牛级气垫登陆船完全能够以超过60节的高速航行,但是如果浪高不超过2米的话,其最大航速就会有较大的下跌,超过2米的话甚至可能出现失速的现象。而我国不管是东海还是南海的海洋环境都比较恶劣,这种低海况使用环境也直接限制了野牛级气垫登陆船的使用环境。
最后就是随着我国攻克了国产小型燃气轮机技术后,726型气垫登陆艇一直以来的难以量产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而726型气垫登陆艇本身就是为能够直接装备在船坞内设计的,比如我国现役的071型船坞登陆舰单艘可以装载4艘726型气垫登陆艇,所以其综合作战实力完全不比野牛级差,而且随着我国正在建造的两栖攻击舰未来也需要726型气垫登陆艇后,726型气垫登陆艇搭配作战航程几千公里的两栖船坞登陆舰/攻击舰完全可以拿下任何一个地区的海岸线,所以我国又有什么必要继续装备这种需要专用载运平台的野牛级气垫登陆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