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如果沒有默罕默德-阿里,埃及的歷史可能會徹底改寫,甚至無法在今天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在他的努力運作下,原本已潰敗不堪的尼羅河兩岸,成為了近東地區第一個實現近代工業化的地區。其生機勃勃的經濟實力,甚至讓作為宗主的奧斯曼土耳其都相形見拙。

然而,阿里始終沒能在有生之年獲得徹底的勝利。埃及依然在名義上臣屬君士坦丁堡宮廷,直到他的繼任者才徹底為國際社會所認可。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與當時歐洲和近東地區的國際局勢密不可分。

衰敗與機遇

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19世紀的奧斯曼帝國 已經步入衰退期


在兼併埃及長達一個多世紀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不可避免的步入下降通道。尤其是經歷了17世紀末的大土耳其戰爭,帝國在實際上已轉攻為守,逐步成為新興歐洲強國的魚肉對象。國內的開明精英,也紛紛思考著如何推動改革,讓奧斯曼能夠轉危為安。

然而,作為一個波斯式的宮廷政治帝國,奧斯曼的改革之路始終是充滿坎坷。從蘇丹馬哈茂德一世開始,帝國就嘗試進行軍事和教育改革,並試圖加強中央集權。但是除了阿布杜勒哈米德一世取得了部分成果,其他蘇丹都受到內外勢力的嚴重掣肘。一直到19世紀初,還有塞利姆三世被守舊派教貴族廢黜殺害。這些改革舉動的失敗,都表明帝國的發展已經走進了死循環。


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奧斯曼治下的埃及 更是一片衰敗景象


相比之下,埃及的情況更為糟糕。當時的世界海洋經濟的重心,已經從地中海轉向了大西洋和印度洋。這就讓長期吸納貿易稅收的埃及當地,無法像過去那樣輕鬆致富。尼羅河兩岸的土地肥力喪失,更讓支撐古代繁榮文明的農業產出也出現嚴重下滑。儘管土耳其人只是在開羅等少數地方駐軍,但架不住總督和稅吏們的撈一筆就走心理。任何人到埃及任職,都只考慮如何完成稅收任務和為自己撈點好處。至於如何發展地區經濟,則根本不屬於他們的考慮範疇。

諷刺的是,埃及的這種破落局面,居然因歐洲國家的爭霸需要而強行逆轉。1798年,還不是皇帝的拿破崙率軍登陸當地,準備將這裡規劃為法蘭西共和國的海外領地。法國人之所以要出此決策,主要是為了針對倚重印度經濟的英國。根據巴黎當局的如意算盤,埃及將是他們迴避海軍劣勢的重要跳板。一旦將印度與不列顛的聯繫切斷,就能重創那些不斷出錢反對自己的“英倫小店主”。


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率軍進入亞歷山大城的 拿破崙


面對這次入侵,奧斯曼宗主完全無力阻擋。最後靠著向英國與俄羅斯求援,終於招來了名將納爾遜所率領的皇家海軍主力艦隊。1798年,英國人在阿布吉爾海中摧毀了法國艦隊。拿破崙自知計劃失敗,找機會溜回國內去搞政變。法國遠征軍也因補給線被切斷,在1801年全部投降。在這個過程中,來自馬其頓地區的默罕默德-阿里發揮出色,終於在四年後被蘇丹任命為埃及帕夏。

雖然祖上的阿爾巴尼亞人,但阿里就像那幾百年裡的眾多同僚一樣,靠著改宗與軍功完成上位。因為,他不僅對自己的家鄉缺乏眷戀,還逐步發展為對本轄區具有野心的地頭蛇領主。國際局勢的變化和奧斯曼帝國的衰退現實,給了他以很大的胃口與信心。


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阿布基爾海戰的結局 讓埃及免於法國統治


向法國看齊

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阿里的阿爾巴尼亞軍團 正在屠殺馬穆魯克領主


阿里坐鎮埃及的第一步,就是強化軍事集團對整個地區的強力控制。

為此,他設計屠殺了大量馬穆魯克領主,絲毫不念及奧斯曼帝國給予他們的特權。這種消滅地方封建主的做法,也是很多老大帝國進行改革的起點。

埃及的內部局勢穩定後,阿里又開始大刀闊斧的全面改革。他著力改變的是奧斯曼帝國原有的舊軍事制度,積極從法國引進武器裝備,並聘請法國教官來指導基礎戰術和士兵訓練。依靠曾經的對手幫助,埃及很快就有了一支法式的近代新軍。為此,他甚至不惜解散原來的阿爾巴尼亞軍團,用徵兵制招募來的埃及農民取代保守的老部下。


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阿里以法國陸軍為藍本 培養自己的新式部隊


阿里還在工農業方面施行許多改革措施。他引進海島棉作為經濟作物,強令大部分埃及農民種植生產。然後再通過轉賣棉花到國外紡織廠的手段,為自己獲得高額利潤。在籌集了一定資本後,阿里索性在埃及本土建立紡織廠,用初級代加工賺來的錢去補貼軍事開支。他還下令建立近代化的學校、軍事醫院、兵工廠和造船廠。當然,這些迅速取得的成就,無不是以埃及本地的廉價勞動力為基礎。

在國際關係方面,阿里僅抱法國人的大腿。在拿破崙帝國徹底失敗後,埃及依然同法國保持著緊密的合作合作。此時的法國新政府,為了擺脫孤立的外交環境,也需要保持自己在埃及等地的影響力。後來阿里用手裡的新軍發動對外戰爭,控制的南方的蘇丹和東面的敘利亞。法國人也不斷在其背後助攻,不僅提供軍事援助,還讓本國銀行家給予貸款支持。


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正在視察新式海軍的 阿里


挑戰宗主

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希臘獨立戰爭的爆發 也成就了阿里的埃及


在阿里不斷強化自己的埃及勢力之際,拿破崙戰爭的餘溫又在巴爾幹掀起新的波瀾。1821年,希臘人首先起兵反抗奧斯曼帝國統治,並一度讓蘇丹退化為君士坦丁堡的市長。走投無路的蘇丹馬哈茂德二世,只能向身在埃及的阿里求助,期望用法式新軍為自己搞定那些希臘山區的民兵。

然而,當阿的兒子易卜拉欣率軍抵達,發現一支以英國為首的國際艦隊也抵達希臘。阿里很清楚自己不能和西方列強抗衡,應當順應潮流承認希臘獨立。但蘇丹還是強令埃及海軍參加納瓦里諾海戰,結果自然是被聯軍的艦炮送入海底。阿里對此大為惱火,在戰後要求蘇丹把重要的敘利亞地區割讓給自己,作為軍費和海軍損失的補償。後者也異常堅決的拒絕了這個要求。


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率領埃及軍隊鎮壓希臘義軍的 易卜拉欣


於是在1831年,阿里藉口敘利亞城市阿卡的管理者收留了6000名躲避兵役的農民,出動30000人進攻當地。整個大敘利亞的土耳其駐軍都數量很少,戰鬥力也較為低下,自然不是埃及新軍的對手。阿里也順利打通了前往君士坦丁堡的道路。然而,歐洲列強並不希望軟弱的奧斯曼就此滅亡。不僅英國人出面反對,連俄羅斯和奧地利也紛紛站在土耳其蘇丹一邊。

關鍵時刻,列強的內部矛盾幫了阿里一把。由於大批俄軍進入魯米利亞省,引起了倫敦與維也納方面的警覺。雙方劍拔弩張之際,法國作為調停人參與進來。最終,土耳其蘇丹被迫承認阿里對敘利亞和阿拉伯半島的漢志具有統治權,讓後者狠狠的撈了一筆好處。阿里的兒子易卜拉欣,也順利成為新任敘利亞總督。


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改革的紅利 讓阿里有能力四面出擊


迷失自我

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正接受西方記者採訪的默罕默德-阿里


由於在國際外交場上的順風順水,默罕默德-阿里在晚年開始有些忘乎所以。在明確自己不可能北上的前提下,他將戰略重心轉向了非洲內陸與阿拉伯半島,企圖建立一個超過古代馬穆魯克王朝的新帝國。然而,印度洋的重要性在當時依舊超過地中海,埃及人的急功近利之舉,也很快引起英國方面的警覺。

1839年,英國人支持奧斯曼帝國收回敘利亞,並引發了土耳其和埃及之間的第二次戰爭。由於埃及軍隊的長期近代化改革,使得戰鬥力遠在渾渾噩噩的土耳其同僚之上。後者不僅在敘利亞邊境被擊潰,還再次丟掉了半個小亞細亞半島。然而,君士坦丁堡與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重要地緣屬性,始終會為奧斯曼人帶來保護。於是,埃及軍隊的短暫勝利,最後只能引來皇家海軍與俄羅斯陸軍,以及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外交天才--梅特涅。


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改革後的埃及陸軍 實力遠超奧斯曼人


經過又一次維也納會議的討論,歐洲五大強國推出裁決性質的《倫敦條約》:阿里必須放棄敘利亞、漢志等地的統治權。埃及只能保持1.8萬陸軍,未經允許不得製造戰艦。此外,還要重新奉奧斯曼蘇丹為宗主,換得阿里家族能保留在埃及帕夏的世襲權利。

為了確保埃及徹底認慫,英國與奧地利艦隊也進入地中海東部。不僅封鎖了尼羅河三角洲,還在黎凡特海岸炮擊了重要港口--貝魯特。


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阿里的改革 從未在根本上改變埃及的國力


此時的埃及,不僅在外部遭受軍事壓力,內部的經濟也已經變得非常凋敝。聯軍戰艦的封鎖出口,絲毫不能掩飾錯誤政策本身給埃及造成的巨大傷害。

因為阿里的改革,終究只是為了強化軍事力量,而非基於長遠發展的考慮。因此,每當出現點滴成就,當事人的野心就會迅速膨脹,忘卻了自己依靠國際形勢“躺贏”的現實。機械的路徑依賴,衍生出越來越激進的改革措施,並造成諸多結構性問題和社會矛盾。這就讓埃及本國的工農業發展都迅速陷入了停滯危機。


默罕默德-阿里:挑戰奧斯曼帝國的強者 從地方軍閥到埃及國父

阿里被迫在國際上保持奧斯曼藩屬身份


最終,阿里同意簽署《倫敦條約》,並將自己的勢力縮回本土。此後的埃及,將繼續作為有實力的地方派,成為列強爭霸過程中的重要棋子。

在他死後,阿里的後人終於得以擺脫土耳其宗主,並因為蘇伊士運河的開通而身價飆升。但無論如何,埃及都沒有成為阿里夢想中的超級帝國。因為無論地中海與印度洋的主人是誰,其實都輪不到基礎薄弱的埃及出來指手畫腳。所以,站在後世的角度去看阿里的計劃,可以說從開始的那一刻起就註定破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