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袁紹不死,能否對曹操一方形成翻盤的局面?

土豆歷史解說


袁紹不死,也已無力迴天。

袁紹死不過是加快了曹操統一河北的速度。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拉開了序幕。

袁紹派遣使者招攬眾人,遣使招誘兗州、豫州諸郡。

劉表則響應了袁紹攻曹的號召,派人策動諸州郡陰謀反曹,而陽安都尉李通則拒絕了袁紹、劉表的反曹號召。除了陽安郡之外豫州的其餘諸郡大多響應袁紹的號召。

關中諸將表示中立,既不助袁,也不助曹。

十一月,張繡準備同意,賈詡卻當著張繡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被拜為揚武將軍。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接受了漢獻帝的衣帶詔,欲誅殺曹操,但事洩,被曹操夷滅三族。

袁紹終於獲得了名正言順的開戰理由。

劉備佔領下邳,屯據沛縣(今江蘇沛縣)。

劉備軍增至數萬人,並與袁紹聯繫,打算合力攻曹。

曹操為保持許都與青、兗二州的聯繫,避免兩面作戰。

於次年二月親自率精兵東擊劉備,迅速佔領沛縣。

同月,袁紹進軍黎陽,企圖渡河尋求與曹軍主力決戰。

他首先派顏良進攻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企圖奪取黃河南岸要點,以保障主力渡河。

四月,曹操為爭取主動,求得初戰的勝利,親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馬之圍。

顏良、文丑皆死於此地,顏良被關羽所殺,文丑被亂軍所殺。

袁軍初戰失利,但兵力仍佔優勢。

七月,進軍陽武(今河南中牟北),準備南下進攻許都。

八月,袁軍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營,東西寬約數十里,曹操也立營與袁軍對峙,曹軍“合戰不利”。

雙方列陣而戰,曹操敗了。

九月,曹軍再度出擊,與袁軍交戰不利,再次退回營壘,堅守。

雙方相持三個月,曹操外境困難,前方兵少糧缺,士卒疲乏,後方也不穩固,曹操幾乎失去堅守的信心。

曹操寫信給荀彧,商議要退守許都。

荀彧回信說:“袁紹將主力集結於官渡,想要與公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這是決定天下大勢的關鍵所在。當年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劉邦、項羽沒有人肯先退一步,以為先退則勢屈。現在公以一當十,扼守要衝而使袁紹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情勢已然明朗,絕無迴旋的餘地,不久就會發生重大的轉變。這正是出奇制勝的時機,千萬不可坐失。”

於是曹操決心繼續堅守待機,同時加強防守,命負責後勤補給的任峻採取十路縱隊為一部,縮短運輸隊的前後距離,並用復陣(兩列陣),加強護衛,防止袁軍襲擊;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和捕捉戰機,擊敗袁軍,不久派曹仁、史渙截擊、燒燬袁軍數千輛糧車,增加了袁軍的補給困難。

期間,汝南郡黃巾軍劉闢叛變,袁紹使劉備前往相助,又派韓荀鈔斷曹軍西道,皆被曹仁擊破。

韓荀,即韓猛,河北四庭一柱中的一柱,其成就應在文丑、顏良上,結果死在曹仁手上。

江東孫策意欲偷襲許都,卻被刺客暗殺。

本人一直懷疑孫策死在此時,是屬於郭嘉的謀劃,畢竟官渡大戰時郭嘉應該隨軍,可整個官渡之戰不見郭嘉的身影。

曹操沒了信心還要寫信問荀彧,若郭嘉在軍中,還需要問荀彧嗎?

十月,袁紹又派車運糧,並令淳于瓊率兵萬人護送,夜宿於袁軍大營以北約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縣內)、烏巢(今河南延津東南)。

恰在這時,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

袁紹獲知曹操襲擊烏巢後,一方面派輕騎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張郃、高覽率重兵猛攻曹軍大營。

曹軍驍將樂進斬殺淳于瓊等,並將其糧草全數燒燬。

張郃、高覽聞得烏巢被破,於是投降曹操,導致了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崩潰 。

袁紹倉惶帶八百騎兵退回河北,曹軍先後殲滅和坑殺袁軍七萬餘人,也有說是八萬人。

看袁紹的損失,河北大將四庭一柱全部損失殆盡,他們的損失還包括他們的精銳部下。

大將淳于瓊,從西園起就是袁紹的盟友,他的死亡,代表著袁紹內部一支重要兵力消亡。

這可是袁紹集河北之力打造的精銳部隊,隨袁紹自起兵至官渡十年積蓄的力量,大部毀於一旦。

謀士方面,沮授被活捉,後被殺。

許攸投降,田豐被殺。

沮授原本是韓馥的心腹,投靠袁紹後,袁紹以其為三軍都督,大概也就相當於三軍總參謀長。

田豐,別說了,戰略、戰術家。

許攸,自袁紹守孝起就是袁紹的死黨,跟袁紹一起串聯天下,甚至聯絡王芬謀廢靈帝,掌握著袁紹許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的投降,可謂在袁紹心裡狠狠插了一刀。

可更別說因官渡之戰積累的大量物資,哪怕袁紹活著,再想跟曹操決戰也得再等幾年。

再說外部環境,郭援出河東,張既說馬騰進攻郭援,龐德初次亮相,一刀砍了郭援。

劉備與劉闢被曹仁擊敗,逃至荊州。

汝南,袁氏大本營,其門生賓客分佈於諸縣,擁兵拒守。

曹操對此甚為憂慮,以滿寵為汝南太守。

滿寵招募五百人,攻下二十多個壁壘,設計誘殺首領十餘人,汝南平定。

滿寵俘獲百姓2萬餘戶,士兵二千人,令他們回家務農。

袁氏在河南的內應,幾乎全軍覆沒。

外戚董承等死,朝廷上的保皇派幾乎人人自危。

曹軍大獲全勝,盡獲袁軍輜重圖書珍寶。

曹操清點袁紹書信,得到自己部下勾結袁紹的信,盡燒之,說:“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

於是人心盡復。

曹操會給他時間嗎?

肯定不會,曹操本欲趁勝追擊。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渡過黃河進攻袁譚,袁譚向袁尚告急,袁尚害怕袁譚得到士兵後不還,於是留審配把守鄴縣,自己率軍隊援助袁譚,與曹操在黎陽對峙。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攻黎陽,大敗袁尚袁譚,二人退守鄴城。

曹操攻鄴,收割其麥田。

此時曹操依從郭嘉之計,先行撤軍靜待二人自相殘殺。

從建安五年(200年)十月,官渡之戰結束,到建安七年(202年),不過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曹操就再次進攻河北。

這期間,袁紹還要平定各地的叛亂,還要募兵、糾集糧草、訓練新兵。

總覺得時間不夠,袁紹若不死,率大軍與曹操與黎陽對峙,曹操可分兵取青州、河東、幷州,再四處縱兵掠其田,破壞其生產,袁紹也撐不久。

自袁紹逼走許攸的那一刻敗局已定,若糧庫不失,張郃、高覽不反,縱然袁紹再怎麼失敗,曹操也扛不住,已糧草不濟,而時已秋收畢,拖到來年開春,曹操必先潰敗。


繡衣老王


坦率地說,能夠形成翻盤的局面。

為什麼呢?有幾個理由。

一,袁紹仍舊佔據四郡之地,資源也仍然是最好的。

河內四郡,地勢東高西低,有平原地帶最多。糧食作物及其他物產非常豐富,如果假以時日,必定又是最無後顧之憂的諸侯。



二,袁紹治下,在當時的全國,人口是最多的。

有天然的好土地,有發達的種植業,人民豐衣足食,力量是諸侯中最大的。

人多力量大,要是袁紹還在,組織人民起來保家衛國,誰能打進來?



三,袁紹的軍隊仍舊是諸侯中最強大的。

每郡的軍隊都在十萬往上,加起來又是四五十萬之眾。

曹操當時的軍隊十萬不到,孫權只有七八萬人,劉備更不用說,只有區區兩萬不到。其他的諸侯更成不了氣候。



四,袁紹號召力強,如果他能放下架子,聯合其他諸侯,仍舊打勤王和光復漢室的旗號,天下諸侯仍舊會群起響應。

如果能夠捲土重來,那麼曹操面臨的就是四面圍攻,能夠支撐多久真的還難說。



總之,袁紹不死,他仍舊是天下最大的諸侯,如果他能夠像曹操,劉備,孫權任何一個人處事能力,那麼絕對是能夠翻盤的。

可惜的是,歷史沒有翻盤,一代梟雄,死於家事,不得不令人扼腕長嘆。


白雲山水居


袁紹頭腦才智不聰明,是個心胸狹隘之人,氣量小、見識不宏達寬廣,和手下文臣謀士情感相處不好,袁紹本人缺乏判斷力和決策,在眾多謀士,田豐、審配、許攸、逢紀等人。提出的軍事戰略建議,而他們的建議各有各的想法,導致意見不能達成一致,袁紹作為團隊當中的最高領導人擁有決策和下達命令的人。自己不懂得如何去分析在眾多出謀劃策的人,從中選取提出以大局著想,對自己事業方向有幫助的建議就可以採納,而且要馬上執行這個建議才能獲得成功。

袁紹這種人不善於傾聽文臣謀士的建議不會分析事情的全局,有機會攻取曹操的許都,也拿不定主意,錯失良機。每逢大事情要做的時候袁紹一直優柔寡斷拿不出決策出來,如果袁紹不死也翻盤不了,舉棋不定、猶豫不決,不懂收攬人才,善用謀士的袁紹最終還是會被曹操殺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