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你最欣赏哪个人物,有没有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而发生了变化?

文史爱好者0612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记得小时候看这部剧的时候最欣赏林黛玉,无论是才情、思想,或者为人。虽然她脾气表面看起来是属于很倔很不通情达理的那一类型,但如果读者能真正透过内心去看她,你就能发现她其实是红楼梦中最为柔弱且最尊重他人的人。正如她对宝玉的温柔体贴,以及对老婆子的关心,都侧面反应出了她的心地善良。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对人的尊严的肯定与维护,以及想要挣脱封建思想的决心。

林黛玉的性格注定了她是个悲剧角色,但无疑是整本书中最具真善美的代表。我相信,每个喜欢看红楼的人都会被林黛玉的这种性格所感动。至少我自己每次看完都会被她感动得热泪盈眶。

  然而,多年过去后,再次看《红楼梦》时,突然有种少年不知画中意读懂已是画中人的感觉,从前《红楼梦》里的各种百态,不正是今日人际生活的写照吗?

  如果说现在《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我想自己莫属推三姑娘探春了。

  原来只知道在《红楼梦》中贾府主事说话的人是王熙凤,也就是剧中的琏二奶奶。王熙凤给人的印象是泼辣能干。但仔细看下来,才发现王熙凤的持家能干,相比起三姑娘探春的持家理财,才真是天壤之别,或者说不客气点,就是一邪一正了。

  你比如说,佣人的月钱本该当月发放,而王熙凤却故意拖延扣压月钱放债,就是通俗所讲的民间放高利贷。至于其它的比如以权谋私、敲竹杠,索收礼品等就更不再话下了。

  而与此相比之下,三姑娘探春的做法就显得非常的高明和有远见了。在王熙凤有病那段时间里,三姑娘受命暂替管理一段时间贾府内务,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大刀阔斧操作,简单总结就是“节流”和“开源”了。

  节流首先是从自己以身做起。赵姨娘的弟弟去世后,本先有人讲好给40两补助,但探春并未同意,在查询过贾府惯例后,而是依照规矩,只给20两。当赵姨娘跑来不依不挠哭天喊地哭闹时,连挖苦带讥讽,甚至平儿过来说二奶奶也开口允许适当增多些,探春也是一口回绝,可见其做事不但很有主见,也很有原则。

  另外如减去一些其它不必要的开支,如贾环贾兰家学的银子,探春如是说,“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里月钱之内;环哥的是姨娘领2两;宝玉的,老太太屋里袭人领2两,兰哥儿是大奶奶屋里领;怎么学里每人多这8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8两银子!从今日起,把这一项蠲了,平儿回去,告诉你奶奶,说我的话,把这一条务必免了。”凭借探春的精明,将贾府里往日许多类似冒领学钱的管理漏洞补上。

  除了节流之外,就是开源了。探春持家不同于王熙凤那般走旁门左道、中饱私囊和假公济私,而是真正的想办法生财,比如在受到启发后,将大观园的责任田等责任到人,实行承包制,如“咱们这个园子……一年就有400银子的利息……既有许多值钱的东西,任人作践了,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老成本分能知园圃的,派他们收拾料理……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然一年好似一年了,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敢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成年家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省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可见其不但持家有方,更有商业的经济头脑。

  而反观王熙凤,可谓应了书中那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以上是我自己的观点,不喜勿看勿喷!





再闻已是陌生人


大家好!我是影视领域创作者s大番茄

《红楼梦》中我最欣赏的人是林黛玉,那么多年了过去了,越来越觉得林黛玉是我当代女性的典范,虽然都说红颜薄命,林黛玉这一生是个悲剧,她的性格就是很容易伤心感怀的,但是她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林黛玉初入贾府的时候还小,畏畏缩缩小心翼翼,可是已经很懂事了,在贾母的关爱下渐渐活泼,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出挑的很不错了,人美心善多才多艺心思机敏



元春省亲的时候在考察宝玉的功课,黛玉写了一首诗很得元春夸奖,所以女子还是要读书识字最重要,古时候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是有才的女子更加增添了生活的趣味。大观园里的十二钗都是名门望族的世家千金,整日里都是吟诗作画其乐融融的,黛玉的才情堪称第一



黛玉是个有什么说什么的人,虽然身为女子,但是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也会反抗,这点上我很是佩服她的,我们现在的人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谁也不愿意得罪谁,迷迷糊糊的把日子过下去。在给姑娘们送钗的时候,嬷嬷说:这是给林姑娘的,黛玉看着钗说:是不是她们都挑了,我就知道挑剩下的就给我了,黛玉的是个很要强的女子

谢谢阅读!我们评论区见喽


s大番茄


我最欣赏的是“出淤泥而不染”,为证自身清白而自杀殒身的尤三姐

在书中,尤二姐与尤三姐随母亲投奔宁府。众所周知,宁府的贾珍父子将阖府上下弄得乌烟瘴气,淫乱不堪。尤二姐到宁府后,自然也没能脱离泥沼。

她行为放纵不检点。书中交代“(贾琏)况知(尤二姐儿尤三姐)与贾珍贾蓉素日有聚麀,因而趁机百般撩拨。”“二姐又是水性之人,在先已和姐夫不妥,又常怨恨当时错许张华,致使后来终身失所”。“所以贾珍向来和二姐儿无所不至,渐渐地俗了。”“无奈二姐儿倒是个多情的人,以为贾琏是终身之主了,凡事还知疼着热。若论温柔和顺,却较着凤姐还有些体度,若论起那标致来,及言谈行事,也不减与凤姐。但已经湿了脚,有了一个‘淫’字,凭他什么好处也不算了”。

从上述可知,尤二姐先是与贾珍父子不清不楚,而后又委身于贾琏。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们不禁要问,身为亲姐妹,既然尤二姐同贾珍、贾蓉有苟且之事,那么,尤三姐在宁府是否也同流合污了呢?她是否“出淤泥而不染”呢?

在人们看来,宁府是个是非之地,用焦大的话说“要到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出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里藏’!”惜春本是贾珍之胞妹,大了也嫌东府名声不好,不愿意再回到宁府去。在这种情况下,尤三姐在宁府是否能独善其身,成为读者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贾琏娶了二姐之后,本欲让三姐嫁给贾珍。但是,三姐跟二姐不同。她虽然标致,但是不肯受辱。她有自己的尊严,不能让人轻看了自己。她言辞犀利,嬉笑怒骂,把贾琏让自己嫁给贾珍的阴谋彻底粉碎。《红楼梦》书中用大量的篇幅,叙述了三姐同贾珍贾琏机智勇敢的周旋,对贾珍贾琏进行了辛辣的鞭挞和无情的嘲讽。书中交代“究竟贾珍何曾随意了一日,反倒花了许多昧心钱。”贾珍因在三姐身上沾不到一点光,因此,才答应把三姐嫁出去。

三姐追求爱情自由。她自己选意中人。在拒绝了贾珍之后,人们以为她属意宝玉。三姐也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三姐便啐了一口,说‘我们有姐妹十个,也嫁你们弟兄十个不成?难道除了你家,天下就没有好男人了不成?’”。她挑选的意中人是柳湘莲。并且表达“不见柳湘莲誓不嫁人,并折簪为誓。”

柳湘莲先答应娶尤三姐,并以鸳鸯剑作聘礼。后来打听三姐品性。得知三姐住在宁府,开始后悔。柳湘莲觉得“除了东府门前的那两个石狮子,没有干净的人和事”。因此后悔定要讨回聘礼。“那尤三姐在房内明明听见。好容易等了他来,今忽见反悔,便知他在贾府中听了什么话来,把自己也当淫本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为证自身清白,挥剑自刎。柳湘莲追悔莫及,买棺葬之,遂看破红尘,截发出家。

尤三姐之美,尤三姐之媚,尤三姐之刚烈,尤其尤三姐“出淤泥而不染”,为证自身清白在心爱人面前自刎撼动了多少人洒下一掬热泪!



深瞳


我觉得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刘姥姥这个配角才是整部红楼里最值得尊敬的人,简单说,刘姥姥进贾府虽说是为了沾点光,但是贾府的人上上下下都把刘姥姥当了笑料,而刘姥姥不是不知道。当贾府败落,刘姥姥想着的只有贾府的好,倾尽所有赎出巧儿,称得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了。而红楼梦里除了她又有谁能做到呢?


毛三枪


王熙凤,以前特别讨厌,现在觉得有点可怜。本来能力十足,却由于封建社会的原因,不得不委身贾府。听命贾母王夫人,看似权利十足实际只不过是台前木偶而已。若是在现代社会,必定如同董明珠一样成为企业家。

古代对于女性是分开苛刻的,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来到贾府第一次的时候。贾府招待林黛玉的时候,当时王熙凤已经是贾府的管家了,可是由于封建礼教的原因不得不站着伺候。虽然能力十足,但是抵不过一纸休书,最后哭向金陵事更哀。

以前只觉得王熙凤,为人八面玲珑,心狠手辣。现在知道有些事情,如果在当时环境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王熙凤虽然在贾府呼风唤雨,但是也是有着贾母王夫人等的爱护。如果没有了贾母的庇佑,贾琏的放纵,王熙凤只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


蛰伏舵手芦钰


《红楼梦》中,年青的时候,我喜欢薛宝钗,觉得她端庄大气,会来事,管家也是一把好手。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丰富,我不再喜欢薛宝钗,而是喜欢刘姥姥。原因如下:

读《红楼梦》时,年纪尚轻,不懂生活。我觉得刘姥姥就是一个贪图钱财连脸皮都不要的村妇。

人到中年,经过生活的打磨,再读《红楼梦》却是另一番滋味。这次却让我对刘姥姥特别喜欢,她活得真实,不做作。

刘姥姥跟女儿女婿一起生活,还有一个外孙和一个外孙女,一家五口靠两亩薄田度日,家里一贫如洗,过冬的衣服都买不起。

若不是生活难以维持,谁又会舍去脸面去扮丑,出洋相呢。

刘姥姥用力搞笑,是用自己的老身,用力撑起一个家。大观园就像一个游乐场,刘姥姥就是里面穿着道具服的小丑,手舞足蹈地逗乐游客,跟游客合影。但当夜幕降临,游客散去,空无一人的游乐场里,脱去道具的刘姥姥,早已满头虚汗、筋疲力尽。

还好总算没有白表演,贾府送给她的衣裳、绸缎、水果、大米还有一百两银子,塞满了一整车。刘姥姥凭一己之力帮家里渡过了难关。





果实累累


很喜欢薛宝钗。稳重,贤淑,聪慧,不张扬。年龄不大却很体察人情,在那时的社会中,那种家庭里,这样知书达理,通曉人情的女孩太少了。曹雪芹老先生也尊她为花中之王,牡丹。可见薛宝钗在红楼份量之重。


明越清泉


《红楼梦》我最欣赏或者说敬爱的是史湘云,这种欣赏、敬爱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丰富而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有四,第一、史湘云生性豁达乐观,其自小父母早亡,由叔婶带大,应该是不幸的,然而从二十回出场,她就一路笑声,“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第五十回“争联即景诗”,湘云的笑也一直穿插期间,最后:湘云伏着已笑软了。史湘云的笑,雪芹公着墨最多。第二、湘云有真性情,偶有不如意,也是娇憨直接,三十六回,湘云家人接她回去,她又极想参加大观园诗社活动,走时,又折回头嘱咐宝玉:“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醒着,打发人接我去。”宝玉与湘云本是青梅竹马之交,打小一起长大的。第三、湘云才思敏捷,第二天,宝玉“催逼”着接来湘云,湘云笑说道:“我却依韵和了两首,好歹我却不知,不过应命而已”,说着递与众人。众人道:“我们四首也算想绝了,再一首也不能了。你到弄了两首…”,看看,我们依韵写出四首也算想绝了,注意,是我们,而你却一下写出两首诗,湘云这份才情是如何的难得。第四、湘云生性阔达豪放,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宝玉生日,湘云喝醉了,在山子后头一块青石板石凳上睡着了,却见湘云: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星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一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这样一个有着真性情、乐观有才情的人物怎会不令人敬爱呢,放到现今社会来,湘云也是个可敬可爱的女子。爱极雪芹公对湘云的几句判词: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照玉堂。有人说脂砚斋就是史湘云,我愿意相信!





皖南沈胜东


确实如此,一开始欣赏贾宝玉,后来欣赏甄宝玉;一开始欣赏林黛玉,后来欣赏秦可卿。这是因为甄宝玉和秦可卿才是男女主角,其原型是最应敬佩的人。


gaotzy


我最喜欢的还是林黛玉,无论才情,思想还是为人,都挺喜欢。有才,而且很高,长喜欢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纯洁,心灵纤细不染。清高,脱俗,痛恨世间的各种丑恶,绝不会同流合污。敏感,多心,挑剔,最求完美,艺术家的。脆弱,无助,很自卑,很符合处女座女孩的秉性,我也是处女座的,感觉自己性格上跟林黛玉很像,很能理解她的为人,心思。所以特别喜欢林黛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