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學生家長的呼聲:對入境者全部集中隔離、核酸檢測刻不容緩

中國(大陸)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約2.76億人(2018年,其中學前教育在園人數約4600萬,義務教育階段在校人數約1.5億,高中階段在校人數約4000萬),專任教師約1700萬人,已經“家裡蹲”2個月,師生們上網課眼睛都看紅了,無不翹首期盼著重返校園。

國內抗疫形勢本來非常喜人,“雙清零”後連續兩個14天,疫情即宣告基本解除,意味著全國學生基本上可以在4月中旬前後安全地,開心地重返校園。全國的生產生活秩序將完全恢復。可是,今天廣東省再現新增一例本土病例,連續3天全國無本土新確診病例的大好形勢被破壞了。

這個新增病例是境外輸入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近期境外輸入病例的快速增長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境外輸入病例呈現增長態勢,21日達到45例,病例來源國越來越多元化。根據國外疫情發展趨勢來分析,未來會呈現進一步快速增長的趨勢。

但是現在對入境者管控措施顯得不太給力,各省市政策也參差不齊。連續爆出居家隔離者外出跑步,入境者測溫通過檢疫後和又轉乘國內航班或高鐵等新聞,各地對入境者採取的居家隔離措施也寬嚴不一。這些都給學生家長們帶來很大的壓力。

不要輕視這一天45個的輸入病例。

我們現在每天入境人數約12萬,其中通過航空入境的約2萬多,是輸入病例的主要來源,這個人群的發病率大約萬分之2。我們來和湖北對比一下。湖北全境封閉時累計確診病例有1052人,根據3月16日《科學》在線發表的論文 “Substantial undocumented infection facilitates the rapid dissemination of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 中的數據模型倒推,受限於當時的醫療檢測能力,報告的確診病例數最低限可能佔總感染病例的14%,那麼最高險實際感染病例約為7321人。發病率不超過萬分之

1.24,遠遠低於現在通過航空入境的人群萬分之2的發病率。

這些入境者是高風險人群,風險遠遠高於封閉當日的湖北省。

5900萬湖北人民隔離那麼久,我們有什麼理由讓這些入境者測個體溫,填個表格後就到處活動呢?這樣會潛藏著多大的風險呢?

數以億計居民“家裡蹲”,數以百萬計的醫護人員艱苦奮戰的成果會不會付諸東流呢?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抗疫還沒成功,盲目樂觀的論調,放鬆警惕的思想已經出現了。更有一些公知打出“中國模式不是抗疫的唯一有效模式”,大肆吹捧日本模式、韓國模式、新加坡模式、英國模式等等。

我們已經前進在正確、光明的大路上,為什麼還要退步到風險高、前景黯淡的歧路上去?

中國模式就是“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這是在歷次傳染病防治中被實踐檢驗了的,顛撲不破的真理。儘管開局時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後來我們在“四早”方面效率最高,行動最果斷,效果最好,損失最小,成為世衛組織認可的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控制住疫情的國家。韓國在“四早”方面做的不錯,但力度偏弱,清零尚早。日本模式是在埋“雷”,早晚會爆。備受推崇的新加坡模式,每百萬人口確診人數已經達到71人,超過中國的58人,而且日確診人數還在上升,形勢岌岌可危。英國的集體免疫模式堪稱是反智、反人類的典範。

如果受了公知們的蠱惑,我們抗疫的成果就可能化為烏有!我們英雄的血淚就會白流!

要保住抗疫成果,必須以當初對待湖北、武漢的魄力和決心,堅決果斷地對入境人員進行集中自費隔離,全面核酸/抗體檢測,不區分國籍、年齡。隔離期滿,同時核酸或者抗體檢測陰性後方可參與正常生產生活。

為什麼一定要統一集中隔離?

前期抗疫經驗證明,居家隔離百密一疏,是在被隔離群體過大時不得已的辦法,當時數以億計的居民宅在家裡,是不得已而為之。現在入境者數量有限,分散居家隔離反而擴大了社會影響面,還容易出現漏洞。隨著復產復工的全面展開,尤其是學生開學後,一個微小的漏洞,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甚至是災難性的後果。

為什麼不區分國籍?

因為:病毒是不分國籍的。

對於特殊群體,如有特殊疾病、身體殘疾、孕婦等,要採取定點隔離的辦法,設置相應的醫療、生活保障措施。對未成年人,隔離時須有合格監護人陪同隔離。

國外疫情才剛剛開始,全球人口排名前20的大國除我們外都不容樂觀。由於這些國家都沒有積極、果斷、完整、有效地採取“四早”措施,未來的形勢會非常嚴峻。指望天氣變暖殺死病毒也找不到科學論據。

所以,對入境者全部集中隔離,全部核酸/抗體檢測已經刻不容緩,這是億萬學生家長的呼聲,是保證抗疫全面勝利的必要手段,是全面復工復產復學的根本保障!

億萬學生家長的呼聲:對入境者全部集中隔離、核酸檢測刻不容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