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嶺脫貧攻堅群英譜」李建勳:傾盡所能為群眾鋪出特色產業致富路

2015年11月,李建勳到保山市昌寧縣溫泉鎮松山村委會擔任大學生村官(支書助理),開始了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日子。他始終牢記使命,積極投身各項工作,致力於推動脫貧攻堅,用實際行動把論文寫到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戰場”。

「云岭脱贫攻坚群英谱」李建勋:倾尽所能为群众铺出特色产业致富路

李建勳(左一)入戶瞭解村民情況

巧變“業餘愛好”為脫貧方向

儘管大學所學的專業是植物保護專業,但因為喜歡茶,在校期間,李建勳選修了茶學、製茶、茶藝等專業課程,並獲得了高級茶藝師、評茶員、茶葉加工員等資格認證。而這個“業餘愛好”,讓李建勳在松山村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找到了發揮的地方。從種植、管理、採摘、加工的每一個環節入手,李建勳在松山村開展茶葉技術培訓30餘場600多人次,將新的理念、新的技術傳播給茶農,有效推動了茶產業轉型發展。

茶農楊洪虎種了30多畝茶,並有初制廠,卻一直無法取得大的突破,直到從李建勳處瞭解到了做茶的生態理念,這才他發現並抓住了商機。“都是小李,讓我找到了方向。”楊洪虎常說。

「云岭脱贫攻坚群英谱」李建勋:倾尽所能为群众铺出特色产业致富路

李建勳在田間地頭調查

針對村裡茶文化的缺失,李建勳主動聯繫松山村完小教師,到學校開展茶藝培訓,給學生上茶文化課程,並組織茶農、茶所負責人開展茶藝培訓。同時,李建勳還貸款租了一個老茶廠進行改造,成立了茶葉公司,通過“大學生村官+公司+茶農”的模式,助力茶產業的發展。

短短1年時間裡,李建勳的茶葉公司年銷售額超過30萬元,但他並沒有忘記貧困戶。2019年1月,李建勳拿出數千元錢開展“暖冬行動”,為松山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送去燒水壺。此外,李建勳還聯繫到雲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到他所在的溫泉鎮松山村和相鄰的建檔立卡貧困村聯席村開展“三下鄉”支農活動,以“高校+行政村”的模式開展科技幫扶,主要開展植保無人機高效作業服務與示範、植物病蟲害專家和農藥專家授課、科普展示、茶園病蟲害調查等內容,幫助群眾,特別是貧困戶解決生產方面的問題,助推兩個村的產業扶貧。看著忙前忙後的李建勳,帶隊的雲南農業大學植保學院副書記、農藥學副教授陳齊斌開心地說:“你已經真正把論文寫到了農村大地上。”

為村民帶來“蘭貴人”“紫美人”

2018年“五四”期間,共青團昌寧縣委在全縣評選昌寧縣創業青年致富“領頭雁”,作為村官的李建勳在眾多的參評者中成功突圍,成為了其中的一員。這一方面源於他投資辦廠加工茶葉,另一方面源於他在松山開展的馬鈴薯種植試驗。

松山是一個山區村,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靠茶葉。近年來,大多數村民依靠茶產業,實現了脫貧,但只要茶葉市場稍有波動,就會有許多村民面臨返貧。面對這一現狀,李建勳積極深入各村組和田間地頭調查瞭解,為改變鬆山村產業單一問題不停奔波。

「云岭脱贫攻坚群英谱」李建勋:倾尽所能为群众铺出特色产业致富路

為農產品做宣講

李建勳發揮自己母校雲南農業大學的優勢,聯繫到了雲南省馬鈴薯專家楊豔麗教授,詳細諮詢了秋馬鈴薯種植技術,決心自己試驗探索出一條新的產業發展路子。2017年7月,他結合松山村實際情況,在劉家河租了3畝田,試驗種植秋馬鈴薯,實現產量1.5噸,實現收入4500元。

李建勳種植秋馬鈴薯成功後,周邊的許多村民都要求一起種植。但他不放心,又於2017年12月底試驗種植冬馬鈴薯4個品種,其中新品種2個。為了試驗結果的真實性,也為了探索純生態種植方式,他沒有施用任何植物生長調節劑,確保測出真實的產量。

2018年5月,馬鈴薯全部挖收後,經實際稱重,試驗種植的“蘭貴人”品種畝產1000斤,產值5000元;七彩馬鈴薯畝產可達1200斤,產值3900元。常規品種合作88品種畝產2300斤,產值2500元;麗薯6號品種畝產2500斤,產值3000元。

看著李建勳種的洋芋不到三天就全部銷售一空,特別是兩個試驗品種當天全部賣完,許多村民都心動不已。村民劉子鵬計劃種植馬鈴薯3畝,“這幾年看著小李幹什麼都能幹成,我們就想跟著他幹。跟著他,我們有信心!”劉子鵬說。

2019年1月,李建勳帶領村民種植紫馬鈴薯,並將其命名為“紫美人”,剛挖收就被搶購一空,村民們個個豎起大拇指,稱他為致富“帶頭人”。

哪裡需要就往哪裡衝

“有些時候跟娃娃說什麼他們不聽,請小李來說說效果就不一樣了。”松山村村民王儒華的話,代表了許多人的心聲。到松山村工作後,李建勳很快適應了村裡的工作生活,融入到村民中間,贏得了村幹部和廣大村民的一致認可。特別是村裡的一些年輕人,喜歡聽他講茶藝,喜歡聽他講外面的世界。誰家有好吃的,都會想著喊李建勳去吃。

「云岭脱贫攻坚群英谱」李建勋:倾尽所能为群众铺出特色产业致富路

做好技術指導

李建勳工作負責在當地也是出了名的。在做好村內各項業務的同時,他常常到村民家中、田間地頭走訪,瞭解農戶需求,為全村發展想方法、謀思路。特別是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李建勳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內業外業從不含糊,哪裡需要就往哪裡衝。2018年“七一”,在昌寧縣委表彰的40名優秀共黨員中,李建勳名列其中,成為了全縣大學生村官中唯一受表彰者。

對自己掛包的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建勳除了經常走訪,還指導他們種植生態茶,並在自己茶廠收購鮮葉時,在正常生態茶價格的基礎上,以每公斤0.5元的補助金額補給他所聯繫的兩戶貧困戶。

「云岭脱贫攻坚群英谱」李建勋:倾尽所能为群众铺出特色产业致富路

下沉一線做好工作

2019年4月,李建勳被任命為松山村黨總支書記,未滿27歲的他是昌寧縣最年輕的黨總支書記。“組織那麼相信我,我一定不能辜負組織的厚愛。”李建勳說。同年9月,李建勳通過大學生村官定向招考,成為了柯街鎮人民政府的一名公務員。松山村村民、村民小組長不時還會給他打電話,希望他能回到松山村繼續擔任黨總支書記。

在柯街鎮,李建勳所駐村是柯街鎮臘邑社區,擔任黨總支書記助理。到社區後,他迅速熟悉社區的基本情況,並積極協助黨總支書記開展脫貧成效大排查、烤煙生產等各項工作。在李建勳看來,從松山村到臘邑社區,改變的只是工作地方,不變的是初心和使命。“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還得繼續努力。”李建勳說。

雲南網記者 李熙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