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型冠狀病毒,這屆高三學子,你認為大多數會不會報考醫學專業呢?

高考王老師課堂123


在這次抗疫鬥爭中,醫生和護士是最美的“逆行者”,各地的醫護人員,回到自己家鄉時,受到英雄般的待遇,深受歡迎!這種榜樣的力量,對許多學子,起著激勵作用!會有一部分熱血青年,要學醫報國,這是肯定的。但,大多數情況下,學生選擇什麼樣的專業,他們心中早已有數,不斷為之努力。現在的年輕人,對自己的事情,一般都有規劃,也懂得資源整合,衝動或者無知型的專業填報方式,已經很少很少。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理想,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加上父母的資源考慮。其實,社會需要各種人才,各種專業人才,也將奮鬥在各行各業,為祖國建設服務。


草履蟲84


醫學專業好不好?有沒有前途?這應該是很多高三學子比較關心的話題,也是影響他們專業選擇的影響因素。雖然受到疫情中白衣天使正能量的衝擊,今年的報考醫學專業的學生也不會有太大變化,尤其像兒科這樣的專業。

人類是趨利性動物,在做出選擇前都會去分析利弊,高三選擇專業也不例外。今天我就站在醫生的角度,聊一聊醫學專業的利與弊。

  • 首先談一談醫學專業的弊端,學習醫學專業的時間成本大於其他專業,你至少需要完成5年本科+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才能正式入職工作。經濟成本較高,回本率低,在醫學生完成學業之前是沒有任何收入的,實習、見習都沒有待遇,甚至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期間的收入也就2000-3000元/月。就目前的就業形勢而言,本科畢業的醫學生甚至連縣醫院都不容易進去,所以考研、考博在醫學專業的學生中比較常見。因此,5年本科+3年碩士+3年博士期間的花費也是比較大的。
    工作環境沒保障,雖然疫情期間醫務人員無私奉獻,傷醫、弒醫事件仍在發生。沒有安全的工作環境,每天想著自我保命而不是去救命,醫生還是醫生嗎?
  • 接著再來聊一聊醫學專業的好處,作為個人以及家庭是需要一個具有醫學背景的成員的,他可以提供相關的醫療資源幫助親朋好友,提高家庭健康水平。醫生基本是不會失業的,除非自己不願意幹,目前國內醫療系統仍然是僧多粥少,醫務人員短缺決定了醫學生就業率高社會地位逐步提升,特別是這次疫情的影響,全社會都在稱讚中國醫生。

其實選擇醫學專業,不應該單單考慮現實因素,理想與情懷才是選擇醫學道路的最終目的。高三學子報不報醫學專業,不是由疫情中的醫務人員決定的,而是自己內心理想與情懷決定的。


麻大哈醫生


不一定,但是未來的醫療教育事業一定是受重視的。

2003年非典時期,一位原本打算報考醫學志願的學生最終選擇了其他的專業,因為害怕。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方面家長不會輕易讓孩子去冒險,另一方面考生也會有自己的規劃。

不排除有些同學熱血沸騰的去報醫學志願,想著為人民服務,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但學什麼靠的都不死一腔熱血,因為醫學生這條路要比普通的大學生要走更長的時間,耗費更多的精力。

想好了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