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W看淄川——三臺山


淄川自西漢設國,距今已2000餘年,其間歷史陳跡當不可勝數;然熟視則無睹,細想來,近年來僅遊覽過蒲家莊、踏訪過蘇相墓、登過奐山、去過懸羊山和夢泉山,對城區及近在咫尺的黌山、三臺山、普照寺、龐涓墓等,一直未曾相訪。心頭一直惦念著。偶得閒暇,逐一前往。

一、三臺山

窗外視野遼闊,抬眼越過樹梢,能看到十幾裡遠處的一黛青山。

那是三臺山。王先生告訴我,也叫支鍋山。

為啥叫支鍋山?王先生看我一眼,微微一笑,小孫不懂?這裡面有個故事吶。接著清清嗓子,用舒緩的語氣說道,傳說在朱元璋沒當皇帝前,因為家裡窮,給地主家放牛。年輕小夥子,晚上餓的睡不著,怎麼辦呢,就偷著把地主家的牛殺掉吃了。地主來找的時候,朱元璋把牛頭安到山南,牛尾放到山北,騙地主說牛鑽山了。地主拉拉牛尾,牛頭哞哞地叫,後來也就罷了。而用來煮牛肉的三塊支鍋石,後來就長成了三臺山。

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傳說。

AYW看淄川——三臺山

三臺山入口處


三臺山位於G205西、濱博高速東,南鄰S326,屬淄川磁村(或謂崑崙)地界。每次回老家沂源,都會看到此山。

名山秀川往往附會有各種傳說。山川本來莽然,因其外相形態為傳說的產生提供載體;傳說亦自烏有,皆因臧否胸臆附會於物,為山川提供精神寓意。兩者互相成就,或可名聲遠播。

我此行僅是見山登山。沿205國道南行,十幾分鍾即到三臺山。山腳下東南方向有三臺山公墓,三臺山山門正南,有巨獅守門。山門內先是一闊大平臺,迎面是彌勒佛像;有東西廂房分列,諸天王及部分菩薩等塑像露天在外,有一老年婦女挨著給各塑像磕頭後起身清理香灰。

彌勒佛塑像後是蒼鬱柏林,柏林間一列陡峭而長的石階,直直通往山頂。拾級而上,快到山頂時,有岔道通往一紅牆青瓦大殿,道旁柏林間風馬旗迎風飄舞。步入不久,發現此處乃一工地。寒假休工,僅有幾個義工在拾柴煮飯。復前行,至山鞍,遙見高峰處有紅牆矗立,有一長且陡水泥路通往牆口,路兩側也懸有風馬旗。山風清寒,陽光卻溫,努力前傾著身子挪進牆內。

牆內有幾棟大殿、鐘鼓樓、幾頂石亭等古建築群,翠松夭矯處立有大鵬金翅鳥(?)雕像若干。主殿是凌霄寶殿,供奉玉皇大帝的;後院是三教堂,中間是釋迦摩尼,左右分別是老子和孔子的塑像。我國很多地方有這種三教一室的佈局,當地民間風俗逢年過節燒香禮拜時,三者同拜為神,或可解釋為儒釋道漢化融合,百姓便宜從事,各取所需。當然,三教堂在淄川峨莊的彌陀寺、沂源牛郎織女處頗為有名。

轉了一圈,在山頂的院子內見一干瘦老者正在清掃地面,也是一名義工。據其介紹,此山準備開發做景區,已成立三臺山風景區籌備處。他日再登此山,另是一番景象。


AYW看淄川——三臺山

三臺山第一平臺


AYW看淄川——三臺山

風馬旗


AYW看淄川——三臺山

風馬旗及三臺之一


AYW看淄川——三臺山

風馬旗


AYW看淄川——三臺山

南天門


AYW看淄川——三臺山

三教堂


AYW看淄川——三臺山


AYW看淄川——三臺山

南天門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