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千日閱藏20200322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華嚴經·淨行品》


2020年已過082天 慎勿放逸

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千日閱藏20200322


微信號:Tiffany_Li2019

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千日閱藏20200322


業果 | 命由己導,心念造業


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千日閱藏20200322


現在一切無法改變


第二個邪見,就是說業決定一切,現在的一切都無法改變,像瘤毒一樣。


有一種觀點叫做宿命論,就是說這一輩子已經定型了,是上輩子就已經決定的,沒法改變了,這就是一種宿命論。佛教不是宿命論,它是比較積極的。佛法講業果的目的,不是要給我們現在的結果、行為找合理的解釋,更多的是怎麼樣改變現狀、怎麼樣把不好的去掉,同時把好的積聚、展現出來,這才是我們學佛的一個主要目的。如果現實是無法改變的,那我們還學佛幹嘛?


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改變我們生命的業果,從哪改變呢?一方面,我們瞭解現有結果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然後從因上面去改變,這樣果地上就圓滿。另一方面,我們怎麼樣把以往的惡業種子破壞掉、讓以往的惡業不感果,讓善業種子啟發、善業感果。這些都是業果裡面包含的內涵。


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千日閱藏20200322


我們常講,萬法唯心。實際上,外面感得的所有一切因緣果報,都是從我們人的心出發的,都是我們人的心的一種展現,通過業果的形式展現。進一步,我們去分析業果的核心,越分析越發現,實際上是誰在主導?當然我們自己在主導,就是我們自己當下的念頭在運作業果。


因為我們一般人控制不了自己的念頭,所以說就主宰不了自己的生命,就隨著自己的妄念啟動一些虛妄的因果,由它來擺佈。


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千日閱藏20200322


我們要了解,業果中,意樂和迴向最重要。那意樂就是動機,就是我們人的心的方向,就是做事情的心態。這其中,一種是清淨的心態,另一種是雜染的心態;或者清淨的動機,和雜染的動機,歸根結底都是人的心在主宰。


我們如果在當下能夠不斷地讓自己的意樂、心保持清淨,就是都在啟動清淨的因,那麼阿賴耶識裡清淨的種子就被啟發出來、感果;由於你沒有煩惱,那一些雜染的種子就沒有緣,就不會感果,就被埋藏起來。同時,再通過一些懺悔等其它方面,就比較容易把惡業給消除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