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企業預期變化看中國經濟趨勢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將發佈中國經濟2019年增長數據,目前普遍預計2019年中國GDP增長6.1%至6.2%。到3月份“兩會”時期,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也將公佈。不論結果如何,中國經濟增長都難以擺脫近30年來的低位。對於中國經濟的長期方向,最近有很多機構在討論中國的潛在增長率,在爭論是否需要“保六”,其矛盾焦點還是對中國經濟結構和未來走向的分歧。對此,安邦諮詢(ANBOUND)的判斷是,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的趨勢將是長期的,不會出現以前的高速增長。內外部環境變化、結構性和體制性矛盾都將給經濟帶來長期壓力。這種長期趨勢對企業參與經濟活動和投資都有深遠影響。

最近有信息披露,作為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的國企公司——國家電網也在改變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期。熟悉其內部預測的人士透露,國家電網正準備迎接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降至4%的前景。國家電網一位人士表示,5年前對中國的電力需求感到樂觀,因為經濟仍然強勁,7%或8%的GDP增長是底線,但沒人料到增長會如此急劇地減速。

國家電網對經濟預期的改變,實際上意味著中國經濟放緩趨勢正被企業和實體經濟部門廣泛接受。從最近各地“兩會”信息看,很多地區也都普遍調整了2020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北京市、浙江省的GDP增長目標從2019年的6%-6.5%的區間調整到下限的6%;福建、廣西、山西三個省都直接下調增長目標。這表明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的預期,已成為學術界、研究機構、各地區經濟政策執行部門的廣泛共識和預期。

這種預期變化還反映出,經濟放緩的影響從民企、製造業企業沿著產業鏈和價值鏈傳導到大型國企和上游的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部門。這種影響已經給企業帶來了壓力。以國家電網來看,政府強制下調電價幫助廣大企業度過經濟放緩時期,給其帶來額外壓力。國家電網稱,2018年,降價令其損失了920億元人民幣。其子公司的虧損不斷擴大,在27家省級電力公司中,去年至少有10家報告了虧損。這種情況是前所未有的。

對經濟預期的改變對企業未來投資和經營都會帶來影響,這種變化已經影響到了國家電網的投資計劃。國家電網之前的建設熱潮是基於對經濟增長及電力消費過度樂觀的預測。在2015年國家電網曾預計到2020年電力消費將平均增長6.6%。實際上,在截至2019年的四年間,這一數字為5.2%,若經濟繼續放緩,今年也不太可能反彈。經濟放緩超過預期的結果是企業削減基礎設施投資支出。有金融機構估計,國家電網今年可能會減少高達13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這相當於其2019年資本支出的近四分之一。

傳統上,國家電網的資本支出被視為中國投資驅動型經濟的晴雨表。其對經濟增長預期的改變,表明過去中國依靠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面臨拐點。換句話說,經濟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的需求正越來越迫切。最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表示,目前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還不足以支撐中國經濟增速在2020年保持在6%左右,需要通過進一步改革和制度變化來實現內部功力的增強,從而使中國經濟保持穩定。他認為,需要對可能的衝擊做足夠的對沖,使得經濟在轉型過程中保持穩定,幫助企業熬過這個調整期,創造更多的條件,同時通過改革把一些機制體制性的問題梳理開。

大型國企改變經濟增長的預期,將形成全社會對經濟增長預期的共識。這種預期一旦形成,短期內很難改變。世界銀行指出,在國內需求降溫和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中國增長減速幅度超過了先前的預期。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仍然會持續放緩。安邦諮詢所警示的中國經濟放緩“脫軌”的危險越來越大。未來中國不僅面臨“保6”的需求,還可能很快面臨“保5”、“保4”的嚴峻形勢。這需要逆週期政策在調節力度和時間跨度上都要有長期準備。

最終分析結論:

大型國企改變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預期,表明了中國經濟持續放緩的趨勢正在被參與經濟活動的各個主體所廣泛接受。不僅會影響到企業的現實利益,也會影響到其未來的發展戰略。壓力之下,中國的宏觀政策和改革的節奏還需要進一步調整,以防止中國經濟“脫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