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祥培养孩子的兴趣,与动手劳动的习惯?

仙岛湖小凤


这个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还是培养孩子动手劳动的习惯,对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两者的共通点是:根据孩子的特点越早有培养意识越好,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小步前进不强行规定进度,然后再根据实际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培养。


关于兴趣的培养,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尝试与观察。

在不清楚孩子的兴趣与能力之前,尽可能多带领孩子进行各种自然的、科学的、艺术的尝试,比如多去自然观察动植物,去博物馆、天文馆等地方看到各种古代的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的进展,去音乐会、美术馆、名人故居等欣赏各种文学艺术的美好,然后从中观察孩子真正对什么感兴趣,以及具有什么天赋。

然后再开始有意识进行符合孩子的兴趣和特长的能力培养。

2、玩中学、学中玩。

兴趣的培养一定要从兴趣出发,让孩子感兴趣,并且一直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孩子才会保持足够的兴趣去持续跟进。

因此,当我们通过尝试与观察了解到孩子的天赋之后,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下子给孩子定太高的目标,太大的压力。比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会跳舞就在想像孩子成为舞蹈家,孩子会下棋就相像成为国手。不是没有可能,但一定要建立在实际兴趣和能力的持续培养上。

因为孩子在3-7岁期间,通常会保持比较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个时候也是兴趣培养的最好开始,尽量采用玩中学、学中玩的方式,让孩子发现通过玩耍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再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原来还有更好玩更阔的世界。

比如

3、逐步提升专业能力。

当然,我们谁都希望孩子的兴趣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专业的提升,这里就要注意,当我们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之后,既不是打压抑制从而引发孩子的叛逆或兴趣萎缩,也不是放任不管引发伤仲永的结局,而是随时关注孩子的进步和能力水平,针对性为孩子提供相对应的培训机会。比如学乐器,开始可以跟一群小朋友一起学,在家里父母陪着用有游戏有规范练习的方式,促进孩子的能力提升,当孩子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为孩子找寻更优秀的老师,争取更专业的演奏平台,通过刻意练习帮助孩子逐步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


关于动手劳动的习惯,也有几点建议:

1、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孩子,就会发现,没有一个孩子会天生懒惰,他们在小的时候,尤其是五岁之前都特别有活力和干劲,整天想着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比如帮忙拿拖鞋,摆碗筷、擦桌子,洗小手帕等。

每当孩子表现出对动手的好奇心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担心他捣乱或弄脏衣服,而是积极邀请他的参与,一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二来让他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

2、小步前进提升能力

当然,所有的家务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孩子刚开始的确会造成不小的麻烦,比如妈妈给孩子穿衣服一分钟就搞定,他自己说不定五至十分钟还穿不好。

这时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时间,一点一点的教,一遍一遍的学,并且在孩子有挫败感的时候及时安慰鼓励,让孩子有信心去反复尝试锻炼。

当孩子真正能够熟练掌握一项技能时,他会很有价值感和成就感,无形中对于孩子提升自信也有着莫大的帮助。

3、共同约定家务规则

在孩子逐步掌握一些基本家务的技能后,就可以跟孩子约定共同承担家庭事务了。

告诉孩子,你是家庭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分担家务。然后把家务清单列出来,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意愿结合,分配安排合理的家务给孩子,同时约定执行和跟进的规则。

4、逐步提升责任感

我们必须意识到,没有天生懒惰的孩子,也没有人会一直对家务有兴趣。

因此,在孩子的能力和意识提升后,要逐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知道,做家务是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之一,就像父母必须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学生必须努力学习生活和社会技能一样,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既有权利享受这个社会提供的福利,也有义务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且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为社会为他们奉献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才干、展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无论是兴趣还是家务,都不是家长说了算,而是需要充分尝试、不断锻炼、挖掘潜力、逐步提升的过程。

祝福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能够发现自己孩子的天赋优势,也都能够培养一个有能力有自信有责任感内心有力量的未来社会公民。


鑫雨亲子讲师


兴趣,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这个应该是很模糊的概念,你若是问他们,估计都说喜欢玩。

首先是我们家长通过各种小实验来确定孩子的点,即便是玩,我们也可以找到孩子喜欢玩的玩具,游戏等,通过这个点我们家长再具体实施。

坚持,有些事情刚开始并不是很顺利的,需要大人在旁边的坚持。我儿子刚开始画画,上了两节课,就厌烦了。我跟儿子达成协议,只要他敢跟老师说,他不喜欢上课,以后都不上了。老师也同意,我就OK。(我儿子内向,我猜测他自己肯定不敢说的。)就在当天上课的时候,我儿子果然没跟老师说出来。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半年之后,明显感觉他对画画有了一定兴趣。

鼓励很重要,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打击孩子。“你学这么长时间,这学的是什么?还不如不学呢?你跳舞这么长时间,跳的这么难看,基本功都不会……”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进步,有的孩子可能快,有的孩子可能慢,家长首先要有耐心去等待这个结果。我儿子画了半年,我把他半年的画都保留着,一张张拿给他,他自己就会说,哪张好看。这时的鼓励会让孩子得到认可,他就会越来越感兴趣。

荣誉感。现在学什么都会有证书的,其实证书这个东西我是不在乎的,我觉得孩子只要有了兴趣就好。我也是后来的一次偶然觉得证书对孩子来说也很重要的。证书给孩子带来的是一张荣誉感,增强他的兴趣。到画画满一年的时候,获得了第一张证书。事过半年后,我听见我儿子和小侄女聊天,说我小侄女画的不好,考试得不了证书,还把自己的证书拿下来让我小侄女看,看他那自信又自豪的表情,我很欣慰。

动手劳动的话,首先不要嫌弃孩子弄得乱七八糟,小孩子做事情肯定没有大人做的完美,只要肯动手去做就可以。吃饭让孩子自己吃,吃饭后可以让他帮着一起收拾碗筷,甚至可以洗碗,拖地等。

我小侄子现在吃完饭,一说收拾就自己拿着自己的碗筷放到厨房。也帮忙跟着擦桌子,扫地。只是我们大人嫌弃他,不让他弄。

兴趣和动手劳动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培养的,也是需要生根发芽,然后慢慢长大,开花结果,需要一个时间的沉淀。

 


0427natural


想要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家长需要多加观察孩子,看看他对哪一方面比较感兴趣,比如说绘画,或者舞蹈等。然后家长以聊天的方式,询问孩子,想不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画画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画画的好吗?当孩子答应以后,家长可以直接告知孩子,如果你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画画,那么,我们每个礼拜六都要过来哦,不可以在家赖床或者看动画片呢,画完画画才可以呢。这样孩子才能听进去。

培养孩子的动手劳动,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在两岁的时候能听懂家长的一些指令,我的女儿两岁,我对她说:“宝贝能帮妈妈把地上的纸巾捡起来放在桌子上吗?”她屁颠屁颠的过去帮我捡起来放好。我对她说:“谢谢宝贝帮妈妈捡起纸巾,并放好。宝宝真棒”,在孩子自己福利完成任务,需要家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心里也会很高兴,觉的自己可以帮妈妈。那么,后续宝宝会很高兴帮助你,参与一些劳动和动手的事情。

总结来说就是,先引导,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完成,接下来用商量的语气和宝宝说话,不要直接用命令与征服的语气让孩子劳动。


小橙妈妈话育儿


这个提问非常好,很有代表性👍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以及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这个话题我和家长老师都探讨过,把我比较认可的一些建议和方法分享给大家:

1.先说说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兴趣?

1.1兴趣有阶段的,也有长久的。长久的兴趣,慢慢就会变成孩子终身热爱的一件事。

阶段性的兴趣是跟孩子的敏感期有关的。

比如, 4到5岁,孩子有一个涂鸦的敏感期,基本上所有的孩子在这个阶段都会喜欢乱涂乱画,等过了这个敏感期,你会发现,他就没这个兴趣了。如果你希望她过了这个敏感期,这个兴趣还存在,那就要做好以下两点:


1.1.1在孩子敏感期时,给孩子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某一种兴趣真的是有乐趣的。尤其给孩子报兴趣班要格外注意,因为报不好,本来孩子有兴趣的事儿,报完班成了任务,孩子反而没兴趣了。所以给孩子报班一定要选择比较包容,潜移默化教育,鼓励创新的机构,而不是填鸭式的。

1.1.2欣赏和肯定孩子的结果,去强化他的兴趣。

比如,孩子很喜欢画画,他画的时候,如果有欣赏的眼神儿,他会不会更乐意画?他画完拿给你们看,有称赞,他会不会更乐意画?所以,多去通过欣赏和鼓励来加强孩子的兴趣。

1.2一旦一个兴趣成了孩子长久的兴趣,就要接受,孩子可以慢慢来。

因为当父母没办法接受孩子慢慢来的时候,兴趣很容易成为一种负担,让孩子不感兴趣。比如,一位朋友,音乐世家,孩子也很喜欢弹钢琴,但在不断地考级过程里,孩子越来越讨厌钢琴…后来孩子甚至放弃了钢琴,去玩手工~跟她聊,是真的不喜欢钢琴了吗?她说不是,但不想做爸妈的傀儡,每天做这件事。所以我们是否允许,孩子在兴趣上,慢慢来呢?



2.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2.1 家长首先爱劳动,对孩子就是很好的榜样。

言传身教,孩子不看爸妈怎么说,只看爸妈怎么做,所以,爱劳动的家长很容易培养出来爱劳动的孩子。

2.2 每次孩子干一点活,就植入这样的一个观念给孩子“我们家xx,真是爱劳动。”重复的话多说了,孩子就印刻在潜意识里了,你对他的定义就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他也相信,当然就回去做。


2.3 劳动对孩子一开始都是游戏,所以保留劳动的好玩儿,也能让孩子一开始就爱上劳动。

有没有发现孩子小的时候,爸妈擦桌子,扫地…孩子都会过来“帮忙”?他会觉得这事好玩,但当时爸妈是如何做的?我们会不会嫌他捣乱,不让他做?那孩子慢慢就知道这活不是她该干的,他又怎么会去做呢?

说一个我们家的故事:家里包饺子,我们奶奶会给孩子一个擀面杖,让他帮忙,一开始他只是玩面,捏各种小动物,后来慢慢还真学会了擀皮儿,现在六岁过春节吃饺子,他负责擀皮儿。

所以一开始孩子想劳动时,一定给他机会。你说呢?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转发,也请在评论区留言,一起交流,轻松教养孩子!


亲子故事莲君说


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答案是一个方向:兴趣无法培养,动手劳动的习惯很难培养。

为什么说兴趣无法培养呢?

因为兴趣是天生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能够测量的心理特征,包括智商、兴趣爱好、性格、幽默感、甚至爱不爱打手机,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天生的。

对于先天因素,后天的改变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能见不到一点点效果。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被迫参加业余辅导班、业余兴趣班的孩子,实际上在那个领域并没有多少水平,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那应该怎么做呢?

对于先天因素,要做的是:发现、支持、鼓励,然后顺其自然。

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每一个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对什么都很感兴趣,总有问不完的问题。

那么,家长要善于从中发现,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其次要有支持的能力。

千万不要随便阻止孩子的兴趣,尤其是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不能禁止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而要支持孩子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处理好学习与兴趣之间关系。

然后一定要鼓励。

孩子在自己的兴趣领域有了任何表现和进步,要第一时间鼓励。

按照学习规律,一般来说兴趣领域很容易成为特长领域,也许孩子的兴趣是他长大以后的优势和特长。

最后,要有顺其自然的心态。

兴趣既然是天生的,家长做到发现、支持、鼓励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强行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去上兴趣班。

毕竟每个领域的天才都是极少数,大部分孩子可能都只是普通人,让孩子顺乎天性的健康成长,比什么都好。

为什么动手劳动的习惯很难培养呢?

首先,习惯的背后是人性。

好习惯需要自制力和意志力,自然很难,而坏习惯让人舒服,符合人的本能,很容易养成。

所以,对成年人来说,养成一个好习惯都很艰难,何况是孩子?

动手劳动是一个好习惯,所以很难。

另外,形成一个好习惯需要长期努力,但是破坏一个好习惯只需一次即可。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看,习惯实际上就是行为惯性,是长期反复的行为刺激,最后形成的一种不假思索的行为反应。

有一种说法,说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那是不靠谱的,那样的习惯是不稳定的。

那应该怎么做呢?

最起码,具体到动手劳动的习惯,家长自己必须以身作则。家长只有经常带着孩子动手劳动,在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中,孩子才可能形成动手劳动的好习惯。

最好的是,跳出从外部努力的层面,发现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孩子自己认识到形成某个好习惯的重要性,从孩子内驱力的层面,帮助他形成好习惯。

要知道,“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外因是有限的,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你认为兴趣是天生的,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真知学堂


乐意与和您分享育儿心得。

培养孩子兴趣

1 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始一样兴趣

如果您想培养孩子钢琴,围棋等稍微不那么有趣的兴趣,在起步阶段和孩子一起学习。

做他的同学同伴,孩子会更容易开始。

2 父母做好背景介绍

父母做好渲染介绍,引发孩子的兴趣。

3 和孩子的好朋友一起开始

有同伴,容易坚持。

动手劳动习惯

可以发代币,完成劳动任务给奖励,让孩子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也可以说爸妈辛苦了,孩子来动手,培养孩子同理心。

可以多读写育儿书籍,多琢磨,多实践,加油。


花漫开


培养孩子的兴趣及动手劳动的习惯,很简单,大方向就是从小尊重孩子,让孩子找他感兴趣的事做,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做的事。

尊重孩子的兴趣看似简单,要做到很难。一些孩子一岁多点要自己动手吃饭,家长嫌孩子吃不好,会弄脏,便不让孩子动手。孩子就慢慢娇惯了。五六岁以后,孩子要动手扫地,抹桌子,洗碗……父母担心扫不干净,担心打烂碗,添乱等。孩子在学校,父母跟着去帮着打扫卫生,生怕孩子受苦。结果孩子想动手劳动时,家长不让,到后来要孩子劳动时,因为没有好的动手习惯,就不爱劳动了。结果把不爱劳动的过错归结给孩子,不思考家长的过错。

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方面,孩子喜欢跑步,家长认为没出息,强行拉去学奥数。孩子喜欢画画,父母强行要学舞蹈,说好练体型。更有甚者,不管孩子喜不喜欢,音乐,舞蹈,绘画,写字,奥数,英语统统都报。在朋友那听到的,网上看到的兴趣活动只要有用就给孩子报,不管孩子能不能消化。长期下去,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家长逼着孩子各种学习,家里变得鸡飞狗跳。这时家长又把过错放在没有发言权的孩子身上,真是可怜了孩子,被无知家长逼没了兴趣。孩子有兴趣的爱好可以报,而且要少而精,没兴趣没天赋的做个平常人也很好。

尊重孩子,是培养好孩子的前提。很多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只顾着用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孩子。但不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种子,他要吸收怎样的阳光,需要多少养料,一段时间长多少,只有孩子才知道。家长的急于求成,会造成孩子某方面养料过多,某方面养料不够,而长成畸形的小苗。从佛法角度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福德机缘,聪明的未必幸福,笨的也许在某方面格外突出 ,家长是左右不了孩子的。尊重孩子,等待孩子成长尤为重要。当然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的言传身教就是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孩子做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先做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雪冬人生感悟


孩子如果年纪还小,其实是分辨不了兴趣和爱好的。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本能,比如拿着笔到处乱画,孩子只是单纯的觉得这样好玩。再比如喜欢到超市的电子琴那里胡乱弹一通。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先观察孩子只是单纯的模仿电视、身边的人这么做,还是孩子对这件事情有兴趣。

培养孩子的兴趣

打个比方,孩子如果经常喜欢到处乱涂乱画,家长先别忙着生气。试着和孩子一起来画,引导孩子把注意力从到处乱涂乱画上变成到规定的地方来进行孩子的“艺术创作”。孩子画完的纸,布不要丢弃,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沮丧。因为这是他自己表达的一种方式。家长可以对孩子作画过的图画再“加工”。

这样是不是让孩子突然一下子觉得这个很好玩,一下子让孩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慢慢的就变成一种爱好。家长与孩子也能变成很好的“搭档”,让孩子自己喜欢上这个事情。

培养孩子的动手习惯

我身边有个朋友培养孩子的例子可以分享一下

她的孩子3岁半了,我们几乎是看着她长大的。但是3岁半了,筷子用不习惯。饭还要别人帮着打。首先,她的孩子很正常,不是那种肢体不协调的那种。那么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呢?

她的孩子在小时候尝试用筷子的时候,她觉得孩子用筷子太麻烦,教不会。一直让孩子用的是勺子,孩子蹒跚着自己尝试去打饭的时候,她害怕孩子烫着,总是自己抢过来给孩子添上……我们每次给她说,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一下。她总说,太麻烦了,孩子还小,以后自然就学会了。

同样的,我们这里很多孩子,生下来只要能吃饭了,父母只指导一次两次,随后就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很多时候我看见孩子急的哇哇大哭,但是父母没有帮孩子的意思。哭一会,孩子会偷偷的看看其他人怎么使用的,慢慢的自己就去模仿,尝试。这样出来的孩子,同样的年纪,3岁半,背着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去买菜了。

对孩子一切大包大揽,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这样的孩子你觉得动手能力有多强?

还有很多家庭对孩子说的:你只管把学习学好,其他事情不用管。你这么牛,为什么不代替孩子去学习呢?

所以培养孩子的动手习惯,在允许的条框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孩子的教育上面请让心“硬”一点。


青少年机器人创客


一、先来说说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就如同学生在学校上的综合实践课,孩子的兴趣是促进他各方面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爸爸妈妈们要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

与其说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不如说是陪孩子一起寻找兴趣。

1、 我认为发掘孩子的兴趣,体验是关键的起点。



体验,可以是情感体验、可以是实践体验,只要能够感受到事物带来的不同感觉。比如,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可以带孩子现场观看表演,让孩子感受现场律动带来的情感体验;也可以带孩子到兴趣班体验一节课,让孩子感受舞蹈带来的实践体验。

2、 陪着孩子守护兴趣的成长

爸爸妈妈们不要认为孩子有自己的兴趣了,报个兴趣班就是终点。最好的是爸爸妈妈能够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孩子兴趣方面的内容,或多或少跟孩子探讨一些话题,也可以在孩子找到共同兴趣的伙伴后给予一定的关注。这样避免孩子半途而废,一直保持兴趣。



二、再来说说培养孩子动手劳动的习惯:

跟兴趣的共同点是,如果孩子能从动手劳动收获不错的体验,那么孩子会慢慢喜欢动手完成一些事情。

1、 引导孩子发现动手劳动带来美好

看,宝宝,这个桌子收拾干净以后,你是不是可以有更大的空间画画了?你是不是感觉心情也更好了呢?

看,宝宝,妈妈是不是把你的玩具摆的很好看,你可以比我摆得更好吗?



2、 对孩子的积极表现给以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我在家有自己画一张简单的“乖乖表”,鼓励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以后画上小汽车作为奖励,当小汽车数量达到要求后,可以兑现一个小愿望。

这些,都是带两个孩子的总结,亲测有效^-^。


30岁的彷徨


1、首先要选择适合孩子现今能力的兴趣班!

建议爸爸妈妈给孩子报班时要选择孩子能够做到的,因为孩子对自己喜欢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儿,相对来说是容易做到的!相反,超出了这个范围,孩子就容易失去兴趣而放弃!因此在确保他有兴趣,能学会的基础上,当他想要放弃时,就鼓励他克服困难,不要纵容他半途而废。 2、科学报班,和孩子商量后再选兴趣班再报兴趣班前和孩子聊一聊,首先了解孩子的兴趣具体是在那里,不要主观得替孩子选一门,即使那是对他以后发展有帮助的兴趣班。其次,是与孩子达成共识,最好拉勾约法,“答应粑粑麻麻,学习要有始有终,坚持把兴趣班上完!”当然啦,每个孩子出现三分钟热度的原因都是多种多样的,和家长的教育方式,还有孩子自身的情况都有很大关系。家长们还是要仔细观察分析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为什么不想去兴趣班了,找到问题后对症下药,相信一定会很快解决问题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