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洋女婿不听劝告,破格居家隔离,网友一针见血:超国民待遇

海外疫情集中爆发,不少国人纷纷回国,输入性病例成为国内防范的重点,截至目前,全国输入性病例已达316例,各地也纷纷出台了针对重点地区国家入境的一视同仁措施,严防疫情倒流。

以大都市上海为例,21日一天就新增加了14例。据媒体报道,为了防范输入性病例,上海也形成了“防输入”的闭环接力赛。在这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接力赛中,上海派出了四位选手,第一棒是机场海关的国门把关人,第二棒则是坚守在机场人员集散点的志愿者,第三棒是机场运送旅客到集中隔离点的转运人,第四棒则是社区,因为大部分旅客完成检测确认无恙后,都将在社区开始居家隔离。

上海洋女婿不听劝告,破格居家隔离,网友一针见血:超国民待遇

不过,就是在社区这关,上海出现的一个“个例”成为了微博上的热门话题。据了解,事情的大体经过是这样。在上海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的某个小区,一名去过目前的欧洲疫情重点国家德国、法国、瑞士,并通过台北中转回到上海的英国国籍洋女婿抵达小区后,他的丈母娘和妻子考虑到孩子只有两个月大,希望这名洋女婿能去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

为了说动他,社区甚至找来了通过英语高级口语考试的工作人员来充当翻译,给他从健康等多方面解释集中隔离的必要性。不过,任凭社区干部们怎么苦口婆心的劝说,这名洋女婿却不愿意去集中隔离点。

上海洋女婿不听劝告,破格居家隔离,网友一针见血:超国民待遇

此路不通后,社区的最终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那就是说服这名洋女婿的丈母娘和妻子,让她们带着孩子去亲戚家暂住,将家里腾空用于洋女婿的隔离。此举不仅让洋女婿不愿集中隔离的“难题迎刃而解”,还“严格执行政策”,“又暖心关怀,让国外返沪居民动容”。

不过,经过媒体报道后,上海这个社区的做法却惹来了网友的批评,并很快形成了“上海英国洋女婿”的热门话题。很多网友认为,社区之所以苦口婆心的规劝了这名英国籍贯洋女婿这么长时间,完全是出于对方的“国籍”身份。不少网友认为,外防输入应该一视同仁,不能中外有别。

同时,也有人指出,不应该对社区处理这一涉及洋女婿隔离处置过分指责,毕竟这件事情发生在一周之前,当时并未出台统一集中隔离的政策,防疫政策与时俱进,用现在的统一隔离政策去评价之前的处理方式,不妥。

上海洋女婿不听劝告,破格居家隔离,网友一针见血:超国民待遇

还有不少人对这名洋女婿的家庭地位进行了分析,认为他的中国丈母娘和妻子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都不如他,为了满足他一个人的居家隔离愿望,全家人拖家带口去“投奔亲戚家”,家庭地位一目了然。

上海某社区处理洋女婿隔离难题的“两全其美”措施,却被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打了零分,在他看来,这事根本用不着两全其美妙招。胡总编反问,“如果一名普通中国人拒绝集中隔离,可以这样变通吗?如果可以,就应广而告之,只要有独立住房,就可以不去集中隔离点在家隔离,此法适用于中外所有人士。如果这种变通不可以,那么对不起,那名英国女婿就不该有此特殊待遇,他就应该无条件配合,前往集中隔离点住14天。”

上海洋女婿不听劝告,破格居家隔离,网友一针见血:超国民待遇

这次,笔者也高度认同胡总编的观点,“外防输入,必须一视同仁。希望各地基层政府和居委会的骨头都硬一些,别一见到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就打怵,坏了防控的质量,也伤了中国老百姓的心。”

一名网友甚至在胡总编的微博下留言,“要喝矿泉水那位女留学生,如果换成这位英国女婿,工作人员不仅给矿泉水,还会送来一杯咖啡,然后问一句:‘烫吗?’”这话虽然是一句玩笑,却让人感慨颇多。

对此,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