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座鮮為人知的古寺,隱著位濟公似的活佛,救人無數

鼓山湧泉寺,福州人盡皆知。然而在鼓山鎮,還有一座聖泉寺,卻鮮為人知。

聖泉寺原名法華寺,歷史極為悠久,建於公元709年,比湧泉寺還早兩百年。

聖泉寺鼎盛時也十分風光,唐代宗曾兩次賜扁,歷代多有文人題詠。但終久經不住歷史風煙的漫患,幾經波折,終告衰微,現在殘留部分已被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包圍。

一個公司裡有一座古寺,也是煞為怪事。

今天說的是《閩都別記》所載,聖泉寺在唐末曾有一位法濟頭陀。

此人莫知其來歷,只知道本是遊食乞丐,被住持慧覺和尚收留,職司保管寺廟裡的袈裟。

法濟嗜酒,而且一醉就要行兇,屢教不改,被寺裡同修驅逐了幾次,每次都被慧覺挽回。眾僧雖然覺得住持偏袒得毫無道理,卻又無可奈何。

話說唐朝末年,黃巢起義,一種勢如破竹,兵馬將到福建。時任福州刺史鄭鎰懦弱無能,不去修城整兵以待來敵,卻天天召集僧道在衙門內修齋唸經,拜懺祈禳,居然認為可以藉此退兵。

鄭鎰下令每天有四十名和尚、四十名道士到衙門做法事,由福州各寺廟道觀輪流派人值守。

這一天,輪到了聖泉寺。

按當時慣例,當值寺觀要提前一天派人報道,並將經卷法器袈裟等先行送到官衙,排設經壇。

沒想到要去挑袈裟時,管事的法濟卻找不到了,開庫房,連一件袈裟影子都不見。

僧眾議論紛紛,都認為法濟把袈裟偷去換酒喝了,無法交差,人也逃跑了。

沒有袈裟如何做法事?只好派人分路追尋法濟。

找了一天一夜,直至次日中午,仍然蹤跡全無。

衙門又來人不斷催促,和尚們心急如焚。

終於,有人在山邊一個草窠裡看見一雙腳露在外面,一把拉了出來,果然是法濟。喝得爛醉如泥,人事不醒。

眾人無法,只好將他抬回寺裡,好不容易弄醒了,又醉眼朦朧,問袈裟去處,含糊答道:“挑在大坑裡”。

眾人不信,追問:“到底挑到哪裡去了,莫不是當酒食了。”

法濟答:“有當酒食,醉到於今。”說話顛三倒四,不知所云。

眾人再追問,法濟卻怒了,喝道:“說了在大坑裡,去取就是,何問了又問?”

大家又說,你不是當酒吃了,怎麼又在大坑裡?

法濟答道:當酒吃是我自己的事情,跟你們有什麼關係?你們如果肯借錢給我,我去贖回便是!

法濟說完這番話,貌似剛剛清醒,忽然睜開眼睛,一副詫異的表情,反問眾僧怎麼還在這裡,還不去唸經!

但等大家再要追問的時候,他卻突然睡去,再也搖不醒了。

正在這時,衙門又來人催,說大老爺等急了,再不去全寺僧人就要抓去砍頭。

和尚們沒辦法,只好說袈裟被法濟偷去當酒喝了,沒袈裟實在做不了法事。

孰料衙門來人更加訝異,說你們的袈裟早就擺在衙門經壇裡了,哪有被偷去當酒喝的事?

衙門來人又說道,昨天他看見法濟坐在衙門口的榕樹下枕著大包裹打瞌睡,他把法濟叫醒,法濟說他來得太早,衙裡其他僧人的經還沒念完,所以先睡一會兒。包裹裡的就是袈裟。

兩人正閒話,忽然路邊賣酒攤一陣酒氣飄來,法濟酒癮瞬間上來了,便把袈裟放於唸經樓下的迦藍大龕裡,然後把身上外衣脫了,向賣酒的當酒吃,結果吃得大醉,然後自己歪歪扭扭地去了。

這時候,大家才知道,袈裟在大龕裡,不是在大坑裡(注:福州話“龕”和“坑”同音)。

恰適法濟酒醒了爬起來,眾人上去指責他說話歪纏不清。

法濟笑道:這是兩件事,在大龕裡的是袈裟,當酒喝的是我自己的衣服。

眾人還要跟法濟鬧,被慧覺和尚止住,說時間已耽誤,要儘快趕到城裡去。

誰知眾僧才走出幾里路,忽然那個替法濟辯白的衙門來人,本來早已先行回城,此時卻氣吁吁地跑回來,遠遠就大喊:“不用去了!”

原來唸經樓竟然著火了,燒個精光,平時這裡天天都有人唸經,偏偏今天輪到聖泉寺和尚,卻又因為法濟的原因,大家還沒趕到,所以只燒死了一個督壇官。

合寺僧人後怕半死,如果他們按時趕到,此時後果難以預料。

於是,慧覺和尚仍舊讓法濟管袈裟。

如果說,這次救的僅僅的同寺僧人,那麼,下一件事就關乎全福州百姓了。

時間悠悠,很快到了王審知主政福建的時期。

王審知要造福州新城,主管此事的為管城丞周啟文。

一日,周啟文到工地巡視,見一小工,蓬頭垢面,破衣爛衫,臭不可聞,一邊幹活,一邊喝酒,渾身酒氣沖天。

周啟文責怪工頭林保,怎麼把這樣的人招來作工。

林保只好解釋,此人雖貪酒,力氣卻不輸別人。此時,有工匠插嘴道,原來此人便是聖泉寺法濟。

當年黃巢攻破福州,福州人紛紛離家逃避,有一些人躲入聖泉寺,結果法濟喝酒,亂喝賊來了,嚇得這些逃難的男女蜂擁走避,慌不擇路之下,家人走散,甚而在山路上跌死者在在都有。

黃巢離去後,鄉人不依,遷怒聖泉寺,把全寺的和尚都趕出寺去,法濟只好重操舊業,做回叫花子,現在又來工地謀生,只是本性不改,依舊醉酒行兇,工地上的人也正要商量將他趕走。

周啟文聽說,立刻想起此事。原來他也在當時躲入聖泉寺的人群中,因為法濟那一嗓子,眾人四散奔逃,他因而和現在的妻子碰在了一起,躲入榴花洞內,成就一段姻緣。

周啟文心想,自己的這段姻緣,原因法濟而來,嚴格來說,法濟與他有恩,於是,他便將法濟帶到自己府裡去當守門人,答應給他酒吃。法濟一聽有酒,自然十萬個願意。

法濟到了周啟文公館,正事沒做,終日喝酒吃肉,周啟文的家人和傭人們都十分不忿,無奈周啟文總是袒護他。

話說三月初三上祀節歇工,周啟文在府裡大辦宴席犒賞有身份的工匠們。

眾人正在鬧熱,卻聽外面有吵鬧之聲,周啟文帶人出去一看,竟是法濟又喝醉了,和廚子們打架打得遍體鱗傷。

工匠們搶上前去責罵法濟,順便罵他當年亂喊賊來,害得許多人家人失散甚至跌死的事情。

法濟卻不以為意呵呵笑著說出三個理由:

第一,當時逃難的人不知道黃巢的部將就要紮營在聖泉寺所在的東山上,如果不喊一聲讓你們馬上離開,正好成為甕中之鱉,聖泉寺八十幾個和尚雖說都被趕出寺去,但一個都沒死傷;

第二,那些跌死的人,本來不是什麼好人,或者命定要死於此劫,他此舉至少讓這些人落個全屍,如果被黃巢的部隊抓去,恐怕是身首異處;

第三,許多男女被衝散遺失後,都得到奇緣,或有遇見姻緣,或遇見故舊,無一落空。

別人聽了這三個理由,仍然不信,惟周啟文聽得毛骨悚然,因為他知道,法濟所說並非虛言,他就是親身經歷的人(詳情見《閩都別記》)。

這時候,周啟文才知道,這法濟是一位異人!

眾人一定要將法濟趕走,周啟文仍然力排眾議要挽留,法濟這次卻不肯留了,拿著周啟文無奈之下送的一甕酒,飄然離去。

第二天,工匠們上新城出工,結果剛出門,便見新城牆上遍插樹枝,一片綠陰陰的。

招人來問,說是昨晚法濟連夜來插樹枝,並吩咐不可拔去。

工匠們聽了,又罵法濟胡搞瞎搞,命人把拔掉樹枝。

幸好工頭林保趕到,他此時已心知法濟絕非常人,趕緊阻止拔樹枝。

但已經被拔掉兩丈的距離了。

時到中午,城外西湖裡忽然巨浪滔天,頃刻上漲丈餘,水湧上岸,人走不及,被淹無數。水中有一物,隱現翻騰,怪物過處,狂風驟雨,雷鳴電閃,房屋倒塌,樹木連根拔起,竟是一頭大鱔魚!

忽然數聲霹靂,風雨漸息,波浪漸退,這頭大三四圍,十餘丈長的巨鱔被雷擊死了。

全城一片廢墟,惟被法濟插了樹丫的新城片瓦塊磚不動,但被拔去樹枝的兩丈多長城牆,還是倒塌了。

這時,林保才向周啟文稟報,說昨天法濟臨行之時,曾說今夜先去替老爺辦一件事,以償一年之酒債。他今天得知法濟插樹,心知有異,所以才阻止拔樹。

又有人說,法濟臨走前還題了字在城上,眾人去看,見寫的是:

“去去去,此處不是留儂處,儂去北山楊家借盤錢,要嘗幹天下之酒庫。”

北山楊家,是福州的一個本地神祗。

於是,所有的人才晃過神來,明白法濟實是活佛。

但自此,法濟再無蹤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