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賊檄文》:以筆為刀,好文章可抵十萬大軍

罵人不一定是粗言穢語,也不一定是一時的口舌之爭。在中國古代,發起一場大戰前,通常會先寫一篇文章來歷數敵對的錯過,這樣的文章就叫做檄文。

通俗講“檄文”,也就是罵人的文章。罵人是很簡單的,但若是想寫好卻也不那麼簡單,沒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犀利的文風是寫不出一篇好“罵文”的,所以你普通之人來寫就會顯得盡是粗鄙之言,令人不堪入目。

什麼樣的文章才算一篇好“罵文”:那就是罵得精彩、罵出水平、罵到痛處,讓人讀起來不禁拍案叫絕!

這位被罵的人叫做曹操,寫這篇文章的牛人叫做陳琳,而這篇文章叫做《為袁紹檄豫州文》,也被稱作《討賊檄文》。

《討賊檄文》:以筆為刀,好文章可抵十萬大軍

開篇:以秦朝趙高之亂隱喻今朝曹操之亂

檄文開篇,陳琳先講述了秦朝滅亡的原因:

曩者(指從前),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制朝權,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祖宗焚滅,汙辱至今,永為世鑑。

陳琳在檄文開篇講趙高是有深刻寓意的:趙高是秦始皇的侍從宦官,在秦始皇死後,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

藉著從龍之功,儀仗著秦二世的寵信,趙高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將秦朝的暴政推向了頂峰,從而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討賊檄文》:以筆為刀,好文章可抵十萬大軍

上圖:【指鹿為馬】:趙高亂政的標誌性事件

我再介紹一下曹操的家世:曹操的父親曹嵩為官期間最高官至“太尉”,位列三公,所以曹操也是名符其實的官二代。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匄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

不過曹嵩的發家史也並不那麼光彩,曹嵩在漢桓帝時期官拜司隸校尉,而這全憑藉著他養父曹騰的關係。曹騰是漢桓帝寵信的宦官,在桓帝上位時出過一份力,所以受桓帝寵信。曹嵩本來就善於為人處世,再加上養父的關係,在靈帝登基後又擢升為大司農等職位,位列九卿,在太尉薛烈被罷免後,曹嵩通過賄賂成為太尉,這才位列三公。

《後漢書·宦者列傳》:(曹嵩)嵩靈帝時貨賂中官及輸西園錢一億萬,故位至太尉。

曹操既然是官二代,那自小便在與同為官二代的袁紹等人一起玩耍,不過袁紹並未重視曹操,即使操父位列三公也改變不了他宦官之後的事實。而袁紹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身份名聲比起曹操是尊貴太多也好聽許多。

而陳琳在檄文開篇寫秦國宦官之亂正是為了諷刺曹操。陳琳通過秦朝趙高亂政的教訓來諷刺今為宦官之後的曹操,指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為正如當年的趙高亂政一樣。同時也是告訴天下人,讓天下人都知道曹操的家世(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藉此讓天下人都知道曹操如同當年的趙高一樣,是亂政擅權的奸臣。

中段:痛斥曹操種種不義行事,同時捧高袁紹

在開篇介紹完曹操身世後,陳琳轉筆述說曹操所行種種不仁不義之事:

操遂承資跋扈,恣行兇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

比如九江太守邊讓,邊讓是東漢末年名滿天下的名士,卻被曹操殺害,首級也被懸掛於城門示眾。邊讓慘死後,謀士陳宮、張邈因不滿邊讓之死,所以叛變曹操迎呂布進兗州。

這是曹操的傷心事,所以陳琳才會提及,與此之外還有第二重用意:即曹操無故多造殺戮,所以人心向背。陳、張背叛曹操後,兗州被呂布佔據,而曹操的領地只剩下了鄄城和東郡的範、東阿兩縣,形勢非常危急。為了奪回兗州,曹操與呂布大戰於濮陽,兩軍對歭百餘日,後來因蝗災爆發,所以停戰。

此時的曹操領地僅三城,軍糧所剩無幾,在面對袁紹的招安時,已經一窮二白的曹操是準備答應的,後來在程昱的勸阻下,曹操才打消這個念頭。

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指出曹操為了貼補軍餉,特地設置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等軍銜,使這些人前去發墳掘墓,獲取墓中金銀之物來補充軍餉。

雖然並無實際證據可以證明曹操特地設置過摸金校尉等官職,不過對於陳琳來說,曹操有沒有做過並不重要。

盜墓不管在古代還是如今都是遭千夫所指的事情。在當時通訊、信息傳遞並不方便的情況下,陳琳這篇檄文足以讓天下人相信曹操確實這麼做了,陳琳的目的就是讓曹操因此遭天下人唾棄。

最後一擊:從道德上指責曹操挾持天子,無人臣之禮

196年八月(建安元年),時任兗州刺史的曹操迎接漢獻帝入駐洛陽。當時天下群雄割據,但他們仍是漢朝的臣子,控制住漢獻帝,就能佔據大義,曹操搶先率軍進駐洛陽,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漢獻帝賜曹操節鉞,標誌著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時代的開始。

《討賊檄文》:以筆為刀,好文章可抵十萬大軍

上圖:挾天子以令諸侯

天下人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心知肚明,但卻沒有人可以指責他(皇帝都在別人手裡,你能說什麼?)。

因此陳琳用這一點攻擊曹操,指責曹操挾持君上、矯命稱制,使天下人、特別是漢朝的遺老遺少來支持袁紹伐曹。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正因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陳琳才要在這一點攻擊曹操,使袁紹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將袁紹大軍化作匡扶漢室的正義之師,那曹操自然是“欺君叛祖”的奸臣。

本文的高明之處:在貶低曹操的同時捧高袁紹

這是此檄文的又一厲害之處,陳琳在貶低曹操之時也捧高了袁紹。陳琳開篇先指出曹操“宦官之後”的身世,所以曹操此人無仁無德,然後捧高袁紹:

幕府董統鷹揚,掃除凶逆;續遇董卓,侵官暴國。於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收羅英雄,棄瑕取用。

當時正值董卓亂政,群雄見此,以討董為名發兵,並推舉袁紹為盟主。但在陳琳文中的意思是:袁紹發動諸侯,召集英雄,不追究他們從前的過錯,都予以任用。

這過於捧高袁紹了,在面對董卓精銳的涼州軍時,群雄無一人敢攻,只有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結果就是曹操因兵力懸殊太大而敗,本人也差點命喪其中。

但在陳琳的筆下,曹操是因為盲目攻擊而敗。而曹操大敗後,袁紹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贈其兵馬,讓他擔任兗州刺史。

再如陳宮等背叛曹操,兗州被呂布佔據後,袁紹起兵攻打呂布,為曹操報仇。

又如曹操濫殺忠良,發墳掘墓後,在陳琳的筆下,因為當時袁紹正在外征戰,所以沒有及時對曹操進行教育(幕府方詰外奸,未及整訓;加緒含容,冀可彌縫)。

而袁紹本以為曹操會有所收斂,結果曹操挾持天子,狼子野心。所以袁紹為天下大義,決心討伐曹操!

《討賊檄文》:以筆為刀,好文章可抵十萬大軍

上圖:劇中曹操形象

在陳琳的筆下,曹操徹徹底底成為一個不仁不義之徒,而袁紹卻是寬容忠厚,一心匡扶漢室的賢臣。所謂顛倒黑白,不過如此。

總結:陳琳的目的達到,檄文的效果驚人

在演義中是這樣寫曹操看到檄文這一幕的:

曹操令曹丕把《檄文》念給自己聽。萬不料,這竟然是一篇燦爛輝煌的雄文,勢刀奔馬、氣貫長虹,字如刀劍,句如投槍,甚至把曹操祖宗都罵進去了……曹操驚出一身冷汗,連頭痛都不藥而癒。

他取過《檄文》再三頌讀,竟然愛不釋手,將陳琳驚為天下奇才!之後訓責兒子們:此文足可抵十萬大軍,你們為何就寫不出如此篇章?曹丕、曹植慚愧不已。

如何評價這篇檄文呢?

在我看來,此文正如演義中所說:勢刀奔馬、氣貫長虹,字如刀劍,句如投槍。全文歷數曹操的罪狀,詆斥曹操及其父祖,極富煽動力,將曹操推向天下人的對立面的同時也樹立起袁紹的光輝形象。

陳琳此文罵得精彩,罵得暢快,罵出了水平,罵到了曹操的痛處,一文勝過千軍萬馬,正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