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书信的背后,是饱含深情的父爱与优秀品质的传承

2013年10月27日,傅雷与夫人朱馥梅的骨灰合葬于上海浦东的海港陵园,他的儿子傅聪、傅敏请人在墓碑上下了这句话: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1966年,不堪侮辱的傅雷自杀身亡,随后不久妻子朱馥梅也自杀了,令人唏嘘悲叹。

《傅雷家书》:书信的背后,是饱含深情的父爱与优秀品质的传承


傅雷拥有许多耀眼的头衔: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文学评论家、音乐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会员……抛开这些头衔,傅雷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为中国培养了一位世界级的钢琴家傅聪,《傅雷家书》则全方位的展现了傅雷教育孩子的理念及过程,下面我从教育孩子的思想理念、傅雷的人物形象、作品的艺术特色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傅雷家书》:书信的背后,是饱含深情的父爱与优秀品质的传承


1、教育理念:健全的人格教育贯彻始终,这为儿子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1、教育儿子要热爱祖国,永怀一颗爱国之心。

本书的爱国教育让人印象深刻,那是发自内心的赤子之情。他在1954年十月十九日信中说:“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

1955年三月十五日的信中,说到儿子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他认为“你的胜利就是国家的光荣,这个竞争太伟大了”,他甚至认为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个人的小感情,他在1956年十月三日的信中说:“你更应当战战兢兢,郑重其事!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傅雷对儿子的爱国教育随处可见,贯穿始终。

为什么傅雷如此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呢?这不仅仅因为爱国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生命自觉,也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国家为每一个人的成长提供基础与条件,没有国哪有家?

从感恩的角度来讲,每一个人都要爱自己的国家,真正优秀的家庭教育,一定会教孩子爱国的,因为国家不仅为个人的成长提供物质基础,而且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傅雷教育儿子爱国,是培养儿子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只有热爱这个国家,我们才会在这一片热土上奉献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在促进国家发展的同时,也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傅雷家书》:书信的背后,是饱含深情的父爱与优秀品质的传承


02、教育儿子做人要真诚、善良。

傅雷是一个真诚不欺的人,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都必须真诚。他教育儿子说:“因为不够真诚,一切都在嘴里随便说说,当作唬人的幌子,装自己的门面,实际只是拾人牙慧。”“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而且真诚要长时期从小培养”。教育儿子要真诚,在文中有多处体现,这是他培养儿子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

傅雷的善良,主要表现在他和夫人朱馥梅无偿帮助一个生病的女孩伦伦。他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告诉儿子什么是善良,他说:“一个人唯有不求报酬地施与,才会得到最大的意想不到的报酬”。

他这种教育理念,不仅表现了傅雷的真诚、善良,也表明他教育孩子富有远见,因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

《傅雷家书》:书信的背后,是饱含深情的父爱与优秀品质的传承


03、教育儿子做事要认真、严谨。

读《傅雷家书》,我们对傅雷的认真、严谨印象深刻,他事无巨细,都认真对待,哪怕很小的事。连儿子写信的格式、字的大小、纸的厚薄这种细微的事他都一一指导,他说:“无论如何细小微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和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和性情。”

儿子参加肖邦钢琴比赛,他要求儿子赛前练习时,一定要穿上比赛穿的大礼服练习,习惯以后方能上台,比赛临时穿要吃大苦头,马虎不得,这更让我们看到一个认真、严谨的傅雷。

比赛结束后,他竟然把历届获奖选手的国籍统统做了统计,以此推算哪个地区、哪个民族对肖邦音乐的理解更为透彻,我们不得不惊叹傅雷的认真。杨绛曾说过:“傅雷的认真,也和他的严肃一样,常表现出一个十足地道的傅雷。”

身教胜于言教,正是这样认真、严谨的傅雷,才会影响儿子也成为一个认真、严谨的人,傅聪之所以成为世界级钢琴家,,与这密不可分,这是傅雷教育的成功。

《傅雷家书》:书信的背后,是饱含深情的父爱与优秀品质的传承


2、人物形象:一个知世故却不世故、依然坚守种种美好品质的成功人士,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父亲。

01.知世故而不世故,坚守美好品质

傅雷嘱咐儿子在波兰说话要小心,不要背后指摘别人,更不可恃才傲物,并提醒儿子“在国内招忌,在国外也未始不招忌”。他还劝儿子注意说话的方式,避免别人认为他太骄傲,他教育儿子说:“人越有名,不骄傲别人也会认为有骄傲之感,这是人之常情,故我们自己更要谦和有礼!”

这种忠告表明傅雷知世故而不世故,他对世事有透彻的理解,对人性有清醒的认识,他对生活的理解也比较客观与贴近实际,这种教育会让儿子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让人际关系更和谐,也使儿子更值得别人尊敬。

彼时的傅雷,已是功成名就,他有很多职务,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也有很多社会活动,但傅雷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相反,他依然敬业认真,依然好学上进,他自己不停地读书,也源源不断地给儿子寄书。

他经常腰疼,工作久了甚至连站都站不起来,可他无法离开写字台无法离开工作,只要工作进度受到影响,他就懊恼不堪,正是对艺术,对工作的执著追求,他才翻译了巴尔扎克等许多法国作家的大量作品,他才成为音乐评论家,美术评论家,

这种执著追求的美好品质,他一生都在坚守,从未懈怠。傅雷身上还拥有其它许多美好品质,这让他拥有了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是他的艺术创造的重要底色,也是他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傅雷家书》:书信的背后,是饱含深情的父爱与优秀品质的传承


02、对儿子的教育科学规划、全程参与,从未缺席,并且爱而深沉炽热。

他对儿子的事巨细都关心,写错字会纠正,字如何排列会指导,寄去许多音乐和文学类书让儿子读,如何练琴,如何交友,如何休息,如何为人处世,探讨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问题……他不仅是儿子的父亲,也是儿子真诚的朋友.

种种做法表明傅雷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父亲,他对儿子的教育科学规划,严格要求,全程参与、悉心指导,他是一个特别优秀的父亲,现在家庭教育里许多父亲责任缺失,而傅雷无疑是我们许多人的榜样。

《傅雷家书》让人印象最深的还有傅雷对儿子深沉炽热的爱。他收不到儿子信就焦灼痛苦,并对儿子的信进行编号,他甚至哀求儿子多写信,只有儿子的信能安慰他思念的痛苦。文中处处透着对儿子深深爱,让我们感动。他爱儿子,让我们明白了,爱不是一种抽象的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肤浅的宠溺,而是长远的规划,严格的要求,那是一种感性、理性兼有的深沉的父爱。

《傅雷家书》:书信的背后,是饱含深情的父爱与优秀品质的传承


3、艺术特色:独具特色的书信体,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词汇丰富,语言优美。

《傅雷家书》是书信体,不是小说,不是戏剧,不是诗歌,却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奇迹,它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累计发行量达百万册,究其原因,除了内容传递了正能量外,与书信体的形式也密不可分,书信体使写作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

它以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写法自由灵活,更容易表达一个人的内心想法,也使读者更容易感受主人公的思想活动。有署名及日期等格式,写作时符合事情本来的顺序,能使表述更清晰自然,条理分明,便于作者与读者思索人生,梳理生活。

本书写了许多生活小事,傅雷把抽象深刻的教育理念融入到点滴生活小事中,以小见大,不离日常,既有文字的通俗性,又有道理的深刻性,语言质朴与优美兼容,词汇丰富,富有哲理,显示了傅雷深厚的文学修养。

《傅雷家书》:书信的背后,是饱含深情的父爱与优秀品质的传承


总之,《傅雷家书》是一部人格教育宝典,是一部艺术评论读物,是一部人生指导全书,它见解深刻却又散发着人间的烟火气息,它是孤独的赤子创造的另一个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