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疫情对经济的“第二波”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这不仅体现在以餐饮、旅游等服务消费为主的消费需求被抑制,还导致了大规模的停产停工,对中国国内市场和全球供应链都形成了显著的短期冲击。在中国疫情逐渐被控制、经济活动逐渐恢复的时候,很多人都对第二季度中国经济的恢复抱有乐观预期。不过,海外疫情迅速蔓延带来的影响,可能对中国经济恢复形成新的阻碍。对中国来说,在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复工复产之际,更需要对疫情的“第二波”冲击予以关注。


警惕疫情对经济的“第二波”冲击


  鉴于疫情仍在蔓延,中国和全球其他地区的消费将受到冲击,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将转化为发达市场民间消费增长的放缓。有分析师表示,疫情影响经济存在第二轮效应,即中国以外地区的疫情蔓延对全球需求的影响可能更大。即使中国努力恢复中断的生产链和供应链,全球范围的需求放缓也会影响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要。从欧洲情况看,近年来中欧贸易已经处于“瓶颈期”,贸易保护主义也给双边贸易造成阻碍。如果疫情扩散态势无法尽快得到遏制,“旧病新疾”叠加之下,今年中欧贸易额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OECD最近已经调低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并认为这场危机的确会让2008年以来出现的制造业放缓、近期的经济放缓雪上加霜。OECD表示,假设将疫情控制在当前程度下,世界GDP增速只能达到2.4%,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会逐渐复苏,到2021年底才能恢复到去年11月预测的3%水平。如果疫情继续扩大,2020年全球GDP增速将放缓至1.5%。无论疫情扩散的范围和程度如何,它对经济的影响都不是短期的。那种期待中国经济能在短时间实现“V”型反弹的预期显得过于乐观了。

  除了需求变化,目前疫情扩散已经使得很多国家开始实行旅行和物流限制措施,很多国家和地区可能会相继进入“相互隔离”的状态。这对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势必会反过来影响中国企业。在疫情爆发期间,中国制造业的停工停产曾经使得全球供应链中断,给日本、韩国等海外的企业带来影响。如果欧洲、亚太地区的疫情持续扩散,这种供应链的困扰会对中国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据招商证券的研究,此次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德、英、法、意、荷兰等国化工产品出口量较大,且以中间品出口为主,如果疫情进一步加剧,可能对中国相关行业产生消极影响。

  疫情冲击将推动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的全球供应链重构,这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长期影响,影响外商对中国的投资。有数据显示,至少有30-40%的外商可能把供应链从中国撤出以分散风险。因此,全球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全球供应链重组已不可避免。联合国贸发会的报告称,今年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将下滑5%至15%。全球100大跨国企业已有超过三分之二表示业务受到疫情冲击,许多公司甚至警告,会减缓在受疫情影响地区的资本支出。因而,不管疫情持续多久,都会拖累外国直接投资规模,而外商直接投资往往会影响民营企业的跨境投资。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已经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恐慌和全球股市的大幅波动,这种波动同样会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从中国股市的表现来看,A股市场在政策的支持下在2月份已经开始走出“第一波”疫情的直接影响。3月份以来疫情扩散带来的全球市场的波动以及原油市场的剧烈变化,正使得国际金融资本关注相对稳定的中国市场。随着中国疫情逐渐受控,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有的避险场所。这使得中国资本市场获得相对稳定和短期的利好。但资产价格通缩、总需求减弱、债务危机加剧和收入分配恶化等仍然是全球资本市场的突出矛盾,在疫情的打击下还可能引发更恶性的螺旋式下行,甚至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国际资本的流动将不可避免地对A股市场和中国债券市场带来冲击。(via 社会科学报 点击“了解更多” 获取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