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真的是用和氏璧做的嗎?環形的璧,如何能做成方形的印?

《完璧歸趙》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聽說過,故事中最重要的道具就是這塊舉世聞名的和氏璧。

傳說春秋時期有一位非常厲害的雕玉專家名叫卞和,他在山中發現了一塊天然的未經雕琢的玉石,便想要進獻給楚厲王,但楚厲王命玉工查驗之後,認為這只是一塊石頭,便以欺君的罪名砍了卞和的左腳以示懲罰。

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再一次呈上玉石,但楚武王也認為這是一塊頑石,又下令砍了卞和的右腳。


傳國玉璽真的是用和氏璧做的嗎?環形的璧,如何能做成方形的印?

卞和無奈,抱著玉璞大哭了三天三夜,楚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緣由,卞和回答到:“我哭並不是因為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因為寶玉被當成了頑石,忠貞的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我也無罪受到了刑罰。”

楚文王便命人剖開,發現果真是一塊寶玉,便將其命名為和氏璧,成為楚國至寶。


傳國玉璽真的是用和氏璧做的嗎?環形的璧,如何能做成方形的印?

後來楚趙兩國聯姻,這和氏璧就流轉到了趙國。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這塊稀世珍寶和氏璧也就落到了秦國,據一些史書記載,這塊和氏璧被李斯命人打磨成了傳國玉璽,秦朝被推翻後,落到了漢高祖劉邦手裡,被視為君權天授的信物,皇權傳承的象徵,在漢代皇帝中輩輩相傳,世上覬覦權力的野心家都對其趨之若鶩。不過遺憾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紛爭不斷,這枚傳國玉璽也在動盪中失蹤了。


傳國玉璽真的是用和氏璧做的嗎?環形的璧,如何能做成方形的印?

之後出現的傳國玉璽都是後代皇帝制造的,秦始皇時期那枚傳國玉璽長什麼樣,尺寸多大,質地如何,後人都無從知曉,因此從古到今關於和氏璧製成傳國玉璽一事質疑聲從未斷過。

古代的“璧”是主要用於祭祀的一種玉器,扁平,圓形中間有小孔,尺寸不一,據目前出土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璧的直徑在15到25釐米之間,厚度一釐米左右,鮮少有更大的,要是用於隨身攜帶的尺寸就更小了,直徑不會超過10釐米。


傳國玉璽真的是用和氏璧做的嗎?環形的璧,如何能做成方形的印?

而玉璽大家也都在各種影視劇中看過,樣子基本是個方塊狀,下面刻印章字,上面雕有龍之類的圖騰,那麼精緻的和氏璧是如何被雕成傳國玉璽的?或者說傳國玉璽真的有可能是由和氏璧打磨而來嗎?

影視劇中的玉璽都十分厚重,個頭也很大,蓋大印的時候都得兩隻手拿著往下蓋,但依據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其實玉璽大多都很小巧,更便於隨身攜帶。在陝西出土的漢代的玉璽,高度也只有2釐米,大小2.8釐米見方,重量也只有33克,由此可見,玉璽並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大塊頭”。


傳國玉璽真的是用和氏璧做的嗎?環形的璧,如何能做成方形的印?

在史書《後漢書》也有過劉邦將自己得到的傳國玉璽隨身佩戴的記載,所以玉璽的大小與尋常所佩戴的玉飾應該差不多,古代能工巧匠甚多,用環形的和氏璧雕刻成一塊小玉璽也算能解釋得通了。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算是一種佐證,就是工匠做玉璽的時候,並未刻意將整塊玉璧雕成玉璽,而是隻選取了和氏璧中最完美最精緻的那一部分用做了玉璽的原材料,製成了這塊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真的是用和氏璧做的嗎?環形的璧,如何能做成方形的印?

而我個人比較傾向於的一種觀點,則是玉璽與和氏璧本出自一體,但卻並不是取材於和氏璧。在史料中有這樣一句描寫,意思是說卞和抱著這塊玉璞在楚山之下痛哭不止,能用上“抱”這個動作,可以猜想這塊玉璞原石的個頭不會太小,古代的玉璧大小規格也是有著嚴格的規定的,不會拿整塊玉料來做和氏璧,因此就極有可能還剩下不小的玉料。

秦始皇在攻打下六國之後,在別國王宮的寶庫之中找到了未經打磨雕琢的剩餘玉料,他的玉璽很有可能是採用剩下的玉料所打造的。

現代有很多學者認為,傳國玉璽其實是用藍田玉做成的,與和氏璧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不過這些都只是後人猜測,傳國玉璽早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世人無緣再見了,也許像一些學者猜測的傳國玉璽可能壓根就不存在呢。



各位看官,喜歡歷史的麻煩記得點贊關注轉發哦~


傳國玉璽真的是用和氏璧做的嗎?環形的璧,如何能做成方形的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