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城遺珠九公墓

關鍵詞:戰神蚩尤 桓莊之陵 齊魯亂麻 鬥雞之變

春秋時期的某一天,齊國人的女婿魯桓公興致勃勃地來到闞城觀光避暑、考察風情,並與宋國的國君相會於此。當他看到這裡山繞祥雲,水籠瑞氣,觀其地貌,占卜吉象,大發感慨,喜而南拜。囑其左右,死後當葬之於此。後世遵其遺願,在他百年之後,將他埋葬在了闞城西南的鳳凰嶺南坡。桓公以後的莊公、僖公、文公、閔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均沒有迴歸防山埋葬,都是以周代天子禮儀葬之於桓公墓以南。因陵墓以桓、莊二公居上,所以魯九公墓地也叫“桓莊陵”。

在齊國和魯國的歷史上,可以說兩國之間的關係和矛盾最為糾結。在當年魯桓公和魯莊公時期,記載於史冊的魯桓公三年,桓公娶齊襄公妹妹文姜為夫人;魯桓公六年,文姜生公子同,桓公十八年,魯桓公與夫人文姜回齊國,齊襄公與文姜通姦,魯桓公知道後怒斥文姜,齊襄公暗下殺手,派公子彭生趁魯桓公酒後為其駕車,並將其殺死車內。關於魯莊公這個魯國的第16任國君,不僅僅在身體中流淌著一半齊國人的血液,他的老婆、兒子都與齊國有著不解之緣。除去這些裙帶關係之外,耳熟能詳的長白之戰,時水之戰、曹沫劫盟、齊魯圍郕、慶父亂國等歷史大事件,無一不與魯莊公姬同有關。為此,尋訪拜謁魯九公墓列入進了我的議事日程。


闞城遺珠九公墓


這是一個熱浪餘威不減的初秋,火熱的驕陽炙烤著大地,前幾天的兩場大雨讓魯西南蒸籠一般。使我落湯雞似的自鄒城、濟寧一路輾轉著來到了汶上縣西南部的南旺鎮。這裡南接嘉祥、西鄰梁山,自古以來就是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豐厚的文化積澱而聞名遐邇。南旺分水樞紐、龍王廟、蚩尤冢、蜀山寺、闞城遺址、周朝姬家皇林等文物古蹟散佈境內,融運河文化、始祖文化、佛教文化為一體,享有“運河明珠”、“蚩尤故里”之美譽。說句實在話,我長途跋涉的舟車勞頓於此,並非是來尋找中國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上古城池:“至密城”或“殷密城”,亦不是來參拜東夷部落首領、民族英雄蚩尤的墓冢,更不是來領略博大精深的佛教遺存。而是循著齊國姻親魯國君王的足跡,來追蹤他們的影子。

今天的汶上縣南旺湖區,就是上古蚩尤部落活動的中心地帶,歷史上的闞城。據傳說,炎黃部落聯合打敗蚩尤部落後,葬蚩尤首級於闞城。闞城為魯國的下邑,原立於大野澤之中。宋元明清以來,曾有“西湖闞鄉澤”之稱,故濟水支流北徑城西,風景秀麗,氣勢磅礴,且“晨起者常於煙霧交加之會,見城堞宮室之狀”。說句大白話,也就是海市蜃樓之景象。由此可見,“孔子宰中都”的闞城地帶,頗具有王者氣象。據說,“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殄服”。雖說蚩尤冢列為這次南旺鎮行程之外,位於鎮南不遠的人文始祖蚩尤墓怎麼著也得拜謁一下吧。沿鎮南南北公路行出約一里路,但見路西田野中有孤立的龐大墓冢,冢前左側有一塊花崗岩重點文物保護標誌碑,碑陽鐫刻著醒目的三個大字:“蚩尤冢”,碑陰鐫刻著保護範圍的四至。沿一條鄉人自然踏出的小路西去50米,一座石板橋連接行人和蚩尤冢。跨過小橋,就讓我挨近了這位中華民族的傑出人物。蚩尤是與黃帝、炎帝同時代的東夷部落領袖,據《龍魚河圖》記載:“黃帝以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鐵頭鐵額,食沙石,制五兵之器,變化雲霧”;《三聖記》中說“自古以後蚩尤天王闢土地,採銅鐵煉兵興產”;《太始記》裡也講:“蚩尤乃東據淮岱之地,以軒轅東進之路及至其沒漸至退纓矣”。有關專家學者根據史料記載,對蚩尤冢及其周邊地區進行全面論證和考古勘探發現,今天的汶上地區乃是歷史上東夷部落的主要棲息地,也是東夷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當時的格局是黃帝和炎帝部落佔據黃河中上游地區,東夷族人和九黎族人盤踞在黃河下游地片。部落與部落之間,經常因為爭奪財物和生存空間而發生戰爭。九黎族首領蚩尤英勇善戰,時常打敗炎帝族人,為此炎帝求救於黃帝,炎黃二族聯合起來,組成了強大的陣營,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結果蚩尤被殺死,並分埋於汶上、鉅野等地,故而有蚩尤四冢之說。雖然說這段歷史遙遠到幾乎無可觸摸的地步,佇立於蚩尤冢前的我,還是感覺到了那穿越時空隧道的高古之風。誠然,肉體的戰神蚩尤雖然早已毀滅在蒼茫的歷史長河,他那用生命和頑強維繫的家園卻與天地同在,向後人傳達出人格的偉大與崇高。正因如此,蚩尤他傳遞給族人的是一種精神的振奮,一種執著的堅韌,一種超越死亡而獲取的永恆人生追求。


闞城遺珠九公墓

來南旺鎮,坐落於汶水運河處的龍王廟古建築群是不能錯過的。雖說它的建築年代是在明洪武年間,距今不過600年,然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護身符,足以表明“分水龍王廟”在建築藝術和文物價值所佔的地位是夠重的。當院落錯縱、迂迴路轉、古木參天、綠蔭遮日、碑石林立、殿堂巍峨的宋公祠、觀音閣、水明樓、禹王殿、尚禪室等十多個小門相通而獨立成院的祠、廟、殿、閣,擁擁擠擠地向我走來時,的確讓我在感覺整個建築群宏偉壯觀,氣勢雄強,到處瀰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且不言那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的石刻、木刻靈禽異獸,亦不說那林林總總栩栩如生的眾神像,單單那些懸掛於門楣上的巨大匾額,就足足令我咋舌。你看那些“左右逢源”“廣濟分流”,“疏流利運”、“庥被汶泗”,還有這些“敬惜字紙”、“廣濟群生”、“劈流神勇”、“大舞咸池”,僅僅這龍王大殿內的30面明清官紳所書的墨寶,便彰顯出這處集運河文化為一體的古建築群是如何的厚重。除卻宋禮祠、白英祠、莫公祠、文公祠這些為舊官吏張揚政績的殿堂外,頗有意味的是這裡還有座螞蚱廟。當然建設這樣的廟宇,自然有它的說處和來頭。偌大的龍王廟群正在修建之中,有的廟宇還關門閉戶,看來我到的真不是時候,窺其全貌是不可能的。留點遺憾在這裡未嘗不是件好事,於是,在魯九公墓緊緊拽著我往外走的回望中,整個身心一起向鎮西的那些荒冢古墓走去。

今年的玉米長勢真好,似乎有點瘋了的架式,密密麻麻一人多高,看樣子還沒有長足身子呢。我想通過這片長勢旺盛的墨綠玉米地真得好費勁呦,這不剛剛走了兩步,手牽手拉在一起的玉米葉就把我阻攔在田埂上。草族們也趕來湊熱鬧,你拽我的左腿,它扯我的右腿,這陣勢就是一個目的,不叫我接近那茂密盎然的龐大封土堆。也許,這些浸漫著禮儀、仁慈味道的齊國親戚們,不忍心我這半殘之軀到他們府上拜訪,如今無能為力的他們只好藉助大自然力量,來彰顯周禮的仁德大愛,莫名其妙的我產生出一種幻覺,是魯桓公,或許是魯莊公,抑或者是魯閔公、魯僖公、魯昭公……他們身著蟒袍玉帶,腳穿朝靴,舉止儒雅地朝我走來。雖然一個個文質彬彬、道貌岸然,實則暗藏殺機、戒備防範。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他們,他們所處年代禮崩樂壞,他們所經歷的事情充滿殺戮。

就說走前邊的這位魯桓公吧,為國家的利益,娶了齊國的二手貨文姜為夫人,實指望依靠著勢力強大的齊國為支撐,把魯國的經濟搞上去,成為諸侯中的政治、經濟、軍事強國。他明明知道自己被戴了綠帽子,還是甘受屈辱地跑到齊國低三下四,本想借助齊王室的力量和老婆的裙帶關係,謀取一個國泰民安,誰知道他會引來殺身之禍呢?光陰停止在公元前698年的時候,與妹妹文姜有一腿的姜諸兒登上了王位,是為齊襄公。3年後,他決定巴結周天子,向周莊王的妹妹周王姬求婚。按照周朝禮制,邀請和周王室同為一大家的魯國國君魯桓公來代為主持。夫人文姜得知後,使出渾身解數,死纏硬磨著要求和夫君一塊前往齊國。魯桓公經不住夫人的耳語鬢磨,最終不顧近臣的竭力阻止還是答應了文姜的要求。齊襄公聽說老情人前來,親自前來迎接,大擺宴席招待魯桓公夫婦。並藉口兄妹之情將文姜接到宮中,進入事先營造好的密室,並再次擺下酒菜飲酒敘舊。兄妹二人四目相對,數年未見的相思,頃刻間化作熊熊慾火,烈火乾柴地緊緊擁抱在一起,盡得魚水之歡,難捨難分。是夜,同床共枕宿於宮中。次日,魯桓公對文姜宿於齊王宮中徹夜未歸行為,怒加斥責,委屈的文姜跑到兄長那裡告了一狀。齊襄公一聽,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把心一橫,決定置魯桓公於死地。心堵的魯桓公向齊襄公辭行回國之際,齊襄公懇切地請魯桓公到齊國的著名風景區遊覽並設宴餞行。酒席上把魯桓公灌了個一塌糊塗。齊襄公派武士彭生抱魯桓公上車,送他回驛館。他給彭生使了個眼色,並加重語氣地說:“一定要把魯國的國君送到家,不可有半點差錯。”心領神會的彭生點了點頭。路上,彭生看看左右無人,按照齊襄公的密令,用車上的厚布毛毯緊緊地矇住了魯桓公的頭,沒多長時間,酩酊大醉的魯桓公便一命嗚呼了。後來,齊國在魯國的強烈抗議下,方才一箭雙鵰地把彭生殺死。這樣一來啊,即堵住了魯國人的嘴,又殺人滅口,只是可惜魯桓公死得有點太窩囊了


闞城遺珠九公墓

瞥過視線,走在魯桓公身邊的這位就是他的兒子姬同,你看他英姿勃勃,渾身充滿著精、氣、神,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一般的角色。老爺子魯桓公不明不白的死在齊國後,按照周朝禮制,他毫無疑問地承襲了魯國的君位,理所當然地坐上了第16代國君的寶座,掌起了魯國的軍政大權,是為魯莊公。雖說魯國國力與同在屋簷下的齊國相比,差了一大截子,但是胸懷大志的魯莊公一上任,便顯現出不凡的才能。他不像父親魯桓公那樣死板強硬,愚蠢到和兩大霸主鄭莊公、齊襄公開戰。他精明的如同伯父魯隱公,但堅韌要比伯父強,不會被臣下牽著鼻子走,即使面對強大的齊桓公,他依然能保持魯國的尊嚴。你看他的表現吧,公元前684年,齊國犯魯,爆發了長勺之戰,他大膽起用平民曹劌,打得齊桓公丟灰卸甲,為中國的軍事史上平添了一段佳話。二月份,魯莊公又兵伐宋國,引起齊宋聯合。夏日齊宋伐魯,爆發了乘丘之戰。魯莊公以公子偃之計,專打軍容不整的宋軍,致使齊宋聯軍敗退。第二年,宋國又進犯魯國,魯國在鄑之戰中大敗宋軍,引發了宋國的南宮宋萬之亂。魯莊公懂得見好就收,宋國遭遇水災,他不計前嫌,派出使者前往慰問。這時的魯國國力達到了鼎盛,國際地位日益高漲。只可惜一山不容二虎,偏偏和霸主齊桓公同處一個時代,魯莊公怎麼努力,也不是齊桓公的敵手,即使有過曹沫劫盟的精彩過招,卻挽救不了魯國的衰落,齊國稱霸的大結局。魯莊公之所以高明,就是能夠審時度勢,逐漸轉化由硬到軟的態度,採取了婚姻結盟的一系列做法,先後創造出了聯齊、宋伐徐,聯宋、齊救鄭,與齊謀伐山戎等重大事件,在國際樹立起形象和威望。由此可見,魯莊公的治國謀略在魯國曆代國君中是首屈一指的。由此我向他投去了敬仰的一瞥。

也許,魯僖公、魯文公、魯閔公、魯宣公、魯成公、魯襄公一行人等在歷史舞臺上沒有精彩表演的緣故,或許是他們之間除了魯閔公這個齊國的外甥瓜葛多一些外,其它人和我所關注的齊文化都關係不大了。因此,有關他的事兒不可避免地映顯出來。


闞城遺珠九公墓

魯閔公,是魯莊公和叔姜的兒子,姬姓,名啟。說到魯國的繼位這檔子事,前邊還有段故事呢。他的老爺子齊莊公明明知道自己的老爸是被舅舅謀殺的,可是他沒有汲取老爸被齊國公女戴綠帽子的教訓,在繼位24年之後,他又娶了齊國公女哀姜為夫人。這個哀姜也不是“省油的燈”,是徹頭徹尾地搞緋聞高手。魯莊公的哥哥慶父在魯國很有權勢,於是哀姜便看上了這個大伯哥,一來二去就有了一腿。魯莊公和哀姜沒有孩子,這樣魯國也就沒有了嫡長子。但是哀姜以與陪嫁的叔姜之子啟方,視為已出,想叫他做魯莊公的接班。可是,魯莊公卻另有打算,原來魯莊公在未娶哀姜之前,在魯國大夫黨氏家附近建造高臺時,順路看上了黨氏的女兒孟任,便使出花花腸子去勾引人家。孟任講究禮儀,恪守婦道,不願意與沒名分的男人發生關係,於是便閉門不見魯莊公。魯莊公為了得到孟任這塊小鮮肉,就答應了要娶她為夫人,這樣以來孟任才以身相許。她害怕魯莊公日後要變卦,還特地“割臂盟公”,與魯莊公歃血為盟。孟任嫁給魯莊公後,爭氣的肚皮為他生了個男孩,叫姬子般。可是,好色的魯莊公顯然應了“寧信出門遇見鬼,也不相信男人那張嘴”的俗語,沒有兌現自己當初的誓言,後來又娶了齊國哀姜,並立為夫人。因此,魯莊公總覺心中有愧,遂想立子般為繼承人,以慰藉孟任的那顆失落之心。魯莊公在重病期間,問三弟叔牙立後之事,叔牙說:“我看二哥慶父比較有才,可以由他繼承君位。”魯莊公又問四弟季友該如何立後,季友說:“我以死力挺子般。”魯公告訴他,叔牙曾經保舉慶父繼位。結果,季友假託國君之命,派人用毒酒毒死了叔牙。魯莊公去世後,季友不失諾言,力挺子般,使其登上了君位,暫住黨氏之家。不服氣的慶父發動政變,派人刺殺了子般,驅逐了季友,將啟方奉為君主,是為魯閔公。但是,由於慶父作亂,國內時局不穩,閔公未能舉行即位儀式。到了秋天8月,魯閔公和齊桓公結盟於齊地薄姑,請求齊桓公幫助季友回國。齊桓公點頭答應了魯閔公的要求,派人將季友從陳國召回。閔公在郎地等候著他,成就了一樁:“季子來歸”的美談。這年冬天,齊國派大夫仲孫湫回國後,把在魯國瞭解到的情況向齊桓公作了彙報,他說:“不廢慶父,魯國的禍難就不會終結。”齊桓公問:“如何才能除掉他呢?”仲孫湫回答說:“禍難不盡將會自取滅亡,您就等著吧。”齊桓公問:“魯國可以取得嗎?”仲孫湫說:“不行,他們還在遵行周禮,周禮是立國之本。下臣聽說:國家將要滅亡,軀幹必須先行倒下,然後樹葉隨著落下。”魯國不拋棄周禮,是不能動他們的。您應當從安定魯國的動亂而親近它。親近有禮儀的國家,依靠穩定強大的國家,離間內部渙散的國家,滅亡混亂動盪的國家,這樣來才能做到稱王稱霸。”魯閔公並非是一個有大作為的人,他怎麼也無力掌控魯國這艘風雨飄搖的破舟。他的老師強佔了大夫卜漪的土地,他都不管不問,不去禁止,因此也為自己的被弒殺埋下了伏筆。閔公二年的秋季八月辛丑日,慶父密謀派與魯閔公結有仇緣的卜漪,在王宮裡的小門處把魯閔公給殺死了。這個名叫姬啟的國君,被慶父木偶般的把玩了僅僅兩年,便落了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當然了,多行不義的慶父連弒二君,激起了國內外的嚴厲譴責,最後以畏罪自盡謝世。


闞城遺珠九公墓

一陣清涼的秋風刮來,給這悶熱的天氣帶來了些許清涼,好像也把這魯國的血腥吹拂的悄然而去。可是,它只能吹走了魯國的一時片刻,怎麼能將禮崩樂壞的大局面盪滌殆盡呢?瞧,就在這始終捍衛著周禮的魯國諸君馬燈似的閃過時,遺落後邊的這位可憐兮兮的魯昭公給了我一副落魄感。我知道,他叫姬裯,是魯襄公的兒子。本來在老爺子去世時,國人按照禮制立太子姬子野即位,誰知姬子野命短,僅僅三個月就西天朝佛去了。餡餅一下子又落在了公子裯的頭上,是為魯昭公。雖說已經是十九歲的大小夥子了,可是依然是十足的孩子氣。據此,魯國大夫叔孫豹打心眼裡不想立他為君,說:“太子去世,有同母之弟就立同母之弟,沒有同母弟就立庶出的長子,年齡相當就選擇賢能,賢能相當就用占卜來決定。而公子裯並非是嫡嗣,居喪時不但沒有哀痛,反而喜形於色。如果立他為君,必然成為季氏的憂患。”但是,叔孫豹的這番話,季武子置之不理,仍舊擁立了公子裯為魯國君主。在安葬魯襄公期間,魯昭公三次更換喪服。他這一不合禮儀的做法,引起了魯國貴族們的反感,認為他不得善終。公元前517年,也就是魯昭公二十五年,季平子與郈昭伯玩鬥雞遊戲,前者給雞套上了護甲,後者給雞套上了金屬爪子。季平子因怒而侵犯了郈昭伯,郈昭伯也以牙還牙。臧昭伯之弟臧會曾造偽誣陷臧氏,後藏在季氏家中,臧昭伯因此拘禁了季氏家人。季平子大怒,囚禁了臧氏家臣。於是臧氏和郈氏都向魯昭公告狀,魯昭公帶兵進入季氏家中,對其討伐。季平子登臺請求說:“君主偏聽偏信而不察明臣下的罪過,就來誅伐於我,那就請允許我遷到沂水邊上吧。”魯昭公搖頭不答應。季平子又請求將他囚禁在費邑,魯昭公還是不答應。最後季平子哀求讓他帶上5輛車子逃亡,魯昭公依然不應允。大臣子家駒對魯昭公說:“君主放他一馬吧,他們黨徒很多,如果聯起手來,那就麻煩了。”魯昭公不聽,郈昭伯請求一定要殺死季平子。與此同時,叔孫氏的家臣戾問他的屬下:“你們說有季氏和沒有季氏,哪種情況對我們有益處?”屬下異口同聲:“沒有季氏也就沒有叔孫氏。”戾見眾人認定是這麼個理,於是決定營救季氏,結果把魯昭公的軍隊打了個一敗塗地。唯恐魯昭公反戈一擊的孟孫氏、叔孫氏,怕季孫氏失敗後自己的勢力發生動搖,因此決定聯手攻伐魯昭公,自然魯昭公不是他們三家的敵手,只好無奈地出逃齊國。魯昭公見到了齊國的君主齊景公,齊景公問他:“你為什麼這麼年輕卻這麼早就失掉了國家呢?為什麼到了這種地步呢?”魯昭公回答說:“我年輕時,有很多熱愛我的人,而我自己卻不能去親近他們。有許多勸諫我的人,我卻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因此朝內朝外都沒有輔助我的人。輔助我的人沒有一個,阿諛奉承的卻有很多。這就好像秋天的蓬草,根部孤單,枝葉卻十分旺盛,秋天一到,根就要被拔下來了。”齊景公認為他講得話很有道理,就把這話告訴了國相晏嬰,說:“假如讓這個人返回他的國家,他難道不會成為像古代聖賢那樣的國君嗎?”晏嬰回答說:“不要這樣認為,愚蠢的人總好悔恨,不賢德的人總認為自己賢德。被水淹著的人不詢問趟水的路線,迷失方向的人不打聽道路。淹著以後再詢問趟水的線路,迷失方向再去打聽道路,這就好像面臨外敵入侵才趕緊鑄造兵器,吃飯噎著了才急忙去挖井,即使動作再快,也為時已晚矣。”


闞城遺珠九公墓

不知道為什麼,有關魯昭公與齊景公的這段對話率先跳了出來。當然,按照時間的順序並無錯之感,接下來的發展亦順理成章。公元前517年9月,叔孫氏來齊國見魯昭公,回國後就去見季平子,開始季平子想接魯昭公回國,因為後來孟孫氏和季氏又反悔了,只好作罷。次年春天,齊國出兵攻打魯國,奪取了魯國的鄆邑,讓魯昭公居住在那裡。同年夏季,齊景公計劃送魯昭公回國,下令臣子們不得接受魯國人的賄賂。魯國大夫申豐汝、汝賈答應送給齊國大夫高齕、子將八萬鬥粟米。子將對齊景公說:“群臣不能事奉魯君,有怪異。宋元公為魯昭公到晉國求援,請求護送魯昭公回國而死於途中。叔孫昭子請求護送魯君回國,也不知什麼原因突然暴病而死。不知是上天要拋棄魯君,還是魯君得罪了鬼神呢?希望君主等待一下為好。”因此齊景公聽從了他們的話,沒有護送魯昭公回國。接下來,魯昭公又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晉頃公,請求將他護送回國。可是季平子賄賂了晉國六卿,六卿竭力阻止晉頃公,晉頃公只得作罷,讓魯昭公住在了晉國的乾侯。後來魯昭公又到了鄆邑,齊景公派人給魯昭公送信,信中稱其為“主君”,當時的大夫才稱為“主”,齊景公把魯昭公視同大夫,這叫魯昭公感到十分恥辱,惱怒地前往晉國的乾侯。魯昭公在這裡鬱悶的生活了3年,回國無望的他終於一病不起,終年僅僅51歲。

一片烏雲走過,天空變成昏灰。眨眼間,那些個帝王將相紛紛謝幕,星辰般地撒落一地。或山前、或河畔、或田陌,星羅棋佈出吳家崮堆、王家崮堆、黃家崮堆、茅家崮堆等等,猶如臨淄人稱“四王冢”為“四女墳”一樣,汶上人叫“魯九公墓”是“九女崮堆”。短暫的行走,讓殘障的我無法一下子將分佈在嘉祥、梁山、汶上三個地區的九個崮堆一併拜謁。看來,十里閘、孔子溝、鳳凰嶺、古闞城等名勝古蹟以及未能探望的魯諸公,只能留待來日了。

(魯九公墓:山東省汶上縣南旺鎮西南十里閘村西)

�.nڰ���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