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張儀、蘇秦等縱橫家的巧舌如簧之下,各國的王都跟“智障”一樣,任人擺佈?

韓雨虹


戰國時期,談起合縱連橫,那麼必定要提到張儀和蘇秦。張儀是連橫的代表人物,蘇秦則是合縱的代表人物。“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說得就是這種縱橫家。

然而,大多數縱橫家的地位都不高,普通士子而已,為什麼掌握生殺大權的諸侯王們會任由這些布衣擺佈呢?

戰國時期合縱連橫的時代背景

要搞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知道當時的時代背景。合縱之策,其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國力日增,逐漸成為了當時的超級大國,引起了山東六國的恐慌,所以才有了合縱之策。其本質就是單挑打不過,那就群毆。

連橫之策也是一樣,其產生的初衷,就是為了瓦解山東六國的合縱之勢。畢竟,秦國再強大,也無法正面抵抗山東六國的聯軍,齊國差點被滅就是一個例子。

而這些合縱連橫之策的提出者,就是張儀、蘇秦這類的布衣士子。因此,各國的諸侯王們並不是真的想對這些縱橫家們言聽計從,而是當前的時代背景讓他們只能聽信這些縱橫家的話。

並不是所有的縱橫家都能讓諸侯王聽話

在《戰國策》中常常能看到諸侯王們對於蘇秦、張儀之類的縱橫家說得話十分信服,但這只是個例。因為張儀和蘇秦都是縱橫家中的脫穎而出者,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的縱橫家都能如此風光。

就拿蘇秦來說。蘇秦一共有過兩次遊說經歷。第一次就不說了,盤纏用盡了,蘇秦也沒有說服一個諸侯王,以至於他受盡他人的恥笑。於是,蘇秦“頭懸樑,錐刺股”,潛心讀書以後,再一次外出遊說。

然而他先是來到了秦國,又來到了趙國,都沒有諸侯王願意聽他的話,直到到了燕國,蘇秦才算是遇到了明主,並得以以燕國丞相的身份為基礎,陸續說服他國的諸侯。

蘇秦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的縱橫家呢?

另外,蘇秦遊說的經歷也透露出了兩個信息:第一,諸侯們並不是對縱橫家言聽計從,而是對對自己有利的縱橫家言聽計從;第二、蘇秦在被燕公看中之前,也遊說過趙國,但是趙侯並不理睬他,但是當蘇秦位列燕國丞相以後,再去找趙侯,卻得到了趙侯的賞識,這說明諸侯們對縱橫家言聽計從的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顧忌縱橫家背後所代表的國家勢力。

縱橫家們是棋手,亦是棋子

縱橫家們橫空出世,依靠著三寸不爛之舌,遊說諸國,攪動風雲。比如齊國,齊閔王在蘇秦的遊說下,四處樹敵,最終惹得天怒人怨,被五國聯軍打敗,並被燕國幾乎滅亡。

但是同樣的,蘇秦在齊國做間諜的事情,是受到燕昭王指示的,其目的就是為了報當年齊國攻打燕國之仇。

在這個過程中,蘇秦既是棋子,也是棋手。齊閔王對蘇秦言聽計從,但是蘇秦又受到燕昭王指揮。所以,沒有什麼所謂的言聽計從,只看你願不願意罷了。


品茗論史


在縱橫家的遊說下,各國國王如“智障”一樣任人擺佈,這絕對是一種假象。

“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縱橫家是在戰國時期特殊的“國際形勢”下,利用各國生存態勢開展的的外交攻勢,以眾弱聯合以攻伐一強,或分化瓦解多國的聯合。

縱橫的思想和縱橫家的活躍都是國際形勢的產物,是時代的產物。

這是時勢早就的,而並非僅是縱橫家逞口舌之力推動的。

如張儀、蘇秦活躍的時期,大國之間的兼併戰爭日愈激烈,國際形勢變化迅速而頻繁。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形勢是秦齊兩強對峙,或者說秦齊爭霸,兩國都企圖通過合縱連橫運動來遏制對方的勢力發展,以有利於本國的發展壯大。

張儀、蘇秦等縱橫家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名聞天下的。

各國選擇合縱或連橫,最重要的都是基於從本國利益角度出發的。

生存或利益才是各國最為看重的,各國選擇和哪一國聯合或對立,都是出自本國利益的需要。有時候,左右搖擺,忽敵忽友,也並不是一國反覆無常,而是形勢變化太過,它的利益也在隨著變化。

不管形勢如何變化,各國都是選擇最適合自己利益的。

人治時代,國君的看法可以左右一國的決策。

其實,各國都是有一個統治階層,統治階層中不乏精英,人才,能促使一國做出對本國最有利的舉措。

但是國君的態度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明君與昏君,在這個時候也就能看出他對一個國家的價值的。

有一些國君,被縱橫家的說辭打動,或者說欺騙了,從而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如同題中所說的“智障”一樣,這其實很正常,人治時代,人君的素質真的很重要的。

但是,這畢竟是少數,不是普遍現象。

縱橫家時代,縱橫家縱橫捭闔,是在大形勢下的人才智慧的比拼,也是各國戰略決策的比拼,當然,也是各國國君的比拼,比拼對時局的洞察,對人才的選擇和國策的選擇。


微史春秋


我字多,看我!不是各國的君王太傻,傻只是一部分,還有其他原因,具體請細看。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齊鳴對當時以及後世來說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貫穿歷史的儒家思想,幫助秦國統一天下的法家思想等,但如果說當時最熱門的流派就是非縱橫家莫屬了,按當時的情況看,縱橫家絕對是穩壓其他流派的。

縱橫家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春秋戰國的格局,各國國君都希望有一個縱橫家可以為自己出謀劃策,並且對縱橫家的話言聽計從,也正是因為如此鬧出了不少笑話,一些普通人都能看出的騙局作為一國之國君竟然還深信不疑,造成這樣的現象到底是什麼呢?我們逐步分析:

縱橫家玩弄君王的經典:張儀戲楚

秦國宰相張儀就是縱橫家的傳人,時值六國合縱對付秦國致使秦國難以發展,為了針對這樣的現象張儀出使楚國,意在破壞齊楚兩國之間的關係,沒有了齊國和楚國,合縱聯盟自然瓦解。

張儀到了楚國之後受到了良好的待遇,原因無他,正是因為張儀是縱橫派傳人,張儀像楚懷王提出秦國願意送出六百里土地,但是需要楚國和齊國劃分界限,楚懷王照做之後張儀就送出了土地,但是隻有六里,當楚懷王攻打秦國的時候發現秦國已經跟齊國交好共同對抗楚國,經此之後楚國國力就一再削弱。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就比如蘇秦為了幫助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燕國,就留在齊國當中給齊國出謀劃策,但是最終的受益人都是燕國。

雖然只舉了一個例子,但是我們從這個事例中就可以看出縱橫家為何能在戰國中如此吃香讓其他國君言聽計從。

時代所必然

在戰國最吃香的是什麼?自然是謀略家,因為相同時期內,儒家的創始人孔子還在周遊列國但是沒有人選擇用儒家治國,而法家雖然可以讓國家強大,但是這是建立在變法的基礎上,如申不害、商鞅等,這類人的任用自然會讓貴族產生不滿。

再加上縱橫家遠不如其他流派人數之多,所以就出現一種現象,只要出山的縱橫家就會成為各國爭搶的目標,時間一長縱橫家就是強大的象徵,因為有那麼多國家因縱橫家強大,所以對於他們所說的話自然言聽計從。

國君的貪婪

為什麼各國願意聽縱橫家的話?自然是想讓國家變得強大從而侵略別人的土地,這就是貪婪,張儀戲楚就是利用了楚懷王的貪婪從而破壞合縱聯盟對楚國造成損失。

縱橫家最大的本領是什麼?沒錯,就是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給你畫一張大餅,就如張儀對楚懷王一樣,一切都還沒有但是楚懷王就相信了,這就是貪心,同理,蘇秦聯合其他國家共同對抗秦國也是利用的這一點,因為貪心所以相信。

確有真才實學

這一點是基礎,前面兩點都是建立在有真才實學的基礎上,很多人認為縱橫家都是靠忽悠,但這何嘗不是一種真才實學,如果沒有一定的能力自然不會讓各國國君相信,就如蘇秦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最終聯合六國對抗秦國,如若只是靠坑蒙拐騙和利用六國的貪心自然是做不到這一步的。

結語

縱觀戰國時期的歷史,就會發現縱橫家才是幕後的主使人,整個戰國就如一盤棋,而各國國君和將士都是棋子,縱橫家才是下棋人,有多少大戰因縱橫家的介入而開始,又有多少大戰因為縱橫家的參與而宣告結束,縱橫家的思想和學問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不錯,關注+點贊就是您對文青創作內容的最大認可,謝謝。


文青聊史


戰國末期,大浪淘沙。

各國候王,都是獨當一面的雄主,否則早已滅國。

合縱連橫,更不是騙術,是各國僅存的兩個選項,縱橫家提煉出來,各路諸候各取所需。

那是個大破大立的政權拆遷時代,聖人夫子無用武之地,歸隱不出,但他們培養了一批弟子,成為縱橫家,兵家,下山入世,完成催枯拉朽的歷史使命:公孫衍,蘇秦,張儀;王翦,白起,李牧。

分別用陰謀陽謀,完成時代的大破大立。

弱國南北合縱,強國東西連橫。

強秦不敢出函谷。

一將功成萬骨枯。

縱橫之術,連著天機輪糓,華夏國運。

金戈鐵馬,背靠天道破立,大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