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摇是什么样的歌,为什么有人说听后摇的人越来越多了?

袁小莯


在近期里,我发现国内后乐队越来越多了,并且听后摇人也越来越多了,网易云音乐下渐渐积累了大批听后摇的人群,根据后摇的表现形式,在当今这样的社会情景下,这是不是反应了大家的一些心里变化?

PS:请注意!本问题意义在以后摇的表现形式(如只有器乐演奏)或情感来探讨大家开始听后摇时的心理变化,并无任何流派互黑,炫耀逼格的意思。只是觉得目前来看大多后摇都具有忧愁伤感的色彩,而听后摇的人越来越多,是不是反应了大家的某些心理变化。换句话说,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家在听了后摇后慢慢喜欢上的?

大家普遍的想法都是听音乐就是听音乐,开心就好。何必过分计较。是这样没错,能听的开心说明音乐中的乐章旋律跟大家产生了共鸣,可是大家为什么会产生共鸣,乐曲的表达到底是切合了大家的哪部分心里才会让大家觉得开心?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探讨自己的机会,当然不同乐曲会有不同的感受,只要说出你感受最深的印象最深的,带你入坑后摇的那首就好。


鹏飛爱音乐


后摇是一种音乐风格,来源于美国村声杂志刊载了一篇由英国乐评家西蒙·雷诺兹(Simon Reynolds)所写的文章:西蒙先生描绘出,在九十年代中期,一群以"Drag City"、Trill JockeyToo Pure这几个厂牌为主的地下乐队的音乐,而在此一大范畴下,恰好当时的芝加哥市、英美两国及欧洲各地,均有一堆当地的地下乐队符合西蒙先生的描述,而他在文中便首次以"Post-Rock"一词,暂时统称这些勇于突破现有摇滚乐定义的前卫团体。一些音乐杂志便以"Post-Rock"来正式称呼这群致力于摇滚乐新美学的新生代乐队。


MZ麦田守望者


所谓"后摇滚"其实就是一种由概念或理论,去颠覆传统摇滚音乐创作的模式,如主旋律-桥段-主旋律-桥段,而如果你听过一点"后摇滚"的音乐的话,你或许就会发现,他们所引用的理论则大都是援用所谓"解构主义"或西洋文学理论里头的"后现代主义"或者"后结构主义"的观念。

也因此,就像十年前南辕北辙的"解构主义"作品一样,现在你若去找寻所有的 "后摇滚"乐队,那你可能会发觉他们听起来没有一个乐队是相近或相类似的风格(或许在他们的脑中,风格早已被打破或不存在了)。

例如Talk Talk乐队的《Laughing Stock》和Slint乐队的《Spiderland》。芝加哥的Tortoise乐队1996年发表的第二张专辑《Millions Now Living Will Never Die》。

拓展资料美国村声杂志刊载了一篇由英国乐评家西蒙·雷诺兹(Simon Reynolds)所写的文章,西蒙先生描绘出,在九十年代中期,一群以"Drag City"、Trill JockeyToo Pure这几个厂牌为主的地下乐队的音乐,而在此一大范畴下,恰好当时的芝加哥市、英美两国及欧洲各地,均有一堆当地的地下乐队符合西蒙先生的描述,而他在文中便首次以"Post-Rock"一词,暂时统称这些勇于突破现有摇滚乐定义的前卫团体。

不过后摇滚(Post-Rock)虽然已经先有了一个较为正式的称呼,但其实在最初的时候,许多音乐杂志对这一群人所玩的音乐,基本上都还是无法做一定论。

像是滚石杂志当初在介绍这些团体时,还只是用"Instrument Rock"一词来称呼他们,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乐队大部分都较偏向纯乐器演奏而且也没有主唱。但有的刊物又因针对其乐风或渊源,于是有人又称之为"DroneRock"、"Space Rock"、"Out Rock"、"Neo-shoegazer-rock"或"Kraut-Rock"等各种名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