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先发展重工业?

獨家心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是重工业,而是武器工业。

在二战期间,战场主要武器就是重武器,轻武器只是次要的。

所以苏联大力发展重武器,作为立国之本。

二战期间,苏联生产的重武器数量极为惊人,包括:83.4万门火炮(其中35万门迫击炮),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5万8000架飞机,20.5万辆汽车,另外还有9.54万挺轻重机枪。

这些数字已经是非常惊人了。

就生产数量来说,强于宿敌德国,仅少于美国而已。

仅仅以坦克和自行火炮来说,就有接近11万辆,其中大部分是坦克。另外还有西方援助的约1万辆坦克。

那么德国生产了多少辆坦克?只有不到3万辆。

而这3万辆德国坦克,还要分别在东线西线使用。

苏军就坦克上来说,拥有绝对数量优势,而且质量也丝毫不差,当然能够压垮德军。

更夸张的是,这么庞大的生产水平,是在苏联初期大溃败中取得的。

开战半年内,苏联损失了63%煤、58%钢的生产能力和41%的铁路线,多达31850家工矿企业遭到破坏,还有60%的铝产地和80%的铜锰产地被德军占领。

有意思的是,苏联可以生产如此强大的重武器,却解决不了基本的吃饭问题。

在1942年,苏联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人民一天只有400克粮食供应,相当于西方的儿童标准。除了最前线打仗的军人以外,整个苏联陷入饥饿中。

更夸张的是,种粮食的集体农庄农民,每天只有300克粮食(其中大部分是土豆),还不如市民的供应。

这说明什么?

苏联把主要的力量都用于打仗的重工业,农业放在次要,只要能够给军人提供足够的口粮,后方的人民不饿死即可。

为此,美国援助了苏联大量的粮食。西方共援助了4915818 吨食品,其中420万吨是美国提供的,包括小麦面粉和种子115.24万吨、糖67.2万吨、肉类罐头78.22万吨、香肠、油脂、黄油和猪油73.9万吨、植物油51.27万吨、奶粉、蛋、奶酪粉和其他脱水食品36.2万吨,其他食品66.1万吨,食用碱0.9万吨。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肉类罐头78万吨。

在有美国的肉类罐头之前,苏军士兵几乎是吃不上肉的。一些黑面包配上少许猪油就是美味了。

苏联民众戏称美国罐头为“第二战线”,鸡蛋粉为“罗斯福蛋粉”。

表面上500万吨粮食只是苏联半年的粮食供应。但大家注意,这些粮食都是高热高脂的粮食,不是面粉土豆那些东西,对于苏联的意义非常大。

以苏联的国力,真要想发展,能够解决不了这些粮食问题,主要还是政府的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