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陈果会不会是下一个于丹?

电影基本法


从公开资料看,陈果的研究方向,应该是神学哲学,也就是基督教哲学。基督教哲学盛行于中世纪,主要是思辩人神之关系。它有些命题很荒诞不经举例说“天使会不会睡觉”?“一根针尖上能站多少个天使?”“上帝能不能创造一砣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天堂的玫瑰有没有刺?”“上帝的床有多宽大”?因而被后人称为“繁琐哲学”。但他另外一些命题却很严肃。如“究竟是上帝为我而荣耀,还是相反”?“如果没有上帝,我会自证我自身吗?如果有上帝,上帝会为我证明自身吗?”“人的终极目的是向上帝看齐还是向上帝指引的目标看齐”?这些严肃的设问,延至现代,延至经院哲学以外的哲学门派。因经院哲学常常涉及人的处境问题,所以陈果讲课都在讲她的本题,只不过换了一个通俗的方式。这和于丹的胡说八道有根本的区别。


嘉州半缘君


从前大红大紫的于丹,作为学术界的网红教授,最终被赶下神坛,因为“假学问”,“耍大牌”慢慢失去做学问的本心,不受大众待见,被赶下了神坛。对比如今大火的复旦大学教授陈果,和当初的于丹仿佛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同是身兼教授和网红的身份,如今的陈过也饱受争议,被拿来和于丹对比。

至于我觉得陈果会成为下一个于丹吗?我个人觉得也不乏这种可能,但是陈果毕竟还年轻,以后会怎么样谁知道呢?

首先陈果作为一名思修老师,跳出了传统的思修教材体系和内容来授课,可见她的勇气和用心,大家都知道大学生最不爱上的《思想道德修养有法律基础》,被她换了个模式显得很吸引人。但是与此同时她讲的更多的是鸡汤,口头传授的鸡汤就是给你递了一碗热汤,你却没有勺子,无从下口。如今人们的头脑越来越清醒,对于现实的理解也看得很透彻,这种没有勺子的鸡汤更多情况下让人觉得索然无味,道理都懂,却无法做到。

个人觉得陈果当初火一部分原因也是大家吹捧她的颜值和气质,大学里一个颜值高气质佳的女老师当然很吸引大众的眼球。最初广为流传的上课视频中她落落大方,神采飞扬。而且据说她曾经在大学期间还兼职过模特,在校读博的时候还有“模特姐姐”之称。但是总感觉陈果逐步迈向商业化,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比如活跃在抖音,出版各种鸡汤书,所以人也越来越火,人红是非多,各种议论声音也多。

个人见解,也欢迎大家留下自己的看法,谢谢。


裁缝方师傅


复旦的陈果老师已经出名很多年了,她曾经上过《新闻联播》,网上关于她的视频很多,但在2018、2019年,这位“网红”老师似乎更火了。

陈果身上有很多标签:80后、名校老师、集颜值与才华于一身、口才出众、喜欢“撒鸡汤”等等。

陈果是上海人,也是地道的复旦人,从复旦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当过复旦哲学系的学生会主席,拿过多年奖学金,复旦女生的气质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近几年,她一直是网络上知名的“网红”,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

她高挑、干练,被学生奉为灵魂导师,上课的时候经常一手夹着粉笔,一手插裤袋,霸气侧漏、侃侃而谈,把枯燥无味的思政课讲的引人入胜。据说抢她的选修课比“双十一”秒杀还难。

她课堂上频频被学生偷拍,一次次被送上微博热搜榜,拥有一大批忠实粉丝。她的视频在网上火了之后,被有的网友冠以“美丽的鸡汤供应商”。

之前有批评者写过《复旦女神教师火了,让我怀疑复旦人的智商》。

复旦人的智商需要怀疑吗,显然不需要。这篇文章的作者除了想吸引眼球外,还有种嫉妒心理在作祟。

最近,随着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开始假借她的名气搞营销,当仅限前70名免费”的陈果哲学课火爆朋友圈时,这样低级的一个“圈套”居然有那么多人会相信。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崇尚“自由而又无用的灵魂”复旦人或者低估了复旦人的智商。

陈果的走红,让人想起了另外一个网红老师于丹。

陈果和于丹有很大的不同,陈果的视频都是被听课的学生传到网上的,是“被走红”,我们看到的视频都是多年以前就有的,现在没有新视频上传,说明她是禁止上课被偷拍视频的,她自己并不没有借机炒作自己的想法。

即使网上走红后,没有故意去讨巧迎合市场,利用名气走穴捞钱或者利用其它方式变现,现在还是能安心上好课,这一点就很令人称赞。

现在网上关于陈果的负面评价很少,而于丹自出名伊始就一直争议不断。

陈果的走红,为复旦免费做了一个很好的形象代言人。

很多家长和考生看了陈果的视频很有可能喜欢上复旦。陈果走红起到的宣传作用,有可能比复旦自己拍个宣传片效果还要好。

这是有例证的。

1993年,复旦辩论队“舌战狮城”,获得了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冠军,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引起很大的轰动,很多考生就是因为这场辩论赛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复旦,时隔多年,这场辩论赛依旧为人津津乐道。

上个世纪90年代末,随着《将爱情进行到底》的热播,作为这部电视剧的拍摄地之一的同济大学也跟着走红,很多考生也是因为这部电视剧选择了同济,据说同济的招生也火了很长一段时间。

陈果只是一个把课讲的精彩的复旦老师,她是不是在“撒鸡汤”、讲的有没有道理、逻辑有没有错误,这些根本就不重要,与非复旦人没有任何关系,只要学生喜欢就好,“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至于陈果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于丹,我想,应该不会。


新锐青年


江山出才人,各领风骚三五年。

于丹被北大学生轰下台几年后,上海冒出了网红教师陈果,她俩都是名牌大学教师,于丹是北师大,陈果是复旦,可谓“南陈北于”。一个研究传媒,一个教授哲学,两人都是女性,都以伶牙俐齿著称,都在电视网络上暴得大名。

陈果是80后思政老师,被学生们冠以“思政女神”、“模特姐姐”、“复旦三宝酋长”等名号。她身材颀长,衣着时尚,偶尔客串一把杂志平面模特,讲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来,硬是把学生大都用来睡个回笼觉的思政课讲得活色生香,让学生们融入其中。

于丹陈果“南陈北于”各有特色。

于丹是以碎片化的段子、格言、警句和信手拈来的诗词名句,谈悠闲谈天真谈清欢,熬着鸡汤喂瓜众,自己吃山珍海味。她从来不谈人生艰苦、社会诡异,以及对公平正义的呼唤。

陈果的肢体语言特别丰富,她是哲学博士,哲学是人学,讲哲学离不开人,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比如“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等等。

陈果爱讲“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宣扬“学会与黑暗和解,当你与黑暗和解的时候,黑暗已经不那么黑了。”

她讲自信“是自己喜欢自己,自己信自己,自己认可自己。而不是别人信自己,别人信自己那叫做他信,而不是自信。”

她讲幸福“我做每一件事,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让更多的人快乐。所谓幸福,就是做让你感到快乐的事。”

她讲优雅“是从你内心举手投足之间所散发的气质,散发的自信。只要你活的自信了,快乐了。你的身体就自然而然散发出一种魅力了。”

她弓着身子一手插口袋,一扭一摆婀娜多姿,以模特儿的姿态满堂走,另类的讲课方式和站在讲坛照本宣科的教师形成鲜明对照,自然吸引了对思政课无感的年轻学生的欣赏。

大学思政课弃之不可能,教好不容易。

现在不少高校的思政课依旧是“教师讲得费劲,学生听着没劲”,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思政课教师向来是“学校不疼,学生不爱”。

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不是趴桌上睡个回笼觉就是玩手机打游戏。

要吸引心智不成熟的年轻学生听课,只能“灵活变通”回避现实问题,讲社会八卦,讲孤芳自赏,讲与世无争,讲心灵鸡汤,再加上犹如舞台表演的唱念做打,吸引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犹如看一场免费的喜剧。

我听过我们交大马院一个讲授思政课程的头牌女教授的课,她也只能讲些人生八卦,社会新闻和奇闻趣事,不讲黑格尔、不讲马列毛邓三,不讲中国特色,否则,底下听课的都是外省市有些年纪的党政干部,还不断了培训业务啊。

近日网上爆出浙江某大学一个40几岁的江副教授辞职干起了快递。

他说“现在当老师,就像推销产品,100个人只有5到10个人有兴趣,90%的人没兴趣,你觉得有意义吗?……错不在学生,是整个考试制度、社会风气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是的,错不在学生,错也不在老师,错在课程考试制度。

应该说,陈果作为一个80后教师,回避道德说教,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思政课讲成网红课实属不易。

她还出了本《好的孤独》,网友揭露她抄袭、剽窃、复制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叔本华的观点是“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孤独有好坏之分么?

真诚期盼陈果作为一个哲学博士,应该深入研究哲学命题,研究人性问题,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道德底线和法治精神,为社会进步为国家发展尽到教师的责任,不要沉溺于八卦段子,不要只顾自己风情万种与世无争,不要步于丹后尘昙花一现。

要不然,顶着个博士帽,牛头不对马嘴,还不如学周立波去做个脱口秀演员呢。

当然,笔者相信有于丹的前车之鉴,陈果会避免重蹈覆辙,不会成为下一个于丹,在人生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说明:笔者发表的20几篇回答,均受悟空问答官方邀请,实属命题作文。近日才知悟空问答可以自己选择答题,故今日有感而发,欢迎看官交流指正。

白话石说


最好不要这样去类比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要说对两人的印象,感觉有以下共同的问题:

1、煽情加上似是而非的华丽辞藻,猛一听很美,细想缺乏强的内在逻揖性和思辨深度,象加了香精和色素的勾兑甜果汁。

2、每一个人都有专长的小块领域和思想亮点,表达出来就很精彩。但企图从一能包装成全能,扮演全能导师,必然力不从心,漏洞显现。

3、走红时更要冷静,你产出多了,也需要更多的材料和加工功夫,产出精品再面世,切莫萝卜快了不洗泥。个人感觉,陈果还是很低调的。

4、不理智的受众。一见美女学者小有成绩,爆出玉言,就疯狂捧,炒,脱离实际。发现问题,再墙倒众人推式地批、骂。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二人的学力和思想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也受到不少人的喜欢或推崇,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你可以批于丹,批陈果,有的人你敢公开批吗?

所以批评的人对人多点宽容和公正,走红的人对己多点清醒和克制,就会少很多捧杀和棒杀。




春秋悟


陈果会不会步于丹后尘,走下学术神坛?

回答是自信而坚定:会,那是一定的。

这两位老师在其擅长领域丰富的知识贮备丶交流沟通的独特方式与一定时期的学校教育需求丶社会期待丶情绪抒发需要等一拍即合,一时风头无二丶万人空巷只为一睹名师风彩。

学术明星与娱乐明星虽说殊途,但其命运走向却是同一,由大红大紫转为星辉冷淡,由名利双收到归于沉寂无闻。这是定律,无人例外,没有谁能逃脱。当然这两位学术闻人也会走在同样的道路上。

于丹老师在北大某一论坛(或集会)上说代表谁谁说话,戳痛了自主独立青年学子,被公然轰下台。陈果老师据说读错了两常用字,与名师身份不匹配。借着这两屁事,于丶陈两位于是光辉褪去,星光渐黯。

说真的,于、陈在学问上的违反所犯确实不该,但不是根本学术大罪。只能说,风气变了,需求变了,这两位知识情感的大供货商已不敷滿足欲求善变的那一众无聊消费者。供货的主人还是同一个,存货充足,质量保证,服务还是不走样那么热情真诚。只是客人有了新的知识情感消费新需求,胃口更新换代了。这两位的船票已不能搭上那跟风而远逝的大客船。这样,无足挂齿的学术瑕疵,是压垮这两位学术行情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垮台不是此时,就是那时,就算导火索不一样,结局一样。

谁都有从人生高潮下架退群的时候,不止是于丶陈这两位。


augustman


从大学教师的角度,陈果贩卖心灵鸡汤,满足对相关知识不了解的需求。赢得很多粉丝,商业及知名度是成功的,和于丹目标一致、方法相似。做为学者这么做就做了她不该做的事。集中精力做研究,让学生们做这些事更好。哲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对学门的敬畏,要有坐冷板凳的态度,想要有名利,想当明星就不要做科研。每一个大学老师拿着国家的工资,干着自己的私活,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什么时候才能提高水平。大学老师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听陈果的演讲,水平不高,应合普通年轻听众。没有学术价值。建议陈果好好收心,好好做科研带学生,不要贪图名利。如果要急功近利,就应该离开大学。


用户9010340777672


陈果这位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应该讲是称职的,陈果讲课能够从现实的社会现象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总能汲取最新最时尚的东西。因此陈果这位80后老师还是受到学生们的喜欢。陈果是能够融入人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有陈果性格使然,有时爷胖大家有种邻家女孩的感觉。所以陈果一定不会成为于丹。

我们再看看于丹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认可的,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去解读中国古文,典故等,这是值得称道的。开始的时候于丹是真诚的,也是具有认真研究的人。但是随着于丹讲座与传播速度和范围的扩大,于丹有了思想意识上得放松,主要表现在,把知识神秘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就是于丹逐步越来越脱离读者与受众的。加上有几次在外地讲座对于接待单位,接待住房,饮食等十分的挑剔。这种事情的传出,让大家社会舆论哗然,一个讲古典政史之人,理论上,精神上道貌岸然的学者,竟然如此世俗有时做法孩不如普通人的宽容,这样影响越来越坏。同时,于丹讲课的强势与缺少讨论和互动是于丹无法走进,读者受众爷很难走入于丹的生活。



陈文霞88


陈果会是下一个于丹吗?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不会。


01.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一个人会成为下一个另一个,即使两者走的路子再怎么相同,最后他们成为的只会是最终的自己,而非别人。


02.两个人讲课风格的简单对比

看到回答里有很多人对两位老师口诛笔伐,不由想说几句。这两位老师的课我没有在现场上过,但是我在网上看过很多她们的公开课视频,就风格来说,陈果的风格偏豪放,颇有几分古代女侠的豪情,于丹的讲课风格虽然也是大开大合型的,但是与陈果相较来说属于更沉稳一些。

两个人口齿都是非常清晰的,语速上陈果略快,于丹相对慢一些,但是两者的共同点是讲课不拖沓。

03.重要的不是老师讲了什么,而是你能从中得到什么

看到评论里有人说她们的课空洞无实意,其实这不是她们讲课的问题,而是听课的人的问题。我也看过她们的课,但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

很多人诟病她们讲鸡汤,喜欢鸡汤的人会觉得收获较大,不喜欢鸡汤的可能会认为毫无意义,可是有没有想过在我们听课时对鸡汤提出疑问,并反驳的时候就已经收获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了。

听人讲课就像跟人聊天一样,我们需要学会的不仅仅是有实际意义的技能,更多时候我们要学会的是吸纳不同观点,完善自己的三观。

在看待世界时的固步自封无异于“闭关锁国”,只选择看自己愿意看的世界,只接受自己想接受的观点,这样在思想上很难进步。

我们学习也好,跟人交往也好,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塑造自己思维的过程。当你接触了一堂课,里面提到的一些观点是你从前未有过或者不理解的,你会发现“哦,原来还可以这样来看待问题”,此时你的思维便能更加开拓,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

另外鸡汤真的无用吗?并不是,鸡汤很多时候的无用只是针对不适合这碗鸡汤,或者适合但是没有践行的人来说的。对于适合喝鸡汤的人来说,并不是你喝了多少鸡汤,更多的是你喝鸡汤的过程中能不能让身体感受到变化,觉出它的好来。比如我告诉你“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这句话你听完了,记住了,却依旧浑噩度日,那么这碗鸡汤即使再适合你,又有什么用呢?

很多人懂得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懂得与应用是两件事情。

也许很多人会吐槽于丹和陈果道理太多,其中很多她们自己都未必做到,但不能否认的是她们过好了自己的人生。


阿肖自习室


最有型的女大学教师,请叫她陈果博士

听陈果老师讲孤独和寂寞,网友直呼“一语惊醒梦中人”。

有人爱上她的口才,有人爱上她的思想。

陈果老师说的:“人之所以交朋友,是为了奉献与爱,为什么愿意去爱呢?因为这个人让你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上从未有过的默契感。Ta不是你的亲人,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你跟Ta碰撞出了精神上的默契。 因为有Ta的存在,让你在这世上,不再寂寞,不再孤独。”

陈果,复旦大学高级讲师,本科到博士一直就读于复旦大学,哲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提升思想政治专业课程任课教师。陈果是一名80后,思想新潮,头脑灵活,她深知哲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枯燥乏味的,很多学生根本不爱上这课。

于丹,曾经是家喻户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她原本只是北京师范大学一名普通教师,却通过《百家讲坛》上讲论语而被大家所熟知。

于丹成名后,骄傲了,于是被轰下台,陈果现在却被学生追捧。

陈果在复旦的人气很高,在网络论坛里特别活跃,吸粉无数。她有自己独特的授课方式,能将枯燥的哲学知识以心灵鸡汤的形式演绎出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也就更加显著。听说她的课堂堂爆满,学生们选她的课都是用强的,这和有些老师门可罗雀形成强烈的反差。

1981年出生的陈果今年已经快40岁了,还一直保持着单身的状态。撒贝宁在一起电视节目中很直接地问“哲学女博士难道不担心自己嫁不出去吗?”陈果却很潇洒地回答:“有成见的人通常不会要我们这种人,但是我觉得心胸豁达的人,他可以接受所有人。我想要寻寻觅觅的,也是心胸豁达的人。所以我觉得世上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应当限制你的情感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