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成长,家庭、学校、孩子自己的朋友圈哪个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快乐的梅老师


我是三番麻麻,一个在教培行业工作快十年的老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孩子的成长,哪个方面影响最大这个问题,丫头想说的是:

在这个资讯爆棚的年代,每个方面的影响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具体哪个方面最大,那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判断。

1.婴幼儿期。

婴幼儿期通常指的是0-6岁的孩子,也就是刚出生到上小学前,这一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及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家庭的依赖比较大,所以这一时期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这个原因。在孩子不具备分辨能力,完全处于知识和技能吸收阶段的时候,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孩子。

“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尤其是直接监护人对他的影响。

2.学龄期。

学龄期通常指的是6-12岁,也就是上小学的这6年。

在这6年中,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各半。这一时期的孩子慢慢具备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加之学校老师的引导,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区别一般的是非善恶,作自我评价,心理个性趋向成熟。

此时的学校教育会把德育放在重要地位,基础知识的启蒙次之,所以孩子对老师和学校的教育重视程度会高于家庭,但也不会完全撇开爸爸妈妈,所以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参半。

3.青春期。

青春期通常指的是12-18岁,也就是特别难管还学习任务重的初高中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身体发育加速,第二性征出现,性意识萌发,心理发育出现飞跃。

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认识事物不单凭经验,而是运用理论指导;自我意识发展,要求受人尊重,既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支持,但又不愿受到父母的约束,人际关系也发生转变,出现小圈子好朋友,那么此时的影响范围就变成了朋友>学校>家庭。

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学校和家长都会因势利导,不再用蛮横的手段让孩子听话,转变为跟其讲道理。

综合上面说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清楚,孩子在什么阶段,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我是三番麻麻,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三番麻麻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孩子出生脑子就是空的你给他贯穿了什么知识就是什么,想要孩子优越首先自己的先成为优越的人,比如我的孩子以前都是不听话了都是打骂,已经习以为常了不听话的时候说好了不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但是总是忍不住,尤其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经过我的深思后,改变了策略后虽然没有很大改变,还是能看到改变的


一个家庭很重要的,一个活泼开朗的家庭也是很重要的。孩子得说服教育有时给与鼓励,也不能骄傲自大,我老公的家庭就是因为父母不和谐导致孩子受了心里影响,老公跟姐姐感情不是很好就连妈妈跟女儿也不是很和谐。

学校跟老师也是很重要的,什么样的学校出什么样的学生,校风也是很重要的,以后踏入社会遇到的人也很重要的如果跟对了人就做对的事.如果跟错了人,遇到社会混混自己长期跟这些人一起自己也会成为混混的。只是个人观点


婉婉Vlog


根据我自己成长的经历,家族的影响最大!从懂事开始,父母、奶奶就常给我讲古人学习奋斗的精神,高悬梁、锥刺股啦,大禹治水啦,还有很多善心成佛的故事,讲仁义道德之类的,当时还有点不耐烦,长大以后受益不浅,直到今天那些话时常在心里打转! 家人的行为举止影响也很深,家里从来不讲东家长李家短,遇到困难父母和和气气的研究对策,从没见过他们红脸。所以我在成长过程中,十分注意办事公平公正,就是文化革命大变天的年代,我不去跟风诬陷好人,我认定的人一样来往,尽力保护! 努力学习,是我的最高追求,一个从小学到高中纯蒙文蒙语授课的我,到大学本科汉班,到毕业时成了唯一的留校生,即使到了今天,我也努力上网向大家学习新的知识!所有一切,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满都拉图46242307


对于孩子的成长;家族 学校 孩子的交际圈、我觉得还是家族对于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我个人对于这个深有体会:

在我们印象中,父母的关系一直不好,当然,现在可能是年龄慢慢大了,关系也越来越好了,但是在我的脑海里,打我记事起到我出社会的那段日子,父母一直是处于吵架的地步,我跟我哥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导致我们兄弟俩一度都比较自闭,内向,不善于交际,那个时候没人管我们兄弟俩,都是奶奶 外婆带着我们长大,那个时候,在我们兄弟心里面,一直是就是虽然说不上恨吧,但是就是有种冷漠感,所以我们兄弟的童年是在一种家族的暴力中长大的,没人给我们予以正确的引导,内向,不爱说话,不合群,冷漠等等是我们小时候身上的标签,直到我们出了社会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好,可能是他们想通了吧,吵了大半辈了,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张晓白lovg


朋友圈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看完你就知道了!

01

父母和同伴,你认为谁对孩子影响会更大一些?

我想大概的结果是:在0~6岁的阶段,父母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但是,从孩子上学开始,有自己的朋友圈后,受身边同伴的影响程度会越来越高,同伴的影响大概要比父母大4倍

因为孩子特别习惯于模仿,所以我们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光要关注家庭的氛围,我们还要关注孩子跟什么人交往。

我有个朋友,有一次到外国的朋友家做客,结果主人让他家的仆人给每个人端上一个放了水的铜盆。主人正好有事离开了座位,客人就盯着这个铜盆,想这盆水到底是干什么的。

这时候,他突然看到一个孩子端起这个铜盆把水喝了个精光,所以他也把水全部喝了下去。主人回来之后发现这个盆子里的水没了,所以就又让仆人打半盆水来。

客人一看吓坏了,连忙说自己已经喝不下了!主人听后半晌才反应过来,哈哈大笑地解释说这盆水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洗手的。

尽管这个孩子的举动是无心的,但是对客人的行为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个成年人的行为都能被别人影响,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其实,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模仿着大人和身边同伴的行为。

02

班级里读书的圈子,就特别像社会的圈子:分为学霸圈子、中等生圈子,还有一些底层混日子的差生圈子。你想让一个差生圈子里的学生变成学霸,难度非常大。

比如有个孩子他以前总是混日子的,从没认真读过书。后来他特别想提升自己,也有很大的目标和动力,就开始向学霸看齐。以前他遇到不会做的题目,都是应付一下,现在他准备要把它解决掉,于是去找学霸请教。

可是,你觉得学霸的圈子会很愿意让他进入吗?

他去请教学霸,学霸会跟他说:“这个题目老师上课不是讲过吗?应该是很简单的呀!”

他继续问了几个人,都是这样的回应。对学霸来说可能是无心的一句话,但是对这个学渣来说却很受伤。他感觉自己被瞧不起,内心反而对学霸们产生了仇恨。

结果,当他回到他原有的差生圈子里,他的同伴和他讲:“书有什么好读的!咱们去打游戏去!”这个圈子他本来就很熟悉,很容易就回到了以前的圈子里。

03

所以一个孩子成绩要想提升,不只需要调整态度,还要打破他原有的圈子,让他敢于去挑战!

特别重要是,当他想去请教老师和学霸们时候,他的内心需要无比强大。当他被人嘲笑和打击之后,要敢于再次跑过去说:“这位同学真的不好意思,我就是不太明白,麻烦你再给我讲一遍。”

只有具备了这种勇气,他才能面对不足,弥补短板,不断地提升和成长。如果他的自尊心很强、内心又很脆弱,很难变得优秀。所以孩子想混入更好的圈子,关键在于内心的状态。

很多父母不懂孩子,总是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不够努力,但关键是:你懂不懂得在别人嘲笑他、打击他的时候,能让他内心再次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不足。

换圈子这件事,对孩子来说难,对成年人来说也不容易。如果让你的孩子跟一群不爱学习人在一起,那么很快他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是一群爱学习的人,他反而会热爱学习。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重点大学、名牌大学那么让人羡慕。与其说里面的老师水平高,不如说是学校提供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圈子。在这样的圈子里,会激发孩子努力变优秀的动力。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明天我们和各位探讨的话题是: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更优秀的交往圈?明天晚上9点我们再会


如果您有困惑或收获,欢迎到【留言区】我们一起交流。


回头教育


我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5岁之前的孩子,性格已基本形成。

而5岁之前孩子跟家人的相处最为密切,所以家庭教育最为关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了孩子性格、习惯等各方面的养成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日本有一句谚语:“孩子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的。”

显然,孩子是看父母怎样做,自己就会怎样做;而不是听父母怎样说,自己就会乖乖去做。

在此,我特此推荐《月童度河》一书。

《月童度河》记录了庆山和女儿的相处之道和教养之道。

庆山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予了年轻的妈妈们很多的感悟和启迪,帮助年轻的妈妈们更好地陪伴孩子、指导孩子,以及与孩子共同成长。

庆山说:“没有什么是比存在本身更重要更强烈的教诲。语言不重要,我们如何对待周围和彼此很重要,这代表着自己。”

对于孩子强行灌输道理往往是无效的,因为孩子关注的是父母怎么做。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必须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因为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

庆山说,父母应该带孩子出去旅行,途中孩子会真正接触现实社会,从中学习父母的为人处世之道,所以此时“父母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待服务人员有礼,处理问题干脆认真,对他人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去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决定着孩子将来为人处事的准则。

显然易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小静读童书


家庭吧!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家庭对他的影响最为深刻!而且往往根深蒂固!前提是他在这个家庭中长大!

比如在家暴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会对生活没有安全感,偏激甚至精神分裂!他也会家暴!因为他会认为家暴是生活中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只要自己打的过就会动手,养成孩子欺软怕硬!畏首畏尾的性格!

那如果是书香门第!孩子耳濡目染!一般来说孩子都会比较优秀!会由内向外散发独特的气质!这是后天培养不出来的!

如果父母比较逗比,生活常常欢声笑语!养出来的孩子也会比较逗比!这种孩子一般来说比较快乐!不计较得失!想的开,放得下!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孩子从小所接触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当然后期的学习环境也会有一些影响!但是一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了!所以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孩子好的性格!!



立青姐姐


细分的话,有些阶段性的侧重点:

一、学龄前,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更大。

学龄前孩子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没有生活经验,一切都靠模仿身边最亲近的人。对父母的言行、教育基本上是照单全收。

他们的社交圈,也基本上是家。所以这时候,如果父母为其播下好的种子,将来就会收获善的果子。如果父母给予孩子们充满温馨的环境,将来就不会为弥补幼年的缺失而影响自己的判断。



二、学龄后,特别是青春期后,孩子自己的朋友圈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当孩子开始踏入学校,会发现父母教给自己的那一套理论与现实生活有了差异,很多时候甚至行不通。这时候孩子们会自我摸索、以及向同伴学习适合现实生活的法则。

经常听家长聊,孩子在家与学校判若两人,这就是孩子们为了融入自己的集体而进化出来的能力,也是受同伴环境影响而得来的。

一位朋友说,上初中的儿子变了,以往买啥穿啥,现在是追求名牌,家长怀疑是否恋爱。其实这就是朋友圈的影响,孩子为了获得朋友圈的认同,他就要与同伴们一样,也能更好的融入到集体中。

对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跟同伴搞好关系,而不是跟成人搞好关系,孩子们有孩子们的规则。 孩子跟什么样的同伴在一起,对他们的成长影响更大,所以只有找到与孩子自己差不多的群体,孩子才能够找到归属感,才能够培养出自信心。


孩子在家里学到的东西,不足以帮助他应对跟其他孩子的关系,孩子更多的是跟孩子学习的,而不是跟父母学习的。向同伴学习,他们学到的知识,才能应对变化中的新环境。

孩子们的未来不取决于父母不爱他们,而取决于他们以集体中其他成员能否和谐相处,尤其是和同辈人的相处,因为他们要和同辈人一起生活一辈子。

总之,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一是基因,另一个是外部环境。幼年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大,少年期以后,孩子自己的朋友圈对他的影响更大。


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巧妙妈育儿


孩子的心性成长有几个阶段,0-3岁形成关键人格,这个部分完全由家庭影响。8岁时家庭对孩子人格的影响只剩下50%,到了12岁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这时孩子已经形成很难改变的性格,所以对孩子性格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

俗话说行要好伴住要好邻,对处世方法除了家庭以外朋友圈朋友玩伴的影响也很大。即使家庭教了方法也可能被孩子经常在一起的群体氛围所改变。所以对于处世方法孩子的群体影响比较大。这是术的层面,未来工作环境和经历也可能会改变孩子的方法。

家庭影响的是基础,技能是可以通过学习改善的。家庭对孩子影响的第一因素是亲密关系。一个生长在有爱的家庭的孩子未来不会偏离到很远的地方去。





大雁75885


当然是家庭的影响更大,因为家庭是一个人从小到大的归宿,从出生到死去,我们的家人都一直陪伴着我们,家庭贯穿我们的一生。

家庭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我们的很多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意识,主要都是被家庭影响的。为何国家要号召良好家风的培养?就是为了培养好一代人,给他们务实基础。

家庭的影响往大了说可以上升到家族归属感,国家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深深地扎根我们的血液里。为何有的人犯罪,全家包庇,我们通常和别人有仇的时候,通常会是两家敌对,甚至明知道是错的,大家也会维护他。特别是在宗族文化浓郁的地区,甚至有氏族对立,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

像很多地域黑的想法,其实是源自于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哪怕是国与国之间,都有这些影响。

我们之所以能够立足于世界,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我们的文化是源自于宗族,以血缘为纽带。宗族文化根深蒂固,就像现在,很多祠堂,同乡会,宗族会等等,都富有浓郁的宗族气息。

身在异乡,我们会不自觉的会跟相同地域的人亲近,特别是遇到同乡,那种亲切感归属感油然而生。

综上所述,话题扯远了,总的来说家庭影响最深最远,学校主要是培养能力,家庭主要是培养人格素养,而朋友圈则是丰富我们的生活,为此增添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