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否已经断层?怎样才能正本清源?

大深


您好,武哥说文来解答这个问题


您的这个问题中实际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传统文化是否已经断层?第二个问题是怎样才能正本清源?我逐一回答。

首先需要说明两点:

1.什么是“文化”?这个概念很复杂,内容也很宽泛,它是一种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

2.什么是“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是包含了儒家思想在内的所有世代相传的东西,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它是相当于现代文化而言的。

传统文化是否已经断层?

实际上,文化的断层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在近代,由于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等激进措施,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冲击,导致传统文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层。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比如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文化的断层,大宋灭亡后,士大夫文化的断层。

但是,也只是一定程度的断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都没有中断过,这也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没有中断的原因就是我们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发展性,儒家文化没有一成不变过,从春秋到战国,从汉朝到宋朝,从明末清初到现在,儒家思想在不断的发展演变,在与时俱进。

怎样才能正本清源?

首先得搞懂什么是“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的“本”可以理解为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包括道家、法家等在内的主流文化。在古代,“本”还有一个含义,就是“农业”,舍本逐末,本就是农业生产,末就是商业活动,所以,这个“本”还有农耕文化的内容。

在这里,本与源应该是一个意思,本就是本源的。如何正本清源呢?

其实,正本清源的话题,在孔子生活的时代,都在提及,孔子都在思考对传统文化进行正本清源,所以,它编撰了“四书五经”,就是想文化要回归到正统上去,在孔子心里,传统文化的正本清源就是回到周的那个时代上去。

那么我们后来的正本清源,应该是回到“孔孟之道”上去,回到儒家思想上去,从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后,儒家思想就被打上了“专制主义”“君主制”等烙印,这是儒家思想的方法论问题了,而不是世界观的问题,正如,原子弹,在美国手中就是威胁人类的“凶器”,在中国手中就是维护和平的“利器”。不能把专制主义、天人感应撰写东西等同于儒家思想。这就是我认为的正本清源。

总结: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这个强大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印迹,我们或许感知不到,但我们就生活在其中,犹如空气一样。


武哥说文


不一切向钱看就断不了吧?罪恶的钱是万恶之源……


世外桃园208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现在,我只从诗歌方面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识识。

诗歌在唐朝时期最为繁荣。上到达官显贵,下到黎民百姓,都对诗歌情有独钟。诗歌在唐代繁荣的原因,主要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唐朝经济达到鼎盛时期,所以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的繁荣,再加上当时对外交往也多了起来,诗歌作为一种媒介也流行起来。

唐代的著名诗人,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之外,还有很多名家,这些诗人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为什么当时那么多人喜欢诗歌呢?这是因为人们对文人都比较尊崇,所以人们不管是附庸风雅也好,是纯属爱好也罢。诗歌就繁荣起来了。

唐朝诗歌的繁荣还与那些比较亲民的诗人有关,比如大诗人白居易就喜欢写通俗易懂的诗歌,据说他每写完一首诗,都会走到田间地头或老百姓家里,念给那些年龄稍长的老农或农妇听,如果他们听懂了,才发表出来。

到现在为止,虽然古体诗已经不是现代文学的主流,但是这流传下来的精品文化却没有断层。人们一直在努力传承着,这表现在两方面

一、中小学课本都有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了推动作用。还有各国孔子学院的开设也从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二、中国诗词大会的举办,对传统文化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参加者从少年到老年,不分年龄,不分行业,只要你对传统文化有一份执着,那么你都可以来参与。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头条的诗词爱好者们不正在坚守这一方阵地吗?愿你们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歌,同时感谢你们对传承传统文化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海玉承翠


传统文化断层问题,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认为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从没有断层过,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出现了几次断层。

春秋时期的贵族文化

贵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是已经断层了的。什么是贵族文化呢?贵族就是一个品德高尚,文化修养很高的阶层。在西周到春秋这个时期主要就是贵族文化占主导地位。这个贵族文化是怎么体现的呢?下面举几个春秋时期的例子说明一下。

二桃杀三士——士可杀不可辱

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晏子就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 公孙接和田开疆分别说了自己的功劳后一人吃了一个桃子,当古冶子说了自己功劳后,公孙接和田开疆觉得自愧不如,很惭愧。而他们却把桃子吃了,所以他们就都自杀了,表达自己的惭愧。而古冶子又认为是他的一番话把他们两个贵族害死的,很过意不去,所以也自杀了。这就是二桃杀三士,听了这个故事后是不是觉得很傻,为了两个桃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不是很不应该。不是的,在当时年代他们骨子里,他们的荣誉比生命都重要,这也是士可杀不可辱,士就是贵族。

春秋时期打仗都是贵族打仗,很有礼节的,初中课本宋襄公与楚战与泓水的故事,我们宋襄公把握战机,而没有进攻楚军,而是要等到楚军度过泓水,列好队形再开始打仗,结果宋襄公打败仗了。在今天我们的角度看来,宋襄公是不是很傻,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这就是大义,宁愿打败也不能背信弃义,这就是贵族文化。

那贵族文化是怎么断裂的呢?这就是战国初期开始,从勾践灭吴开始,在春秋时期有很多小国,他们互相攻伐,却没有被灭国,只是打败他而已,夫差打越国也没有灭掉越国,但是勾践卧薪尝胆却把吴国给灭了,杀了他们的贵族,这是勾践不道德,不仁义。从这个时候开始贵族文化就已经没落,进入战国时期,各国不再遵守仁义道德,互相攻伐就只有战国七雄的存在。

这之后还有两位代表人物体现的贵族精神。一个田横是齐国贵族,刘邦要见田横,田横在去洛阳的路上自杀,他的五百个死士听说后也集体自杀,这就是贵族的忠义。在一个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也是一种贵族精神的表现,他不想连累江东父老,这也是忠义的体现。

后面社会就很难有这种贵族精神体现了,这也是一种文化断层吧。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后面继续讲解其他文化的断层。

陇西文化


灵兮讲史


断层才能新生,从娃娃抓起吧,百年大计。


N的平方


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代史上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没有一帆风顺,更是经历了战争的洗礼,遇到无数的艰难困苦,但中华儿女都挺过来了,一直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当今社会文化思潮纷杂多元,外来文化思潮冲击搅扰人们的思想,所以才会给人们带来文化断层的错觉!中华民族要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统一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和行动,凝聚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力量,身为中国子民要贯彻习总书记的指示“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更是持久的力量。



Janeying


中华文明五千年,如果传统文化出现断层,后果将是不堪设想,文明的传承,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将会面临一个深层次的危机,只有正本清源,才能真正树立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国的正宗国学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這棵大树的主干,对于西方文化和形态各异的洋文化,我们一定要去其杂质,取其精华,作为枝叶,来丰富和发展我们中华文明這棵大树,才能做到根正叶盛,枝繁叶茂。

国学文化中的《五经》《四書》《六藝》,一定要选取一些开宗明义的篇章,正式写进我们的教材,写进我们的课本,做到真正的正本清源,我们要让中国人一开始,就受到正宗的国学教育,一开始就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

国学文化的《五经》包括:《尚書》《詩经》《礼記》《易经》《春秋》;《四書》包括:《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六藝》包括:《礼》《乐》《射》《御》《术》《数》

如果把正宗的国学文化,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写进教材,写进课本,這样就可以正本清源,一开始,就让中国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社会观,世界观,树立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才能传承下去,国家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与繁荣!

只有正本清源,树立起正确的文化导向,树立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资本主义的泛滥思想,资本主义的泛滥思潮,才没有可乘之机,才没有市场,才不能侵蚀我们的正义之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才能发扬和传承下去,国家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和繁荣!





大树天音


是的,现在改邪归正还来得及,比如中医药。从国家层面,应该有响应的法律,保护我们的传统,光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远远不够,要在待遇和精神上鼓励、奖励、支持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


禅茶一味qiao


中国传统文化从未断层

中国传统文化里,“中”为正,中正为德,“中庸之道”即是“德道”,“中国”是指以德为核心,没有疆界和分别,而不单纯是一个国度的名字。“传统”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所“传承”的思想,来自于本源,那里是全人类思想、文化的源泉,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本源的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可救国、治世的“圣人”,也是可医天医人的“圣医”,故古语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这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皆预言:只有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救世,只有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解决人类健康危机。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心”,当心定本源,即是正心,有正心才能有正念,才有正能量。正心即是德,有德自有道,故有德方能明经中之道。正心如明镜,无物不照,自能映现“画中之画”,悟出隐含于经典文化中的“圣人之道”,此为天道,源于天人合一之本源,源于正心、德心,是最高频率的能量。

圣人者德道也,即是正心者、德心者、智慧者,拥有最高频率的能量,一切皆在道中,道法自然,故能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大学之道即是圣人之道,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独一无二的智慧。

有此可见,响应国家号召,挖掘、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改变个人命运、家国命运的法宝。



中医魂魄文化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到现在可不能有断层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