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真的存在嗎?

最近我在想,一個人的思想,從出生到老,不斷的主動或被動的輸入、輸出一些觀念想法,不斷被雕琢,最後成了我們現在的模樣,無論這個過程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都好,這都成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如果靈魂真的存在的話,那靈魂更有可能是在大腦嗎?

01

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些固執的人。當然,這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後天的原因,一個人的生活經歷,真的會極大的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格局和世界觀,經歷塑造人生。既有的世界格局,社會格局為何如此難以打破,我覺得跟人的“固執”有關。人的性格並不可能輕易改變,除非中途經歷過一些特別大的事件,否則我們的思維都會遵循一套固有的方式運轉,說我們很大概率會說的對白,做我們很大概率會做的事情,可以說深入瞭解了一個人的性格後,這個人遇到事情的反應,往往我們都能猜測出一些端倪。正因每個人都不去改變這種“固執”,世界當然前進的方向也會很一致,這個世界的“思維方式”也就遵循著這種固有的方式運轉。每個人都身處一個混沌的系統之中,若沒有人打破這種格局,混亂之中也會產生秩序,熱鬧過後一切都漸漸變得平靜,穩定。很多人都說,三歲看老。比如說著名的80/20法則,原因和結果之間,存在著無法解釋的不平衡,在我看來,這種不平衡恰恰是系統之中最大的平衡,無論是80/20,還是60/40或者是50/50,混亂之中必然產生秩序,也許很難解釋為什麼如此多的事情是無謂且沒有結果的,但這對我來說才像是真正的有頭有尾,如果冠軍不是隻有一個,人人都可以成為冠軍的話,這個世界估計早就亂套了。就像物理法則一般牢不可破,這些數值值得我們深刻思考,冥冥之中一切似乎都早有安排。

02

改變,很難,但很高興看到,這個世界依然有人不斷在嘗試,這種精神我覺得真正推動了世界前進,不是說不能改變的就直接放棄,如果覺得這個世界不夠美好,按照固有的思維方式,自然是不能改變太多事情的,而就是因為有這些不安定的思想存在,才有機會改變格局,打破平衡,改變你我的生活。安於現狀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若你真的非常滿意自己的人生,那麼不需要改變什麼也挺好。否則我覺得還是動一動比較好,畢竟這才是生命力的一種體現。那麼回到一開始思考的原點,感同身受真的存在嗎?我覺得這是需要很用力的去克服自己慣性思維才有可能做到的事情,人本身就是自私的動物,多為自己考慮,本身沒有什麼不對的,共情力這種東西,聽起來反倒變成了一種過時的浪漫。因為我們通常都不會背叛的那個人是自己,如果今天否定了自己,其實也就相當於否定了自己人生的那些經歷和記憶,而正是這些經歷,讓我們成為了自己,說到底,我們都努力想要證明自己存在過而已。

03

我思故我在,我的個人理解,不是說因為我有“思考”所以現在的我是“存在”的,而是因為我“思考”了,因而意識到了自己內心的真實“存在”。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換位思考,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真正的發現自己,擺脫慣性,尋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和值得追求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