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炮楼可攻可守,亚洲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太不用?

Right^岸


炮楼,多么熟悉的字眼,只要看过“抗战”片,就绕不开这个“词”。影视剧中的炮楼“长”得细高,一来可以作为瞭望用,二来可以作为“攻击”用。

如果在抗战期间,哪个小分队要端掉了鬼子一个炮楼,那在军队里是要被另眼相看的。

二战期间,最喜欢建炮楼的就是日本人了,特别是在中国战场上,日本人没少建炮楼。而同一时期的欧洲战场,相同炮楼的使用频率却很低,这到底是为什么?

亚洲战场,日本人建炮楼多,是对手造就的

日本人喜欢建碉堡,喜欢盖炮楼,没有其它原因,主要是因为对手的进攻武器不行。

当时,日本在亚洲最主要的战场就是中国。抗战早期,中国军队的武器那是相当的LOW,不要说大炮、机关枪相当稀少,能一人一支步枪都不错了,武器不足时,拿着大刀片上的,也是一队一队的。

鉴于这样的情况,日本人的策略是大量盖炮楼,盖碉堡。

这些炮楼居高临下,武器有歪把子机关枪,九二式重机枪,还有掷弹筒,最弱的就是三八大盖,关键是这些日本的武器射程较远,让中国军队拿着轻武器很难靠近。

其实,日本炮楼的建筑工事一般,大多是砖混结构。但就算如此,对中国军队拙劣的武器来说,还是很有压力。

可以说,是“对手”造就了日本人的“炮楼”战术。

欧洲战场,日本这样的炮楼根本不顶事

二战期间的欧洲,军事工业相当发达,德国、苏联、英国、法国,一个个都是军事强国。

假设一下,苏联整了一堆日本那样的炮楼,德国人的坦克装甲杀到,天空再配合上飞机大炮,炮楼的作用还没体现出来,炮楼可能就被轰翻了,炮楼里的人只能作鸟兽散。

所以,一般的炮楼,在二战的欧洲战场没什么意义。

但是,欧洲战场炮楼少,不代表没有,这里有炮楼的升级版“防空塔”,作用还是一样,但那工事,完全不是日本人的炮楼所比拟。

有些“防空塔”简直让人惊愕不已,最出名的莫过于德国的“柏林动物园防空塔”,这工事太牛逼了,苏军进攻时,碰到柏林防空塔竟然绕道走,因为打不透,轰不塌,一般的枪炮根本没用。

这座建筑高六层,顶层四个角装置高射炮架,整体建筑墙厚8米,房顶厚5米,70米长,70米宽,里面可容纳一万五千人,还有大量的医疗设施。

当然,柏林防空塔是“防空塔”中集大成者,但就算一般的防空塔不如“柏林防空塔”,那也不是日本的简易炮楼所比拟。不过,这些“顶级炮楼”最大的缺点是,不容易建造,费工费时费人。

总体来说,日本建大量的炮楼,纯粹是欺负中国当时的武器差,到了战争后期,随着各方支援,中国军队的武器强了后,日本的炮楼作用再也没有那么大了。

欧洲战场没有亚洲战场这样的简易炮楼,因为欧洲战场上,武器太先进,日本这样的炮楼根本不够看的。而欧洲战场上的“顶级炮楼”防空塔非常坚固,但建造不易,数量较少。


蓝风破晓


欧洲战场不用炮楼一是没需求,二是不适合欧洲战场的实际情况。

在抗战中,日军确实修了很多炮楼,这些炮楼结构很简单,通常两到三层,用砖石、三合土和木料搭建而成,大部分分布在主要交通干沿线和大的村镇周围。炮楼里守军不多,一般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日军,另外加强10-20名伪军。

日军修建炮楼的原因很简单,由于日军兵力有限,在侵占了大量土地以后,兵力严重不足,只能集中在城市和大的镇子上。而当时中国经济比较落后,城市化程度很低,仅靠城市难以完全控制广大的农村地区。而当时的游击队就利用这一点,在农村发展壮大,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为了对付游击队,日军不得不分散兵力,加强远离城市地区的防卫。不过兵力分散的话很容易成为游击队的攻击目标,因此日军不得不修筑炮楼,用于防范游击队的攻击。炮楼虽然防御能力一般,只能抵御中口径子弹,但是一般游击队中连机枪都不多,所以很难对炮楼构成威胁。

有些炮楼非常简陋

而且炮楼一般不大,目标小,八路军很多部队也只有迫击炮,对付炮楼时也很难打中。炮楼的四周一般还很空旷,加上壕沟、铁丝网等障碍物,要在炮楼火力威胁下冲上去搞爆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一旦炮楼遭到攻击,周边的日军就会马上赶来增援,敌后武装攻打炮楼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否则的等鬼子援兵一来,这就算失败了。

所以敌后武装攻打炮楼一般是智取,比如说化妆成伪军或者平民,混进炮楼,或者是做炮楼内伪军的工作,让他反正做内应等等,硬攻很难奏效。

但是也有大型的炮楼,这个沈阳铁路线日伪时期的炮楼规模就很大

但是炮楼只是欺负一下敌后武装没重武器而已,其防护力很差,不要说平射炮,就是大口径机枪都防不住。像江浙的新四军游击队曾经协助营救美国飞行员,在他们的帮助下,游击队把美国轰炸机上的12.7毫米大口径机枪拆下来。后来在打炮楼时用过,效果极好,十来发子弹打过去,炮楼就千疮百孔了。

而在欧洲战场,一来欧洲城市化程度高,德军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在城镇上驻扎军队就行了,并需要分散到农村去。而如果驻军多的话,肯定是修一个兵营更合适,或者是征用现成的建筑物,比如《老枪》里德军就驻守在一座城堡里,用不到炮楼。

二来欧洲战场的重火力多,即使是游击队,也可以从盟国的空投中拿到一些武器援助,远比国内的敌后武装火力强劲,修炮楼也没什么用。在一些军事要地,少股德军也是修筑比较坚固的碉堡进行防御,不会用炮楼这种鸡肋。

所以对于德军来说,炮楼毫无用处,自然也不会修建了。


不沉的经远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炮楼放在欧洲,分秒就被干掉。

也许大家不知道欧洲军队火炮多到什么地步。

二战德军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一共生产了8266门。

这只是德军多款步兵炮的一种而已!

战争初期,步兵炮属于团一级支援火炮,但中后期往往直接配属步兵营。


再说德军步兵师一级,有多少可以干掉炮楼的武器。

步兵师的反坦克营:75毫米反坦克炮36门。

步兵师的炮兵团:10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火炮4门,150毫米榴弹炮8门。

每个步兵团: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6门,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门。

所谓的炮楼,用以上的跑,随便几炮就干掉了。

欧洲的要塞尚且三下五除二被搞定,何谈这些炮楼。



日寇在中国的炮楼,很多都是土木砖石结构,勉强可以防弹防手榴弹碎片,遇到任何平射炮都会完蛋。

只要有炮兵,干掉日寇的炮楼并没有问题。



其实在红军时代,第五次围剿国军也是使用碉堡战术,用简易碉堡打垮了五大苏区。

但这些碉堡并不难对付。



在解放战争中,锦州、长春、沈阳、天津这些城市都被修建为复杂的防御工事体系,包括很多半永久性要塞工事,比炮楼强悍百倍。它们一样被解放军大炮轰的稀烂。

天津攻坚战,解放军22个步兵师34万人,配属山炮、野炮、榴弹炮等大口径火炮538门,坦克、装甲车40余辆。

在这些火炮攻击下,天津国军只坚持了39个小时。


萨沙


出现这种场景,其实得“感谢”满清政府。

当年老外打到北京城的时候,慈禧匆忙出逃,外国人就把京城笑纳了,结果很意外地发现一批库存的明代火炮,比他们用的威力还大。为了保证在马背上统治天下的优势,清朝让中国的火器就此停滞了三百余年。在当时“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指导下,日本顺利从甲午战争里拿到了发动侵华战争的资本!

长时间的奴性统治,老百姓已经没有反抗能力了,更不用提最初列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时候,战场上死的人居然还没有因为水土不服生病而死的人多,就知道民间和官方的武装力量是什么样了。

二战时期,国内被列强搜刮得差不多了,艰难困苦前所未有。小鬼子的碉堡炮楼只需要有人在高处看守,并且同时提供火力压制就能统治一大片区域,根本原因在于当时连枪支都稀缺,更不用提重武器了。这种模式也就在国内能作威作福,搬到欧洲战场必死无疑!先不说二战,看下一战时期的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21日,为了不暴露主要突击方向,德国军队用1200门大炮对40公里的战线进行了8个半小时的集中轰击,发射了一百万发炮弹!这是什么概念,鬼子的炮楼能抗住如此密集的火力覆盖?早在一战时期就已经是拿重炮对轰了,前线盖这种炮楼,估计砖头还没运到,已经被炸成一片焦土了。

这还是一战,二战的发动者希特勒不是法尔肯海恩,对胶着的阵地战根本没兴趣。埃本埃玛尔要塞何其坚固,易守难攻,比鬼子的炮楼不知道坚强多少倍,结果德国人84名伞兵乘坐滑翔机,在空心炸弹和各种武器的强攻下,一夜激战就攻克了当时有600多人防守的阵地。这一战直接开了空降突击作战的先河。法国的马其诺防线确实坚如磐石,可惜德国人一开始就根本没打算死磕,直接给绕了过去。当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部队效率极其低下,经常对前线的战事一无所知,无线电数量匮乏,坦克之间居然还靠旗语沟通。德国人的高效和严谨在战场上占尽了优势,一个不对劲就直接无线电呼叫炮兵,坦克支援,或者斯图卡空中轰炸,整个法国战役期间制空权都被德国牢牢掌控,法国连个像样的防御工事都没有。不是不会盖,是盖了也没用,面对着坦克装甲集群和空中轰炸组合,估计你还没盖好已经被炸成平地了。
回头再来看炮楼,国内弄的那种建筑搬到欧洲战场,会被坦克炮,突击炮,火炮,飞机直接炸毁,甚至后期的重型坦克都不用开炮,直接撞上去就塌了,岂不是更省事。

所以,看起来威风凛凛的炮楼,也是东方特色的产物,换到欧洲就和棺材没两样,根本没用。


化蝶逐雪


在二战时期,欧洲和亚洲两个主要战场打的完全是两个世界的战争,欧洲那里是钢铁洪流,而在亚洲的战争中,则是人肉洪流。欧洲战场上到处都是大口径火炮,自动武器,交战的主力是坦克,是装甲车辆,而在亚洲战场上,几乎很难看到坦克的身影。

不过在亚洲战场上也有一样很有特色的东西那就是炮楼。一个修建得当的炮楼,能够遏制好几个路口,或者控制一处战略高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能攻能守,一专多能,能够很好的解决日军后期兵源不足的劣势。

一般炮楼都修的比较坚固,能够防子弹,手榴弹也炸不坏,只有大口径的火炮才能将其击毁。然而日军的主要对手,中国军队恰恰就是最缺乏火炮的。

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总共就只有一门意大利炮,还炮弹不足,应该说日本人的炮楼这个防御能力在中国战场上,已经属于顶级配置了。由于这些炮楼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国军队在第一后的行动,割裂了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使得我国的抗日武装如鲠在喉。

日本人这么了不起的发明为什么没有推销给他的欧洲盟友德国和意大利呢?原因很简单,这货上了欧洲战场,那就是人家重炮的活靶子!二战时期,中国战场上日本人所面对的敌人是缺枪少炮的中国军队,可是在欧洲战场上,最不缺的就是火炮!

在亚洲战场上,大家抱着手枪,步枪,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打仗。在欧洲战场上,冲在前锋的是飞机,坦克,大炮,这些大杀器,这些东西的杀伤力都不是一个小小的炮楼所能够抵挡的。在欧洲战场上,如果建起星罗棋布的炮楼来,这不就等于在给对方的炮手免费培训吗?纯粹是在送人头啊!

日本人吃的炮楼之所以能够起到作用,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在敌后战场,日本人面对的是游击队员,他们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老旧破。

游击队员手中的步枪就是四世同堂,有些队员使用的武器,还是满清军队的制式装备,手榴弹在游击队员的手中绝对属于顶级的大杀器。别说游击队了,就算是八路军的正规部队,当时武器装备也落后的很,用李云龙的话说就是宁愿用老婆来换重机枪。

面对这一样老旧的武器,日军的炮楼就变得坚不可摧,当然到了后期,我抗日军民的装备逐渐上来之后,炮楼就成了挨炮楼,有了炮的中国军队,打起炮楼来,那可叫一个爽!


历史评说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炮楼?还可攻可守?俺就问你一句,炮楼防炮吗?不防!

好吧,斯大林之锤听说过吗?二百零三毫米口径,那都赶上大腰子粗!15.8吨的体重,哎!用的还是榴弹炮!

就鬼子那炮楼,打中了一炮一个,打不中,震也能把他震塌了。

就这榴弹炮,苏联人前前后后就整出了一千二百一十一门,你就更加别提其他大炮,小炮,外加野战跑,一场战斗下来,光炮弹壳子就能铺一条公路出来。

所以炮楼?这搁欧洲的地界那都是过时的物件,一战的时候,经过实践证明,已经没几个国家整这玩意,一修还那么高。

见过工厂那大烟囱吗?这要是位置瞅好了,几个眼,外加几颗炸药丸子,直接就让你爬下。

咋说呢,越高,不仅那比大腰子还要粗的炮管子喜欢,就连天上煽动小翅膀的飞机,也特别喜欢搁上边下蛋蛋,就一秒,一秒钟就让你那炮楼变成渣渣,啥都不会给你剩下来。

当然德国人修的那防空塔和小鬼子修的炮楼不是一个东西。毕竟德国人修的防空塔仅仅修了八个,用来对付英国人空袭的,火力超猛,这个不在炮楼的行列,毕竟那玩意压根就是一超大个的堡垒,不能用炮楼来形容。

所以欧洲战场上,人家一般都修地堡,建筑是往下修的,很少有往上修的,这东西修的费劲不说,战斗一开始第一个到下的一准是他,没跑。

那么亚洲这块为嘛炮楼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这事,说起来就心酸。

炮楼说白了,就是有一大烟囱,高的有四层楼房那么高,矮的也有两层楼高,每一层怼一圈窟窿眼,用来观察和进行射击。

好一点的炮楼用水泥加砖头瓦块修建,差一点也有用木头板子搭的。

当年抗战的时候,咱对这炮楼还有一个顺口溜:“炮楼炮楼你真牛,人送绰号鬼见愁,爷们有了炮管子,一炮给你剃平头!”

从这顺口溜当中,咱不难发现,炮楼这东西对咱抗战的伤害。就这么一个一个的炮楼形成网格状的防御体系,将咱抗日根据地硬生生的切开了。

那个时候,咱大华夏的装备差,这是不争的事实。家里边别说火炮了,能有个迫击炮这都算正规军的装备了。

现在,咱老说小米加步枪,小米加步枪的。其实说实质的,小米有,但步枪就不见的了,有好些部队大刀长矛都成了标配,有支康熙年间流传下来的鸟铳就不错了。

拉线的火炮就更加不必说了,压根就没有,那点火的土炮有一门撑撑场面就很好了。

更多的时候,咱是拿着大刀长矛,迎着小鬼子的子弹冲锋,拿肉脑瓜子当防弹衣。弄死眼前的小鬼子,他手里的三八大盖就是咱的,身上的香瓜雷就是咱得,咬着牙也得干下去。大不了十八年之后咱再来一次,除了心酸和无奈,咱还能咋样?

落后的太久了,满清就给咱拉了小三百年,要想追上去,也只能这样了。

咱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咱也不能蛮干不是。

就这炮楼,咱强攻,压根不行。咋办?智取呗!

挖地道,从地下靠近炮楼,给你整几个炸药包,等着小鬼子坐土飞机。或者化妆一下,装扮成老百姓给炮楼送吃的送喝的功夫,弄死你,要么混进去,来个里应外合啥的,也不错嘛?

这不到了后期,小鬼子也不那么猖狂了。他就害怕不知道啥时候,咱的人就杵到他背后冲他乐呢?

那些个二鬼子,就算瞅见了,就当俩眼珠子看不见。

话说炮楼这东西,小鬼子也就是在敌后耍耍就得了,他压根就不敢搁正面战场上放肆。

毕竟正面战场上大炮还是有几门的,修炮楼,找死!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一座炮楼,几个鬼子,配十几个伪军,就能控制附近几个村子,这种情况在抗战时期的华北地区是非常常见的。炮楼在现在的抗日电视剧里很常见。而且,这种炮楼基本上都是沿着重要的交通线来设置的,其主要作用就是控制交通线,防止交通线被游击队袭击和破坏。

日军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兵力不足,而战线太长,占领的地区又广,所以不可能处处设防,总是有些地方是鬼子无法完全控制的,而这些地区就是游击队和抗日根据地生存的空间。因此,为了控制交通线,维持交通,将根据地和游击区强行切割为小块,再加以清剿。这种战术在一段时间内确实曾经发挥过作用,让根据地和游击队活动起来很不方便。

日军这种战术之所以能起作用,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游击队和八路军地方部队缺乏重武器,只有轻武器,所以没有能力摧毁这种炮楼,进攻起来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得不偿失,所以才能让日军一段时期内得逞。但是很快就找到了破解的办法,这就是不断袭击这种小规模据点的补给线,让他们孤立起来,无法获得补给,逐步变成累赘。


德军在欧洲占领区也存在这种情况,也就是占领的兵力不足,伪军出工不出力,所以在东欧南斯拉夫和法国,意大利都有比较活跃的游击队,一直在持续不断的活动。那么德军为什么不借鉴日军这种战术,在占领区大量修建炮楼,来维持交通线,压缩游击队的生存空间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欧洲的工业化水平远远高于中国,城市化的水平高于中国,交通的现代化水平当时也远远高于中国。这种炮楼主要是在城镇以外的农村地区,这也是游击队活动的主要土壤,而当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很低,所以对日军来说很不方便,而对游击队来说很方便,所以日军必须用大量兵力控制交通线。


而欧洲当时的交通线基本上都是公路和铁路为主构成的,这种交通网络实际上是不利于游击队的生存和发展的,都只能小打小闹,要想形成中国华北那种规模的根据地,这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德军就是建立在这种高度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基础上的,从一个城镇增援另一个城镇很快,而游击队要破坏这种交通线,也不容易。也就是说,德军不需要建碉堡。

另一方面,因为欧洲当时的工业化水平比较高,所以即使德军建立这种炮楼,也不太容易发挥作用,因为欧洲的工业化程度高,所以游击队自己找原材料生产炸药没那么难。也就是说,炮楼也难不倒当时欧洲的游击队。而中国当时工业化程度低,游击队生产炸药一没有技术,二没有原材料,就不容易了,炮楼才能发挥作用。


萧武


因为在欧洲修炮楼没啥用。

什么叫炮楼,炮楼就是加高版的碉堡。


碉堡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座低房子,四周留有枪眼和观察孔。炮楼跟碉堡的区别就是块头大,个头高,只不过比碉堡多了两层而已。

炮楼干什么用?当然是做防御工事,也就是浓缩版的长城。不过高配的炮楼不仅有防御工事,也有进攻武器,还在一楼有地洞出口,地洞里有吃的、用的还有武器弹药,能攻可守,进退自如。

在中国,炮楼的作用不可小视,在抗日战争中一个炮楼就是一个日军据点。遍布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炮楼就像一把把尖刀将我抗日根据地分割开来,给我军造成了很大损失。

曾经在跟随八路军将领段君毅将军在豫北地区抗日的一个老兵接受凤凰卫视采访的时候随口对记者说过这样一个顺口溜:炮楼炮楼就是牛,人送外号鬼见愁,老子有了榴弹炮,一炮给你剃平头。


看过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朋友也许会记得首长在夸赞侦查员杨子荣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也曾凭机智,炸毁敌人碉堡,救出多少战友和同胞。”

可见炮楼在抗日战争中真的是让我敌后军民头疼的家伙,给我军的游击战增加了不少麻烦,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看到这里您一定觉得不可思议,不就是一个固定的房子吗?一发炮弹就送它上西天,就像老八路的顺口溜一样,“一炮给你剃平头”。日本兵修一个房子来耀武扬威,也太欺负人了吧?

以抗战时期中国的情况,炮楼还真的就是这么欺负人!

日本人不是傻子,他们敢修建炮楼来秀肌肉,分明就是欺负中国落后,工业落后,军队落后。记得日军的零式战斗机在1942年对中国西北进行大轰炸的时候,持续半年中国空军都不敢迎战。为什么,中国军队装备的是苏联的伊系列战机,不是日军的对手。日军飞行员看中国空军不敢应战,愤怒地朝飞机跑道开炮。

后来中国空军被羞辱得受不了,请求迎战,结果你猜怎么着,出动了36架苏联战机被日本人打下了30架,日机无一损失。新四军将领讲过一个更气人的故事,抗战期间日军一两个士兵就敢大摇大摆进苏北一个县城,中国的抵抗能力就是这么弱。

抗战期间的中国,装备实在落后,日军是现代化的部队,共产党的游击队和国民党的杂牌军什么装备?

很多朋友想到的是小米加步枪,但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好多部队连鸟铳都没有,大刀长矛是他们的武器。有一首铿锵有力的抗日歌曲名字叫《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歌颂的就是我抗日官兵用大刀迎击日军的步枪、机枪和火炮。多么悲壮又多么心酸。

可即便如此,在敌后(炮楼多存在于敌后,正面战日军不敢用炮楼,国民党正规军的装备再烂,也有榴弹炮和野战炮,日军也不想白白送死)军民还是采用各种方法智取敌人的炮楼,比如假装送菜到配楼底下突然袭击,化装成厨师打入内部里应外合,挖地道到炮楼地下安放炸药等,

那么,日本的炮楼在欧洲战场上为什么看不到呢?

炮楼在中国出现是因为中日军备水平严重不对称,就像一个壮汉跟七岁娃娃打擂台,他躺在那里也吃不了亏。


而欧洲战场的情形显然不同,欧洲军队装备太好了,哪怕营级的部队也配备有榴弹炮、迫击炮,重炮是基本配备,每个团都有十门到二十门。

大家势均力敌谁怕谁,连钢板做的坦克都在重炮面前经常被秒杀变成一堆废铁,何况固定的炮楼,那就是十足的活靶子。不要说用重炮,德国造的MG42都能教鬼子的炮楼做人。

对于德国、苏联这样的重火力战争,炮楼的防御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德国的重炮连比利时的列日要塞都能一炮轰开,连混凝土都没有的日军炮楼,在苏军德军面前这么连纸片都不如。

所以,欧洲战场上不会炮楼那样的奇葩。


小约翰


因为欧洲的战况和日本面对的战况不一样,轴心国及其仆从国主要的都在欧洲,而欧洲又是一块面积不大的土地,所以像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在进攻的时候会比日本容易一些,它们在欧洲也是人口大国,可能动用的比欧洲某些国家人口还多,兵力相较于日本来说比较够用。



可日本面对的亚洲战场不一样,日本打的国家人口加在一起在十亿以上,一块足够十几亿二十几亿人口生活的大片土地你几百万军队能占领多大地方,无非就是占领一些点,可能就算占一些点你都占领不全。



日本的炮楼四面都能射击,不像欧洲一些国家修的碉堡和工事一样,对准一面就可以了,因为敌人就从这面来,日本占领一块土地,四面八方都有抵抗你的,你保证不了你身后的所谓的已经占领的土地被牢牢地控制住了。要用这种炮楼,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控制一大片区域,要不怎么修得那么高呢,过去日本人搞封锁不就没少用炮楼吗,炮楼可以看做一种被动的进攻方式,它本身不能挪动,但是日本人用它蚕食那些被侵略国家的领土。



日本的炮楼确实让日本把有限的兵力发挥了更大的效果,那时候亚洲国家还没有发展起来,工业底子薄,在与日本人作战的过程中缺乏重武器,日本炮楼里很少的人就能控制很大一片区域,给那些反抗侵略的人们造成很大麻烦。欧洲战场,像德国,其大量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动起来才有更强的战斗力,法国用马奇诺防线把大军固定住了,就败给德国人了,欧洲有些国家是有重武器的,面对飞机坦克大炮,孤立的炮楼在一片大平原上基本就是白给。


鍋盖頭司令


环境不一样啊,老大!

拿中国来说吧,炮楼这玩意也就出现在敌后战场,正面战场几乎没有。

为什么?

因为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游击队的武器装备落后,没有重型武器,很难打掉鬼子的炮楼。

可在正面战场,国军能得到美国、苏联源源不断的武器支援,坦克、大炮、飞机都有,虽然不像欧洲战场、北非战场上多,但对付鬼子的炮楼绰绰有余。

如果鬼子将炮楼这玩意弄到欧洲战场上,它和纸糊的房子没什么区别。指不定人家连炮弹都懒得浪费了,直接开着坦克撞过去都能将它撞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