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去強二線城市,這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

最近,跟朋友聊天,無意中說到七八年前畢業時對於城市的選擇問題。當時,大家的想法普遍都是優先去北上廣深幹上幾年,開闊眼界,這點沒錯。

為什麼要去強二線城市,這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現在我會強烈建議普通家境的年輕人畢業不要去北上廣,為啥呢?

安居樂業OR繼續租房

今天不想談一些冷冰冰的統計數據,就根據認識的朋友,散落在全國各地的高中,大學同學們的現狀來聊聊。

為什麼要去強二線城市,這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

北上廣深房價大漲一波至10年,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平緩狀態持續了四五年,大概在2014年那會開始強勁復甦大漲。此時,對於一二線城市的就業選擇已經是逐漸火熱的話題了。

2014年的畢業生,選擇去北上廣跟選擇去省會等強二線城市的,五六年後,也就是2020年前後確實走出了非常不同的道路。前繼續租房,後者安居樂業。

為什麼要去強二線城市,這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

而且,還有一點是,2014年前後隨著一線城市的大漲,各地隨即開始了嚴格的調控政策,導致了外溢效應,部分資金,人才開始流向強二線城市,比如蘇杭南武,天津,成都,西安等地。

同學中有985知名高校碩士,兩人一畢業就留在了北京(百度,搜狐),合計家裡能湊出二十萬,兩年後沒有再猶豫兩人直接跳槽到杭州某公司,後來女方進了某國企研究所,日子現在很舒坦了。(另外一個對應的例子是留京的一個同學,家裡有礦就不說了。)

為什麼要去強二線城市,這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

不十分準確的統計來看,有三分之一的留在一線的,這裡後來有一大半相繼回到了省會城市,畢竟畢業五年左右大家都面臨著婚姻,父母家庭,職場等問題。

二者對比,給後來者提醒

這麼來看,當時直接回到省會城市發展或者在校讀博工作後的人整體上要更遊刃有餘一些,多少都混出點樣子來了。從北上廣工作兩三年再回來,中途折騰一下的,基本都在企業,也有好牌打爛的情況。而至今在北上廣沒有上車的人,壓力是非常大的,根本看不到出路,不管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的。

為什麼要去強二線城市,這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

從自身角度來看,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二線城市在生計上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基本上大家手裡都有一兩套房,上下班時間也在30分鐘左右,甚至更短,週末帶上媳婦小孩去城市郊區周邊轉悠,也是生活。

現在如何選?

從2015到現在,雖然才幾年時間,但是情況已經完全不同。當時可能還會猶豫,畢竟誰都有夢想。北上廣深的房價已不是你我普通家庭能上車的,所以果斷建議選擇強二線城市,也就是蘇州、杭州、天津、武漢、南京、重慶、成都、西安等地。

為什麼要去強二線城市,這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

從國家政策的發展也能看出來,從原先普遍的城鎮化到城市群的概念,這個的核心就是推動形成數個強中心城市,提高規模及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並輻射周邊。

這裡還要提醒一點,不要去一線城市,更不要去三四線城市,或者不是十分必要的話,千萬不要在中西部的縣城裡買房。

為什麼要去強二線城市,這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

言歸正傳,經濟的快速發展,強二線城市的文化,商業,教育,產業形態越來越高水平,除了高度聚集的金融,IT等有大的差距外,別說你看不上,強二線城市的承載力足夠放下你這條大魚了。

縱觀全國省會城市,還有蘇州青島寧波這類城市,如今可以說沒有什麼房價窪地了,所以,不要再猶豫了。

後記

選擇城市即選擇人生。

相信很多人和我有同樣的經歷,雖然歷經千辛,也還是大城市裡的普通一族,有時候想想也瞭然無趣,感覺挺失敗,或許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為什麼要去強二線城市,這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

兒時長在山村,隨父輩到縣城生活,讀書,後來上大學還想著北上廣幹一番事業,最後在某省會安家。

對於祖父輩來說,跟著父輩在縣城裡頤養天年(或者常住村裡,冬天再過來),這是他們的幸福;而今,我又遠離了家庭,只是希望能在父母上了年紀後也能讓他們在自己身邊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為什麼要去強二線城市,這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

這樣或許不對,但是,被總感覺不能被落下,有時這也是一種責任,你不做,就得下一輩來做,或者原地踏步,你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