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哪些名人,是通过“捡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的?

史学达人


对男人来说捡个皇帝做做,可谓是捡了个大漏;对于女人来说就是捡个皇后来做,也是个大漏。如果不是正妻,老公捡了个皇帝,自己阴差阳错捡了个皇后,那就是超级大漏。

那就说说这个事。

公元前180年,西汉吕太后吕雉驾崩,留下遗诏让吕王吕产做相国,让吕禄的女儿做皇后。

本来吕后在政时,大力培植吕氏外戚集团势力,就引起刘氏皇族和功臣的不满。现在吕氏集团的核心人物没有了,一直被打压的刘氏皇族和功臣趁势反弹。

首先是齐王刘襄发难于外,陈平、周勃响应于内,群起而杀诸吕,皇室集团取得彻底胜利。

吕后确立的后少帝刘弘被废,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迎立代王刘恒入京称帝。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

代王刘恒捡了个大漏,做了皇帝,是为孝文王,其母薄姬为太后。

孝文帝即位几个月后,公卿大臣请求立太子,窦姬的长子年龄最大,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女儿刘嫖为长公主。第二年,窦姬的小儿子刘武被立为代王,不久迁徙梁国,是为梁孝王。

这事看起来是顺理成章,其实里面有许多故事。

吕太后临朝称制时,窦姬由良家女子选入宫中服侍太后。后来,太后把一批宫女遣送出宫,赐给各诸侯王,每王五人,窦姬就在这批宫女之中。

窦姬家在清河,心想到离家较近的赵国去,就请求主管遣送的宦官,把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人员中。

宦官把这事给忘记了,是否有意不得而知,错把她的名册放到了去代国的名单中。

名册上奏,诏令允许,准备启程。窦姬一看不合心意就痛哭流涕,埋怨那个宦官。本不想去,但被强行带走,窦姬阴差阳错就到了代国。

到代国后,代王偏偏喜欢窦姬,不久就生下了女儿刘嫖,接着又生了两个儿子。

代王王后生了四个儿子,这可都是嫡生儿子。在代王尚未入朝为帝时,王后就病逝了。

等到代王被立为皇帝,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接连病死。

窦姬所生的长子刘启就被立为了太子,母凭子贵,窦姬就被立为了皇后。

作为刘邦儿子的代王刘恒,捡漏做了皇帝,也是大概率的事件;

但窦姬成为皇后,这的确有些神奇。

看来,有些事勉强不得,但有些东西是你的,谁也抢不走。

当初,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再次遭受箭伤,引发重病,吕后就请了良医为他医治。

刘邦询问病情,医生进言道:“病可以医治。”

刘邦听了不但不高兴,反而大骂医生说:“我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这难道不是天命吗?我命在天,就是扁鹊又有何益!”

不愿意接受治疗,赐给医生五十斤黄巾,命令他离去。

不久之后,刘邦驾崩。

都说有病乱求医,那是珍惜生命,但刘邦却不医治,看来也不是没道理。

命运这个事还真的不好说。

还有更神奇的哪!

《汉书·外戚传》还记载了窦皇后姐弟团聚的事。

孝文窦皇后(?-前135年),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窦猗房是普通的农家女,平民出身。

窦漪房被立为皇后以后,父母已早亡,唯一的愿望就是寻找失散的兄弟。

当时,薄太后正忙着尊礼薄氏祖先,她也不敢跟老太太攀比,迟迟没有向汉文帝提出这个想法。

就在她被册封为皇后的那一天,她向文帝提出建议,要宴请天下所有鳏寡孤独的老人,并赐给生活贫穷的人布匹、米面、肉食;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九岁以下的孤儿都赐予一定的生活必需品。

汉文帝以善孝治天下,对皇后这个建议大加赞赏,并立马实施。皇后这一善举,很快传遍天下。

窦漪房的家世也逐渐流传开来,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就是窦皇后的亲弟弟窦少君。姐弟分别时,他才五六岁,现在已经成年。

姐姐窦漪房入宫不久,由于哥哥窦长君在外面劳作,没人看管,窦少君就被拐卖。先后被拐卖多次,最后被卖到河南阳宜一户财主家做了奴仆。

窦少君被派往山上烧炭,结果天降暴雨,发生泥石流,一百多人大都丧生,他却躲过一劫。死者家属到主人家哭闹不休,窦少君跟随这家主人逃到了长安。

到了长安,窦少君就算了一卦,算卦的人说他不久就会大富大贵。

打死他也不会相信自己能大富大贵,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可没走多远,就听到人们都在谈论窦漪房的事,一下子勾起了他的兴致。

窦少君就大着胆子给皇帝写信,说自己就是皇后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文帝是仁德之君,仔细询问皇后。皇后把一切都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

于是,文帝下诏,并与皇后一起召见窦少君。

姐弟相认的整个过程,都被史官详细地记录下来。

史书上说,当时大汉的皇帝被感动得落泪,旁边的宫女也跟着皇后哭泣。

看来,天上不一定会掉馅饼,走路被金元宝绊倒是可能的。

比这更幸运的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就看有没有这个运气。

造化弄人,但也是各人的修行,不可强求。



豹眼看历史


我知道一个,那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嘉靖皇帝的运气是真的好,他的皇帝位也真是“捡漏”来的。

嘉靖皇帝前一位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这个皇帝可不“简单”,贪图享乐,比较好色,身边女人不少,平时那种事没少干,最后在游江南时不幸掉进河里,再加上平日身体“消耗”过度,竟然就死了。武宗死的时候年纪不大,不过三十一岁,死的时候也没有子嗣。这就便宜了后来的嘉靖皇帝了。

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兴献王的儿子,宪宗皇帝的孙子,孝宗皇帝的从子,大行皇帝的从弟。

世宗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的次子。兴献王封地位于今天湖北省钟祥市,明朝时是三大府之一的承天府,正德二年(1507年)9月16日,朱厚熜在湖广安陆的兴王府出生。他的父亲朱祐杬是明宪宗第四个儿子,在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被封为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就藩湖广安陆州。朱厚熜的母亲蒋氏是北京中兵马指挥使蒋斅的女儿,她在1493年与朱祐杬成亲,1494年随朱祐杬前往安陆。

嘉靖皇帝少时除了吃的好点穿得好点之外,其他方面并没有多好,生活的也不是很自由。明朝时对皇帝的管理也是很严格的,这是由于受到“明成祖朱隶'的影响,所以后世皇帝都很忌惮自己的兄弟,对他们监视也很严。比如,王爷平时无事不能去京城,无故去京城会被直接当作造反。

平时里在自己的封地也不能随便转悠,而且也会有人监视。并且咱们这个嘉靖皇帝的运气也不太好,自己家的封地还是比较偏的那一种,所以讲嘉靖帝当皇帝前后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

在武宗皇帝去世后的时间里,大明帝国没有皇帝,唯一说话算数的就是杨廷和先生,他在皇室子孙中千挑万选,终于找到了叫朱厚熜的人。朱厚熜在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嘉靖,是明代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这位嘉靖皇帝其实还是不错的,在他统治时期还出现了“嘉靖中兴”的局面。


还是有故事


布拉德贝里,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1000米短道冠军。

其实,布拉德贝里的水平非常一般,在这次比赛中,他实际上是垫底选手。而布拉德贝里有非常有自知之明,参加这次比赛就不是冲着拿奖牌的……这位大仙的目的很感人:同组选手中有一位名叫阿波罗的世界纪录保持者,通过比赛可以认识这位高人,然后邀请到澳大利亚自己的冰上用品店剪彩。

对的,布拉德贝里参加这次冬奥会的主要目的,是找偶像来了。


于是,所有人都没有对布拉德贝里抱希望,包括他自己。实际比赛中,他也是非常稳定的发挥。

(决赛开始后,布拉德贝里被落在最后)

预赛时,布拉德贝里一直垫底,但是同组选手犯规,他挤进了半决赛;

半决赛的对手更强大,布拉德贝里稳定发挥,一出发就稳居最后一名。结果在最后一圈的时候,韩国选手金东胜摔倒,紧接着中国选手李佳军和加拿大选手也摔倒了……布拉德贝里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进入了决赛。

决赛更为精彩,东道主阿波罗,也是布拉德贝里的偶像,人气最高,夺冠希望最大。一路捡漏上来的布拉德贝里完全被忽略了,他自己也不抱什么希望,毕竟这感觉像是青铜对王者……


顺理成章的,一开始布拉德贝里就稳居最后一名。

(布拉德贝里:你们相信吗?我都不相信哦……)

结果,在比赛中的冲刺阶段,前四名选手竟然摔倒在了一起……被落在最后的布拉德贝里,成为唯一站着到达终点线的人。

我们还能说什么呢?这位大仙从预赛开始就稳居最后一名,一路垫底进入决赛。然后,捡漏捡了个冠军。

好吧,你已经是冠军了,回去为自己的冰上用品店代言吧!


七追风


这捡漏的人生,怎么能少的了宋高宗赵构呢。因为他“漏”在东京汴梁城之外,侥幸躲过了靖康之变,而有幸成了南宋皇帝。

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

大宋和大辽相处融洽,但这个融洽的前提是:宋给辽岁币,与辽约为兄弟之国。就这么过了100多年,宋辽之间保持和平。但是隐患在于:大宋这边总有人觉得屈辱,比如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童贯、蔡京,以及后来的王黼、蔡攸等。

恰好,此时辽国的东北角女真人迅速崛起了。北宋这些个掌权的糊涂蛋认为机会来了,就联系女真(已经建国号金),即宋金海上之盟,约定大家一起进攻辽国。胜利之后大家分地盘,幽云十六州归宋,其他地方归金。

看着很好吧?

但是宋朝这帮人忘了:宋朝的和平是建立在大辽没什么野心的基础之上的。

大辽已经立国200余年,已经接受了中原文化。大辽拥有幽云十六州的农耕区,使大辽不会像以前的游牧帝国那样,有周期性的继承危机与生存危机,大辽已经改成了父死子继,与中原一样了。大辽满足于既有草原又有幽云十六州,既有游牧又有农耕,再加上中原的岁币,日子过得很好。

大宋与大辽打交道100多年,知根知底。而金国呢?大宋根本不了解啊。而且金国刚刚崛起,生猛彪悍,大辽都不是对手,你孱弱的大宋武力,靠什么保护自己呢?还跑去跟人结盟。

结果,宋在与金一起攻打辽的时候,显现出了极度的无能。最终把金人的野心给勾起来了。顺道手就把宋给灭了。

1125年,金消灭了辽,兵锋直指大宋。10月攻宋,1126年1月就保卫了首都汴梁。结果金人在外围掳掠了一番就撤了。

接下来宋朝的政客们又开始了拙劣的表演。宋朝派人去辽国故地策反原辽国的将领,让他们投降过来跟着大宋。结果大辽的人也看不上宋,就把宋写的信给金国交上去了。结果金军再度进攻大宋,1126年12月,东京汴梁又被金军包围了。1127年2月,金军破城,徽钦二帝、所有赵宋在城内的宗室人员都成了金人的俘虏。

但是,唯独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不在城内,躲过了一劫。

赵构干嘛去了呢?

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赵构在干啥?

原来,在1126年1月时,赵构去金兵营谈和,结果金人说赵构不是真皇子,赶紧给我换一个来。赵构就这么被金军放出来了!

在金军第二次入侵的时候,宋钦宗又派赵构去跟金人谈判。途中在河北磁州遇到了守将宗泽,宗泽认为金人不可信,不能去,去了估计就回不来了。就这样,赵构就没去金营。

等到汴梁被包围时,宋钦宗任命在外的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募兵勤王。此时是1126年12月。

赵构好不容易凑了一万人,但是他根本不敢回汴梁,就带兵到了河北大名府,接着又向东南方向跑,到了东平府。后来赵构觉得,也不能就这么不管父母兄弟自己一个人跑了,但他又不敢回去,就派主战的宗泽,带着1万人马往澶渊出发,说是去勤王,并对外宣称:大元帅赵构也在军中。

接下来,赵构一路向南跑。1127年2月跑到济州府,4月跑到单州,5月跑到了应天府。

此时消息传来,金人掳掠徽钦二帝以及赵宋宗室、汴梁财富北去。赵构就在应天府即位了。

此时,赵构算是初步靠“捡漏”捡来了天下。但是,金人依然紧追不舍,赵构还没脱离危险,继续跑。

赵构什么时候算站稳脚跟?

在应天府称帝后,赵构一路南下,还美其名曰“巡幸东南”。1127年10月,到达宝应县,接着很快到了扬州。1129年,金兵杀向扬州,赵构南下逃跑,被金军一路紧追,追到了海上。

此时,南方各路将领力量逐渐成长起来,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已经崛起。金军日渐难支,到1130年开始撤军。到了这年夏天,赵构回到临安,并决定定都于此。

金军忙于消化从宋抢去的财富,也因为进攻宋朝战线太长,国力也无法长期维持。此后宋金双方维持相对均势,金军再也没有过长江。

此时,南宋以及赵构,才算是站稳了脚跟。

结语:赵构被后世称为中兴之主,有过誉之嫌

当上皇帝、坐稳皇位的赵构,终于因为捡漏而走上了他的人生巅峰。

史书上把他称为中兴自主,但几乎同样遭遇的司马睿却没有得到这个称号。我认为这有过誉之嫌,偏安苟安,怎么能算中兴呢?至少要大反攻、光复旧疆才能称得上中兴。

(完)

以上是凌烟阁论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谢谢!


凌烟阁论史


捡漏是个文玩词汇。用在历史上只有意外获得江山的人。历史上靠运气或者非自己的努力上位的人大有人在。这一些人都是意外获取地位并且保持权柄不失。被扶持成为傀儡的不能算简陋,而最多是倒霉蛋。

秦昭王,秦武王喜欢举鼎,最后被鼎砸死,然后在燕国做人质的秦昭王被赵国赵武灵王软硬兼施的扶上王位,[捂脸]。

汉文帝,作为刘邦的儿子,在吕后铁腕手段下能活下来可能就是最大的愿望,汉文帝做梦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会继承大统,在吕后死后被拥立,随后创造了文景之治!

汉宣帝,经历巫蛊之霍残存的卫太子血脉,因为汉昭帝早逝无子,继位的昌邑王和权臣霍光不对付,于是被废,然汉宣帝被扶上帝位。创造昭宣中兴!

唐高宗李治,因为太子和李泰的争斗最后两败俱伤,李世民为了保全两个儿子,靠长孙无忌的扶持上位。因为李治是皇后嫡子。他为了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反而让武氏坐大,改朝换代。

宋明帝,自从刘裕篡晋以后,帝系飘忽不定,前废帝刘子业继位以后荒淫无道,作为藩王的宋明帝被立为皇帝,,继位后通过一系列手段削弱宗室力量,导致萧道成做大。在位期间权柄没有丢失。

宋文帝,同样作为刘宋的皇帝,他的皇位来的很意外,在刘裕死后,少帝刘义符继位,没多久就被权臣废掉,迎立刘义隆继位,在位期间创造元嘉之治!


歪史


看到这个标题,我忍不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春秋战国的卫国一位大王的故事,那就是卫宣公,他就是捡漏当上大王。

01、卫公子晋从小在邢国为质子

邢国是商周时的一个分封国家,商祖乙九年迁都于邢台,历祖辛、沃甲、祖丁至南庚129年。 西周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在那里,先后传二十世,历五百余年。


卫国国君卫庄公将儿子公子晋放在邢国为质子,所以基本上这个儿子与王位无缘了。

何况当时卫庄公已经立了太子,就是嫡长子太子伋。

02、天下掉下大馅饼,不费吹灰之力当上卫国大王

公元前735年卫庄公去世,公子晋的哥哥太子完继位,是为卫桓公。

可是有个人却不愿意向卫恒公俯首称臣,那就是卫庄公生前宠爱的小儿子州吁。

于是州吁发生政变,公元前719年,州吁带领卫国逃走的流民袭击杀害卫桓公,自立为王,史称卫前废公。

可是这个州吁上台没做什么好事,一味喜好打仗,所以卫国人都不拥护他。同年九月,卫国大臣石碏联合陈桓公杀死卫前废公。十二月,从邢国迎回公子晋,并拥立他为大王,史称卫宣公。


03、卫宣公达到了人生巅峰

卫宣公当上了大王之后,确实达到了人生巅峰,不是将卫国带入繁荣昌盛,而是自己的奢靡生活达到了巅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当上大王,卫宣公便将父亲卫庄公的姬妾夷姜收入囊中,生下儿子公子伋(一作急子)。

卫宣公很宠爱夷姜,不仅立她为王后,还将公子伋立为太子,并让右公子教导他。

后来,右公子替太子伋迎娶齐国女子宣姜为妻,成婚前,卫宣公看到宣姜长得非常漂亮,立即爱不释手,竟自己把她娶过来,替太子伋另娶他人为妻。

卫宣公得到宣姜后,宣姜生下两个儿子公子寿和公子朔,卫宣公让左公子教导他们。王后夷姜因此失宠,无奈上吊自杀。


少禾君


应该是刘秀,被誉为躺赢人生的人。全程虽然不是完全顺利,但是从造反到拥有势力仅仅是需要3年,甚至在30+的年纪就成了皇帝。这在历史上非常稀少,看着那些中年还奔波着的大叔们,他简直比开挂开厉害。那他到底幸运在哪里?他出生的那年农业兴旺,甚至还有一个杆上有9个麦穗的情况,甚至据说稻田中还有秀字存在。于是他家人就给了改了名字,但当时大家都认为此刘秀并非天选之人

毕竟他家里普通,人也普通。但是此人不服输的回应,为何我就不能是此秀。

当时的他依旧普通,简单的念完书就成了肄业人士,更普通的说就是农民。当时他的大哥表示,如此乱世为何不反了。他默默的摇头表示自己只是想当农民,但是没想到后来祸事上身,他只能逃亡别的地方。此时的他依旧没有想过谋反,甚至和小女友在一起非常快乐。但是调查户口的来了,他最后入了监狱。出来后的他再也不是农民刘秀,而是幸运锦鲤。

他一开始集结了不少兄弟,但是奈何没有钱没有支持,大部分时间甚至都在骑牛。但是这也不能阻止我的主角光环,在朝廷的压制下很多人都不敢反。但是他瘦弱的身躯穿着铠甲走在街头,大家就觉得他都行,于是就造反了。到了后期他仅仅有万人军队,但是外面确实十倍之数。面对猪队友们想要认输的态度,他眉头紧蹙于是当天就有流星雨,直接把敌军给砸死了一大半。

后期兄长身死让他开始害怕,于是他归顺了。皇帝认为实在太好了,于是派他出去巡视。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送兵有人送美女,于是征途开始,顺利称帝。





一剑斩红尘


历史上哪些名人,是通过“捡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的?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通过“捡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充满着戏剧性。这里我也写一个人物,就是从我们嘉兴出来的唯一一个“皇帝”,宋孝宗赵昚。

赵昚生于1127年,这一年的二月六日,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钦宗为庶人。自此北宋两帝成为庶人,还被金朝掳走了,史称“靖康之变”,这是大宋的奇耻大辱。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就是以“靖康之变”为起点展开的。郭靖和杨康的名字也是取自“靖康之变”。

也是这一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金军兵临山东,赵构自知无法对敌,不得不往南逃到扬州。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建炎三年(1129年)旧历二月,金兵又奔袭扬州,赵构不得狼狈渡江,经镇江府逃难到临安(今杭州)。这也是赵昚走上人生巅峰的开始,因为在建炎三年,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由于宫女的疏忽,受惊吓而死,年仅三岁。赵构自己也由于在逃难路上受惊吓过度居然丧失了“功能”自此再无子嗣。但国不可无储君啊,于是赵构就决定通过“选秀”的方式来选出“皇太子”。

绍兴二年(1132年),在秀州(今嘉兴,古地名秀州指除海宁外的嘉兴地区,不是现在的秀洲)青杉闸生活的赵昚奉旨去杭州参加“海选”。因为赵昚是宋太祖赵光胤的七世孙。到了杭州,赵昚看到起码有百来号皇子皇孙,也没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只是个还未满6岁的孩子,看得开得失。整天就知道吃啊,玩啊。等到选秀那天,赵构选了一圈,挑中了一位眉清目秀的孩子,赵昚落选了。不过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据说当时突然出来一只猫,走到被选中的孩子身边,谁知那孩子直接一脚把猫踢开了。这被赵构看在眼里,觉得此子不堪大用,毫无怜悯之心。于是,幸运的赵昚被选上了,做了赵构的养子,最后成了皇太子。

赵昚即位后,赵构其实并未放开权利,依旧做着“太上皇”。赵昚处处受到节制,不过即使这样赵昚还是做出了成绩。他接受了史浩的建议,下诏为名将岳飞平反,追复其原官,赦还岳飞被流放的家属。还任命张浚为北伐主帅,展开隆兴北伐。宋军于一月之内恢复灵壁、虹县和宿州等地不过由于将帅不和,最后北伐失败,不得不和金朝议和。

议和之后赵昚也把心思放回内政之上,赵昚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史称“乾淳之治”。他也是南宋历史上表现最出色的一位皇帝。

你看,一位已经淡出权利中心的皇族遗孙,本来的人生轨迹就是过过小日子,谁曾想竟然通过一场“选秀”成为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不得不说这是通过“捡漏”而走上人生巅峰的典范。


嘉兴微同城


个人觉得通过捡漏走上人生巅峰的首推应该是汉宣帝刘询。(就是小时候老看《乌龙闯情关》的刘病已)历史上是真有其人,刘病已本是汉武帝曾孙,戾太子之孙。因受江充等炮制的“巫蛊之祸”牵连,被收入狱中。幸得廷尉监邴吉庇佑,委派女囚胡组,郭征卿细心照顾,墩墩教导。


后遇大赦天下,刘病已得已走出牢笼。又是在邴吉的再次庇佑下,刘病已再次得以保全。邴吉送到外祖母史良娣家细心抚养。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刘弗陵在位期间算一位守成之主,对于武帝时的一些过错做了修补。可惜,老天没有给这位年轻的君王多余的时间。没过几年,汉昭帝无嗣驾崩。霍光(霍去病的弟弟)等重臣迎立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在位期间荒淫不道,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不久便被霍光联合朝中重臣废黜。

或许真的是天选之子,之后不久。遍又由霍光邴吉等奉迎为皇帝,是为汉宣帝。刘病已从小生于民间,了解民间疾苦。对于武帝朝后期引起的民生凋敝等有着深刻认识。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在位期间,扫除了霍光等朝中重臣的势力,对于维护皇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延续了对匈奴持续打击的政策。对内,轻徭薄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同时对于赏罚分明,打击贪污腐败。在刘病已的治理下,渐渐出现“中兴”局面。公元前48年1月10日,刘病已病逝。他的一生前期充满坎坷,前半生颠沛流离。机缘巧合之下突如其来的皇位,让他得已实现胸中抱负,对于大汉王朝的发展及后世的影响产生了积极作用,是大汉王朝不可或缺的一代有作为的君王。


历史玩着说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在青年时期,三次赴京参加会试,均落榜而归,弄得他心灰意冷,归隐山林。但太平天国起义给了他施展抱负的舞台,在很多知识分子不愿担惊受怕为官的形势下,左宗棠“拾漏”为官,并凭着自己的文韬武略,从此走上人生的巅峰。

青年失意

左宗棠小时候其实也是一名“学霸”,学习刻苦,涉猎广泛,尤其对地理与兵法颇有研究。在他的努力下,学习成绩很是优异,经常在考试中名列前茅,并于道光12年在20岁时中举。

但此后却霉运连连,先后3次进京参加会试,全都落榜,也不知道差在哪了。无奈之下,只能以教书为业,潜心研究学问,等待机会。但一直到40岁之前,左宗棠的状况仍然没有起色,他自己也倍感失望,曾说“我这辈子怕没什么发迹的指望了,除非皇上求贤相”。

虽然没有被朝廷起用,但左宗棠对自己的能力相当自信。

中年得志

1852年,左宗棠40岁时,太平天国起义进行的轰轰烈烈,义军攻城掠地,势不可挡。当时,有很多知识分子出于安全考虑都不愿出来做官了。在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时,官府人才匮乏,无良将可用,左宗棠经不住友人的邀请,临危受命,辅佐湖南巡抚张亮基守城。

左宗棠大展身手,力挽狂澜,使太平军久攻长沙三个月无果,最后只能撤兵而去。左宗棠初战告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凭着自己过人的能力,屡历战功,并得到了咸丰皇帝的关注,开始逐渐得到重用。

青史留名

此后10余年间,左宗棠一直和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直至1866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同时左宗棠大力开展洋务运动,建立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培养海军军事人才。他还参与围剿捻军、回民起义运动,为清朝的封建统治立下了大功。

1876年,新疆被外族占领,左宗棠力排众议,以64岁高龄率军进军新疆。临行前他命人带上一口棺材,以表其志,他说“我已经64岁了,为了收复国家的领土,我情愿答上这条老命”。在他的指挥下,清军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而且左宗棠在新疆的治理上也政绩斐然。

中法战争爆发后,已年逾古稀的左宗棠,又受命前往福建主持大局。但由于清政府与法国议和,使左宗棠无法施展抱负。1885年,73岁的左宗棠在福州病逝。

左宗棠是“时势”造出的英雄,他身上充满着忠君爱国思想,即有精忠报国抵抗外敌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镇压农民起义运动的消极另一面。但不论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他都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声名显赫的杰出人物。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