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話,成為了孩子的枷鎖與負擔


為人父母,我們肩負教育子女的沉甸甸的責任,但很少有人知道,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是“過猶不及”。

過度的教育承載的是家長的焦慮,無形中成為了孩子的負擔、枷鎖甚至傷害。今天,心理特級教師和您一起談談“過猶不及的教育”。

這些話,成為了孩子的枷鎖與負擔


這些話,成為了孩子的枷鎖與負擔


北京市特級教師

北京市大興區興華中學

劉秀華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疫情肆虐,您與孩子朝夕相處最長的一個“假期”,也將是一生中特別值得回憶的一段親子相處的經歷。很多家長利用這段難得的親子相伴時光,增加了解,相互支持,彼此助力,在輕鬆、包容、多元的活動和評價中,用親情、溫情、熱情來沖淡居家的無聊與壓抑,實現逆境中成長。

做了快三十年的心理老師,見多了親子間因教育問題不得法,因愛生怨、由愛變恨,相互傷害,甚至演變為家庭悲劇的真實案例。在這個特殊時期,我想和親愛的家長朋友們說:

對孩子的教育“過猶不及”

一、對孩子的督促過猶不及

父母希望子女成才,對其進行適當的指導和督促,無可厚非。但什麼事都有個度,“過猶不及”,如果我們從高一甚至從初中、小學,就開始天天強調,時時提醒,把“考大學”掛在嘴邊,事事以“成績”為中心,造成孩子的緊張、焦慮、反感和敵對,就得不償失了。特別是在孩子居家時間長、情緒不穩定的時候,稍不如意就很容易導致失控。

如果您的孩子是個大大咧咧、外向樂觀的孩子,給他適當加壓是可以的。如果您的孩子內向敏感,心事又重,您再給他施壓,可能就事與願違,弦繃得太緊是要斷的。

這些話,成為了孩子的枷鎖與負擔


二、對孩子的期望過猶不及

對孩子的期望不是越高越好,過高的期望猶如拔苗助長,也可能成為一種傷害。合理的期望值要在孩子通過努力就能達到的範圍內。

有些家長比較講究教育方法,能科學地表達對孩子的期待:“希望你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真誠的男子漢”“老老實實做事,踏踏實實做人”。還有的家長說:“孩子,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永遠愛你!”面對家長寬容、深切的話語,孩子——特別是面臨高考的學生——會產生巨大的情感共鳴,獲得很強的安全感和歸屬感,輕裝上陣,專心學習。

但在心理諮詢中,我更多遇到的是因外界壓力大而導致焦慮的學生。他們大部分是家族中的學習尖子,被家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我們家就靠你了”“一定要考上名牌”。過高的期望使他們無法安心做好眼前的事。課堂上,考場上,在別人認真聽講、答題的時候,他們在戰戰兢兢地盤算著能不能達到90分,考不上大學怎麼辦……見多了所謂的好學生,最後無法進考場或學校,甚至在家出不了門,真的很痛心。

這些話,成為了孩子的枷鎖與負擔


我曾經對高中500多名學生及家長進行了一次親子關係的調查,其中“最想對子女說的一句話”的選項中,有94%的家長都是說“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對子女最大的期望,96%的家長是“考上大學”“考進名牌大學”。父母對子女的熱切期望可見一斑。但面對心急如焚的父母,子女的反應可能讓他們心涼。調查顯示,最想對父母說的一句話主要圍繞在“不要老嘮叨,催我學習”“別理我,尤其學習方面”,更有一位同學說“人生的路要自己走,請父母解開我的枷鎖,即使風箏飛不高,那也是一種人生嘗試呀!”

這些話,成為了孩子的枷鎖與負擔


三、對孩子的控制過猶不及

明明彼此相愛,為何以怨相待?“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每個叛逆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個特別愛控制的父母。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要從父母的保護中逐步成長起來,這是他們正常的發展階段和成長課題。作為“小大人”的他們,做一個獨立人的願望強烈,很多事要嘗試。而吃過很多虧的家長,很想把自己人生的經驗和教訓統統告訴孩子,在孩子不認同的時候,家長以愛的名義、以不放心為理由加以干涉,甚至會採用打擊、否定、控制的方式,從嫌惡語言到粗暴行動,對孩子“叛逆”行為嚴格管控,造成親子間的碰撞和衝突。

渴望長大的孩子,並不會因為家長的控制和恐嚇,而放棄去實踐自己想法的可能。很大程度上,他們為了反擊父母,故意按照父母說的反著來。青少年時期理想的父母角色,應該是“時進時退”,在孩子確實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全力支持,不需要的時候遠遠注視。陪他跑,但不抱起他跑。

每個人從孩童時代起,就需要歸屬感、安全感和價值感,就是被愛和愛的需求。一個人只有感到被愛,才能有愛,然後才會去愛。信任孩子就是最好的愛。

這些話,成為了孩子的枷鎖與負擔


四、對孩子的比較過猶不及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孩子的智商和脾氣秉性等都是由父母遺傳、後天教育、環境影響塑造的。根據醫學界評估,兒童時期的智商有 40% 是由父母遺傳因素共同決定。沒有相同的孩子,正如也沒有相同的父母。

每個人有不同的“花期”和成長軌跡,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這樣對孩子不公平。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既不能苛求孩子跨越式的發展,也不能出現拔苗助長的心態和舉動。耐心呵護,靜待花開。

無論一個人有多少的不足,他們都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自尊心是一個人成長的精神支柱,是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它可以幫助個體免受或少受抑鬱和焦慮之苦,可以更好地應對挫折和打擊。培養孩子的自尊,就要從尊重孩子開始,孩子在被尊重的環境中會得到一種成長的力量,在愛的滋潤裡獲得健康發展的空間。

人生是長跑,不在一時的成與敗;人生是長跑,不同的線路有不同的風景。你的鼓勵與支持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精神愉快,身心輕鬆,是提高免疫力以對抗病毒的良藥。

這些話,成為了孩子的枷鎖與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