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下蒋大为老师演唱的十首广为流传歌曲是什么?

心平气和更快乐


我们都知道,蒋大为老师是我国的老艺术家,演唱了很多的歌曲像《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敢问路在何方》《牡丹之歌》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歌,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喜欢。

大衣哥朱之文是原来是山东菏泽的一名普通的农民,从小喜爱唱歌,之后,在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唱了几首歌深受大家的喜爱,从而出道,成为人尽皆知的草根歌手,虽然朱之文成了名人,有钱了,但是在生活中他还是保持了农民的本色,还是住在农村的老家,不管村里的人或者外面的人遇到了困难都会慷慨解囊,帮衬一二,就像这次为了帮助疫情严重的武汉,就拿了20万元的现金,因为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去捐给武汉,就去了他们的镇政府让工作人员去给他捐上,本来想给疫情做点自己的贡献,奉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却被有的人说成了作秀,对于那些恶意的声音,朱之文也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霸气的回应,“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不你们也抱着20万去作秀”对于朱之文的霸气回应,很多的网友也都纷纷的挺他,为他点赞,也祝福他好人一生平安,期待他更多的好作品。

那么为什么说蒋大为和朱之文都同时上了热搜了呢?可能大家都知道,朱之文和蒋大为以前就认识,朱之文也很尊敬蒋大为,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两个人是有一些误会的,这不,前几天,蒋大为在一档节目上就说了一些话,就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蒋大为认为老百姓之所以喜欢农民歌手、草根歌手,因为他们是农民,然后主持人补充了一句“是草根”。蒋大为听完后也频频点头,认同了主持人的说法。随后蒋大为又说了句,如果农民歌手把自己成为艺术家,你们门都没有,边都不沾,不配自称是艺术家。

说实话,看到蒋老师说这样的话,我一开始是不信的,他在人们的心中可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啊,怎么会说这么欠妥的话呢,之后我就上网查了一下,看了一下他的上节目的视频,看到他确实是这么说的,以后又查了查别的资料,看到蒋老师回应网友了,他说说这些话不是他的本意,是节目组的安排,哎,说实话心里真不是滋味,你可是一个老艺术家啊,虽然为了节目效果可以说一些违心的话,但是那是在不伤害人的前提下啊,您说的这些话对那些在底层努力奋斗的人尤其是一些农民歌手受到的伤害可不小,把他们努力奋斗的动力和方向都给抹杀了啊。

可能蒋老师说这话还有别的意思,是我们理解不到位吧,支持大衣哥,不管怎样都祝愿像大纯朴善良的人一生平安。








高尚演艺


早在九十年代我就见过蒋大为老师的本人,说说我见老师的经历吧。

那年是1988年的秋季貝体哪一天我记不得了,那时蒋大为老师来我们市里演出,那时的门票是8元一张。晚上8点在我市的明星电影院演出,吃过晚饭我早早的到剧院排队看老师的精彩演出。

我记得那天是蒋大为的专场演出,刚出场的时候和同行的演员合唱了几首歌之后蒋大为老师最后一直一个人在唱。那天晚上他唱的歌曲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牡丹之歌》《敢问路在何方》《》


靜心怡


1.《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这首歌是197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重拍的故事片《青松岭》中的插曲,张仲朋作词,施万春作曲,蒋大为演唱。


2.《牡丹之歌》,创作于1980年,是电影 《红牡丹》 的主题歌。词作者乔羽,曲作者唐诃、吕远,原唱蒋大为。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红牡丹》时,唐诃、吕远为蒋大为量身定做了电影的主题歌《牡丹之歌》。这首歌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广为流传。


3.《驼铃》这首曲作者是王立平老师,而《驼铃》的首唱者,估计不知道的人就更多啦。他的名字叫做吴增华。《驼铃》因歌中渲染着浓浓战友情而成为部队、公安、甚至同学毕业时首选,影响甚大,久唱不衰。


4.《十五的月亮》 写成于1984年,石祥作词,铁源、徐锡宜作曲,蒋大为首唱,后由董文华唱响大江南北。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讴歌军人的歌曲成为时代主旋律,《十五的月亮》是第一首全国传唱的战士写给妻子的歌,歌词立意独特,旋律完美动情。传唱至今仍被大家喜爱。是电影《侨乡月丰盈》的插曲。


5.《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1986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唱的经典曲目。

6.《敢问路在何方》 86版《西游记》经典插曲。

7.《北国之春》

8.《骏马奔驰保边疆》

9.《乌苏里船歌》

10.《教包相会》


这是飞哥能想到的10首经典,排名不分先后,也欢迎大家补充!


飞哥说电影


蒋大为蒋大为是中国男高音歌唱家,也是一位具有实力的歌唱家,八十年代他演唱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曲《牡丹之歌》一曲成名,以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歌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敢问路在何方》,蒋大为在声音上仍然保持着极强的穿透力和磁性。他的声音优美流畅,辨识度极高。通畅透明的高音,浑厚结实的中低音,极富激情和感染力。浑厚的情感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形成了他特有的演唱风格。蒋大为对艺术的追求勤奋而执着。他演唱过上千首创作歌曲和近百部的电影电视歌曲,这些歌曲雅俗共赏,得到老中青广大阶层的喜爱。很多成名曲至二十一世纪初还在海内外广泛流传,有很多歌已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

盘点一下蒋大为老师演唱的十首广为流传歌曲(还有几首不知你是否听过)

  1. 1980年,凭一曲《红牡丹》成名

  2.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3. 《战士与梅花》

  4. 《要问我们想什么》

  5. 《恭贺新禧》
  6. 《最后一个梦》
  7. 《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支歌》
  8. 《敢问路在何方》
  9. 《三峡人家》
  10. 《红太阳照边疆》
  11. 《满园春》
  12. 《让我们荡起双桨》
  13. 《难忘今宵》

紫晞娱乐


‘千山万岭哎,花如海,朵朵葵花向阳开。各族人民一条心,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紧密的团结起来。牢记党的基本路线万众一心除四害,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艰苦奋斗朝前迈。’

上了点年纪的人也许还记得,在每次看电影在上映正片之前,都要先演个短片《新闻简报》这首歌就是蒋大为在片子里唱的,那时的他也不过二十多岁吧。

可能人们都记得他的成名作是《骏马奔驰保边疆》,其实还有一部周里京主演的电视剧《新星》插曲;雷雨后的夜空升起了一颗新星…… 现在还是记忆犹新。说起他唱的歌真有点如数家珍的感觉,也许你们还记得,当初《西游记》的插曲是由当时的二炮文工团张暴默演唱的,后来改为蒋大为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沈阳前进歌舞团董振厚首唱的,后来由蒋大为演唱才家喻户晓的。这些足以说明蒋大为的出类拨萃演唱功夫。此外还有好多,如《牡丹之歌》《北国之春》《延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干枝梅》《再回桃花园》等好多人们喜爱的歌曲。


勾必胡


1.《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这首歌是197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重拍的故事片《青松岭》中的插曲,张仲朋作词,施万春作曲,蒋大为演唱。

2.《牡丹之歌》,创作于1980年,是电影 《红牡丹》 的主题歌。词作者乔羽,曲作者唐诃、吕远,原唱蒋大为。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红牡丹》时,唐诃、吕远为蒋大为量身定做了电影的主题歌《牡丹之歌》。这首歌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广为流传。

3.《驼铃》这首曲作者是王立平老师,而《驼铃》的首唱者,估计不知道的人就更多啦。他的名字叫做吴增华。《驼铃》因歌中渲染着浓浓战友情而成为部队、公安、甚至同学毕业时首选,影响甚大,久唱不衰。

4.《十五的月亮》 写成于1984年,石祥作词,铁源、徐锡宜作曲,蒋大为首唱,后由董文华唱响大江南北。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讴歌军人的歌曲成为时代主旋律,《十五的月亮》是第一首全国传唱的战士写给妻子的歌,歌词立意独特,旋律完美动情。传唱至今仍被大家喜爱。是电影《侨乡月丰盈》的插曲。

5.《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1986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唱的经典曲目。

6.《敢问路在何方》 86版《西游记》经典插曲。

7.《北国之春》

8.《骏马奔驰保边疆》

9.《乌苏里船歌》

10.《教包相会》


张建伟8868


恐怕就剩下一首了,面对大洋彼岸,天苍苍水茫茫,《敢问路在何方?》!

由某歌唱家所想到的

陈志学

在那桃花盛花的地方,

已嗅不到桃花的芬芳。

看不到桃花如面

只看见遍体鳞伤;

本应是奔腾的骏马,

驰骋在辽阔的边疆。

如今是马瘦毛长,

草原的春草也变得枯黄;

还有那北国之春,

本应是驼铃叮当。

如今是千里冰封,

哪里有驼铃激荡?

久违的牡丹之歌,

何时在春风里唱响。

谁还在敖包相会?

哪里有十五的月亮?

乌苏里的船歌

融进了多少苍凉?

没有了舵手的舢板,

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桃花逝去了芬芳,

因为她失去了滋养的土壤。

牡丹失去了娇艳,

它已不是国色天香!

骏马已不坚守祖国的疆土,

目光早已盯上了大洋的彼岸。

驼铃也哑然无声,

在温哥华的上空迴响。

忘了本的主人

必定会脱去往日的辉煌。

重新踏上西游的漫漫长路,

永远唱着一首老歌:

《敢问路在何方?》


知青诗人陈志学


作为歌坛重量级人物,蒋大为老师在歌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对于今天的90后00后歌迷是陌生的,即使知道他也是因为小岳岳的《五环之歌》,或者因为评价“大衣哥”引起争议,才知道了蒋大为。

年轻歌迷不知道蒋大为正常,因为在他大红大紫的年代,享受着类似今天流量明星的待遇被广为追捧时,你还没出生,但对于年长的歌迷,对蒋大为是再熟悉不过。

比如爷爷奶奶辈知道蒋大为是因为70年代他创作并演唱的一首《骏马奔驰保边疆》,是因为在电影《青松岭》中演唱的主题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随着“长鞭那个一甩啊,啪啪的响啊……欢快旋律,当年的很多人都会接唱几句,就像今天的小岳岳在台上“啊 五 环”刚出口,下面的观众会接“你比四环多一环……”效果是一样一样的。

而爸爸妈妈辈喜欢蒋大为是因为他在80年代演唱的《牡丹之歌》,对,就是后来被小岳岳改编成神曲《五环之歌》的《牡丹之歌》,和《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一样,《牡丹之歌》也是一部电影的插曲。

而在1986年,蒋大为唱红过两首歌,即在春晚演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和为电视剧《西游记》演唱的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

除了以为经典,他演唱的《北国之春》《祝酒歌》《乌苏里船歌》《木鱼石的传说》《驼铃》《要问我们想什么》 等, 同样深受歌迷喜爱,因为成名曲多, 加上老百姓热情,因此,当年只要蒋大为上台,不唱完八首歌,观众不让他下台。因此,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老师戏称他蒋八首。

细说起来,因蒋大为被广为传唱的歌曲不止十首,办一场个人演唱会绰绰有余。当然,有些作品,其他歌唱家也曾演唱过,比如《祝酒歌》《乌苏里船歌》分别被李光曦老师郭颂老师演唱并成为他们的代表作。

如果说李双江老师是70年代歌坛一哥,刘欢是90年代歌坛一歌,那么80的歌坛一哥无疑是蒋大为老师,作为民族唱法的常青树,其影响力毋庸置疑。


最毒莫若


蒋大为不炒作,不在网络上恶意攻击,人家是正大光明的在电视节目里公开客观、理性评价朱之文,希望朱之文多听听批评意见,这样你的演唱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鹤岗崔哥


第一娱记出品必属精品!

蒋大为红的时候,我还很小,我知道他演唱的,比较有名的歌有《在那桃花盛开盛开的地方》《敢问路在何方》,还有因为《五环之歌》而再度翻红的《牡丹之歌》,其他的歌,我一个都不知道!

提起老一辈歌唱家,蒋大为肯定算是其中一个,但是,但是,说实话,他自己已经凉了,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现在的年青人不会去关注他,关注他演唱的歌曲。大家见到他,也只是偶尔在大型晚会上看到。要不是有以前的荣誉,他和普通路人没有太大差别!

可以这样说,蒋大为现在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

但是这次从他指责朱之文的话里,还可以很明确的感受得到,他内心的不甘,还以为是以前的时代,还在捍卫他“歌唱家”的虚荣地位。他说,朱之文只会翻唱别人的歌,怎么算得上歌唱家呢?言下之意,只有他们这样的才算是歌唱家,农民出身的朱之文不配!

蒋大为批评别人没问题,但是不要胡说。蒋大为之所以被网友吐槽,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胡说。他说朱之文只是一个农民歌手,还耍大牌……醉了!朱之文家每天那么多人来拍,他老婆有意见,朱之文说他们赚钱都不容易,给他们拍,赚点钱,以后我不出名了就没人拍了!这样心地善良的人耍大牌?这不是胡说吗?

客观的说,蒋大为从全家移民那一刻起就已经把自己毁了,当发现在国外混不下去回到国内,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蒋本人也说他自己被重大活动封杀了,商演之路之所以还留给他,其实也就是看在他老资历,看在他曾经红过的份上。

如果没有批评朱之文这件事,估计他还能安安稳稳过晚年,不过这次蒋大为硬是生生的把自己平静的生活给作死了。怪不得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