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常被邻居孩子打,却不敢还手,该怎么教育自家孩子?

老白一说


孩子被打了,首先我们要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关心一下孩子有没有被伤到要害,不要责骂孩子,并询问事情的经过。并告诉孩子我们不能无故被欺负,也不能无故被别人欺负,遇事好好说,假如对方骂骂咧咧不能好好说话,那果断走开。假如对方先动手,我们要看对方实力,如果旗鼓相当,那就要有所还击(但不能伤到别人要害),如果不是对方对手,走为上策。

孩子被打不敢还手的原因:

①孩子性格太软

性格太软的孩子,在成长的家庭中多半是逆来顺受习惯了,太过于听话没有主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孩子性格的培养,要让他有主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意识,让孩子具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孩子太瘦弱,没有爆发力

太瘦弱的孩子,细胳膊细腿,孩子没有爆发力反抗能力就弱。只有孩子有爆发力了,才不容易被人欺负。我们要注重孩子爆发力的培养,怎么培养呢?就是在孩子四岁开始,周末父亲带着孩子去跑步,并长期坚持这一习惯,长跑能锻炼孩子的耐力,增长肌肉,才能有更好的爆发力。

③孩子社交沟通能力弱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有话好好说,不能动手,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同时要告诉孩子,假如遇上语言暴力的人,那就远离他。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给社会添麻烦才能不给自己添麻烦!


泡沫96183


学功夫?还手?孩子不缺还击手法,缺的是胆子

被攻击不敢还手的孩子,我们不能想当然的就告诉孩子打回去,或者指望着送孩子去学一些武艺他就不会被攻击了。

送孩子去任何地武艺都有一个过程,即便是最快见效的跆拳道(个人观点)那也要几个月的铺垫,能不能坚持下来学习是一回事,学得怎么样是另一回事,学会了敢不敢还击才是重点。

他并不是缺乏打回去的技巧,试想他的对手也不过是“王八乱打拳”,孩子是没有勇气还击,好比一个身怀绝世武功的人但没胆子使用自己的武艺。

另一个方面,当我们不明就理的要求孩子还击、打回去的时候,其实对孩子是另一份伤害,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一种状况:

孩子被欺负了,父母告诉孩子打回去,结果孩子回来还是鼻青脸肿的哭诉,父母再次认为孩子不争气,跟着训斥起了孩子来。

孩子本来在外就面对着难受的事情,到家里又面对父母的不理解乃至指责,他还能依靠谁?最终不过是让孩子更难受,更自卑。

造成孩子不敢还手的根源性原因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被欺负而不敢还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原因:

1. 太听话

太听话的孩子,是没有自我的,他们总是在于他人、尤其是与父母冲突的时候选择了听从他人的意见而压抑自我。“不要吃糖,蛀牙”,孩子就真的不吃糖了,连一句“我想要”都不愿意去表达。

2. 太严苛

马戏团里培养大象是这样子:从小把小象用铁链绑住脚,铁链另一头绑在柱子上,小象一开始争执着反抗着,但始终没有办法挣脱,还会换来一顿打;到了成年后,即便把铁链解开,已经长成了大象的它,已经忘记了自己要反抗,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在家庭中,当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家长就会攻击他,久而久之这孩子就被训成了“奴隶”一般的存在,往后面对任何地不公对待,即便他能力不弱于对方,也会让他始终害怕反抗。

3. 包办溺爱

太听话的孩子还有个听话的过程,始终内心有需求的;被严苛教育大的孩子也曾表达过自己的需求;

而被包办溺爱大的孩子,可以说是完全没有需求的,因为他根本就不需要思考,没饿之前就有饭菜、没渴之前就有水,总而言之他所有的一切都是被提前满足了,以致于他自己根本不知道需求是什么。

但凡事有例外,父母可以在家庭中包揽孩子的一切,但当孩子走出家门家长就无能为力了,孩子根本没经历过“思考”,没有了自己的应变能力,面对他人的攻击他根本不知道要怎么样做,可以怎么样做。

4. 多子家庭中处于劣势地位

在一些多子家庭中,给孩子的地位是不同的,又或者是家长无意造成的。

例如大哥总被要求要让着小妹,因为大的要让小的,如果他与妹妹有争执的话,吃亏的永远是他。

5. 多子家庭中处于强势地位

与前者相反,一些孩子在家庭中处于强势地位,但他的方式是:哭。

例如小妹只要一哭诉、一找借口,就可以让家长不批评她,甚至安慰她,满足她。

孩子不敢还手的教育方式,往往要从其家庭教育中去寻找问题,唯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而后加以改变,才有让孩子勇敢起来的机会。

造成孩子不敢还手的技能性原因

家庭被誉为孩子的第一教育场所,父母被誉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并不是说家庭、家长就是对孩子教育唯一重要的,对孩子的教育还包括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

不论是何原因造成孩子被打而不敢还击,最终所体现的就是孩子社交能力的不足,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做好示范:

1. 包容情绪

当孩子回家哭诉的时候,第一需求并不是找爸爸妈妈解决问题,而是告诉家长自己不开心了。所以请先包容孩子的情绪。

这也是对孩子的一次很好的人际交往示范:当你的朋友不开心的时候,你可以怎么样安慰她;

也在教会孩子更容易找到症结的所在:那个人打人,是不是他不开心?

2. 及时介入,亲身示范

没有什么教育方式比言传身教更为直接有效了,我们通过直接的介入,直接的示范,让孩子明白原来自己还可以这样做。

当然我并不是叫你去打对方孩子,而是通过大人的介入,提供新的规则,让他们能和睦相处。

而如果对方确实是顽劣,我们大可以选择不和他交往。

从而,孩子就从我们的身上学会了如何处理矛盾,如何择友,当然,别忘了和对方家长表明自己的立场。


淅爸育儿记


我也头疼这件事,今天我儿子跟小表哥玩,小表哥属于爱打人,爱抢东西比较霸道型,我儿子又爱叫爱哭型,今天就为易拉罐闹矛盾,每个人两个一样的,他小表哥玩着玩着就把我儿子的抢走一个,我又给我儿子找了两个,每个人三个,结果那孩子又抢走几个,我儿子气的就大声叫,他爸爸他奶奶就在边上看着,笑着,还说你怎么就知道叫啊,哭啊,有什么用。明知道他家孩子厉害爱抢东西,也不拦着,也不叫住他,抢一次又抢一次,我生气又不能发火,只能拉着我儿子走……


MM_32063013


我儿子小时候也有这种情况,每当有这种事发生时,我就会笑嘻嘻地跟邻居讲事情的经过,让邻居管管自己的孩子。毕竟大家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事情闹翻了,相互看见时,心里添堵。再说大人关系没好,小孩就又在一起玩了。有时远亲还不如近邻,基于这些问题的考虑,所以我和邻居关系还挺好的。关于你家孩子事,你也可跟我学一学,去找一找邻居。前提是你要忍耐,面带和气,以礼相让,邻居会感到不好意思,他肯定会管教自己孩子的,你儿子不用你安慰,他心里也舒服了。


老妈也可爱


先礼后兵,我会去和他的家长交谈,如果说对方的家长说小孩子的事自己了大人不管。那么我就会告诉自己的小孩拿出自己的勇气给我打回来,让他知道你不是懦弱无能常受欺负的主儿


千蕁3


我儿子小的时候经常被同事家的孩子欺负,有时候眼睁睁的看着他家的孩子欺负我儿子,他不吭声,我心里也很气。既然他看到了不管他孩子,那我去说的话,他肯定护着他孩子。大人因为这事吵起来孩子看着也不好,关键是我觉得他既然能放任他孩子欺负别人,那么他这样的人我也惹不起。我经常教孩子,别人故意打你的时候,你可以打回去。但是无论我怎么教,我儿子都不会还手。

我儿子一直不喜欢他家的孩子,基本上不跟他家孩子玩,即便住对门,也不跟他孩子玩。

我一直以为我儿子被他打怕了,现在孩子大了,我问他“你为什么不跟××玩?”

我儿子说“我不喜欢跟他玩,他从小就爱占小便宜,他的爸爸妈妈也不说他。他们一家人我都不喜欢,就不跟他玩,我又不缺朋友,为什么非要跟不喜欢的人玩。”

我觉得我儿子这样挺好的。

孩子被欺负了,不一定非要教孩子打回去,毕竟社会上的“渣人”也不少,你要让孩子懂得有些人能讲道理,有些人不能讲道理,有些人是“小坏”,而有些人是“大恶”,让孩子知道:如果被狗咬了,就咬吃一堑长一智,远离他,而不是去咬他。虽说邪不压正,但是有的时候邪也会占上风。

可能我说的有些离题,但是总归一句话,孩子身边有一两个这样的人也不错,让孩子自己判断,毕竟小孩子,吃亏也吃不了大亏。


萍姐jia


宝宝被打,还不还手?“打架看似小问题,却影响宝宝性格成长,爸爸妈妈不愿宝宝当‘狼’,也不忍心他(她)当‘羊’,失去自我保护能力。”不能简单地以“还手还是不还手”看待此问题,关键在于树立宝宝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引导宝宝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如何对宝宝进行教育,怎样让宝宝掌握好这个‘度’,尤为重要。”爸爸妈妈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宝宝被打之后,可以问问宝宝为什么被打,让宝宝回想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先有不当,若宝宝没有不当之处,教宝宝向对方表达抗议,倘若遇上不讲道理、专爱欺负弱者的宝宝,不妨鼓励自己的孩子跟他狠狠干上一架,让对方知道欺负人的结果。5岁的宝宝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自己和对方的力量对比,以及老师的态度,决定自己是还手、躲避、和这个宝宝化敌为友,还是去请大人帮忙。对宝宝来说,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总意味着怯弱,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宝宝和别的小伙伴发生了争吵甚至打架的时候,只要没有发生危险,爸爸妈妈最好不要急于干涉,做个冷静的旁观者,放手让宝宝自己去解决问题,宝宝的交往能力是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提高的,宝宝通过冲突可以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知识,如挨打时何等痛苦、怎样调节情绪、如何大事化小、怎样相互原谅等。宝宝被打关键要让宝宝学会自我保护,引导宝宝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农民大军子


孩子被别人打了怎么办?

妈妈的问题:儿子上幼儿园了,从小就告诉他不能打架,打人是不对的,造成现在别人打了不还手,只知道哭。现在怀疑之前的教育是错误的,以后该教他适当还手还是继续叫他不还手?

BABY智造家:其实关于儿童教育的很多问题,家长都知道该怎么解决。之所以解决不好,原因是。遇到自己的孩子,往往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面叫做你情转移现象。

父母有时候会把孩子身上发生的际遇与自己联系起来。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因为过多的情感纠结而影响的理智的和智慧。

大家不信来试一试。假如你和邻居家的孩子遇到同样的问题。然后交换孩子之后来教育,当你同样面对别人家的孩子被打了,只知道哭,你会怎么做呢?

你可能会选择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告诉孩子,没关系,这次你输了,下次打回来。如果不会打,下次带你去参加一个跆拳道培训班。咱们不主动欺负别人,但也不能让别人欺负。

第二种是。用轻松愉快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询问孩子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然后和孩子讨论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避免下次被其他孩子打了。

第三种是。首先用轻松愉快的方式直接告诉孩子,那个打你的孩子他是不对的。你可以选择告诉老师,也可以选择告诉父母来帮你解决。同时也告诉孩子我们也不能去打别人。但是我们也需要学会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下次带你报一个跆拳道培训班如何?

大家察觉出什么了吗?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上述三种方式都可以。但之所以很多父母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是因为他们不能做到解决自己孩子问题时,举重若轻,同时又能够做到举轻若重。

他们往往会把孩子被打与你自己人格被羞辱联系起来。你会失去理性,这个时候你的态度会直接让孩子敏感的察觉到。孩子会慢慢的模仿习得你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的方式反而变得不重要了,因为态度决定了你对这件事情的认知。一旦态度是偏激的,认知就会产生偏差。所以什么方法到了你手上都不会做的好。

其实,人和人之间交往,包括孩子和孩子交往。往往最重要的要点是在于应对方式的态度。你的态度会让对方察觉到,因而改变对待你的方式,这才是人际沟通中最核心的要点。就像是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态度说出来,对方,接收到的信息会完全不一样,应对的方式也会完全不一样。

这就好比一个人过于看重自我,往往就会处置不当。一个人,总是能够轻松愉悦的应对任何事情,他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如果不把这件事情当回事儿。你就会发现很多孩子被打了,他也不会有任何反应。他并不把孩子和孩子之间的打闹游戏当做是一种伤害。因此这种伤害也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育和他心理的成熟。

如果你观察全世界的孩子,会发现,其他国家的孩子在上学期间的打闹嬉戏比我们的孩子还要严重得多。关键在于你把这看作是一种打闹嬉戏游戏,还是把它看作是对自己的伤害。孩子们会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慢慢学习,慢慢成长。只要这一切并不构成对她心理的伤害。不构成严重身体伤害的前提下,有时候打打更健康。


顺康


先要问清原因,假设是邻居家的孩子总是无理取闹的话,先叫自己的孩子离他远点并警告对方一次,一定要带着自己的孩子警告对方。因为如果他在认为他危险的时候向你求助,你却没有替他做主,他会觉得家是没有安全感的,这一点很可怕。如果警告后对方还打他,你就带孩子去找对方的家长。一般的家长都会表示理解,然后把自己的孩子说一顿或是叫自己的孩子道歉,若是碰到不讲理的了那就再次警告不要发生冲突转身回家。第三次对方若仍无收敛,那就不必客气了。一定要给对方一个下次再也不敢的教训。第一要让对方知道他这样不对,第二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知道你可以保护他!这很重要。中心目的就是为了让孩知道家是安全的充满爱的,在外面有了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一定要跟家里人商量对策,因为这才叫家。

说点题外话,我小的时候也经常被一个大我两岁的孩子欺负,而且是在我家门口。我家人就从来不管,当时我的感觉是很无助的。现在想想很可怜。有一次他在我家胡同里打完我后转身回他家的时候。我记得我抓用一把沙子从后面跳到他后背上把沙子往他眼睛里揉。然后就疯了一样爆发 打了他一顿把他打哭了。再后来我又打了他两次,都是无厘头打的。就是看着他跟别人玩呢不说话过去就打。因为这我爹还揍了我一次,我到现在都觉得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不愿跟家人商量。其实这样不好。






提着啤酒梦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