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桂馥說他的隸書如左手持螯,睥睨食肉人。

那些書法家們~第334篇

【原創】桂馥說他的隸書如左手持螯,睥睨食肉人。

“揚州八怪”見於不同的書籍記錄,前後查出有十五人的名字有幸與列,而楊法就是其中之一。不過,人們通常習慣上取羅列最多的前八人:金農、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羅聘。還有提到的如華嵒、閔貞、高鳳翰、李勉、陳撰、邊壽民、楊法等,他們畫風接近,出身相差不大,清高狂放,被人稱作“八怪”以尊之。其實,更應該稱他們為“揚州畫派”。

【原創】桂馥說他的隸書如左手持螯,睥睨食肉人。


楊法在野不仕,不熱衷於舉業。他性情高逸,超凡脫俗,淡泊名利,唯嗜酒如命。他的好友朱冕說他“放狂恥作羊頭吏”,“自買新醪解客顏”。朱冕,江蘇揚州人,工詩書畫,與蔡嘉、高翔、汪士慎、高鳳翰時稱“五君子”。老年貧病而死。

楊法才華超群,卻生下一個沒有出息的兒子,但是,楊法非常寵愛他,他在《告子)一詩中說:

我有一驕子,

其才如散木。

私心仍偏愛,

取之宗祀續。

窮經禮義達,

力耕良食足。

不士復不商,

無榮亦無辱。

他對兒子的要求,亦如東坡寫下的一首《洗兒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

無災無難到公卿。

楊法和蘇軾意思如出一轍,對孩子們沒有過多的高要求,“無災無難”就好了。楊法對朋友也是如此,對別人不提高標準、高要求,不是所有人的能力都能達到你心目中的要求,只要以誠待人,一定也會得到以誠對己的回報。

【原創】桂馥說他的隸書如左手持螯,睥睨食肉人。


楊法寓居揚州,經常往來於南京、揚州之間,賣畫養家。因為不願投客人所好,加之他的作品都是隨興而就,不肯隨俗,竟低迷於市場。而楊法詩詞文賦都能來得,故他也能賣文餬口。金農在一封信札中說:“楊已老序文送上,高風兄已來過,二石付與。”楊法以文才謀生,是得到朋友們力捧的。連金農都願意具中幫忙。

揚州鹽商徐氏藏有周太僕銅鬲,此物由華嵒為之作圖,楊法書寫。山西人賀君召在揚州五亭橋南側建有賀園,賀園甚大,落成時由楊法題園名。楊法還為鹽商之城東黃園題寫了“例下風來,桐間月上”的聯句。據記載,揚州舊日市招被載以書冊者有兩塊,一塊是董其昌寫的“戴春林家”,當時天下香粉,莫如揚州,揚州又以戴春林為上。另一塊是楊法為揚州名肆伍少西氈鋪題寫的匾額“伍少西家”四字。楊法在揚州還是有文化影響力的,而揚州當時是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在揚州能立足,其能力不容小覷。

【原創】桂馥說他的隸書如左手持螯,睥睨食肉人。


楊法終生布衣,行跡所至,不過北京、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中年以後,寓居揚州地藏庵的時間最長,與金農、汪士慎、高翔相友善。他們以詩文會友,以書畫作媒介,汪士慎有一首《懷楊已軍》詩:

春水一江隔,

懷君意獨真。

同為林下老,

誰是眼中人。

野服疏狂態,

沙鷗遠近鄰。

片帆何日便,

攜手更相親。

從詩中可見他們的關係不是一般的親近,而是非常的親近。同為天涯賣畫人,過的都不容易,又都“野服疏狂態”,可是有什麼辦法呢?金農也稱楊法“天性猾妙”,把楊法喜笑罵怒,豪氣高邁的形象,勾勒得惟妙惟肖。當時全國以書畫為生的人,都要來揚州,否則,就是沒有經過市場的洗禮。楊法一生都在遊歷中、在不安定的飄蕩中,造成了他命運多舛,潔身自好的性格。楊法為人性情古淡,寡言少笑。生活的砥礪,讓他飽嘗冷暖,於是,酒酣時或長嘯或謾罵。

【原創】桂馥說他的隸書如左手持螯,睥睨食肉人。


揚州當時自盧見曾紅橋修禊後,以詩雅集,幾成風氣。乾隆二十二年春,盧見曾在紅橋舉行“修禊”活動,鄭燮、陳撰、厲鶚、惠棟、沈大成、陳章等前後數十人皆為上客。盧見曾作七言律詩四首,天下和者達七千餘人,編次成詩三百卷,汪洋大觀,成為中國詩歌史上唱和的高峰。

楊法南京人,與揚州近在咫尺,所以,他沒有寓居揚州時,就常在南京、揚州之間往還。寓居揚州後,陷入了書畫家們各持一技,各有擅長,風格不一的爭奇鬥豔中了。當時,據揚州賣畫者有近六百人之多,都是當地的名流,揚州成了他們在藝術上互相較量的戰場,而楊法與其中最優秀的金農、汪士慎、高翔等人,藝術上相互學習、相互補異,使楊法在篆書方面一枝獨秀。

【原創】桂馥說他的隸書如左手持螯,睥睨食肉人。


楊法精鑑碑版、金石、文玩。他頗有學問,眼界很高。工詩書畫印。而詩書畫印中,又以書名為最大。書法又能書篆、隸、行、草四體,奇古蒼勁,別具一格。楊法精小學,深究六書。楊法活動於雍、乾時期,是時,乾嘉學風大盛,漢學又振,《說文》一學尤其發達,篆、隸書異軍突起,開始了偉大的復興。有清一代,對篆隸貢獻之大,自漢以降,莫過如此,厥功至偉。

他的隸書取法於《正始石經》,得高古,又有篆、隸書的法則和趣味,獨創了體勢筆法,又用黃庭堅行書抖曲之法,使得結構怪異、運筆線條萬千變化,篆中帶隸,隸中寓篆。

楊法在隸書、漢篆的創作中,運用自如地將二者筆法做了互相融合,使漢隸的方折、波挑的筆法與迥然不同秦篆,出現了異於小篆的圓勻一致,多了厚重甚至亦帶有隸書的波挑之勢,頓見妙趣生動。

【原創】桂馥說他的隸書如左手持螯,睥睨食肉人。


他把經過改革後的隸書草寫稱之草隸,又把篆書的草寫稱之為草篆。他在書寫中更強調筆勢連貫,格調簡古。他的篆書具有生澀之美,明顯異於二李篆書。楊法篆刻亦得其趣,於程邃法度下另開生面。他又讓篆刻斑駁之趣,表現在篆書的書寫中。所以,桂馥說“楊已軍如左手持螯,睥睨食肉人。”

楊法(1696--1748尚在),字已軍,號孝文、孝稚,又號白雲帝子,江蘇南京人,寓居揚州。

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於商業,違者必究!

【原創】桂馥說他的隸書如左手持螯,睥睨食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