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李鴻章和日本明治天皇都派幼童去歐美留學,你怎麼看?

秋天的紅葉882


脫儒入歐為主流的曰本留學生,成就日本文明大業,中體西用為主流的儒徒李鴻章被迫派留學生裝點門面派,把國家淪陷給列強。



目的相同,都希望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使國家富強起來!中日回國的留學生都非常優秀,但兩人在各自國家的位置差距太大 造成結果大相徑庭,日本明治維新的成果暫時不表。重點對中國留學生事宜進行闡述。

1.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在與鐵血宰相脾斯麥會談時問“如何治理國改革”。俾斯麥給的答案重點是兩點,缺一不可:手握兵權,皇帝支持。然而,李鴻章知道,清廷不可能給他足夠的信任和兵權,因為他是漢人。明治天皇則不一樣,自己就是皇帝自上而下改革十分順利。洋務運動過程中甚至出現過,李鴻章主張修建的鐵路因守舊者禁用火車頭用驢拉的奇聞,洋務運動可謂舉步維艱。

2.李鴻章日本簽訂時,時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問李鴻章"李大人,我留學英國的時候班級的第一名是你們中國人,現在他在哪裡"。李鴻章一番查找才得知伊藤博文的同學在福建做一名小官員。

3.李鴻章的身邊,聚集了一批完全不亞於日本的西學人才。可是中國的西學人才,在19世紀末決無可能涉足政治,決無可能影響決策,決無可能像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那樣,去研究制度,設計制度,改革制度。而恰恰是那個難以改變的制度,決定了中國的命運,與李鴻章無關。1901年李鴻章在代表清政府簽訂完後幾個月吐血而亡。

4.中國派出留學生共計120名留美學生回國後參與了中國最早的礦冶、鐵路、電報建設,活躍在此等新興產業。一部分人又歷經了1884年清法海戰和1894年清日甲午海戰,甚至為國捐軀。

5.直到20世紀初,清庭覆滅這些當年的留美幼童紛紛成為朝廷重臣,在外交領域,更是當仁不讓地代表大清國,足跡遍佈世界各地。

詹天佑:著名鐵路工程師,運用折返線原理修建京張鐵路。還曾經在福建水師任職,參加了清法馬江海戰。

唐紹儀:中華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促成南北議和 ,參與《拉薩條約》,與英國簽定《中英續訂藏印條約》。

梁誠:駐美國公使,向美國交涉返還1500萬美元庚子賠款。

唐國安:清華大學首任校長

蔡紹基:北洋大學校長

鄺榮光:中國第一批礦冶工程師,曾發現湘潭煤礦。

沈壽昌:大清北洋水師濟遠艦大副,在豐島海戰中指揮軍艦與日本海軍作戰,並英勇戰死。

周壽臣:晚清重要官僚,二十世紀前期香港政商界著名人物。

容星橋:參加了辛亥革命,協助建立民國。

方伯梁: 清政府京張鐵路電訊工程師,山海關路礦大學堂校長,奉天農工商司副司長







鵬哥哥看世界


很可惜中國幼童留學,沒堅持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