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百年传统,写就战疫新篇


赓续百年传统,写就战疫新篇


赓续百年传统,写就战疫新篇


赓续百年传统,写就战疫新篇

【医说】

援助湖北医疗队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院以来一次性派出人数最多、累计工作时间最长的异地救援工作队。这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硬核力量,为众多危重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历练:快速响应、能打硬仗的医护团队

2月7日,我院派出的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后,我们将第一批第二批援鄂队员进行整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独立管理重症病区的筹备工作——第一个24小时,普通病房完成重症病房改造;第二个24小时,也就是正月十五的晚上9点钟,人民医院负责的病房开始接诊病人,50个床位在1天之内全部接满……

一场疫情就是一次大考。如此“快速高效”,得益于我们拥有非常丰富重症抢救经验的国家级专家和多年来积累形成的这样一支多学科参与的抢救队伍。这个团队包括了重症医学、呼吸内科、急症急救、控感团队、护理团队,还有麻醉师。

作为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体单位、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重症医学项目组长单位,近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直致力于严重创伤救治体系搭建和危重症患者系统救治,整合多学科医护专家团队、规范救治流程、开展生命支持复苏、规范化护理等全方位一体化精准救治。此举不仅为危重患者打通绿色生命通道,优化了重症救治的流程与规范,积累了丰富经验,更是历练出一支快速响应、能打硬仗的医护团队。

援鄂医疗队在重症救治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专家介入,共同讨论整体的生命救治,而不是单一肺炎治疗。专家们对重症患者进行了评估分层,按照“一人一案”制定医疗救治方案,提高救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针对单纯新冠肺炎患者,对症强化治疗,拦截重症向危重症发展;针对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优势,进行综合诊治;针对危重症患者,发挥重症医护专家团优势,加强器官保护和生命救治。截至3月14日,已经有45位患者康复出院。

传承:仁恕博爱、聪明精微、廉洁醇良

距离1月26日北大人民医院驰援武汉已过去快两个月了。我们的每一名医护人员都是国家召唤、使命必达的先锋战士。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与病毒进行生死搏斗;他们用温暖的双手救护着每一位无助的病患,用和蔼的话语安抚着每一颗惊惶的心灵;他们用医者仁心承托无边大爱,用满腔赤诚书写生命传奇。

“以人为本,以仁为本”的精神早已深深地刻在“北大人民医院人”的骨子里,留在他们的血液中。可以说,这支队伍继承着人民医院100多年来救民众于危难之中的传统。100多年来,从伍连徳、钟惠澜、陶其敏,到抗击“非典”中牺牲的丁秀兰、王晶烈士,再到历次抗震救灾的英雄队员,以及今天驰援武汉的134名勇士,一代代“北大人民医院人”传承的仁爱精神是这所医院的底蕴。

在武汉抗疫一线,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坚持每天查房,在他看来,每一位患者都是渴望活下去的人,而他的职责就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和知识都用来帮助他们活下去。这就是安友仲主任一颗“以仁为本”的心。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仁爱精神在这里传承。134名队员中,10名湖北籍的医护人员在疫情发生的时刻,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为家乡而战;还有34名90后“逆行者”,用实际行动支援武汉,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仁恕博爱、聪明精微、廉洁醇良”这12字医院院训深深扎根在京城大地,让人民医院这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的每一枝、每一叶都饱含着对人民深沉的爱。此次驰援湖北武汉医疗队的奋战经历,也正是将这仁爱之精神在武汉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敬请期待下期资讯,关注今日头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为您解决心里的烦恼,欢迎留言、评论,谢谢

赓续百年传统,写就战疫新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