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學古詩《稚子弄冰》(部編版五下第一課)

一、自學任務

1、藉助註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

2、體會古詩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蒐集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蒐集閱讀楊萬里的其他詩,背誦積累。

4、展開想象把古詩改成一篇小短文。

二、古詩及註釋

一起學古詩《稚子弄冰》(部編版五下第一課)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①稚子:指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脫曉冰:在這裡指早晨從金屬盆裡把冰取出來。

③鉦:一種金屬打擊樂器樂器。

④磬(qìng):一種用玉或者石製成的打擊樂器。

⑤玻璃:指古時候的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並不是現在的玻璃。


一起學古詩《稚子弄冰》(部編版五下第一課)

鉦:一種金屬打擊樂器樂器。


一起學古詩《稚子弄冰》(部編版五下第一課)

磬(qìng):一種用玉或者石製成的打擊樂器。

三、創作背景

《稚子弄冰》是南宋詩人楊萬里所作。全詩四句,從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徵切入,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稚氣滿紙而又詩意盎然的“脫冰作戲”的場景。

創作背景:此詩作於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楊萬里當時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時的習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勸農。

打春之牛,後亦以葦或紙製。一般是由當地的長官執彩鞭擊打春牛三匝,禮畢回署,接著眾農民將春牛打爛。這首詩寫兒童看到大人們鞭打春牛的場面後進行模仿的情景,這一場景引起詩人對豐收的聯想。

一起學古詩《稚子弄冰》(部編版五下第一課)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被譽為一代詩宗。楊萬里一生寫作勤奮,相傳有詩二萬餘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首。有《誠齋集》行世。

一起學古詩《稚子弄冰》(部編版五下第一課)

五、積累古詩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舟過安仁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