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青島的"五朵金花"嗎,開發房地產之後都怎麼樣了?

今天說說青島"五朵金花"的房地產之路,說起青島的"五朵金花",估計90後不會有什麼印象了,但80後之前的應該都聽過。


上世紀90年代,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這五家企業曾並稱為青島"五朵金花",五家企業當時不僅是全國知名大型企業,也是中國的"標杆企業",在青島市政府的眼裡更像是親兒子一樣,疼愛有加,逢人就誇。


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進入了商品化時代,並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行業,也造就了一批實力雄厚的地產商。而這五朵金花也都紛紛順潮流而動,投入了地產開發的行列。


花開五朵,咱們各表一枝,挨個兒說說五朵金花的房地產之路。

還記得青島的

先說海爾,別看現在的海爾顏值高有氣質,名聲在外。但在當初,也就是一個資質平平的小屁孩,在學校裡學習也不怎麼用心。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改變了海爾。據說某一年學校裡來了一位新老師,此人姓張,有一次因為海爾的作業不認真,就直接把他的作業本撕了。


從那兒以後海爾開始端正態度認真學習,到後來跟德國師傅學習先進的製冷技術造冰箱。再後來,隨著地產行業的發展,在2002年開始做房地產,包括工業地產和住宅。


先在青島賣房子,後來逐漸地擴展到了濟南、北京、天津這些大中型的城市。去年一年房子賣了74億,成績不錯。目前海爾在西海岸地區地產項目主要就是信息穀。


同時,利用在家電行業中的積累,他喜歡把自己的家電用在地產項目當中,我一度懷疑這是打著地產的旗號買家電。



再說說海信。這孩子從小學習就挺用功的。最初是學習造收音機,後來造電視機。還學習過空調、手機,才藝不少。在家電行業裡邊連續獲得過好幾個中國第一。


早在1995年的時候就開始搞房地產,算是入行比較早的一個,而且做的順風順水。不只是在山東省內城市造房子,同時轉戰北京、深圳、南京、揚州等國內一線及熱點城市,去年地產的銷售額超過140億,雖在全國不算什麼,但在山東省還是響噹噹的。


目前海信在西海岸新區也有多個樓盤在售,比如積米灣、靈山灣、珠山小鎮、花街小鎮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地產商還在謀求全國佈局的時候,海信地產早已先行一步,把房地產開發大旗插到了美利堅和澳洲的大地上。


先不管以後房子賣的怎麼樣,單憑在老美的地盤上動土這一點,我破例給你打個廣告,希望大家到美國、澳大利亞購房時優先考慮本土企業。


還記得青島的


接著說說青啤。這是五朵金花裡邊資歷最老的一位,出生於1903年,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他先後經歷了封建社會、半封建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

還記得青島的

嚴格來講,現在的青島並不是他的親媽,而是後媽。 但他也確實不簡單,從出生開始就接受正規的德國教育,學習釀酒工藝。上世紀後媽家裡困難的時候,還賣啤酒換外匯貼補家用。


所以,在青島的眼裡,青啤雖不是親生卻勝似親生。


為了支持他搞房地產,2006年,青島政府還撮合他和當地的白富美(浮山新區開發指揮部)結婚,成立新家庭——青啤地產。青啤地產的主要青島當地活動,開發有青啤大廈、青啤花園、TAHA時區等項目,也曾進軍濟南、臨沂等市場。


但從2014年開始,青啤地產開始退出濟南、臨沂市場,近幾年在青島當地開發的項目也少了,不禁讓人懷疑他的婚姻狀況,看來父母包辦的婚姻始終存在缺陷。


還記得青島的

再說雙星。說起雙星,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他的雙星鞋,擁有一雙雙星鞋,那可是我兒時的夢想。在雙星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後,藉著工業4.0的概念,雙星又把重心轉到了輪胎行業。


在我的印象中,雙星不同於其他的幾朵花,除了做實業,他更像是個資本的操盤手,成熟老練,歷經多次股權紛爭。


此前在市南區曾開發過幾個住宅項目,近5年鮮有住宅開發的消息。不過,在土地市場卻頻繁出入,新區的錦繡城項目,用的就是雙星老廠區的土地,另外最近的西海岸新區的薔薇國際項目,開發商是實昊星置業有限公司,據傳實昊星的大股東就是雙星地產。


由臺前轉到幕後,雙星的操作很6。"哥不在江湖,江湖上卻有哥的傳說"可能更適合雙星地產。


還記得青島的

最後說說澳柯瑪。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說某某孩子很聰明,但學習成績卻不怎麼樣。澳柯瑪就是這樣的孩子。


澳柯瑪出生於1987年,到上世紀90年代,短短几年就進入到輝煌時刻。仗著高智商學會了很多才藝,除了冰櫃、冰箱等主業外,還涉及空調、自動售貨機、鋰電池、太陽能、電動車、摩托車、照明、電工、櫥衛設備、海洋生物、IT行業、房地產等。一時間聲名鵲起,無出其右。


年紀輕輕的澳柯瑪確是風光過一段時間,但好景不長。俗話說藝多不壓身,但澳柯瑪卻是被多才多藝所累,多元化的發展分散了精力,在煙臺的房地產項目最終資金鍊斷裂,慘淡收場。


2006年,得知澳柯瑪生意失敗,關鍵時刻他的父母出手代管了企業,亂七八糟的業餘愛好全都不讓幹了,從此遠離房地產,專心做冷櫃行業。


最近的消息是,澳柯瑪營業收入從2006年的12.35億元增長到了2018年的56.45億元,增長了357%。


"浪子回頭金不換",可能就是澳柯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