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成为了孩子的枷锁与负担


为人父母,我们肩负教育子女的沉甸甸的责任,但很少有人知道,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过犹不及”。

过度的教育承载的是家长的焦虑,无形中成为了孩子的负担、枷锁甚至伤害。今天,心理特级教师和您一起谈谈“过犹不及的教育”。

这些话,成为了孩子的枷锁与负担


这些话,成为了孩子的枷锁与负担


北京市特级教师

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

刘秀华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疫情肆虐,您与孩子朝夕相处最长的一个“假期”,也将是一生中特别值得回忆的一段亲子相处的经历。很多家长利用这段难得的亲子相伴时光,增加了解,相互支持,彼此助力,在轻松、包容、多元的活动和评价中,用亲情、温情、热情来冲淡居家的无聊与压抑,实现逆境中成长。

做了快三十年的心理老师,见多了亲子间因教育问题不得法,因爱生怨、由爱变恨,相互伤害,甚至演变为家庭悲剧的真实案例。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想和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说:

对孩子的教育“过犹不及”

一、对孩子的督促过犹不及

父母希望子女成才,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督促,无可厚非。但什么事都有个度,“过犹不及”,如果我们从高一甚至从初中、小学,就开始天天强调,时时提醒,把“考大学”挂在嘴边,事事以“成绩”为中心,造成孩子的紧张、焦虑、反感和敌对,就得不偿失了。特别是在孩子居家时间长、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稍不如意就很容易导致失控。

如果您的孩子是个大大咧咧、外向乐观的孩子,给他适当加压是可以的。如果您的孩子内向敏感,心事又重,您再给他施压,可能就事与愿违,弦绷得太紧是要断的。

这些话,成为了孩子的枷锁与负担


二、对孩子的期望过犹不及

对孩子的期望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期望犹如拔苗助长,也可能成为一种伤害。合理的期望值要在孩子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范围内。

有些家长比较讲究教育方法,能科学地表达对孩子的期待:“希望你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真诚的男子汉”“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还有的家长说:“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永远爱你!”面对家长宽容、深切的话语,孩子——特别是面临高考的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情感共鸣,获得很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轻装上阵,专心学习。

但在心理咨询中,我更多遇到的是因外界压力大而导致焦虑的学生。他们大部分是家族中的学习尖子,被家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我们家就靠你了”“一定要考上名牌”。过高的期望使他们无法安心做好眼前的事。课堂上,考场上,在别人认真听讲、答题的时候,他们在战战兢兢地盘算着能不能达到90分,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见多了所谓的好学生,最后无法进考场或学校,甚至在家出不了门,真的很痛心。

这些话,成为了孩子的枷锁与负担


我曾经对高中500多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一次亲子关系的调查,其中“最想对子女说的一句话”的选项中,有94%的家长都是说“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对子女最大的期望,96%的家长是“考上大学”“考进名牌大学”。父母对子女的热切期望可见一斑。但面对心急如焚的父母,子女的反应可能让他们心凉。调查显示,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主要围绕在“不要老唠叨,催我学习”“别理我,尤其学习方面”,更有一位同学说“人生的路要自己走,请父母解开我的枷锁,即使风筝飞不高,那也是一种人生尝试呀!”

这些话,成为了孩子的枷锁与负担


三、对孩子的控制过犹不及

明明彼此相爱,为何以怨相待?“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特别爱控制的父母。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要从父母的保护中逐步成长起来,这是他们正常的发展阶段和成长课题。作为“小大人”的他们,做一个独立人的愿望强烈,很多事要尝试。而吃过很多亏的家长,很想把自己人生的经验和教训统统告诉孩子,在孩子不认同的时候,家长以爱的名义、以不放心为理由加以干涉,甚至会采用打击、否定、控制的方式,从嫌恶语言到粗暴行动,对孩子“叛逆”行为严格管控,造成亲子间的碰撞和冲突。

渴望长大的孩子,并不会因为家长的控制和恐吓,而放弃去实践自己想法的可能。很大程度上,他们为了反击父母,故意按照父母说的反着来。青少年时期理想的父母角色,应该是“时进时退”,在孩子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全力支持,不需要的时候远远注视。陪他跑,但不抱起他跑。

每个人从孩童时代起,就需要归属感、安全感和价值感,就是被爱和爱的需求。一个人只有感到被爱,才能有爱,然后才会去爱。信任孩子就是最好的爱。

这些话,成为了孩子的枷锁与负担


四、对孩子的比较过犹不及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孩子的智商和脾气秉性等都是由父母遗传、后天教育、环境影响塑造的。根据医学界评估,儿童时期的智商有 40% 是由父母遗传因素共同决定。没有相同的孩子,正如也没有相同的父母。

每个人有不同的“花期”和成长轨迹,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这样对孩子不公平。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既不能苛求孩子跨越式的发展,也不能出现拔苗助长的心态和举动。耐心呵护,静待花开。

无论一个人有多少的不足,他们都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自尊心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可以帮助个体免受或少受抑郁和焦虑之苦,可以更好地应对挫折和打击。培养孩子的自尊,就要从尊重孩子开始,孩子在被尊重的环境中会得到一种成长的力量,在爱的滋润里获得健康发展的空间。

人生是长跑,不在一时的成与败;人生是长跑,不同的线路有不同的风景。你的鼓励与支持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精神愉快,身心轻松,是提高免疫力以对抗病毒的良药。

这些话,成为了孩子的枷锁与负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