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刘兆平

1950年出于山东青岛 现居北京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文化部东方文化艺术院副院长兼国画院院长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

曾任呼和浩特画院院长

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

国际创意联盟执行主席



建立水墨生态理论体系,践行生态山水创作,倡导复兴中堂立德立言新家风。出版中国文艺评论工程《刘兆平学术研究》、《中国画艺术当代经典大家—刘兆平》、《元气—逸园说话》、《马头琴的故事》、《仓央嘉措》插图等。代表作品《求实图》、《泰山雄姿》、《西苑遗梦》、《生态家园系列》、《今风古韵》十二条屏、中堂书画系列。

刘兆平画《春山》范迪安书《锦绣山川春色秀 奔腾江海巨龙腾》


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西苑遗梦》136×272cm

刘兆平的山水近作亦真亦幻,是都市人心中所向往的蓬莱之境,也是一种宁静心灵的归宿之地。这种宁静,并不是要躲进象牙塔里面,试图逃避喧嚣的世界,而是一种古意和当下的融合,刘兆平把这种融合称其为“水墨创境”。

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 《灵山印象》系列 68×45cm

他认为中国的水墨是最单纯最直接的表现手段,以最少获得最多,而“水墨创境”的名字可以体现艺术家的意图,可以用传统的水墨展示当下人的生活和心境,在不经意间进入一种平和的环境,而不是仅仅活在古人山水花鸟的情景之中。刘兆平也希望水墨画作为一种最好的艺术方式,能够表现对当下人们的现实关注,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刘兆平尝试用传统水墨元素传递创意生态的理念,让自然界的生灵通过作品与观众沟通,传达出一种和谐自然的创意生态文化观,这不能不说是画家的一种探索精神,也是他努力为中国画的发展所作的一种可贵的新尝试。

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 《水墨生态NO.1》68×45cm

刘兆平的笔墨里蕴涵着文化之美,这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有其相对应之处,使笔墨在艺术表达的含蓄中承载着一种“生生不息”的创造能量,并将其自然地转化为画面的精神和意境,从这一点上来讲,刘兆平的笔墨功夫可谓千锤百炼而得。他在笔墨特性的张力与敏感中注入了历史的担当、时空流转的担当、时代新风的担当,使我们读其作品时不仅是画意的享受,更多的是联想到一种时空的穿越。

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 《水墨生态NO.2》68×45cm

因为,他将笔墨变为一种对时空和历史言说的记忆或符号,使我们看到它们时便不由心生一份不可言说的肃穆与对当下时代的生机之爱。许多画家在追寻用笔用墨的表现中,希冀能够通过笔法表现出一派厚重苍茫的景象,以震观者。但是如果将笔墨的表现简单地等同于对物象的描绘而没有精神性的探索和延伸,很容易使画面僵硬而无生气可言,只可认为是对取墨毫无理法的堆砌,这样的作品无灵性可言,也只能进入为墨而墨的误区,不足可取。

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水墨生态NO.3》68×45cm

刘兆平的笔墨里含有对精神的探索和生活气息的把握,使观者读后感到画面韵味层出,墨气氤氲,气转相合。他通过构建水墨生态的审美理想,最终迈向了水墨与心性、心性与意象的统一。

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 《灵山印象》系列 68×45cm

艺术家有属于自己的艺术结构才能实现艺术的存在价值,有自己独特审美理想的追求才能实现艺术家的探索价值。艺术要在不同种类的交融中获取新的养分,我们能够看到刘兆平的美学思想里的结构美学意识和他直击自然的驾驭能力。因为洞悉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使他的艺术进入了一种平等关系的观照,因为他突破了支离破碎的模仿,在尊重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下将心象呈现出来,将一个真实、质朴的艺术感动呈现于观众面前,使我们感受到了艺术家的诚实。

作品赏析

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灵山印象》系列

68×45cm

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灵山印象》系列

68×45cm

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灵山印象》系列

68×45cm

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幽谷鹿鸣》

179x97cm

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灵山红云》

179x97cm

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云有随山势》

179x97cm

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灵山印象》系列

68×45cm

众说“刘兆平水墨生态山水”


《灵山印象》系列

68×45cm

注:图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