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东风路街道: 大潘庄村党支部“疫线”绽放光彩

大潘庄村党支部“疫线”绽放光彩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牟县东风路街道大潘庄村坚持“坚定信心、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通过支部抓落实,党员群众冲锋在前,全力以赴落实落细省、市、县和街道的决策部署,全力构筑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党旗飘扬“疫”线擂战鼓

疫情发生以来,大潘庄村闻令而动,建立包村领导统筹协调,村支部书记具体负责,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积极参与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把支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

严防严控,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环节。作为典型的城中村,人员成分复杂,防控初期,大潘庄村全体村组干部和党员代表按照分组包干方式,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排查,全面采集外来人员、车辆、发热病人信息,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

人不流动,车不移动,是阻隔病毒传播的关键所在。为不留任何防控死角,村党支部组织人员封堵路口,设置防控卡点,派专人24小时值守,逢人必查,逢车劝返。90多名党员、群众无条件服从支部统一调度,戴上“红袖章”摸排登记、巡逻防控、消毒清洁,宣传疫情知识,引导村民停下来、静下来,不流动、不串门、不聚集……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核实对比相关数据,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

“疫情来了,困难来了,没啥说的,党组织牵头抓实防控,让群众少一分担忧,多一分安全。”大潘庄支部书记张新胜说。

党员干部火线争先锋

封闭楼栋,不封闭服务;隔离群众,不隔离温暖。截至目前,大潘庄前后共隔离人员183人。个别群众居家隔离以后,出现情绪波动,党员干部及时化身为“送餐员”、“服务员”、“心理疏导员”、“政策宣传员”、“病毒消杀员”等角色。潘长林半夜三点为隔离户家发高烧孩子拨打急救电话,孩子检查、拿药,他一直陪伴左右,直到第二天早上七点钟把孩子送回家。他说道:“那一刻,觉的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防控初期,大部分村民、群众车辆停在绿化带旁边。随着企业、商店复工,机动车恢复限行措施,街上车辆逐渐增多。村党支部考虑多方因素,决定为住户办理临时车辆通行证。大喇叭、微信群宣传齐上阵,群众纷纷来办理,信息登记、录入、整理。一车一证,既方便群众生活,又不影响交通。截至目前,大潘庄共办理临时车辆通行证945个。

“俺村干部每天的辛苦我们群众都看到了,很感动,有他们的坚持才有我们的平安,感谢他们!”村民潘纪刚感激不尽。

党员群众一线显真情

疫情肆虐,举国赴战。哪里危险最大、困难最多,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

张惠琴是大潘庄村的一名党员干部,从防控第一天起便一直坚守在卡点。不能照顾生病住院的公公,她内心充满愧疚,就是儿媳妇进医院待产她也只能卡点和医院两边跑。不但如此,她还积极动员自己爱人和儿子投入到防控工作中。她常常说:“我们是大潘庄人,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是党员,更应该积极站出来,把我们共同的家维护好。”

“我是党员,任何危难时刻必须冲锋在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疫情防控期间,从早到晚党员潘彦增一直坚守在卡点。妻子在韩寺卫生院上班,近一个月,俩人早出晚归。孩子刚满三岁,家中老人一直尽心照顾,想到这里潘彦增充满愧疚,老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他很大的安慰。

每一次拼搏,都在驱散疫情的阴霾;每一份助力,都在增添抗击病魔的力量,在村党支部、党员的带动下,居民群众也纷纷参战。

村民周新房和妻子张凤兰,主动向支部请战,在村平价蔬菜供应点为村民义务服务,夫妻俩表示,疫情不退,他们不退。年近60岁的潘书春和潘书成兄弟俩改装车载喷雾器在村里大街小巷进行消毒杀菌。战“疫”夫妻邱美菊和丈夫冯刚岭、潘纪荣和丈夫王小金,在疫情防控期间,每天坚守在卡点值班。带病工作,敢当群众“守门员”的张留勇;经常忘记吃药,把“没事儿”当成口头禅的潘长林;夜战8个小时,仍坚持工作,每天不停奔波在村各个卡点儿指导、为村隔离户提供暖心服务的包村干部郭翔宇……

每个人都在疫情防控战场上做着力所能及的事,虽然只是平凡的微光,但却汇聚起光芒万丈!

疾风知劲草,挑战显担当。这场抗疫阻击战是一次大“考”!在这场特殊的考试中,大潘庄村党支部始终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筑起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全体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坚守一线,书写了一张“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