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提灯照亮 渡人过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护理工作者抗“疫”纪实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护理部党支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医院党委的部署,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2000多名护士与病毒短兵相接,为患者提灯照亮。


逆行:速度是关键


患者人数快速增长,改造和搬迁病区就是开辟战场。接到发热门诊改造和搬迁通知后,护理部主任汪晖第一时间组织护理部、门诊、急诊科、感染科、院内感染管理科等部门的党员干部20余人,紧锣密鼓讨论、制定对策,按照“三区两通道”原则对护士站、物资库、更衣室、清洁区、污染通道等科学布局。感染科总护士长章晓云带领护理团队,仅用8小时就安全顺利转移了病区所有患者(其中危重34例)。第二天她和团队继续奋战,24小时将感染科病区改造成隔离病区,正式收治第一批疑似患者。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成为危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后,护理部组织人员紧急清理、改造。副主任胡露红、徐蓉、黄丽红、王颖和总护士长尹世玉等同志全部下沉院区,2-3天内完成改造验收。当护理部先后组织主院区16批次共800余护士紧急支援两个院区时,在交通不便、人员紧张情况下,护士们2小时集结、3小时到位。


一个支部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战场开辟出来了,战斗的速度决定着战斗的走向。“最危险的,我们上。”这是第一批冲上战场的护理部党员、护士长们的标准动作。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汪晖指导年轻护士采咽拭子


咽拭子采样直接面对患者的咽喉,是诊断中最危险的环节。在病情传播途径、主要症状、防治措施都不明确的情况下,作为同济护士们的领头人,汪晖有着25年党龄、38年护理经验,她身先士卒冲上火线,创新设计了发热门诊咽拭子采集平台,给年轻护士们做采样示范,并指导耳鼻咽喉科护士长张丹重构咽拭子采样工作流程,成立了咽拭子采样突击队。


2003年,胡娜走上抗击“非典”战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20年,已担任神经外科病区护士长的她第一批报名进入发热门诊,既战非典又抗新冠肺炎,17年初心不改。商薇薇同样有17年党龄,当她走上抗击新冠肺炎前线时,孩子懂事地对她说:“妈妈,我知道您是去治病救人的!我只要您注意安全!”李淼一直奋战在发热门诊最前线,她说:“我会尽力让每一位前来救治的患者安全出院。”她把七岁半的孩子送到了外婆家,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


据统计,同济医院直接参战护士达2050人,其中护士长156人,党员520多人。  


抗疫:科学为根本


战胜病毒,需要冷静专业应对,科学备战才能保持战斗力。早在1月17日,护理部就以最快的速度,查阅相关资料,并组织相关护士长制定了“不明原因肺炎院内防控指引”,在一周之内组织开展新冠肺炎相关知识、职业防护技术、专业技术操作、仪器使用规范、重症护理要点以及预防性心理辅导等培训10余场次,258名护理管理者和800余名护士参加培训;制作学习视频12项,在线培训1400人次。此后又结合疫情特点持续开展线上培训和操作演示。


为了打好持久战,护理部先后建立了6批后备护理人力资源梯队,根据实战情况科学排班,保证一线护士的休息与调整时间,缩短直接暴露时间,减少穿防护服的不适或不便,保持持久战斗力。


一线护理人员往往承受着极大的生理及心理压力。护理部党支部发放问卷调查5次,及时了解护士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持续关怀,为被感染的护理人员家属提供救治;成立“护理宣传报道组”和“心理咨询专家组”,曾铁英副主任带领30余名党员和群众志愿者,每天通过官方公众号、手机短信等方式推送防护知识与慰问短信,宣传先进、树立榜样,对心理压力大的护士24小时提供心理援助;12名经验丰富的党员专职承担宿管员任务,与一线人员一起入住隔离酒店提供生活物资保障,成为强大的支撑力量。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同济医院郭巧珍护士长和中山三院医疗队联合查房


抗击疫情,更需要团队协作、专业救治,科学应战才是致胜法宝。在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同济护士与援鄂医队的3500名护士混编作战,同济医院组建战时护理部和护理专家会诊团队,制订各类制度和流程20余种,统一工作流程和规范。由中华护理学会牵头,同济医院护理部、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援汉的全国20所医院多专科的22名护理专家、1名医学专家和1名院感专家共同制定《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整体护理专家共识》,成为抗疫战场护理工作指引。


奋战:不止在院内


作为危重患者救治定点医院,同济医院肩上的任务重如泰山。在举全院之力完成医院抗疫任务同时,护理部仍组织精干力量四处支援。当金银潭医院告急时,同济医院护理部就火速组织来自呼吸、感染、重症的14名专业护士前去支援,至今仍有三人奋战在金银潭医院。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疫情暴发之际,武汉火速筹建“火神山”医院。1月24日,护理部接到承担火神山护理筹建任务。汪晖带着副主任刘于、内科总护士长何细飞、肿瘤科护士长刘美、口腔科护士长田思维、心内科护士长张丽萍等11名党员干部除夕夜挑灯夜战,制定出护理人力资源需求计划,所需8大类200余种物资清单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护理工作手册》。1月25日,所有组员进驻火神山医院筹备组,协同医疗组和院感组参与整体布局设计、人员进出流向、病区功能定位、医用织物洗消、复用器械灭菌、各类标识制作、急救流程制定、护理信息系统建设、标本采集与送检、物资测算与分配。


1月28日,刘于同志带队进驻施工现场,此后三批68人奔赴火神山工地,争分夺秒开始筹建:勘察流程走向、测量预留尺寸、检查预留位置……没有工人,没有保洁,没有休息;装氧气筒,搬物资,做清洁,贴标识,摆家具……何细飞总护士长被误认为是保洁领班,王霞和田思维不知疲倦地统一流程与标识要求,刘美、张丽萍、陈红这些“女汉子”和何国龙、杜晓亮、席新学、吴波这些男护士长都日均3万余步,走酸了腿脚,磨破了鞋子,喊嘶了喉咙,压痛了肩膀,为十天内建成火神山医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光谷方舱医院筹建与运行中,护理部组织25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全程参与,何细飞总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配合光谷方舱医院院长唐洲平仅用10个小时就完成开舱收治患者,并组织编写《光谷方舱医务人员工作手册》、《方舱患者手册》及《患者出院须知》,使得每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从2月17日开舱到3月5日关舱,875名患者痊愈。


同济护理人,不仅是护士,还是设计师、建设者、技术员、清洁工......他们是飞速前行的护理骑兵。


温暖:点亮那束光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镌刻在每一位同济护士的心中,他们用暖心的言行,打造有温度的爱心病房,温暖着新冠肺炎患者。


多巡视、细观察、快处理,及时给予康复指导,隔着厚厚的防护服往往听不清病人的话,同济医院的护士们便凑近患者,握患者的手,耐心倾听他们诉说心中的害怕,诉说心中的希望。他们为患者过生日、送连心卡;设立“能量加油站”、无偿提供“能量补给”及生活用品“急救包”;自制《“点餐式”护理手册》,帮助沟通障碍患者表达内心想法,满足生活需求;打造心愿墙、发起“爱心寄语”,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病友们纷纷响应写下自己的心愿,一笔一画蕴含着对亲人的思恋、传递着对医护人员的关心与感激、承载着信心与希望,用特殊的关爱温暖特殊的患者,慰藉的是心灵、点亮的是信心。杨先生与父亲都感染了新冠病毒,曾凡护士长特意将父子俩安置在同一间病房。后因父亲病情变化,父子俩被迫分开。护士为解杨先生的思念之情,跟同事要了几张老人家的照片。当把照片放在杨先生面前时,他不停地说:“活着就好、活着就好。”眼睛里噙满了泪花。


对于特殊的患者,同济护理团队则更加重视人文关怀,一位62岁的聋哑患者无法与人沟通,又担心病情而焦虑不安,谈晶和谌宁两位护士长号召大家自学手语,由简入繁慢慢了解患者的需求,告知护理进程,帮助老人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济医院医护人员还设计了别样的“新冠毕业证书”,一段简短的“毕业”寄语,成为每一位住院患者的期望,对“毕业”后的病友,护士们还继续提供线上呼吸功能训练和隔离指导。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患者邀请护士龚三成一起看日出


护士们的付出温暖着患者,他们以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一位患者的儿子,专门创作歌曲《雪白的爱》献给医护人员。一位患者觉得无法表达感激之情,就带着责任护士去欣赏自己发现的美景:“最美的日出”。


“黑暗有多让人咬牙切齿,光明就会有多让人热泪盈眶。”提灯照亮的同济护理人,还在继续奋战,将患者一个一个渡过河,送上岸。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看到你就看到了希望”

——记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京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图为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京


“看到你们就看到了希望!”进驻火神山医院第一天,一位戴着口罩、捂得严严实实的患者脱口而出的这句话,让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京心头一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在与死神较量的“红区”里与时间赛跑,每当累了,想起这句话又会满血复活,干劲十足。


“军装是我的信念和追求”


“抗击非典的时候,身边很多同事主动请战、挺身而出,前往小汤山医院参加一线救治。”那一刻,站在为战友送行的队伍中,正在读博士的张西京读懂了什么是信念与担当。


穿上军装,担负保家卫国的使命;身着白衣,肩扛救死扶伤的职责。从腺病毒暴发防治到银川公交纵火案患者救治,从担任陕西省甲流救治专家到陕西省突发事件专家组组长……张西京一次次冲锋在急难险重任务的第一线。


“我从事重症医学24年,党龄28年,入伍32年,我不上谁上?”医疗队出征誓师大会上,张西京作为医护人员代表发言,简单的几句话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在重症监护室,干的就是从老虎嘴里抢食、与死神掰手腕的活,来不得半点迟疑和等待。”张西京经常对同事说。


“我是党员,又从事重症医学专业,不提前摸清‘阵地’的情况,怎么能打好仗?”在对口支援的武昌医院,张西京主动请战,带领19名党员骨干率先进入重症监护室,逐一查看患者、掌握病情,与地方医护人员密切协同,精准制定每名患者的个体化救治方案。


“老人身体本身孱弱,长期用药又加剧患者肝肾功能的损失,尤其处在缺氧状态,会进一步加剧肝肾功能的衰竭。”重症监护室一名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生命垂危,张西京果断停掉与病情无关的药物,同时,安排医护人员协助老人进食。3天后,老人血浆白蛋白数值接近正常值,虚弱乏力状态得到缓解。逐渐地,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老人能下地走路。后来,这名老人成为武昌医院首例重症新冠肺炎治愈者。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张西京对病房里每名患者的名字、年龄、基本情况都熟记于心。对团队人员的操作要求近乎苛刻,小到液体的滴速,大到血液净化的时间长度,他都要认真检查。“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把好每道关口,才能对得起这份重托。”张西京说。


重症医学一科收治病人前,张西京作为当家人,手上拿着图纸,小步快走,跑工地、改图纸、调方案、走流程。红黄绿区怎么设置、ICU通道如何布局、换隔离服的房间大小应该是多少,就连房间试水,他都守在现场、盯着施工队,确保万无一失。最终,奋战48小时,使重症医学一科设施条件达到感控要求,保证了火神山医院按时收治危重新冠肺炎患者。那段时间,张西京来回奔波于病区、工地、驻地,每天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


查房、巡视病人、叮嘱医嘱后,张西京还会把阵地转移到办公区的监控室。通过一个个屏幕,监督医护人员穿脱隔离服,指导病房内的操作规范。在组室的微信群里,经常可以看到张西京分享的最新诊疗指南、感控规章要求。

“救治患者必须争分夺秒”


“每天只有24个小时,我只有把时间挤出来,才能救治更多的患者”。来武汉前,科室早中晚查房,张西京都亲力亲为,经常是提前到病房查看病程记录。


在往返火神山医院的通勤班车上,医护人员常常看到张西京和同事讨论救治方案。有一天打饭的时候,护士仲雅发现一旁的张西京捧着手机忘记了取餐,下班刚回到驻地的他,又在收看关于CT影像的学术研讨视频。


战“疫”一线,病房、驻地、会诊三点一线,是张西京每天工作的常态。“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必须做到惜时如金,越是最吃劲的时候越要顶上去。”张西京说。


在火神山医院,经常能看到张西京忙碌奔波的身影。作为医院专家组副组长,他参加全院所有危重患者会诊,指导诊疗方案、制定措施,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了丰富经验参考。在救治的同时,张西京还挤出时间围绕危重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进行课题研究。


张西京来到武汉以后,妻子和儿子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关注前方传来的消息。有一天,他们在新闻里看到了张西京。儿子张颢瀛给父亲写了一封信:“看到您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充满雾气的护目镜出现在电视里时,妈妈和我都心疼得哭了!但看到两位奶奶治好病出院,向镜头挥手鞠躬说‘感谢解放军’的时候,我和妈妈又笑了。我突然理解了你常说的‘为别人付出也是一种快乐’的含义,将来我也想当勇敢的解放军!”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有这样一位女医生,疫情当前,她在机场撕掉机票,放弃休假,毅然回到新冠肺炎救治一线。她,就是武汉同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严丽,今年45岁,从医22年。


作为一个全年不休、24小时运转的科室,同济医院急诊科面对的多数是危急重症患者。因为行事果敢、性格爽直坚毅,严丽被同事们称为急诊科医护团队的“铁娘子”。


说起自己放弃休假,从机场返回医院的那个决定,严丽平静地告诉记者,在同济急诊科休假不是件简单事。出发前三个月,为了兑现对丈夫和两个孩子的承诺,严丽提交了休假申请。医院考虑到从去年12月起,武汉不明原因发热病人明显增多,严丽和同事们在急诊科下夜班后,还要去支援医院的发热门诊,每天白天黑夜连轴转十分辛苦劳累,便批准了她的休假。


“我记得很清楚,18日我值了最后一个会诊班,19日那天是最轻松的,我就把行李开始打包,准备20日就走。正好这个时候,我们科里一个年轻的大夫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说,严老师,我手下没有人了,又有两个医生病了。到了机场就把孩子和老人交给导游,我们两口子就又回来了。”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回到医院后,严丽重新回到连轴转的工作状态。严丽在发热门诊工作,意味着要穿全套的防护服,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直说话10到12个小时。穿防护服久了,呼吸也会受到影响,时常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说话要明显费力一些,写病历也会变慢。打电话时,会觉得对方的声音很遥远,但严丽并没有后悔当时撕掉机票的决定。


“我只是做了一个正常的选择,真心是这样觉得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不可能走。”


没能兑现和双胞胎儿女一起出游的承诺,严丽对孩子们还是心有歉疚的。和孩子们在机场分开后,她每天都通过视频和他们交流。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严丽和医院同事还利用休息时间,参与了新冠肺炎临床诊疗经验分享和自我防护知识的普及工作。她在多个专业医学平台上免费举办公开课。在医院的公众号上,向公众提供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的系列科普文章,几乎每篇的阅读量都高达10万+以上。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像严丽一样的巾帼英雄,守护着我们的健康。人人做好安全防疫,如此方不负她们的守护,相信等待会迎来最好的相逢。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党旗飘扬”

——广西党员“白衣战士”奋战抗疫一线见闻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熊滨(右)向值班护士交代护理注意事项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广西广大共产党员医务人员慎终如始战湖北、守广西,在抗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


“开始每天排查疑似发热病人20人,然后40人。尽管现在排查人数不多了,但仍不敢松懈。”12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朱继金在发热门诊值班到深夜。


“党员冲锋在前,今年2月以来,已排查1.2万多人,会诊疑似病例46人,确诊5例。”医院急诊科党支部书记宁宗说。


朱继金的爱人温汉春在同一家医院担任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副主任,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我出生在武汉,我强烈要求参战!”随后,她带领医院首批18人医疗队驰援武汉。


“情况越是紧急,共产党员越要迎难而上。她战武汉,我守南宁。”朱继金说,今年立春是温汉春52岁生日。他和同事录了一段视频,送上祝福与期待:“汉无恙,春归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邕武医院是广西版“小汤山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建荣表示,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临时应急病房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只用了十几天。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熊滨(中)查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CT片


“近200名医务人员一直奋战坚守,其中入驻时和新入党的100多名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截至3月13日,已收治确诊病例81人,治愈出院75人。”杨建荣说。


曾抗击“非典”疫情的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熊滨入驻第5天,一名危重症患者病情告急。熊滨立即指导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风险大,医务人员最容易感染,但熊滨总是冲在前头。而当天他的父亲刚刚离世。


经过熊滨团队的努力,医院收治的重型、危重型患者已有5人出院。“这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熊滨表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党旗飘扬。”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廖品琥表示,卫生健康系统党员尽锐出战,把疫情防控作为践初心、担使命的“战场”。


“为生命站岗”,这五个大字刻在南宁市定点医院、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块石碑上。


“50多名确诊患者已全部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无医务人员感染。”院长吴锋耀曾做过心脏手术,但一直坚守岗位,昼夜奋斗。他有每个患者的电话和微信,经常通话鼓励大家坚定信心。


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龚贝贝护理过医院每名确诊病人,为患者提供精心陪护,开展心理疏导,一天下来,光接听电话就200多个。“关键时刻,党员必须冲到前面不能退缩,要勇敢扛起‘为生命站岗’的重担。”


“疫情发生后,我们立即通过网络为武汉患者看病。”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谢胜说,360多名医生上线,很多都是党员,服务患者11万多人次。


“把支部建在抗疫一线,才能凝神聚力完成救治任务。”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洪坚善说,他们先后安排3批人员驰援湖北,建立3个临时党支部。首批医疗队仅用3天便组建了驻地医院第一个重症病区。


洪坚善介绍,在广西抗疫一线,全院有56位专家多次到各市定点医院参与会诊、指导救治,其中大多数都是党员。


把好关口才对得起重托

3月13日,奋战在广西版“小汤山医院”的16名医务人员准备宣誓入党


为增强抗疫战斗力,广西卫生健康系统把党支部建在“一线”、发动党员冲在“一线”、凝聚力量干在“一线”。建立临时党组织500多个,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300多个,其中赴湖北医疗队组建临时党组织41个。


截至3月11日,8批医疗队962名医护人员赶赴湖北,出发时党员410人,后来“火线”入党258人。


3月13日,奋战在广西版“小汤山医院”的16名医务人员宣誓入党。“我将向老党员学习,奋战到胜利!”新党员青燕说。


截至3月12日24时,广西累计收治确诊患者252例,治愈出院243例,治愈率96.4%。据3月10日统计,广西驰援湖北医疗队累计治疗患者2101人,护理患者8086人次,治愈出院1295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