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座鲜为人知的古寺,隐着位济公似的活佛,救人无数

鼓山涌泉寺,福州人尽皆知。然而在鼓山镇,还有一座圣泉寺,却鲜为人知。

圣泉寺原名法华寺,历史极为悠久,建于公元709年,比涌泉寺还早两百年。

圣泉寺鼎盛时也十分风光,唐代宗曾两次赐扁,历代多有文人题咏。但终久经不住历史风烟的漫患,几经波折,终告衰微,现在残留部分已被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包围。

一个公司里有一座古寺,也是煞为怪事。

今天说的是《闽都别记》所载,圣泉寺在唐末曾有一位法济头陀。

此人莫知其来历,只知道本是游食乞丐,被住持慧觉和尚收留,职司保管寺庙里的袈裟。

法济嗜酒,而且一醉就要行凶,屡教不改,被寺里同修驱逐了几次,每次都被慧觉挽回。众僧虽然觉得住持偏袒得毫无道理,却又无可奈何。

话说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一种势如破竹,兵马将到福建。时任福州刺史郑镒懦弱无能,不去修城整兵以待来敌,却天天召集僧道在衙门内修斋念经,拜忏祈禳,居然认为可以借此退兵。

郑镒下令每天有四十名和尚、四十名道士到衙门做法事,由福州各寺庙道观轮流派人值守。

这一天,轮到了圣泉寺。

按当时惯例,当值寺观要提前一天派人报道,并将经卷法器袈裟等先行送到官衙,排设经坛。

没想到要去挑袈裟时,管事的法济却找不到了,开库房,连一件袈裟影子都不见。

僧众议论纷纷,都认为法济把袈裟偷去换酒喝了,无法交差,人也逃跑了。

没有袈裟如何做法事?只好派人分路追寻法济。

找了一天一夜,直至次日中午,仍然踪迹全无。

衙门又来人不断催促,和尚们心急如焚。

终于,有人在山边一个草窠里看见一双脚露在外面,一把拉了出来,果然是法济。喝得烂醉如泥,人事不醒。

众人无法,只好将他抬回寺里,好不容易弄醒了,又醉眼朦胧,问袈裟去处,含糊答道:“挑在大坑里”。

众人不信,追问:“到底挑到哪里去了,莫不是当酒食了。”

法济答:“有当酒食,醉到于今。”说话颠三倒四,不知所云。

众人再追问,法济却怒了,喝道:“说了在大坑里,去取就是,何问了又问?”

大家又说,你不是当酒吃了,怎么又在大坑里?

法济答道:当酒吃是我自己的事情,跟你们有什么关系?你们如果肯借钱给我,我去赎回便是!

法济说完这番话,貌似刚刚清醒,忽然睁开眼睛,一副诧异的表情,反问众僧怎么还在这里,还不去念经!

但等大家再要追问的时候,他却突然睡去,再也摇不醒了。

正在这时,衙门又来人催,说大老爷等急了,再不去全寺僧人就要抓去砍头。

和尚们没办法,只好说袈裟被法济偷去当酒喝了,没袈裟实在做不了法事。

孰料衙门来人更加讶异,说你们的袈裟早就摆在衙门经坛里了,哪有被偷去当酒喝的事?

衙门来人又说道,昨天他看见法济坐在衙门口的榕树下枕着大包裹打瞌睡,他把法济叫醒,法济说他来得太早,衙里其他僧人的经还没念完,所以先睡一会儿。包裹里的就是袈裟。

两人正闲话,忽然路边卖酒摊一阵酒气飘来,法济酒瘾瞬间上来了,便把袈裟放于念经楼下的迦蓝大龛里,然后把身上外衣脱了,向卖酒的当酒吃,结果吃得大醉,然后自己歪歪扭扭地去了。

这时候,大家才知道,袈裟在大龛里,不是在大坑里(注:福州话“龛”和“坑”同音)。

恰适法济酒醒了爬起来,众人上去指责他说话歪缠不清。

法济笑道:这是两件事,在大龛里的是袈裟,当酒喝的是我自己的衣服。

众人还要跟法济闹,被慧觉和尚止住,说时间已耽误,要尽快赶到城里去。

谁知众僧才走出几里路,忽然那个替法济辩白的衙门来人,本来早已先行回城,此时却气吁吁地跑回来,远远就大喊:“不用去了!”

原来念经楼竟然着火了,烧个精光,平时这里天天都有人念经,偏偏今天轮到圣泉寺和尚,却又因为法济的原因,大家还没赶到,所以只烧死了一个督坛官。

合寺僧人后怕半死,如果他们按时赶到,此时后果难以预料。

于是,慧觉和尚仍旧让法济管袈裟。

如果说,这次救的仅仅的同寺僧人,那么,下一件事就关乎全福州百姓了。

时间悠悠,很快到了王审知主政福建的时期。

王审知要造福州新城,主管此事的为管城丞周启文。

一日,周启文到工地巡视,见一小工,蓬头垢面,破衣烂衫,臭不可闻,一边干活,一边喝酒,浑身酒气冲天。

周启文责怪工头林保,怎么把这样的人招来作工。

林保只好解释,此人虽贪酒,力气却不输别人。此时,有工匠插嘴道,原来此人便是圣泉寺法济。

当年黄巢攻破福州,福州人纷纷离家逃避,有一些人躲入圣泉寺,结果法济喝酒,乱喝贼来了,吓得这些逃难的男女蜂拥走避,慌不择路之下,家人走散,甚而在山路上跌死者在在都有。

黄巢离去后,乡人不依,迁怒圣泉寺,把全寺的和尚都赶出寺去,法济只好重操旧业,做回叫花子,现在又来工地谋生,只是本性不改,依旧醉酒行凶,工地上的人也正要商量将他赶走。

周启文听说,立刻想起此事。原来他也在当时躲入圣泉寺的人群中,因为法济那一嗓子,众人四散奔逃,他因而和现在的妻子碰在了一起,躲入榴花洞内,成就一段姻缘。

周启文心想,自己的这段姻缘,原因法济而来,严格来说,法济与他有恩,于是,他便将法济带到自己府里去当守门人,答应给他酒吃。法济一听有酒,自然十万个愿意。

法济到了周启文公馆,正事没做,终日喝酒吃肉,周启文的家人和佣人们都十分不忿,无奈周启文总是袒护他。

话说三月初三上祀节歇工,周启文在府里大办宴席犒赏有身份的工匠们。

众人正在闹热,却听外面有吵闹之声,周启文带人出去一看,竟是法济又喝醉了,和厨子们打架打得遍体鳞伤。

工匠们抢上前去责骂法济,顺便骂他当年乱喊贼来,害得许多人家人失散甚至跌死的事情。

法济却不以为意呵呵笑着说出三个理由:

第一,当时逃难的人不知道黄巢的部将就要扎营在圣泉寺所在的东山上,如果不喊一声让你们马上离开,正好成为瓮中之鳖,圣泉寺八十几个和尚虽说都被赶出寺去,但一个都没死伤;

第二,那些跌死的人,本来不是什么好人,或者命定要死于此劫,他此举至少让这些人落个全尸,如果被黄巢的部队抓去,恐怕是身首异处;

第三,许多男女被冲散遗失后,都得到奇缘,或有遇见姻缘,或遇见故旧,无一落空。

别人听了这三个理由,仍然不信,惟周启文听得毛骨悚然,因为他知道,法济所说并非虚言,他就是亲身经历的人(详情见《闽都别记》)。

这时候,周启文才知道,这法济是一位异人!

众人一定要将法济赶走,周启文仍然力排众议要挽留,法济这次却不肯留了,拿着周启文无奈之下送的一瓮酒,飘然离去。

第二天,工匠们上新城出工,结果刚出门,便见新城墙上遍插树枝,一片绿阴阴的。

招人来问,说是昨晚法济连夜来插树枝,并吩咐不可拔去。

工匠们听了,又骂法济胡搞瞎搞,命人把拔掉树枝。

幸好工头林保赶到,他此时已心知法济绝非常人,赶紧阻止拔树枝。

但已经被拔掉两丈的距离了。

时到中午,城外西湖里忽然巨浪滔天,顷刻上涨丈余,水涌上岸,人走不及,被淹无数。水中有一物,隐现翻腾,怪物过处,狂风骤雨,雷鸣电闪,房屋倒塌,树木连根拔起,竟是一头大鳝鱼!

忽然数声霹雳,风雨渐息,波浪渐退,这头大三四围,十余丈长的巨鳝被雷击死了。

全城一片废墟,惟被法济插了树丫的新城片瓦块砖不动,但被拔去树枝的两丈多长城墙,还是倒塌了。

这时,林保才向周启文禀报,说昨天法济临行之时,曾说今夜先去替老爷办一件事,以偿一年之酒债。他今天得知法济插树,心知有异,所以才阻止拔树。

又有人说,法济临走前还题了字在城上,众人去看,见写的是:

“去去去,此处不是留侬处,侬去北山杨家借盘钱,要尝干天下之酒库。”

北山杨家,是福州的一个本地神祗。

于是,所有的人才晃过神来,明白法济实是活佛。

但自此,法济再无踪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