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个决定读文科的学生,如何对待高一不得不学习的理综?

平付小超


高一就决定学文科,大概率就是理科学得很吃力,如果真是这样,高一面对理化生,你不妨这样做:

第一:端正思想认识。理化生尤其物理尽管难度大,但它是思维科学,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真的值得我们每个学生掌握的,这些方法会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知不觉中会用到或者被借鉴,而这些方法是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呈现出来地,不是死板的把它记下来就能领会地。举个例子,比如你学文科就写作这方面,一个好的切入思路就决定了写作的一半,这些思路来源于理科的研究方法。因此学文科从人生这个长远里程来说,应该有理科的基本素养。文理知识是相互交融的、互通的。

第二,从应试方面,高一第二学期末要进行会考,理化生必修课是会考内容,如果放弃这些科目,怎样应对考试?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学习这些科目呢?其实文科学生要兼顾理科这些科目要,课堂要认真听课,课后花少量时间把作业完成,会考内容不难,只要掌握老师上课内容,快会考时突击一下做点会考专用题就通过会考了。切记!绝对不要平时理化生老师讲课,学生在下面学文科知识,结果时什么也学不成。

学会把握重点,文理相互兼顾,也是一种技能。


王老师高中物理讲解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和你正好相反。

我在山东省,最讨厌整天背诵书写,所以我在高二的时候选择了理科。

但是我也没有放弃文史地生政这几门课,因为我高二还要有学业水平考试,如果成绩不理解,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会影响你的录取。如果所有人都报了同一个高校,成绩相当,那么高校就会参考你的其它非高考科目的成绩,那你还认为非高考科目没有用吗。

在我看来,高一高二的时候,所有科目必须平等对待,等到高二其它理科科目完成学业水平考试后,再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作选择的文科项目也不迟。

作为一个过来人,这是我的观点,希望能帮到你



蓑笠翁路亚


虽然报的文科,但还是不能丢下理综。我今年30岁,作为一个过来人的经验来回答你。

我的成绩一直都不好,上学那会全部都玩去了。进去了社会做的是销售工程师,接触的电工知识需要以前的物理知识,客户公司里面的工艺也要运动到化学和物理,有很多东西还需要运用到数学去算。好后悔曾经没学好,所以你现在必须学好,以后不管从事任何行业上手都会比别人更快一步


小彩泥哟


全力以赴对待文科,理科还是要课上认真听讲。当今中国正遇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新的特殊历史时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生产领域深刻革命正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也对人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人才所必备的两种基本素质,文科生不仅需要掌握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而且也需要加强科学的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1.通过理科知识的学习能使文科生了解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常识,提高文科生的科学素养。比如经济学,如果没有微积分的基础,那在将来是看不懂需求曲线图的。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综合型的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文科生学习理科能够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有条理,这对将来学生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2.现在都讲究跨界融合,世界潮流是文理知识融合,学习理科能拓宽文科生的学习视野,使学习知识多元化。

文科生的理科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和掌握一些理科知识,会给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如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会增大文科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学习一些物理动力学及机械方面的知识能使文科生较好掌握驾驶技术;学习金融方面的知识,使文科生学会怎样理财。

3.由于文科生富于幻想,语言表达含蓄、流畅、委婉,记忆力强,而理科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做事严谨、周密,善于推理,计算能力强,创新和实践能力较强,因此,文科生学习理科知识,可以改变文科生的思维方式,对文科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文科生学习理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高中毕业要求有一个学业水平测试,如果过不了那就很惨了,别人都在准备高考,你还要准备补考。那时候你的心理状态可想而知,再说学习理科也并不需要花费过多时间,只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就行了。

所以文科生在开学就在课堂上认真对待理科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其他时间可以花在学习文科上。全力以赴对待文科,理科课上认真听讲就行。


育人学堂



作为一名资深文科生(初中学了物理之后就打算读文科的女生),读文科没什么特别不好的啊。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公元前,公元后,都得研究透。赤道,南北极,北回归线穿过几个省份都得记牢。自习不想做题,可以拿着本地图册研究,缓解下疲劳,顺便发现一些神奇的地方,例如列支敦士登等等。你还会知道,詹姆斯一世,二世,查理一世二世等等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继承顺序。顺便了解到,某个国王一心研究各种各样的锁。马丁路德引导宗教改革的原因之一是他作为一个教士想娶媳妇。除此之外,你还会马克思,毛泽东,大卫李嘉图等人纠缠个没完。当然,你也不用再学什么匀加速运动,什么传送带,小方块,什么嘧啶,鸟嘌呤之类的东西,也不用纠结细胞分裂,和孟德尔的豌豆。能想到的不好的地方就是,男生少,非常少。答主在重点高中,文科实验班,全班70人,男生只有11个。上了大学,答主读的文学,男女比例7:1...还有一点,文综比较不容易考高分,不像理综可以考个298。

题主说,高一主要精力在理科,答主也是啊。答主虽然初中学了物理之后就决定读文科。上了高中,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学校只让年级前多少名(具体数字忘了)报文科,当时答主在全校最糟糕的四个班之一。(就是那种非正常途径入学的学生读的班级)然后,题主为了能够在以后摆脱物理,在分文理班之前,每天都在做物理题,历史政治地理就仅仅是上课听讲,完成作业。剩下的时间基本上就是物理和数学(答主的化学和生物还可以,对生物还有一定兴趣)。所以,高一主要时间花在理科上,对以后学习文科没有太大的影响。分班之后,把精力放在文科上就可以了。还有就是作为文科生,千万不能忽视数学。

对于文科的扩展,答主认为呢,看一些相关的感兴趣的书,戏说也罢,正史也罢,让自己对文科充满期待和热情。可以提前看看世界地图,那是你以后需要每天用到的东西。还有就是,做好背书记忆的准备。文科的东西多,历史书政治书,背到吐还得接着背。

关于文理关系,初中和高一学的理科知识应该可以应付日常的常识了吧。答主的省份有学业水平测试,在高二会进行类似于会考的考试,在之前,学校会安排相应的理科课程,认真准备考个A应该不成问题。

题主既然已经想好了要读文科,就坚持下去吧。反正,我是坚定的热爱着我的文科。

勤劳的马蜂


在我看来你就算决定读文科,理化生还是得学的,只是可以少投点时间在上面,具体理由如下:

1、学习理科可以了解许多生活常识,丰富自己的学识。

2、每个省都有会考的,文科生在高二的时候也需要参加理化生会考,会考要打等级,这个是会影响高考的省排名的,所以对文科生而言,理化生也需要适当学习。

3、做决定不能太草率,高一的时候数理化、政史地都学习一下,看下学习效果,再做决定也不迟。


独家新视野



首先我要告诉题主不要有逃避的心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校开设的每一科都是有每一科的意义的。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等系统化活动。

理科的东西多学一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种体会随着你上大学,就能体会出来。高中所学的知识都属于最基础的知识,如果缺一块,就像上山,本来有四五条路可供选择,但现在只有一条路。所以,能多学一些理科方面的知识,将对你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所以你进入高中不要纠结科目的问题,一定要学会反思,看看自己哪一科不足,我的建议就是从基础看起,一点一点的看过来,你就懂了。

另外上了高中会很紧,一定要珍惜时间,调整心态。多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我行”;“我正期待着??”;“比上次情况好多了”等等,说这些话的时候最好是有声地说,请“意识”调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可以站在镜子面前,看着自己的眼睛,真诚地表述自己的愿望:“你马上要参加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了,我相信你的实力,只要肯努力,你一定可以成功的!加油!”。

最后一定要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

事物永远是阴阳同存,积极的心态看到的永远是事物好的一面,而消极的心态只看到不好的一面。积极的心态能把坏的事情变好,消极的心态能把好的事情变坏。当今时代是悟性的赛跑!积极的心态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不是没有阳光,是因为总低着头,不是没有绿洲,是因为心中一片沙漠。成功吸引成功,民工吸引民工。华尔街致富格言:要想致富就必须远离蠢材,至少50米以外。


国老师数学课堂


对自己学业成绩的担忧是高一新生普遍具有的心理。

高中与初中相比,首先是学习任务重,课堂容量大。初中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讲练结合,有时第二节课老师还会花一半时间让学生巩固复习,教授的新内容少,练习消化的时间相对充足。而高中课程紧凑,课堂容量大,几乎没有太多时间给学生慢慢练习消化。如果跟不上进度,学生只能自己课余再巩固消化,不可能寄希望于上课时间反复操练。这对以前学习习惯被动、喜欢完全依靠老师安排的学生,以及学习效果属于“慢热型”的学生来说,都会感觉压力陡增。

高一新生更重要的是还必须面对学习方式改变带来的挑战。初中考试的内容相对集中固定,很多老师上课,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成分较多,而对调动学生动脑、钻研、创造关注不够。以语文为例,学习文言文初中更多地强调学生背诵注释、译文,而对其“所以然”解释较少,对文本本身的意义也更多地照搬教参的解释即可。指导作文,为了达到“规范”,也为了在短时间内出成绩,一些老师除了研究出作文的“模板”指导学生套用外,还帮助学生分类“准备”好各类主题的应试作文,或者背诵各种“范文”,以便考试时按需套用。很多学生说,整个初中他们都在学习怎么“套”文章,而不是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写”文章。

习惯于这种“死记硬背”式学习方法的学生,进入高中会感觉极大的不适应,甚至茫然无措。因为高中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远高于初中,教师不可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培养出有能力的学生。虽然仍有一定量的背诵要求,但真正优秀的学生必须乐于动脑、积极钻研、勇于创造,要会“自主学习”,会合理安排时间。比如,高中的研究性课程、主题轴课程等都非常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过程;高中的作文,首先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其次要求学生有优秀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要有真正的文化判断力和比较高远的心胸眼界。虽然老师也会教授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和规律,却普遍反对去“套用”文章。同时,高中教师相对初中,指导和管理也较为宽松,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性,将更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学业。

【建议】首先真正树立起学习主要靠自己的观念,要积极动脑,乐于钻研。因此课前的“预习”(自学)非常重要,它将帮助学生真正获得一种学习能力,同时能较好适应高中大容量课堂的学习状况。


然则


黄老师先根据文理科分类的由来,说说文理分类的原因,你就知道其实文理分科只是对学校和培养专业人才的划分而已。对于高中生来说,各门学科都是工作生活当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或说是基本原理。

现代的西方教育体系没有文理科的划分,只有艺术和科学的分类。文理科划分是苏联首创。在亚洲,日本是第一个采用西方教育体制的国家,采用了文理科分科和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教育体系。中国在1977年前也没有文理科的分类,只有仿苏联文理分科的一二三分类:一类是工科,二类是医农等应用学科,三类等同于,如文学、师范等等文科类,文革后恢复高考时才正式有文理科的划分。

苏联文理分科的原因是二战后,苏联因为损失了大量的知识分子,所以需要用分科教育的方式来快速培养各种专业人才,而中国也是建国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需要大量的国家建设人才,而分类教育切合且实际上能满足这类快速培养的目的,所以将同类专业院校合并为专业学院,开始成立适应当时国内计划经济体制的高校体制。这样的合并针对性的加强了理工科院校的专业性培养教育,但也造成专业面窄的弊病,且理工、文理分家,文法、财经等学科也被削减。

日本是借鉴了西方的教育体制并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了“文理分科”并统一了入学考试时间。这点跟国内基本一样。但日本几十年的经验总结是:这种教育制度是以牺牲一定的科技竞争力来换取人才的快速培养和经济能力的快速增长。

好了,总结以上的原因和实际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看法:

1、文理分科是为了快速培养专业人才而制定的一个制度,它能在短时间内增加一个国家的建设人才(工科人才优先)培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选拔和培养专业人才,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但对于科研开发来说不是长处。

2、文理分科的区别主要是思维形式上的区别。一般来说,文科比较注重感性方面的内容,发散性思维非常重要,而理工科则注重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所以文理科生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文理分科造成的,而这种“偏科”思维利于学习而不利于科研。

3、文理分科的目的是减少选拔人才的时间和成本,减轻人们学习的负担。因为文科重记忆,理科比较注重分析,所以文理分科也给学生在学习上创造了快速学习的好处。但还是那种弊病:偏科不利于素质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面性,在科研上的表现缺乏竞争力。

那么,对于决定读文科的学生,怎么对待不得不学习的理综呢?

1、必须掌握,这是决定日后升学的重要分数。

2、愉快学习,这是决定以后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也是觉得思维方式非常重要的一环。

3、主动学习,又能得分又能锻炼自己的知识,要主动学习掌握。建议已经考上大学或已参加工作的同学还是针对欠缺项补充学习,否则知识体系是不完整的。

最后提一提美国的入学考试(SAT)只考三种:

1、阅读理解。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

2、作文。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

3、数学。能否用数学原理作简单的定量分析,辨别思维误区。

参考这点,我们应该知道,最少在国内,语文和数学是最最根本的能力素质基础,不管是文科和理科都必须要掌握的。据一些相关资料称,我们国家的高考制度改革会改变文理分科的做法,以利于国家科研实力的增强。但如何进行,还得权威部门发布为准。

一家之言,错漏难免,请方家指正。

图片来自互联网。


黄老师杂说


对于高中阶段的同学来说,选择好学习方向非常重要,不光决定你能否考入大学,还决定你未来的就业方向。不能掉以轻心的对待,即便你今天的专业知识,不一定能适合未来的就业,那只是少数的一些人。大多数人都是从事本专业或相近的专业。

另外一点,高中功课比较深,如果是全面发展的比较好的,读文科,读理科都是没什么区别的,只有是感兴趣基本上就可以了,而偏科的同学就业注意啦,轻易的改变方向,有可能得不偿失,毕竟变更后,还要补上之前分科时落下的课程,除非你转回的是你最擅长,也是不用补课的那种情况。

综上所述,对于这种情况,没有必须要改的情况下,不能轻易的尝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一起探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