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了手机?爱看书的你还像以前那么有耐心的看书吗?

A茶道3


曾经的我是一个典型的被手机控制住了的人。明明内心焦虑得要死,明明知道图得眼前的欢愉,要用往后余生很大的代价来偿还;明明知道读书、学习和思考虽然只是一时感到不适,但只要进入状态了,接下来就好办了,却依然克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去看一些肤浅、没营养的东西打发时间。

甚至连痛定思痛的时候都很少有,因为那时候连沉下心来深度思考的能力都逐渐丧失了。

我是一个adhd患者,所谓adhd患者,指得是大脑无法在较枯燥的环境分泌多巴胺的人群,平时的表现有:

意识过度活跃。

多动,肢体动作过多,如上课抖腿,看书时搞这搞那的。

很难静下心来做需要消耗脑力的事情,大段文字很少能逐字逐句读完。

拖延,尤其是对不感兴趣的事,能拖则拖(我小时候寒暑假作业都是拖到最后一天都写不了一页,在这个过程当中内心极其挣扎,但就是无法像正常的孩子那样把它做了)。

阅读和思考,或做其他需要静下心来才能做好的事时,感到极其煎熬。

邋遢散漫不爱整洁。

做事无秩序。

组织大脑的想法感到困难。

学习困难,大部分adhd患者都有大程度的学习障碍。

自制力极其极其差劲,大部分患者做什么都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罗列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

这些年我不断同自己与生俱来的障碍做斗争,有些方法很有用,有些方法没啥用。

手机摔烂过两部,因为那时候计划要做的事总拖着,内心自责,一怒之下就摔了。然后……我又找到了其他事情来拖延要做的事。

也曾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鞭策自己,断断续续的,每次都是有始无终,或中断了很长时间接着写,过些天就又……反正我对曾写过的日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天的记录都有“绝望”俩字。

发奋用功的时候是常有的,可惜有时有力过猛,压制着的本性反弹,就又回之前的状态了。

东拉西扯那么多,我想表达的无非是:一个人是否自律,起决定作用的,是身体和大脑的结构以及分泌的化学物质。

比如有些人能在较为枯燥的任务中恰当地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等激素,而有些人则不能。前者较少有拖延或自制力低下的行为,后者则常常抑制不住欲望和冲动,就好像大脑负责抑制欲望和冲动,用理智控制行为的区域烂掉了。

不过人总还是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不是吗?尽管曾经不知道多少次痛定思痛,发奋努力,最后总会慢慢地不了了之,我们还是想再努力一把,再同与生俱来的障碍做斗争

罗列一下我这些年用过的方法吧,有点用处:

第一个方法是:运动

30分钟的慢跑能使大脑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化学物质。慢跑30分钟的效果等于服用半粒利他林(改善adhd症状的处方药)。我前年突然有个想法,就是每天晚上洗完澡就坐在床上沉思。在心里面自言自语,自问自答一些问题,以此来锻炼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我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如果事先慢跑30分钟,结束之后再洗个澡,洗完澡再这么做,大脑会有一种欣快感;而如果没有慢跑的话,沉思时会感到很煎熬。运动之后带来的另一个改变就是,如果说之前阅读文字感到煎熬难耐,那么慢跑之后的几个小时之内阅读文字精神上都会有一种愉悦感。

第二个方法是:写日记

虽然中断过很多次,但不得不说,写日记期间我的自律性比一般时候强很多。每天记录当天做过的事和为明天制定任务,这会提升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我是这么做的:规定自己每天晚上写至少50字的日记(字数不能太多,不然会有畏难情绪),简单记录一下当天都做了些什么,然后再1234罗列出明天要做的事;第二天写日记时,盘点当天有没有完成任务,完成的打钩,没完成的打叉。

第三个方法是:奖励好的行为,惩罚坏的行为

心理学的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两种力量支配的:第一个是“好的结果”,比如吃草莓蛋糕(这是行为),感到好吃(这是好的结果),那么以后你很有可能会反反复复吃这种草莓蛋糕。再举个例子,你玩手机(这是行为),从中获得快感(这是好的结果),那么你就很难抵制它对你的诱惑,就算你内心焦虑自责,也迟迟放不下它,也是因为接着玩可以使你逃避看书学习这个你当下意识觉得更为痛苦的任务。第二个就是“坏的结果”,用我自身举个例子,我小时候被狗咬过(靠近狗的行为遭遇被狗咬的结果),此后十几年的时间一直到现在,我对狗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哪怕是一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宠物狗,靠近它时我内心都会忐忑不安。

我们要遵循人“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本性去引导自身的行为。

我过去戒烟只用了一个方法:规定自己,每次抽完一根烟,就把烟头烫到自己的胸口。听起来很极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真的很管用。后来我想了一下这个方法为什么有用,结论是:以前我吸烟的行为会得到快感(这是追求快乐),或者消除烟瘾上来时的不适感(这是逃避痛苦),自从下了这个规定之后,“吸烟=快乐/消除痛苦”就被“吸烟=痛苦”替代了。每次我烟瘾上来时,就会被“用烟头烫自己”的结果震慑住了,烟瘾顿时消解大半。

我拖延某事不做时,就会用这个方法逼自己行动起来。比如,一分钟过后如果再不行动,那么就惩罚自己晚上抄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刀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两句话五百遍。然后动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玩游戏不想看书时,就在心里面对自己说:“如果今天截止00:00看书的页数不超过40页,那么就罚自己在qq群里面给大家发一百块钱的红包,然后动力又一下子就上来了。”

还可以这样做,每看一页书可获得2积分(积分可根据书内容的难度而定),累积500积分可换取一件你喜欢的物品。这个时候,你读书的状态就会由“不情愿”变成“迫不及待”了,因为你会迫不及待想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火影忍者》中凯李师徒的对话,

凯挑战卡卡西,约定道:“如果我输了,那么我就倒立着行走五百圈。”卡卡西虽然很无奈,但也任由他爱怎样就怎样。凯输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严格执行自己的约定。李好奇地问他:“大家都没在看着,你就算没有这么做,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为什么还要那么固执呢?”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的对话。

所谓“自我约束”本质上就是遵循人“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本性去努力。

你宁愿手机拿着手机看着玩那的也不愿意读书,原因是玩手机能使你“得到快乐”,而读书学习却会使你“感到痛苦”,那么你就会倾向于逃避它。等到最后期限快要到来时,比如要面对考试了,或者要上交论文了,就突然发奋用功,像打了鸡血似的,短时间内完成了拖延着许多天不做的事。

之所以会这样,也是由于“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力量的驱使。

你考试不过,或论文没能及时提交,会为此承受不好的代价。你的“逃避痛苦”的力量就激发着你一下子就把之前内心纠结很长时间都没做的事做完了

如果我们能灵活运用这两种力量,那么就可以借此重塑自己的行为习惯。

那么如何利用“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力量来重塑自己的行为习惯呢?答案是:建立“代币治疗”机制。

这是心理学行为疗法经常使用到的治疗方法

具体的实施步骤是:

罗列想培养的正面行为,如读书、运动、早睡早起等。

罗列想改掉的负面行为,如玩手机、打电脑游戏之类的。

为每一种正面行为的出现设定可获得的分值。

为每一种负面行为的出现设定失去分值

建立强化物,即奖励。

这个方法很管用。






RICk


可能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就我而言,有了手机我更喜欢看书。

我们在工作里需要接触电脑平板手机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尽可能的情况下,我是不想在手机上看书的。

进入看书的状态,尤其是达到心流状态的时候,真的特别特别的享受,特别的放松。

书,我会一直看下去。

我看书一般会选择这样的地方和方式。

1、图书馆

我们这的图书馆活动很多,新书更新也非常快,所以我喜欢去图书馆借书看书,在那种氛围看书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2、书房

在书房或者家里的阅读角看书,对家里孩子来说是起到一个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好多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看书,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里没有那样的氛围。

3、听书

环境和时间不允许就听书。例如逛街散步时候我喜欢插着耳线,眼睛可以看着周围的美景,手脚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耳朵边听着各种书籍,真是一举三得啊!工作的空隙时间、碎片时间都可以用来听书,有时候我开着车不放音乐也是在听书。

现在的听书软件很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我尝试过很多种软件,有需要帮忙选择确定的可以私信我。


陈老师教育在线


这真是个打脸的问题,对于我来说!

  • 我是喜欢看书的,从小喜欢看书,那时家里可看的书也不多,我爸就知道给我买教材类书,我自己借的课外书还得偷着看,有一次发现还给撕了。
  • 结婚 有了第一个孩子以后,有时间也会看书,坐月子时不让我看电视,我还记得把二月河的《雍正王朝》给看完了。不知道是不是胎教好,大儿子从小随我,也愿意看书,也许跟爱读书有关,教他儿歌,古诗,一两遍就能记住了。听课专注,学习不太操心
  • 自从有了手机以后,应该说自从有了智能手机以后,读书越来越少,手机成了绝对主角。怀二胎时,也不看书了,小不点儿一出生家里的氛围就是人手一机,现在入学了,阅读对他来说无比痛苦。背诵课文那叫一个费劲,做题也马虎。
  • 不过我还是保持着阅读纸质书的习惯,,有时跟朋友聊天他们开玩笑的说我是土豪还买纸质书看。
  • 现在提倡全民阅读,假期这么长,老师布置了阅读任务,为了培养王小二爱阅读,营造个阅读氛围,我翻出箱底的古今中外名著,看不看得进去,我先摆个样子!


王二少上一年级


有了手机后,反思以前的我和现在的我看书态度,这个问题提的很好。

以前的你,是爱看书的。那时没有手机,来自于书本的精神世界深深的吸引着你。可能躲在被窝看,躲在厕所看,躲在小树林里看,那时,没有手机,书中描绘的远方生活深深的吸引着你。

相信,那时积累下来的看看书的习惯依然在你的潜意识中。

只是,现在有了手机,一切的远方不再遥远。手机中有了牵挂带的人,有了世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件,有了满足各种欲望的购物平台,有了活灵活现的视频,这些,必定影响着每一个人,以前爱看书的你,也许放下了书,捧起了手机,手机荧幕的蓝光映射到每个人的脸上。

直到有一天,你大拇指累了,你的眼睛发涩,你的大脑如同急速的处理着各类信息,你的生活被手机填的慢慢的,网上购物堆积在家里,这时的你,欲望逐渐消去,疲惫的大脑想静静的想一件事,这时,书籍又回到了你的生活。

书本只聊一个主题,逻辑清晰的讲述,让你的大脑慢慢清洁起来;书中的远方让你在音乐声有了想象,你的大拇指不累,你的眼睛没有了蓝光的刺激,想象逐渐舒展。

你想最简生活,你想回到最初,你想布置一个静静阅读的空间,满足你爱阅读的你最初的愿望。

此时,你比任何时候都有耐心读读一本书。


看了又看IT


有了手机读书,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书的注意力和阅读速度,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比较有耐心看书的。

手机的出现的确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手机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不得不承认,手机的出现和网络的发达让我们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在玩儿手机上,与手机作斗争的确需要超强的意志力。


有了手机可以多了一种阅读方式——电子阅读

有了手机之后,大家在阅读方面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可以利用下载读书相关的APP。这样大家可以在等车、坐车、坐火车的时候,利用碎片化时间听书看或者看电子书。


这样不仅能很好的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而且不用在旅途中带纸质书籍,这样不仅能节省行李的重量,也能节省空间。有了手机不能节省空间,也比较方便阅读。

手机玩久了,有时会让人觉得无趣,自动回归书籍

不得不承认手机等电子阅读设备的出现,对纸媒行业有一定的冲击。但是现在仍旧有很多人喜欢阅读纸质书籍,一部分的原因是纸质书籍能给人们电子设备无法带来的阅读愉悦感,我本人就是这样的类型;从另一方面来说,有很多人在长时间玩手机之后,从手机上带来的愉悦感在逐渐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可能会越发觉得没有找到真正的乐趣,或者越来越迷茫,自然而然就会转向回归书籍的阅读中去。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东西都会被淘汰,好的东西依旧会保留,可能形式会更加多元化。现在电子设备已经大规模的出现在校园教育中,这是以前无法想象的事情。读书也是如此,不拘泥于读书的形式,吸纳新的元素,才是最好的阅读。


彤嘭嘭


讲真,互联网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但的确也让我们习惯了快餐式的接收,很难静下心来去认真的读书,没有以前纸质书那么有耐心。

这个问题换个角度看,如果把互联网看成一本综合性的杂志,那我们岂不是天天在看书?每天再汲取新的知识,更新我们接收的内容。

自从有了手机,看纸质书的次数明显减少,很难像原来那样,一晚上看一本书。感觉生活中真的离不开手机了,早晨起来被手机闹铃叫醒,上班途中看手机,上班过程也会时不时看下手机,下班后还要拿手机付款买东西,有任何不明白的直接手机一搜,好像没有不能解决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知识茧”这个词,意思是互联网的确每天更新的内容很多,但在大数据时代,它会自动分析你的所好,来给你推荐,这样造成你的知识面上的束缚,反而不能及时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

现在几乎人手一机,但还是呼吁我们每天能抽出点时间能安静的读本纸质书籍,能培养我们的沉稳的心态!




橙说诚事


信息时代,网络社会,对我们生活的改变真的是太大了。或许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

网络传媒的便捷性

现在我们想要了解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新闻都是非常便捷的。一部手机看尽各种信息。

这种改变带来的优势是:快速、便捷、针对强、范围广等等。

相对的也有劣势:信息多而杂、碎片化严重、容易上瘾等等。

我们看现在,报纸报刊类的东西都很少见了,好多纸质版杂志都有网络版的。

这一系列变化都是网络带给旧媒体的冲击。(这网络媒介可能比纸质的环保?这一点存疑)

手机看书VS纸质版阅读

随身携带的方便性。手机胜利

内容的广泛性。手机胜利

阅读的专注性。个人感觉纸质版阅读更好,手机能干的事太多了,没准就刷新闻打游戏了。

阅读后的记忆与吸收。这个我在自己身上做过实验,纸质阅读对于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更好,手机更多的是一目十行,过眼云烟。

阅读之后的梳理和整合。手机碎片化的信息更多,不利于思维的培养和感受的功名。

最主要的是纸质版阅读可以让我平静,让我心境空灵,让我在噪杂的社会里更加看清自己。

我们的耐心都去哪了

社会、工作、生活的节奏都太快了。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了,尤其是网络的便捷性加剧了这种现象。

今天我们还因为这对明星离婚各种评论,明天有可能就被其他内容转移了注意力。我们不可能也没时间长时间关注某一件事情。加上娱乐至上,金钱至上,大众被舆论牵着鼻子走的情况比比皆是。

这样,就更体现纸质阅读的优势和好处,不仅让人思维连贯,还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态而不浮躁。

我了解这些,所以我有耐心阅读书籍。


等你可以感受静心阅读带给你的好处,和阅读带来的快感,以及习惯的力量。有耐心的阅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双击刘遛溜


以我的体验而言,在手机上看书和实体书的体验还是挺不一样的,如果不是为了赶时间囫囵吞枣,我还是偏向实体书:

1) 专注度不同:看实体书时专注于书页本身,不容易被干扰;手机中太多信息,容易分散注意力;

2)便利度不同:看实体书,上下文之间可以反复阅读体会;手机需要不断翻页,还受信号、电量影响;

3)感官体验不同:实体书,用手捧着,拿着笔写写画画,全方位的感受;手机相对而言更单一,冰冷,缺乏温度;

4)价值感不同:实体书,有分量有厚度有质感,不容易被忽视;手机内容太多,信息太杂,太随手拿来的东西反而失去了价值感;

如果要读一本好书,我还是偏向翻阅书香的仪式感!


罗体快跑


我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就再也没有耐心看书。但是我喜欢阅读今日头条里推荐的优质文章。遇到好的诗词,词汇,以及名人格言。都会摘抄在一个专用的本子上面。有时间就看一看,记一记。时间久了,自己掌握的词汇量就越来越多。无论是写作还是与人交流,都不会有障碍。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文化水平。


激情飞扬9605


电子书看的多了 纸质书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