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时期,苏联是否在各领域达到抗衡美国的水平?

军武吐槽君


苏联没有了,但是美国还在,这算不算是答案呢?从整体来看,苏联只是在军事方面做到了基本抗衡,而且这其中“战略核力量”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双方互相基于战略核威慑能力并没有做出“出格”的事情,所以形成了长期的“美苏对峙”。但是在常规军力方面苏联一直是在靠陆军装备和兵力数量形成对欧洲方面的优势,而不是全方面的技术“碾压”。下图为1970年代美苏两国航空母舰,美国为9.1万吨“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苏联为4.2万吨1143型“基辅”级“载机巡洋舰

虽然美国在1945年和1952年实爆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和核聚变装置(74吨的迈克),然而后发的苏联在美苏冷战期间对美国形成极强的核威慑。1953年8月,苏联爆炸了自己首颗氢弹,而且直接就是空投型氢弹(40万吨当量),这就先于美国一步将氢弹做到了实战化。1957年5月,苏联成功试射世界上第一种洲际弹道导弹R-7A,直接具备将氢弹投送到美国本土的能力,而美国同类产品直到同年12月才试射成功。在整个冷战期间,苏联一直将“核”作为整个国家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将大量资源投入战略核力量当中。下图为空投RDS220氢弹,莫斯科时间1961年10月30日早上11时32分爆炸成功,当量5500万吨TNT炸药,是人类实爆当量最大的核武器

下图为美苏两国1961年-1994年核武器保有数量,可以看到从1975年开始苏联核武器总储量超过美国,1986年以45000枚核武器达到将近美国的2倍。1987年时,苏联拥有59艘战略导弹核潜艇、58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和44000件核武器,虽然在弹道导弹和核潜艇整体技术水平并不如美国,但是依靠这个数量已经足够形成对美国的全面毁灭。或者说当时的美苏同时具备相互毁灭的能力,这种情况下美国对苏联已经没有绝对的优势。美苏基于对等的战略核力量在对抗中保持了基本的“克制”,并没有想象中的核战争爆发。

战略核力量的相互摧毁能力在冷战期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除了战略核力量之外,在80年代苏联以庞大的常规陆军力量对欧洲形成了极大的压力,在那段时间甚至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形式,下图为“西方81军演”,此次军演苏联动用的坦克及各型车辆超过1万辆,重点展示了苏军开战后对西欧的快速突击能力,以真正的“钢铁洪流”和多兵种作战集群让西欧处在苏联陆军的阴影之下。为了抵抗苏联的“钢铁洪流”,北约甚至以战术核武器来阻碍行进中的苏联装甲部队的作战方案。在80年代,苏联保有的坦克和机械化师数量达到192个,机械化空降师7个,拥有现役及库存的坦克数量高达惊人的55200辆,火炮51700门,战术攻击机4900架。而同期美国战术攻击机数量为3210辆,坦克11920辆。

从上面两点来看苏联其实已经可以对美国构成极大威胁,也就是所谓的“抗衡”,特别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战略和战术性核武器。而航天方面,苏联对美国也是具备很强的优势,先后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世界上首次舱外活动、世界上第一颗月球着陆探测器、世界上第一颗侦察卫星/气象卫星、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等等一系列世界“首次”。1961年-1984年先后发射7个“礼炮”空间站,之后又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是世界上空间站应用最成熟的国家。就现在来说,俄罗斯“联盟”系列载人飞船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往返地球和国际空间站的交通工具。下图为俄罗斯《太空救援》电影剧照,里面出现的是“礼炮7号”空间站,是根据1985年6月真实事件拍摄的,“联盟T13”载人飞船和失控的“礼炮7号”进行了人类航天史上首次非合作对接,成功拯救了“礼炮7号”

但是如果我们把双方的比较放的更宽泛一些就会发现,苏联其实只有上面这些优势,其他方面几乎都在美国之下。从1982年《苏联基本数字手册》中出现的对苏联的经济和工业数据来看,苏联的人均收入为2667美元,而美国为4730美元,苏联是美国的56%。而国民总收入,苏联7056亿美元,而美国则达到了10528亿美元苏联是美国的67%。下图为1980年-1989年美苏人口级国民生产总值对比,其实可以发现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这段时间内一直没有超过美国的40%,在1975年苏联勉强达到美国的40.6%

在其他工业方面(1980年),还是引自《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发电量:苏联12940亿度,美国23544亿度 钢产量:苏联1.48亿吨,美国1.04亿吨 石油产量:苏联6.03亿吨,美国4.3亿吨 家用轿车产量:苏联133万辆,美国658万辆 塑料:苏联360万吨,美国1386万吨 化学纤维:苏联117.6万吨,美国390万吨 联合收割机:苏联11.3万辆,美国3.18万辆 财政收入:苏联4572亿美元,美国4659亿美元 对外贸易:苏联1225.4亿美元,美国3962.4亿美元……

这样看来苏联占优势的领域并不多,除了钢铁、水泥、化肥、收割机和部分农业对美国占优势之外,在化学工业品,部分农产品并没有达到美国的水平。特别是经济方面,苏联在冷战期间将大量的经济水平花费在军事发展当中,甚至一度超过GDP的10%。

所以抛开军事和航天领域,如果拓展到其他方面,除了军事之外苏联各方面整体并没有达到美国的水平。


雏菊西瓜Peterpan


第一,军事方面可以和美国抗衡了,两国在当时都是“超级大国”,军事实力也就无可非议了,各有强处,导弹、船舰、坦克等武器装备两国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甚至有些方面苏联的实力略胜于美国,例如:核潜艇,以此来弥补苏联海军统辖方面的不足。

第二,经济方面还不能与美国抗衡,苏联因二战国内经济受损,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而美国因为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军工企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且战争的硝烟没有波及到美国本土,所以美国经济一直朝有利方向发展。事实说明,苏联的GDP直到1980年代,都只是美国的70%,如果把美国及其盟国的GDP与苏联及其盟国的GDP做个对比,可能是两倍甚至三倍的优势。苏联与美国搞军备竞赛,虽然给美国也带来了沉重负担,但归根结底是上了美国人的当,在与美军的竞赛中,苏联并没有合理分配发展重心,一味的忽视经济发展,进而导致全面崩溃,最终面临着解体的局面。

第三,体育竞技方面可以与美国一决高下。美国政府支持国际体育竞赛,因为这些活动提供展示美国文化和促进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机会。美国在一些领域至今都有着统治地位,例如:田径、篮球等。而苏联也毫不逊色,其运动员在许多项目上都代表着世界的顶尖水平,如滑冰、冰球、国际象棋、体操、田径等,前苏联竞技体育强大,是因为采取举国体制,从全国范围内挑选运动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专业训练。


怪咖像风一样


苏联时期,总体的战略布局,从现在来看就是错误的,那就是世界大战不可避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苏联所有的动作都在为战争准备,都在和核大战做准备,说白了也就是军事力量可以和美国相抗衡!苏联人认为,一旦战争打赢了,其它方面自然会有机会发展。


所以苏联时期的发展,有些畸形,说苏联是超级大国,大多是基于苏联的军事力量和核力量,所以美苏之间,我觉得也就是军事力量可以正面抗衡了。具体的就不说了,单说核武器,也可以和美国抗衡,甚至有段时间,超过美国了。

接下来就是政治了,苏联这方面它比军事差一些,但是比经济要好。苏联的政治也是不如美国的,这里不说国内的,就说国际的吧,也是美国处于上风,美国有着强大的北约组织,虽然苏联也有华约,但是实力无法和北约相比较。而且站队的话,站在美国这边的,发达国家居多,而站在苏联这边的,大多是第三世界国家,而且很多还是扶不起的阿斗。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苏联要花钱来扶持那些第三世界国家来站在苏联这边,而美国这边的,是需要给钱给美国来保护自己的,一个花钱,一个赚钱,差别非常明显!所以苏联这边的政治隐患很大,随时都有可能的坍塌,加盟共和国,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就随时可能退出去,苏联最终解体也刚好印证了这一点!



最后就是经济了,这是苏联最不如美国的,即使是苏联经济最顶峰的时期,经济总量也不超过美国的经济总量的百分之八十!而且我们再来看看苏联的经济结构,大多说依靠的都是能源和资源经济,靠出口石油和矿产资源提升经济实力,如果一个国家经济靠这些自然资源来维持肯定不会长久,其它不说,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用完的那一天。苏联的经济模式总体上和工业革命时期并无两样,苏联地大物博人又多,很多产业都是自产自销,除了石油和钢铁出口创造的经济贡献有限,科技出口更是很少。



而同时期的美国,经济来源靠的不是什么自然资源,虽然也有依靠军工产业,但是美国开始依靠科技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各领域科技实力都排在世界前列,美国才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先和最强践行者。


所以综合起来,苏联也就只有军事力量方面可以和美国正面对抗,其它方面比如政治经济等,苏联都不是美国的对手,这也就是非战争情况下苏联解体的原因。


资讯所长


苏联在冷战时期,确实在某些领域达到了抗衡美国,甚至超过美国的地步。但是在经济上制度上对外的政策所犯的错误上使它,在于和美国的世界争霸中败下阵来。 美国人可以说是美国的犹太资本家在金融,实业方面强过苏联的官僚太多太多。苏联只有美国的一半的经济总量。 苏联的军事力量有海外军事在德国有二个海军基地,分别是罗斯托克,扎斯尼茨。

空军基地17个,分别是雷西灵,维尔诺伊新,策尔普斯特,麦尔斯堡,格罗申海音,皮特尼茨,格罗斯-德伦,维特施托克,诺伊鲁平,帕尔希姆,菲诺,于特博客,克腾,阿尔滕堡,菲斯滕瓦尔德,奥朗宁堡,施普雷姆贝克。驻扎飞机1000余架。

中程弹道导弹基地有二个,在波兰有三个海军基地。

空军基地有7个,分别是霍伊纳,斯塔尔加尔德,科沃布热格,累格尼察,施普洛塔瓦,布热克,热干。驻扎飞机400余架。中程弹道导弹基地有4个,科沃布热克和华沙附近的三个。在捷克有3个空军基地部署飞机250架。中程弹道导弹基地有5个,分别是利贝雷茨,卡洛维伐利,奥罗茂威茨,捷克-布迭约维策,亚沃里纳。在匈牙利有6个空军基地部署飞机340架。中程弹道导弹基地有6个。在保加利亚有二个海军基地,分别是瓦尔纳,布加斯。中程弹道导弹基地有二个,分别是弗拉查,布加斯。在亚非拉的海军基地有安哥拉的罗安达,昂博因,洛比托,古巴的哈瓦那,西恩富戈斯,伊拉克的乌姆卡斯尔,巴士拉,南也门的亚丁,索科特拉岛。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拉塔基亚。北也门的荷台达,埃塞俄比亚的阿萨布,利比亚的班加西,土布鲁克,阿尔及利亚的安纳巴,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几内亚的科纳克里,赤道几内亚的卢巴,毛里求斯的路易港,朝鲜的南浦。越南的金兰湾。苏联空军基地有叙利亚的T-4机场,利比亚的阿克巴本纳菲,纳赛尔,库弗拉,安哥拉的恩里克的卡瓦略,罗安达,卢足以,古巴的西恩富戈斯,安东尼奥,卡瓦尼亚斯。 1、海军实力对比:美国海军有96艘攻击潜艇,15艘航母,4艘战列舰, 36艘巡洋舰,驱逐舰68艘,护卫舰115艘,支援辅助舰船约100艘, 海面巡逻舰船91艘。此外,当时美国海军还有36艘SSBN搭载着640枚导弹。苏联海军:潜艇360艘,其中62艘SSBN,14艘常规动力导弹潜艇, 200艘攻击潜艇,84艘储备,航母6艘,巡洋舰37艘,驱逐舰63艘,护卫舰168。特种船只80.。2、双方地面部队和地面支援部队总对比:苏联有主战坦克55200辆,各型压制火炮/火箭炮51700门/辆,共有坦克和机械化步兵师190个,炮兵师10多个,机械化空降师7个,战术攻击机:4900架。美国有主战坦克11920辆,各型压制火炮/火箭炮9130门,共有重装师9个,步兵师3个,空降/空降突击师2个,海军陆战师3个,战术攻击机:3210架。苏联在常规军事力量同美国比较是不落下风的。 苏联的科技制度上前期对美国的制度是有优势的。他可以集中国家大量的资源来开发其武器装备制造业。这也是苏联在中远程弹道导弹,大推力火箭,弹道导弹核潜艇,远程防控预警雷达等一些列装备赶超美国提供了条件。但是苏联有许多点歪的科技树,比如说一味地使用晶体管技术,再比如同美国的太空竞赛。总的说科技力量上和美国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美国在冷战时期所犯的错误,就是陷入越南的战争泥潭,美国在越战前对苏联军事政治上是保持的战略优势的。美国驻越军队最多时高达54万,在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弹,5.8万美军丧生,2300人失踪,15多万人受伤。损失固定翼战机2600多架,直升机4000架。耗资4000多亿美元。一下子使苏联扭转了局势,结果苏联没有抓住机会,反而使自己也陷入阿富汗战争的泥潭。阿富汗战争1979年开始1988年底结束。以苏联狼狈撤兵结束。在冷战时期的对外扩张上,美国和苏联都没有体现出对与对方的巨大军事优势来。 在核武器方面,美国的装备先进,但不如苏联的简单粗暴。切都有把对方毁灭几次的能力,他们在核武器方面实力应该是一样的。 从经济,常规武器总量,对外战争的结果,核武器数量上来看。苏联是具备与美国抗衡的水平的。


笑谈天下客


苏联在经济领域没有优势,但是在科技,军事领域,足以与美国相抗衡。事实上,苏联的军事力量,与美国不相上下,有些方面,甚至超过美国。苏联的科技实力,也不输于美国,例如在空间技术领域,苏联曾一度领先。

相比较于苏联,美国的劣势,主要在于体制。很明显,苏联的制度,更有利于凝聚国力,这在军备竞赛活动中,尤为重要。但是,苏联的经济体制,是指令型的计划经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体制日益僵化,虽然有利于军事工业的发展,但对于轻工业来说,这种体制的优势不大。如此一来,苏联难以提升经济活力,时间一久,弊端就会显现出来。

美国的经济活力,明显优于苏联,比较注重多样性。但是,美国的国力,难以凝聚,这是很大的问题。有人感到奇怪,为何美国在表面上,要超出苏联,但却只能和苏联竞争个平手,这是为何?原因就在于,苏联的综合国力,虽然弱于美国,但苏联更善于凝聚国力。举个例子说,假如苏联的基础是80,美国的基础是90。表面上看,美国更胜一筹,苏联好像没有赢面。但是,美国由于其体制的劣势,所能利用的基础,只有70左右。这样一来,苏联的体制优势,使得苏联可以利用的基础,大概也在70左右。这就导致,美国自身的优势难以长期发挥。

总的来看,在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要的竞争点,就在于军事领域。虽然,经济很重要,但对于苏联来说,美国人不可能坐视他们发展经济。因为在军备竞赛过程中,美国一定会拼命打压苏联的经济。这样一来,苏联难以闷声发大财,只能硬碰硬的比拼军事。有些人,认为苏联牺牲经济去搞军事,这好像得不偿失。事实上,苏联人当然也明白,但外部环境不允许。

对于苏联来说,只有充分凝聚国力,争取将来压制美国,逼迫美国认怂。这样一来,美国可能被迫妥协,苏联就可以赢来喘息之机。1970年代,美国陷入劣势,但苏联并没有把握住机会。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从此掉入一个大坑。紧接着,在1980年代,苏联经济也出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反倒撑不住了。

1985年,某某某上台后,苏联开始改革。然而,某某某的改革路线,并不符合苏联的国情。他的改革,导致苏联的凝聚力垮了。假设在刚开始,苏联可以聚集70的国力,但某某某改革后,苏联能够凝聚的国力,可能连40也不到了。如此一来,苏联更加无法与美国抗衡。几年之后,冷战也便结束了。

文 / 图维坦


图维坦


美苏冷战时期,美苏主要在军事上互相抗衡,其它方面苏联不都是能与美国抗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