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微信朋友圈,暴露了他的层次”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无论我们怎样揣测都有我们自己的价值色彩。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形成对每个人粗略的理解。

有几个维度可以供题主参考:

一.【根据本人形象和网络形象的关系和内容】

1.二者关系方面:

①如果网络平台(资料),例如头像、签名、装扮等与真实形象比较接近。

那么可以判断这个人公众形象比较单一,也就是展示在他人面前的风格比较统一。可以理解为这个人就是这个样子,表里如一;也可以理解为这个人将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部分保护得很好。

②如果网络形象与真实形象相反。

那么可通过这两个形象来了解这个人,通常没有在真实世界展现出来的那一面,更接近这个人真正的内心需要。

2.内容方面:

签名某种程度其实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价值立场;

头像则大概率代表了自己对自己的期许或是对自己的认识(或定位);

网名也许是反映了对自己或重要他人(或世界)的态度。

二.【根据朋友圈展示出来的部分内容与整体内容的方式】

部分内容,即某一次的内容。

整体内容,即每一次的内容。

通常,部分内容看动机,整体内容看开放性。

部分内容要结合两个信息:

语言和配图(视频)

动机大致有――展示、获益、表达……

整体内容重点看『情绪层次』

有的人朋友圈浏览下来几乎只有一种情绪(哪怕是积极情绪),那么可以大致判断这个人比较内敛、谨慎且将自己内心世界保护得比较严密。

有的人朋友圈浏览下来有很多种情绪,那么可以判断这个人比较开放性较高、灵活且为人比较倾向于坦白自我。

补充一点:如果通篇都是分享转载的知识性文章,重点看内容,通常都折射了这个人自己对自己说的话,即,价值立场。

而如果是自己的意见见解和心情,重点看语言逻辑或者语言风格,通常反映了这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


王老幺vlog


可以参考,但不能绝对,如果对性格行为很有研究的人来说,朋友圈的内容对分析对方性格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性格不一样,发朋友圈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比如:

1、有品牌意识的人,他的朋友圈定位很清楚,该发的发,不该发的不发;

2、贪玩的人,随心所欲地发,也可以看出他的无拘无束的个性;

3、坚持原则的人,只发他认为正确的内容,其他一律不发,自律性很强;

4、只转发,不发自己内容,或从不露脸的人。多数属于比较自卑或安全感不强的人。

5、安全感不强的人,基本转发的都是负面信息多:比如食品安全,病毒传播,火灾,突发事件等,目的是让身边的人注意安全。

6、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一般是权力较大、控制欲强、对生命已经觉醒的人。

7、正能量的人,基本上发的都是传播正能量的,哪怕负能量的新闻,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到正能量,因为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世界。

8、喜欢展示自己的人,往往朋友圈都有自己自拍的照片,希望得到别人的点赞或认可。

9、做了微商,由于商业模式决定,相对就比较难判断了。

因此,除非刻意去隐藏,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性格的外在表现,包括朋友圈的内容。


汪氏九型


这句话怎么说,如果在微信刚开始使用的前几年,或许还能有理。不过现在微信已然成为了办公软件,自己的朋友圈里无外乎是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人员。发的内容也基本是一样的。就像我自己,我的朋友圈上一次的更新时间是2018.6月,以后再也没发过朋友圈,我也知道周围有好多朋友,不发朋友圈,甚至屏蔽朋友圈,好多人也关闭了自己的朋友圈。难道就说明自己的层次吗


柳小北的肉


有人说,想了解一个人,就去看他的朋友圈,朋友圈最能直接了解他。

在此我要驳回这个观点。

我有一位朋友吧,在没见过面之前,我一直以为她是个可爱的女孩子,有着活泼开朗又好相处的性格。然而这美好的形象在我见到本尊的时候完全破灭。公共场合大声喧闹,粗话连连,脾气暴躁,唯我独尊和表里不一形容她一点也不过份;我的上任男朋友,曾经我欣赏他所描述的对爱情的忠贞,曾经我欣赏他才华横溢,他几乎符合我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的形象,单凭他的朋友圈就可以感觉到他上进,肯吃苦,注重细节,看似方方面面完美。然而道貌岸然这四个字,我第一次真实的在一个人身上看到。我尝试挽回,表达我愿意等待,他未拒绝也没答应。不到两个月时间,我看到一个曾经和我说认定一个人就不会改变的男人有了新欢,一个半个月前还在思念前前女友的男人有了新欢。

看,人都是善于伪装的。没有人会把自己的缺点毫无保留的裸露出来,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是擅长做表面功夫的,不同人程度不一样罢了。孔子说过:眼见未必是真。这句话真真是至理名言。

因此,不要仅靠别人的门面功夫就自认为可以洞悉一切。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还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相处,相处是真实接触而并非在网络世界上的交谈,外加他的朋友对他的评价,用我们心理那把有衡量标准的尺子,才可以称得上对某个人有一定的了解。


世界那么大到处去看看


有人说,想了解一个人,就去看他的朋友圈,朋友圈最能直接了解他。

在此我要驳回这个观点。

我有一位朋友吧,在没见过面之前,我一直以为她是个可爱的女孩子,有着活泼开朗又好相处的性格。然而这美好的形象在我见到本尊的时候完全破灭。公共场合大声喧闹,粗话连连,脾气暴躁,唯我独尊和表里不一形容她一点也不过份;我的上任男朋友,曾经我欣赏他所描述的对爱情的忠贞,曾经我欣赏他才华横溢,他几乎符合我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的形象,单凭他的朋友圈就可以感觉到他上进,肯吃苦,注重细节,看似方方面面完美。然而道貌岸然这四个字,我第一次真实的在一个人身上看到。我尝试挽回,表达我愿意等待,他未拒绝也没答应。不到两个月时间,我看到一个曾经和我说认定一个人就不会改变的男人有了新欢,一个半个月前还在思念前前女友的男人有了新欢。

看,人都是善于伪装的。没有人会把自己的缺点毫无保留的裸露出来,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是擅长做表面功夫的,不同人程度不一样罢了。孔子说过:眼见未必是真。这句话真真是至理名言。

因此,不要仅靠别人的门面功夫就自认为可以洞悉一切。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还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相处,相处是真实接触而并非在网络世界上的交谈,外加他的朋友对他的评价,用我们心理那把有衡量标准的尺子,才可以称得上对某个人有一定的了解。


韬韬韬


我不认同。

朋友圈发布什么完全是看心情的。

心情好时,可以晒花,晒草,晒幸福。

心情不好时,可以晒风,晒雨,晒泪水。

如果通过布满九宫格的照片就判断一个人,

那是一种武断。

不要用自己的格局去判断这个世界,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人生。

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朋友给一个男孩子介绍女友,

当他看到女孩子的微信头像时,就直接说:

像这样的女孩子,我是不会交往的。

原来女孩子头像是自拍照,白皙的脖子上挂着一条银色的项链。

那个男孩子说,像这种自拍都显摆首饰的女孩子,一定很虚荣,很喜欢在九宫格里晒这,晒那。我不喜欢这种虚荣,没有见过世面的人。

他的朋友听完后,淡淡地的说:

你知道吗?这条项链是她妈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她妈妈得病去世后,她就再也没有换过头像。

人们早已习惯了用自己的看法来判断别人。

实际上,你所厌恶的别人可能就是隐藏的那部分自己而已。


默情聊百态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微信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微信朋友圈的功能是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

当今社会,作为现代科技发展和工业现代化成果之一的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通讯工具。使用手机在“朋友圈”发送微信,转发各类文章、信息,是人们互相之间交流、沟通、联络、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人们之间的联系因此变得更加迅捷、轻松、方便。微信“朋友圈”是私人空间;互联网时代,微信“朋友圈”就等同于公共空间。微信“朋友圈”是一个汇集圈内朋友状态、各类文章信息,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显然是一个属于圈内人的“公共场所”。

微信人均一个,无人不用时,便不再是一种联系方式,成为我和你沟通的介质,而是一种社交,一个圈子,一个微媒体,成为我和他们的舞台。也就是说,微信中,已经没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好友。微信的关系本质是,

在早期,它确实是一个熟人与熟人的交流工具。但后来,当我们拇指一点,就可以添加一个好友,心情不爽,就可以拉黑几个好友时……它的朋友圈,已不足以称为朋友圈。

它的好友,也不足以称为好友。交友的门槛低,必导致“好友”的关系浅。断交的代价低,必导致双方投入的情感少而廉价。因此,其中的大多数人,都只能说,是一种合作关系,或准合作关系,而非亲友关系。网友们在其中,更大的意图,是寻找可能的利,而非可能的情。没有共同的利益基础打底,没有相似的价值观扶持,微信好友就只是微信上的“好友”,是一个APP上晃荡的数字,是一串朋友圈沸腾的符号,终究无法入心。

因此,真正的朋友,不一定就在在微信朋友圈。

说“一个人的微信朋友圈暴露了他的层次”,在信息时代基本是正确的。因为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终端,现在同一个层次的人都在线上沟通,线下活动。交往比较多的人还是在微信上一对一的交流。关系很要好的朋友一定会在微信的通信录里。朋友圈发的文字和图片视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层次和认识问题表达方式的水平,最终还是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层次。


Lucky河岸人


你好!我是螺丝小姑姑,我本人并不认同这句话。

1. 因为朋友圈基本都是熟人,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情况和境遇都不同,人都有多面性。朋友圈只是想表达出来的一个很小的窗口。有借钱装阔的。有钱天天哼穷的……情况很多。

我想眼见都不一定为实。有时候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怎透朋友圈知人深浅。


螺丝小姑姑


朋友圈顾名思义就是在朋友之间的一个圈子,也只有朋友才能看到,就好比你在农村有块菜地,种了很多辣椒,村里人只能看到你辣椒好不好,他们却根本不知道你的辣椒辣不辣!





阿宾哥Vlog


对也不对!朋友圈是生活日志。

第1:朋友圈就是朋友圈,只要加了好友,就可以看到对方的动态。来源可以是亲戚朋友,家庭成员;可以是职场同仁,领导干部,供应商,客户,业务来往关系的种种人;可以是初中,高中,大学的同学,驾校的战友,孩子的老师,校长等等;也可以是偶然认识的人,朋友。如果把这些人分个层次,还是有点难的?![what][困]

第2:但是也不排除老板层面的人结交的更多的是企业精英;老师的朋友圈可能更多的是其他老师和学生;我的朋友圈有很多是职场里的同事,历年来认识的同事。多少也可以看出一点层次,由工作认知关系带来的朋友关系。但我感觉,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无须用层次来分类。[微笑][思考]

第3:本人还是挺反对层次这个词的!人没有高低贵贱,只是职业分工不同。谁说的老板的朋友圈就一定是高层次的人才?你再高级的人才,生了病,进了医院🏥,还不是乖乖地让护士给你打一针……[呲牙][大笑]这个时候,你不高傲了?清洁工被称为城市的美容师;医护工作者被称作逆行的美丽战士!社会的美丽,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所以说,朋友圈,没有层次,只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喜笑哀愁,他们的生活日志![玫瑰][玫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