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人文古蹟】水口寺

永州人文古蹟

【永州人文古蹟】水口寺

水口古寺


水口寺

水口寺位於永州市寧遠縣舜陵街道官橋麻池塘村,其始建年代不可考。麻池塘村是南宋特科狀元樂雷發後裔聚住地,因歷史上該村水塘盛產荸薺(方言讀麻池),故名麻池塘。老一輩革命家、農林科學家、教育家樂天宇即誕生於此。

水口寺現遺存一方立於清嘉慶十九年的《重修水口寺》石碑,碑文詳細記載了樂氏族人重修水口寺的善舉,碑文載:“闔族舊建一庵於宅左,堪輿者則謂塞水口也。”“旁一殿奉祀三官,奈歷久遂廢,合族議復建,兼於庵左橋上建閣,以祀文魁星於是……文昌閣則以土地為諸生肄業之所也。”這說明,清嘉慶十九年以前已有水口寺,嘉慶年間重修水口寺時,還修建了文昌閣奉祀文魁星,並將這裡作為讀書場所。由此可知,清嘉慶十九年之後,水口寺的晨鐘暮鼓與蒙童的讀書聲便成了麻池塘村悅耳的樂曲,梵音與書聲齊飛,響徹在村莊上空,為村民帶來了慰籍,為村民帶來了希望。

【永州人文古蹟】水口寺

水口寺全景

【永州人文古蹟】水口寺

水口寺

【永州人文古蹟】水口寺

清嘉慶年間所立的重修水口寺古碑拓片

清朝和民國年間,寧遠境內曾有許許多多的寺廟,水口寺只是其中之一。但隨著時光的流淌,大部分寺廟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的已經連痕跡都不見,有的雖然還有遺存,但早已僧去廟空殘破不堪,只剩斷壁殘垣,只有水口寺、東溪寺、永福寺等極少數寺廟延續至今沒有被廢沒,令人感慨萬千。

水口寺地處城郊,遠離城市喧囂,位於鬱鬱蔥蔥的珠子山下,旁邊是大片平整的田地和水塘,綠樹掩映,廟宇生輝。這裡環境清幽,意境古雅,曲徑通幽處,鳥語伴花香,是修心養性、自度度人的好地方。

相傳,水口寺鼎盛時期,佔地百餘畝,有寺僧六十餘人。晚清時期,太平軍曾在寧遠縣城近郊活動過,由於戰亂,水口寺規模漸減,但一直未荒廢。破四舊時期,也未被毀壞,存續至今。數百年來,水口寺是當地百姓心靈的寄託,一代代百姓在佛像前虔誠跪拜祈禱,內心升騰起一種力量,善的力量,心境和心態不知不覺地得到提升,開啟智慧,消除煩惱,獲得吉祥、安康、好運。也許,正是因為麻池塘村村民心中有善的力量,是故千百年來麻池塘村人才輩出,有了老一輩革命家樂天宇晚年用補發工資創辦九疑山學院造福桑梓的大善之舉。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新中國成立後,水口寺曾寺僧散去,歸於沉寂。但在沉寂了多年之後,1998年迎來了修行僧人釋耀旺,當時水口寺破敗不堪,僅餘幾間房。釋耀旺在此苦修了數年。2017年,水口寺迎來了新任住持——融禪法師。融禪法師現為寧遠縣佛教協會副會長、寧遠縣政協委員。他少年皈依佛門,畢業於曹溪佛學院,在陽明山萬壽寺常住多年,2017年他入主水口寺後,即發下弘願:儘自己最大心力,重建水口古寺,重振道場。他四處奔走,廣行善,廣結眾生緣,辦理各種報批手續,操辦各種建築材料,親自監督工程質量,經過融禪法師苦心操持,水口寺殿堂閣樓得以重建,廟宇修葺一新,寶地重光,道場復興。

【永州人文古蹟】水口寺

水口寺住持融禪法師

如今,水口寺基礎設施已經完備,佔地面積十餘畝,建築面積1600餘平方米,供奉有如來佛祖、觀世音菩薩等佛像,是當地百姓祈求吉祥平安的神聖場所,也是當地藝術界人士清心交流、品茗參禪的去處。2020年春,融禪法師克服重重困難,在眾多居士的幫助下,平整寺前荒地,種植了羅漢松、羅漢竹、金桂、芭蕉等綠植,並擺放各種奇石,鋪上草皮,將寺前改造成一個小型公園,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

【永州人文古蹟】水口寺

觀音殿

【永州人文古蹟】水口寺

大雄寶殿

【永州人文古蹟】水口寺

羅漢松林

來這裡的人都是帶著信仰而來,他們認真虔誠地祈福。焚香禮佛求心安。心若安,可步步生蓮。心清一切明,心悟一切禪。煩惱放下成菩提,心靈昇華悟真諦。

度人度己,佛家本心。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靜心是很多人的追求。在水口寺,便可摒除雜念,迴歸本心。

【永州人文古蹟】水口寺

多福多壽樹

【永州人文古蹟】水口寺

綠樹掩映的古寺

圖:廖東望、呂少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