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成長就是我們最終都會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大人!

狗十三,成長就是我們最終都會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大人!

13歲的李玩,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父母離異,從頭到尾只有一通電話的母親和有了重組幸福家庭的父親。父親出於愧疚送了李玩一隻小狗,一開始李玩拒接親近,但是因為孤獨逐漸被小狗打動,相互為伴,取名愛因斯坦。

狗十三,成長就是我們最終都會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大人!

爺爺無意中把愛因斯坦弄丟,李玩發瘋似的到處去找,其實她最不該的就是推了爺爺那一下。後來繼母又送了一隻狗給她,堅持說就是丟了的愛因斯坦,非要讓李玩也承認這個謊言,在丟狗、找狗的過程中家庭矛盾不斷升級,李玩也漸漸意識到,她的生活由不得自己。

狗十三,成長就是我們最終都會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大人!

對於李玩的成長更像是一個斷層,一開始她也有家,後來媽媽走了,再後來爸爸的愛也勻給了弟弟,她所擁有的東西隨著時間一點一點的溜走,她把自己的關心給了愛因斯坦,因為只有愛因斯坦是完全屬於她的,可是最後連愛因斯坦都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弄丟、被送走。

如果,父親認真的幫李玩找狗,而不是急於了事。李玩的心情會不會好過一點?

狗十三,成長就是我們最終都會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大人!

而長輩們總是自以為然的讓李玩接受,接受父親送的那條狗,接受狗被弄丟了,接受同父異母的弟弟,接受一切大人覺得不以為然的事情,但事實上這些小事足矣掀起李玩心裡的狂風巨浪。

狗十三,成長就是我們最終都會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大人!

所以,小時候的我們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長大,以為變成大人就可以遵從內心,就可以不被大人們掌控,但是沒想到長大後由不得自己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現在的你還記得小時候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嗎?

狗十三,成長就是我們最終都會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大人!

或許我們都會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模樣。明明答應孩子去公園,卻因為工作一再爽約;在酒桌上說著言不由衷的謊話,露著諂媚的笑,笑道臉都僵了,然後把最壞的脾氣給了家人;孩子因為去不成公園的哭鬧,自己又是火冒三丈,覺得自己為家庭奔波,已經很累了,為什麼孩子就不能乖點。

狗十三,成長就是我們最終都會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大人!

難道孩子有錯嗎?大人有錯嗎?好像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都沒錯。那到底是誰錯了,到最後也不能給出個結論。

孩子的成長需要依附父母,要陪伴、要金錢,而父母又要為了孩子能更好的成長,去應酬,去打拼,兩者只能兼顧其一,這本就是個惡性循環。

狗十三,成長就是我們最終都會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大人!

李玩後來的乖巧有點刻意討好的成分,她也是在這份討好中逐漸長成大人的模樣。沒有人會在意她的想法,父親帶弟弟去公園玩,不會問李玩想不想去;弟弟不小心打了奶奶,父親看著哇哇大哭的兒子滿是心疼,而李玩只是說“昭昭應該給奶奶道歉”就被父親罵是“碎女子”

面對這些,李玩再也沒有了之前的歇斯底里,既然爭取不來,那就看似雲淡風輕的接受吧。

就像沒有人知道李玩喝不了牛奶一樣,他們都忽略了李玩真正想要什麼。

狗十三,成長就是我們最終都會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大人!

高放說“以後這種事,多著吶”所以我們逐漸從李玩成長為大人,放棄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像是父親嘴裡的驕傲,爺爺奶奶眼裡的乖巧,妥協一點,就不會有暴風雨,就不會有父親的責罵,生活會來的更容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