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根本不知道,那些面臨二胎壓力的獨生子女們在經歷著什麼

大約是去年的這個時候,人們在吳曉波頻道上看到一張這樣的照片。


你們根本不知道,那些面臨二胎壓力的獨生子女們在經歷著什麼

照片中,一個看起來不怎麼年輕的男子坐在醫院病房裡的小板凳上,而在他的兩旁,是兩張躺著老人的病床,一個是他的父親,一個是他的母親。

這張照片的名字只有三個字: 獨生子

很多人看完這張照片之後感覺很震撼,更多的人則是唏噓不已。

這個看起來不怎麼年輕的男子,曾經也是人們口中嬌生慣養的小皇帝,也是被非議的一代人。

你們根本不知道,那些面臨二胎壓力的獨生子女們在經歷著什麼

在這張照片出現後六個月的時候,另一則消息發佈。

國家衛健委醞釀許久的“三定”方案正式出爐,正式撤銷了原來負責計劃生育的三個部門,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司。

這一次看似普通的部門改革意味著計劃生育這個伴隨一代人的名詞,將逐漸從制度上被劃去。

另一層意義,8090後的這一代獨生子女也成了歷史中“唯一”的一群人。

關於“計劃生育”這個詞,大部分人不會陌生。

解放後,從戰亂中解救出來的中國人口出現大規模增長,加之彼時政策的默許,一家五六個孩子是非常正常的存在。

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政府開始意識到人口危急帶來的種種問題,於是國家開始提出計劃生育這一應對方針。

“只生一個好,國家來養老。”成了那時候的口號。

到1981年的時候,國家正式成立了計劃生育委員會,這標誌著計劃生育成為國家的基本大政方針。

計劃生育剛開始實行的時候人們還些許不太習慣,各地出現了很多的牴觸情緒。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一直到九十年代,全國各地因為計劃生育出現的問題屢見不鮮。

你們根本不知道,那些面臨二胎壓力的獨生子女們在經歷著什麼

1990年,宋丹丹、黃宏主演的《超生游擊隊》成為了那個年代經典的小品之一。在之後十多年時間裡,這部講述農村夫婦為多生一個兒子而背井離鄉,躲避計劃生育政策處罰的小品,總是被當做計劃生育政策的宣傳片反覆播放。

經過數十年的落實,計劃生育逐漸被人們接受。

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的人口預測專家王廣州估算,2010年的中國,獨生子女的數量約1.45億。這佔到了當年全國總人口的10%。

然而,時過境遷,隨著現代化人口結構出現一系列失衡發展,如今,風向變了。

2013年,中國開始啟動“單獨二孩”的計劃,兩年後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又宣佈了“全面二孩”的政策。



毫無疑問,二胎政策對於八零九零一代人而言是“猝不及防”的。

的確,時代在變化,人也在變化,當代年輕人的性格較之以前更加獨立,二胎對於更多人而言,意味著完全打開一扇新的生活之門。

可以看到在二胎政策推行以來的幾年間,有很多幸福的誕生美好的期待,但也有很多二孩父母,百味雜陳,各有心聲。

你們根本不知道,那些面臨二胎壓力的獨生子女們在經歷著什麼


2018年的初冬,一位31歲湖南媽媽,帶著兩歲多幼子和幾個月大女兒,從13樓墜亡,家屬哭聲刺穿冷雨長夜。遺書中,她寫滿了對這世界的悲觀絕望。

類似悲劇已發生數起,二胎帶來的心理焦慮,正折磨著年輕的媽媽們,“以為生過一個了,多少有點心理準備,沒想到依然抑鬱,心情比生一胎時還差。”

除卻生理上的考驗,二胎後的生活考驗,同樣難捱。

論壇中,一位在世界500強企業就職的父親,將二胎後生活形容為“從中產跌入地獄”。

“累了一天到家要先陪六歲的老大做遊戲、講故事,然後哄老二睡覺,半夜兩三點再被吵醒餵奶,早上六點,為孩子做早飯送他上學”。

他再也沒去過此前一週去三次的健身房,因為“要睡覺”,愛人再也沒有時間做SPA和逛街,只能逛淘寶。夫妻倆存款清零,每週吵架不下五次,性生活更是淪落到“兩個月交一次家庭作業”。

彼時這篇帖子成為論壇熱帖,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條被頂到最上面留言:

“生二胎是個圍城,城外的想衝進去,城內的想逃出來。”



圍城之中,矛盾凸顯。

新生兒降世後,最忙碌的是家中老人。他們從清晨忙碌至深夜,近乎燃燒生命式付出。

網上有一篇文章記錄了二孩姥姥的生活:

來京三年,帶大兩個孩子,至少經手了3000塊紙尿褲,衝了4000瓶奶,代價是關節炎腱鞘炎纏身。

比病痛更難排解的是寂寞。一位黑龍江老人,遠赴杭州幫女兒帶二胎,因語言不通且不適應南方社交環境,陷入長達半年的壓抑,最終確診為抑鬱症。

中部某二線城市的一項調查顯示,八成以上的老人認為應該生二胎,但65%的老人表示將在經濟上支持,但不能幫忙帶。


你們根本不知道,那些面臨二胎壓力的獨生子女們在經歷著什麼

對二胎心情複雜的不光有老人們,還有那些孩子們。

百度“獨生子女吧”與“二胎吧”是對立貼吧。“該不該生二胎”的帖子永遠是硝煙彌散的戰場。

少年們的偏激言論令人心寒,“拖,沒過多久他們也就徹底生不出了”。甚至有人提議偷下墮胎藥。

武漢一位13歲的初中生得知母親懷孕後,用跳樓“以死抗爭”,並用刀片在手臂上刷下數道傷痕,“只要要二胎我就自殺”。

吉林一個16歲男孩站在了樓頂,理由是父母忙於照顧哺乳期的妹妹,沒有陪他參加中考,生活中他越發感到不受重視。

2016年夏天,二十多個重慶兒童,頭扎紅帶,在重慶一廣場成立了“反二胎聯盟”,並宣稱這將是“不能忽視的一股社會力量”。

這些年僅六七歲的孩子,拉起了一條巨大條幅,上面稚嫩又殺氣騰騰地寫著

“齊?鞋力,眾志成cheng”。



在當下中國,最複雜的工程是養一個孩子,比之更復雜的,是再養一個。

知乎社區,一個“把婚後瘋狂催孕的老公逼得死活不要二胎”的回答,獲得7萬點贊。

這位不願生育帶娃的母親,曾遭婆家惡語相加,為了逼她生子,婆家曾去公司吵鬧,甚至在網上搜“迷魂藥”試圖給她下藥,以促懷孕。

他最終答應,生娃沒問題,但你們來帶。

生產後,她依然健身購物,下班後不做家務,只管健身休閒再陪孩子玩玩。但丈夫和婆家叫苦連天,就此對未來的二胎惶恐不已。

她認為自己沒有錯,十月懷胎忍受痛苦,事業身材都受影響,“還要每天擦屎擦尿煮飯拖地,就為讓你有個孩子逗著玩?”

然而,帶孩子的壓力只是一方面,最現實的問題是二胎帶來的經濟壓力。

你們根本不知道,那些面臨二胎壓力的獨生子女們在經歷著什麼

據衛計委2015年調查顯示,74.5%的家庭因經濟負擔不願生育第二子女,而中國家庭育兒成本已佔到收入50%。

媒體計算,拋開房產之外,一個大城市家庭撫育二胎的成本,至少要達到每年21萬,包含育嬰成本、託養費用和學前教育等等近20多項必要開支。

一位在北京國企工作的35歲白領,要了二胎後,準備賣掉現有的兩居室換成三居。他發現稍微像點樣子的房子都要補差價200萬到300萬。

夫妻兩人年收入35萬,而這套二胎房將搭進他們至少15年時間,“人到中年,這樣值麼?”

你們根本不知道,那些面臨二胎壓力的獨生子女們在經歷著什麼

二胎的到來,令典型的421家庭,正變成“422”。處在中間的獨生子女夫婦,承擔著中國歷史上最沉重壓力。

他們不僅要面對子女上學、父母養老,還要考慮下一代的婚嫁用房,再加上他們對生活質量要求,二胎已觸動生活警戒的紅線。

每一個小生命都天真美好,而生活的壓力又嚴酷沉重,在這個時代,每一位決定生養二胎的父母,其實都勇敢且偉大。

1932年,英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赫黎胥,在他的小說《美麗新世界》中寫到,所有的孩子都將在“孵卵所”裡出生,每個人都臣服自己的命運,生活無比幸福。

小說中描述的未來畢竟是魔幻,然而,擺在當今大部分八零九零後面前的選擇是:

看似未來會很幸福的“二胎生活”和在當下更能活的輕鬆的現實生活,你只能二選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