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的記憶會“失真”

為什麼人的記憶會“失真”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所相信的東西與他的記憶有關,但記憶就一定準確嗎?

事實上,人的記憶並不像攝像機那樣真實記錄他們身邊所發生的事情,有些從未發生過的事情或許也會成為他們的“記憶”。

實驗研究

虛假記憶

﹀﹀

伊麗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教授耗費了幾十年,研究虛假記憶的形成:有些事情從未發生,回憶者卻堅信不疑,還能講得活靈活現。洛夫特斯發現,如果人們在事情發生後接受了錯誤的信息,或接受了關於過去導向性的提問,就容易產生錯誤的記憶。

一個著名的案例就是加里·蕾蒙納(Gary Ramona)的案子,他起訴了女兒的心理治療師,罪名是“植入並強化了自己對女兒艾琳·富蘭克林進行猥褻的錯誤記憶”。

經過一系列研究後,洛夫特斯確定治療醫師加里·蕾蒙納可能引導艾琳·富蘭克林懷疑自己的父親實施了謀殺。她認為治療醫師可能通過一些誘導性的提問,告訴自己的患者想象可能發生的事件,從而本質上引導患者記起一些虛假的事件。

研究表明,看似無懈可擊的記憶,也極易受到操控。

實驗研究

目擊者證詞

﹀﹀

這個也是洛夫特斯的另一項關於汽車事故的實驗。她在實驗室裡給人們放映不同的交通事故的短片,然後詢問觀眾記得看到了什麼。然而他們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她問題的措辭。例如,如果她問兩輛車“相撞”時速度有多快,觀眾估計的平均速度要比她將問題的詞“相撞”替換成“相碰”時快7英里/時。看過短片一週後再問他們,問題裡有“相撞”這個詞的觀眾甚至說記得看到有撞碎的玻璃,而影片中根本沒有。

洛夫特斯發現,問題中即使一個看似不那麼重要的詞會對目擊者的證詞產生很大的影響。在隨後的實驗中,她問觀眾有沒有看到“一個破碎的汽車前燈”或“破碎的汽車前燈”,被問到有沒有看到“破碎的汽車前燈”問題的絕大部分觀眾都回答記得看到過,而事實上並沒有破碎的汽車前燈。

實驗研究

經驗記憶

﹀﹀

研究人員讓受試者觀察電腦屏幕上的物體位置,背景是海底畫面。接下來,他們給受試者展示新的屏幕,換上另一個背景,這回是一張農田的照片。受試者必須把物體放在與剛才那個背景中同樣的位置。結果他們總是放錯。研究人員接下來在最初的海洋背景裡放上三個物體。一個放在最初的位置,一個放在受試者剛才選擇的位置,一個放在新的位置。受試者被要求選出最初海洋背景下的物體位置。

結果,他們往往不選最初那個正確的位置,而選自己剛剛選擇的位置。也就是說,他們現在認為,自己在農田背景下選擇的位置就是最初海洋背景下的位置。

因此,記憶並不能說是人們過往的真實記錄。

為什麼人的記憶會“失真”

那麼有哪些因素,會導致記憶出錯呢?

1、追溯記憶的過程中,人們也在偽造記憶

當你多次回憶一個事件時,故事的細節可能會被慢慢修改。例如,你向你的朋友講述你遇到的一個粗魯的服務員,因為食物味道不佳,你對服務員說了一些含有諷刺意味的話,隨後你遭到了這位服務員的粗魯對待。故事講完後,如果你的朋友質疑了你的行為,認為是你的諷刺導致了服務員的粗魯,那麼下次講述這個故事時,你會為了讓別人相信這個服務員本身就是一個粗魯的人,從而掩蓋或乾脆不講你對服務員的諷刺。也就是說,在每一次講述中,人們都會為了表達出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理解,從而對故事進行編輯,而在編輯的過程中,故事的細節不斷被修改,人的記憶也會出現偏差。

2、錯誤的信息會誤導記憶

在一項研究中,參與者會看到一系列照片,這些照片顯示,一個小偷將偷到的錢包放進了他的上衣口袋。隨後,這些參與者會再聽描述同樣過程的錄音,但錄音裡卻說小偷把錢包放進了褲兜。結果,很多參與者回憶說,照片顯示小偷把錢包放進了他的褲兜裡,錯誤的信息就成為了他們記憶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在事情發生後,如果你又獲得了與之相關、卻有誤導性的信息,那麼你的這段回憶也很有可能會被誤導。

3、過於真實的想象會被當作記憶

研究表明,在特定背景下的想象有時會被當作真實發生了的事情而被“記住”。作為這種想象力膨脹的結果,想象的過程中可能伴隨著真實的情緒和身體反應,這些反應讓人們相信,這些“想象”也是真實的。比如,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當治療師向訪談對象暗示她童年時期可能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件時,這可能會促發訪談對象的想象,如果這個想象過於真實,那訪談對象很有可能會認為,這個不幸的事件曾真實發生過。

4、被強化後可成為可信度高的信息

原本不可靠的信息會在記憶中被強化,成為高可信度的信息。有研究證明,在剛獲得信息時,如果信息來源的可信度較低,你會質疑,不相信這條信息,但是如果當你忘了信息來源,無法按照信息來源對信息可信性進行評估時,這條信息會傾向成為你記憶中一條高可信度的信息。

為什麼人的記憶會“失真”

一直以來,人們傾向於認為一個人的記憶是他過去經歷的準確記錄,但事實上人們的記憶與實際發生的事情可能大不相同,有的時候,錯誤的記憶會和準確的記憶一樣逼真,因此,當人們單純地依賴自己的記憶去做決定時,應該再慎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